《何以安如》作者:春望
文案:
曇照天子為太子元修如平安成人,傾九州財貨修百丈安如寺塔,柱飾錦繡,雕以珠璣,九層四角,懸掛金鈴。
一朝神京劫難,五門貴胄屠戮殆盡,百丈寶剎光華無存。
少年情緣,生死離難,東方素把自己的一切拋給無情命運,隻求重聞安如寺鍾聲再起。
東方玄以為元修如生來無情,終發覺亂世中僅存的一點慈悲。
江山之重,手足之情。興廢安如寺,生死元修如,終究是漫天大火,塔毀人亡。寂滅之後,還有何人重新上路?
內容標籤: 年下 宮廷侯爵 虐戀情深 青梅竹馬
搜索關鍵字:主角:元修如,東方素,東方玄 ┃ 配角:東方式,元修浮,元證觀 ┃ 其它:有原則架空,亡國,兄弟
第1章 01 王福生
禁宮裏最不缺的就是禁忌,人們很容易就忘懷了這些禁忌的緣由,但又不斷有人對這些禁忌追根問底,於是傳言四起。
譬如當今至尊不許宮中池沼栽種蓮花。炎夏之中當是芙蕖滿池,風送荷香,此時乘興納涼,鼓琴作歌,陶然晏然,不亦樂乎。而由這一禁忌,此尋常佳境二十年來不復見於宮中了。
有人說,至尊寢夢白蓮成妖,故而大凶。又有人說,前朝佞佛,以蓮華喻國祚,為阻絕前朝復辟,方有此禁。
王福生向來不喜歡這些傳言,更擔心這些傳入聖耳,觸怒聖顏。不過這些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近日聖上多夢多魘,夢裏盡是前朝故人,平素愈發忌諱嚴苛,王福生因此更是嚴令宮內謹慎言行。
炎夏終會慢慢退去,接著是颯爽之秋。今秋正值大比,八方學子上萬之眾齊聚神京,以畢生才華博取功名。科第取士創自前朝,但前朝科第極為逼仄,一科所取不過十數人,大部分官吏仍出自五門貴胄,科第所取寒士在朝中幾無立錐之地。本朝肇始,沿用前製,自當今天子臨朝,不僅屢屢特開恩科,恩、正兩科所取也漸漸增加,去年恩科所錄近三百人,直接授官京職位者近百,可謂對天下寒門讀書人推崇備至。
秋晨曦微,王福生引著一眾學子穿過長長的殿廊,一徑進入崇文殿。這是此次秋比榜頭的五十名才俊,天子親臨,答問對策,選錄三甲。
殿試對學子們來說是無上榮耀,對天家也是選賢任能的喜事,今日的王福生在人群中掃過一眼後,心思就沉重得怎麽也笑不起來了。
他悄悄走到一位青衫之側,低聲言道:“稍時問對,公子務必小心。”那青衫一怔,施禮道:“多謝公公關照。”
殿中天子一邊翻閱策論,一邊召撰者答問。
“這篇策論立意倒於他人不同,”天子忽然對某生之文加以青眼,適才那位青衫便起身進立禦前,“朕令爾等論百年弊政,諸生多言軍鎮、錢糧、吏治之失,你倒是獨談道統之衰,再來說說吧。”
“晚生文中已論,前朝之亡,亡於佞佛。其天子以身舍佛,太子忘己事佛,搜掠民膏,窮土竭木,以興浮圖,終至民怨鼎沸,刀兵四伏,頃刻之間,廟堂蕩然。可見其禮佛之舉,非但不致佛祖蔭佑,反速其禍。”他說得鏗鏘激揚,皇帝卻熟慣此等議論,並未抬眼。
“想當年,漢水盡染公卿之血,不可不謂之慘然。而觀今日神京,安如寺塔巍然不倒,數百伽藍香火猶盛,後人哀之而不鑒之矣。”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諸生也都私竊議論起來。天子這才放下策論,打量起禦前立著的青衫書生。長眉鳳目,潤額豐唇,身材不算高挑但足夠挺拔,不算健壯卻也不過分瘦弱,眉宇間英氣匯聚而無逼人之勢,還有……
“大膽狂生,口出妄言!本朝從未修擴佛寺,前朝所築也盡歸民間,‘後人哀而不鑒’之論純屬無稽之談!”一位旁聽的翰林率先訓斥道。
“國朝雖不佞佛,卻迷信黃老,丹符之士縈繞禦前,烹煉之煙徹於霄漢。六藝之科不興,夫子之術不達,道統衰糜,木鐸起而無千裏之應,曾不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眾人私竊的議論更為可聞了,王福生也是目瞪口呆。
“簡直是毀謗朝廷!”
“是詛咒!”
“大不敬!大不敬啊……”
龍位上的至尊卻仿佛沒聽到這番言語,隔著冕旒,望得出神。那青衫學子覺得皇帝仿佛盯著他,又仿佛不是,一時愕然,給了王福生一個抱歉的眼神,就屈身靜等龍顏之怒。
仍是無言,王福生不由得喚了句“陛下”才讓天子回過神來。
“罷了,”天子嘆了口氣,“你叫……晏文殊?”
“正是。”
天子一笑,“這文殊二字不也是浮屠嘛。”
至尊久坐疲憊,便離了崇文殿,到殿後樹陰濃處,閉目凝思。
“福生,你說像不像?”
“像,又不像……”王福生小心翼翼地答道。
“哪裏不像?”
“昭懷太子不會有此論。”
“不像,你說得對……就是他!朕等了這麽多年,他終於回來了。”突然的欣喜若狂讓王福生有些摸不到頭腦,但多年來皇帝如此欣喜著實少見。
“他忘了都好,都好……”皇帝自顧自地說下去。
後來淩川晏文殊被點了探花,直接授了待召翰林,跨馬遊街,好不風光。別人都道他是受了文殊菩薩的保佑,各地的文殊廟便都擁擠了起來。
第2章 02 東方素
走過宣武殿前的禦廊,東方素停下腳步,安如寺的鍾聲傳到耳畔,接著全城百餘伽藍暮鍾齊鳴,日落斜暉與渾厚鍾鳴籠罩下的神京,讓他心中騰然湧出一種不可名狀的境界,莊嚴,絕美,卻了無生機。
“今日又是東方侍衛當值?”身後清亮的聲音打破了他的冥想,未及轉身,元修如已經繞到他身前來,“太白什麽時候這麽盡職盡責了?一整天都不來東宮坐一坐。”
聽到對方以字相稱,便知是佯怒,東方素一笑,“太子殿下在東宮修身養德,卑職怎敢叨擾。”
“這麽說來,下次你再來叨擾,本宮就治你的罪。”元修如端出架子不依不饒,東方素卻嘆了口氣,“倒希望還有福氣讓殿下治罪。我是……來辭行的。”
“去哪裏?什麽差事?多久回來?”元修如對他外出並不意外。
“家父上表請求調我去冀州跟隨他鎮守北疆,陛下答應了,還特封了雲旌將軍,我剛謝過恩,也向陛下辭了行。”
“什麽?這事兒我怎麽不知道!”元修如突然氣急,一把抓住東方素的手,“羽林衛有什麽不好?你想瞞著我去建功立業?”
“著實突然,父親也沒和我商量,昨兒才接了聖旨,明日就得啟程。”東方素垂了頭,放低了聲音,“我剛剛還在想,怎麽對你說……”
文案:
曇照天子為太子元修如平安成人,傾九州財貨修百丈安如寺塔,柱飾錦繡,雕以珠璣,九層四角,懸掛金鈴。
一朝神京劫難,五門貴胄屠戮殆盡,百丈寶剎光華無存。
少年情緣,生死離難,東方素把自己的一切拋給無情命運,隻求重聞安如寺鍾聲再起。
東方玄以為元修如生來無情,終發覺亂世中僅存的一點慈悲。
江山之重,手足之情。興廢安如寺,生死元修如,終究是漫天大火,塔毀人亡。寂滅之後,還有何人重新上路?
內容標籤: 年下 宮廷侯爵 虐戀情深 青梅竹馬
搜索關鍵字:主角:元修如,東方素,東方玄 ┃ 配角:東方式,元修浮,元證觀 ┃ 其它:有原則架空,亡國,兄弟
第1章 01 王福生
禁宮裏最不缺的就是禁忌,人們很容易就忘懷了這些禁忌的緣由,但又不斷有人對這些禁忌追根問底,於是傳言四起。
譬如當今至尊不許宮中池沼栽種蓮花。炎夏之中當是芙蕖滿池,風送荷香,此時乘興納涼,鼓琴作歌,陶然晏然,不亦樂乎。而由這一禁忌,此尋常佳境二十年來不復見於宮中了。
有人說,至尊寢夢白蓮成妖,故而大凶。又有人說,前朝佞佛,以蓮華喻國祚,為阻絕前朝復辟,方有此禁。
王福生向來不喜歡這些傳言,更擔心這些傳入聖耳,觸怒聖顏。不過這些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近日聖上多夢多魘,夢裏盡是前朝故人,平素愈發忌諱嚴苛,王福生因此更是嚴令宮內謹慎言行。
炎夏終會慢慢退去,接著是颯爽之秋。今秋正值大比,八方學子上萬之眾齊聚神京,以畢生才華博取功名。科第取士創自前朝,但前朝科第極為逼仄,一科所取不過十數人,大部分官吏仍出自五門貴胄,科第所取寒士在朝中幾無立錐之地。本朝肇始,沿用前製,自當今天子臨朝,不僅屢屢特開恩科,恩、正兩科所取也漸漸增加,去年恩科所錄近三百人,直接授官京職位者近百,可謂對天下寒門讀書人推崇備至。
秋晨曦微,王福生引著一眾學子穿過長長的殿廊,一徑進入崇文殿。這是此次秋比榜頭的五十名才俊,天子親臨,答問對策,選錄三甲。
殿試對學子們來說是無上榮耀,對天家也是選賢任能的喜事,今日的王福生在人群中掃過一眼後,心思就沉重得怎麽也笑不起來了。
他悄悄走到一位青衫之側,低聲言道:“稍時問對,公子務必小心。”那青衫一怔,施禮道:“多謝公公關照。”
殿中天子一邊翻閱策論,一邊召撰者答問。
“這篇策論立意倒於他人不同,”天子忽然對某生之文加以青眼,適才那位青衫便起身進立禦前,“朕令爾等論百年弊政,諸生多言軍鎮、錢糧、吏治之失,你倒是獨談道統之衰,再來說說吧。”
“晚生文中已論,前朝之亡,亡於佞佛。其天子以身舍佛,太子忘己事佛,搜掠民膏,窮土竭木,以興浮圖,終至民怨鼎沸,刀兵四伏,頃刻之間,廟堂蕩然。可見其禮佛之舉,非但不致佛祖蔭佑,反速其禍。”他說得鏗鏘激揚,皇帝卻熟慣此等議論,並未抬眼。
“想當年,漢水盡染公卿之血,不可不謂之慘然。而觀今日神京,安如寺塔巍然不倒,數百伽藍香火猶盛,後人哀之而不鑒之矣。”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諸生也都私竊議論起來。天子這才放下策論,打量起禦前立著的青衫書生。長眉鳳目,潤額豐唇,身材不算高挑但足夠挺拔,不算健壯卻也不過分瘦弱,眉宇間英氣匯聚而無逼人之勢,還有……
“大膽狂生,口出妄言!本朝從未修擴佛寺,前朝所築也盡歸民間,‘後人哀而不鑒’之論純屬無稽之談!”一位旁聽的翰林率先訓斥道。
“國朝雖不佞佛,卻迷信黃老,丹符之士縈繞禦前,烹煉之煙徹於霄漢。六藝之科不興,夫子之術不達,道統衰糜,木鐸起而無千裏之應,曾不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眾人私竊的議論更為可聞了,王福生也是目瞪口呆。
“簡直是毀謗朝廷!”
“是詛咒!”
“大不敬!大不敬啊……”
龍位上的至尊卻仿佛沒聽到這番言語,隔著冕旒,望得出神。那青衫學子覺得皇帝仿佛盯著他,又仿佛不是,一時愕然,給了王福生一個抱歉的眼神,就屈身靜等龍顏之怒。
仍是無言,王福生不由得喚了句“陛下”才讓天子回過神來。
“罷了,”天子嘆了口氣,“你叫……晏文殊?”
“正是。”
天子一笑,“這文殊二字不也是浮屠嘛。”
至尊久坐疲憊,便離了崇文殿,到殿後樹陰濃處,閉目凝思。
“福生,你說像不像?”
“像,又不像……”王福生小心翼翼地答道。
“哪裏不像?”
“昭懷太子不會有此論。”
“不像,你說得對……就是他!朕等了這麽多年,他終於回來了。”突然的欣喜若狂讓王福生有些摸不到頭腦,但多年來皇帝如此欣喜著實少見。
“他忘了都好,都好……”皇帝自顧自地說下去。
後來淩川晏文殊被點了探花,直接授了待召翰林,跨馬遊街,好不風光。別人都道他是受了文殊菩薩的保佑,各地的文殊廟便都擁擠了起來。
第2章 02 東方素
走過宣武殿前的禦廊,東方素停下腳步,安如寺的鍾聲傳到耳畔,接著全城百餘伽藍暮鍾齊鳴,日落斜暉與渾厚鍾鳴籠罩下的神京,讓他心中騰然湧出一種不可名狀的境界,莊嚴,絕美,卻了無生機。
“今日又是東方侍衛當值?”身後清亮的聲音打破了他的冥想,未及轉身,元修如已經繞到他身前來,“太白什麽時候這麽盡職盡責了?一整天都不來東宮坐一坐。”
聽到對方以字相稱,便知是佯怒,東方素一笑,“太子殿下在東宮修身養德,卑職怎敢叨擾。”
“這麽說來,下次你再來叨擾,本宮就治你的罪。”元修如端出架子不依不饒,東方素卻嘆了口氣,“倒希望還有福氣讓殿下治罪。我是……來辭行的。”
“去哪裏?什麽差事?多久回來?”元修如對他外出並不意外。
“家父上表請求調我去冀州跟隨他鎮守北疆,陛下答應了,還特封了雲旌將軍,我剛謝過恩,也向陛下辭了行。”
“什麽?這事兒我怎麽不知道!”元修如突然氣急,一把抓住東方素的手,“羽林衛有什麽不好?你想瞞著我去建功立業?”
“著實突然,父親也沒和我商量,昨兒才接了聖旨,明日就得啟程。”東方素垂了頭,放低了聲音,“我剛剛還在想,怎麽對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