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道:“子淩治水之妙,老夫尚在腦中周旋,如今又拋出如此良言妙策。子淩果非常人啊,假以時日說不定能全管仲之風。”


    王子淩虛詞道:“荀師過獎了,學生不過後進晚輩,何敢與管子相提並論。”


    荀卿說要替王子淩揚名之時,王子淩確實心動了一番,如今王子淩遭他國不待,他的確要名聲。


    此事揭過,荀卿沉吟了片刻,道:“子淩在齊之境遇,老夫略有耳聞,但不知道子淩是何打算?”


    王子淩麵色一頓,道:“學生尚未想好,不過學生曾得罪楚國不小,待與我兄弟匯合之後,定會離開蘭陵。”


    李斯道:“老師何不書信一封將子淩兄舉薦給楚相春申君,春申君素來喜好結交天下士子,廣招賓客。若能入楚,子淩兄必能有所作為。”


    荀卿搖搖頭道:“正如子淩所言,他得罪的楚國太甚,即使春申君禮賢下士,也少不得卷入楚國齷齪之中。而聽聞子淩在齊國所作所為,子淩當不善政鬥。”


    王子淩的確不善於周旋朝堂之爭,若是到了陳都被背後捅刀子那是常有的事兒了。


    隻聽荀卿道:“子淩如今畢竟還是齊國範大夫,如今齊國既無去職,亦無反齊之舉,若是單單隻對齊國態度而言,子淩可回範邑。但,回範邑卻是危險重重,此危險不是來自齊宮,而是列國刺客、間客。”


    “學生明白,其實學生心中已有打算,隻是尚未決定。”王子淩隨後想起偃楚月,如今王子淩卷入列國是非,還不如暫時避之南疆。去尋偃楚月暫避風頭。


    荀卿見王子淩這麽說,也就不再繼續詢問下去了,隨即拂了拂衣袖,似乎是無意間歎道:“大爭之世,憑老夫之所學,也僅僅治之一隅。可歎我儒家子弟未能在列國之中中流砥柱,儒治一國。”


    李斯與韓非相視一眼,都覺此言大為不妥。


    荀卿集天下百家與身,雖然推崇儒家,但不排斥其他學術,不然他也教授不出像韓非與李斯這等法家天才人物。


    王子淩聽出荀卿話中有話,稍作遲疑之後,接口道:“儒乃大家,可治萬世之根本。隻是……”


    荀卿眸中一明,笑眯眯的道:“隻是什麽?”


    “隻是孔師生不逢時。”


    “哦?這話從何說起?”


    李斯、韓非、端沐易頓時打起精神聆聽。


    王子淩問道:“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荀師以為然否?”


    荀卿與他的三位學生,頓時相覷一眼。都不作聲,然則荀卿艱澀的道:“不然!老夫雖愚,卻亦有不同看法。人性本惡!”


    荀卿乃是儒家大師,能讓他反駁孟子的可算是艱澀之極。


    “人性本惡,那些良善行為乃是後天之所作為的。人之本性,生而好喜財利。依之本性,就有了爭搶掠奪,謙讓之品德不複再有。”


    身為荀子的親傳弟子,自然在平日之後,或多或少的涉及荀子這方麵的思想,王子淩但見李斯與韓非端沐易並無驚詫甚至還露出讚同之色就可知曉。


    “子淩以為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呢?”


    王子淩的重點不在這一辯證。顯然隻是想帶過話題。道:“何為本性?虎食生人算是麽?”


    荀卿一頓道:“食色本性,無論人畜,皆是大欲存焉!”


    “不錯,學生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學生更認為,人之本性,並無善惡,人之初生,就能‘呱呱’而啼,乃是本性,嬰兒哭啼,自然有父母哄好,供其乳水,本性是哭啼,引導是供給。嬰孩哪有善惡?”


    幾人頓時沉默沉思,雖然不認同王子淩的人性無善惡,但也認同王子淩舉例的觀點。


    “學生愚見,人之本性本無善惡,初生之時就如同一絹尚未沾墨的白布,隻是因生活的環境,而漸生靈智。善或惡學生並不多想,但無論本性是善是惡或者其他,勸人向上是不會錯的。”


    荀卿點了點頭,道:“子淩所言不錯。昔日孟母三遷的確是因環境所影響。”


    荀子人性本惡的觀點,王子淩是理解的,因為如今的天下有禮儀,所以這種孩提都會違反禮儀,違反人類所謂的‘善’的情況下,自然是惡的,如同老虎吃人一樣,對人類來說吃人是不對的,老虎吃人那就是惡的了,但對於老虎來說本就是弱肉強食罷了。


    再來一個例子,一個嬰兒打父母臉麵,對荀子來說,這就是‘惡’本性不知禮儀,需要後天的引導,但對王子淩來說,嬰孩本無靈智,也無從善惡之說,但同樣需要通過教導疏導來解決。


    不過王子淩並不想辯證人性善惡,隻是想說,一個人天生就需要引導教誨的,不然他就是一個‘惡’人或者如同禽獸生存一樣的依本性而行的人。


    “人之本性無論善惡,總歸需要教誨引導的。但想要完成這種教誨,就必須從孩童教起,而且是普遍性的教育。一個家庭,無論其父母從商或是務農,隻要其孩子有受儒家教育,荀師以為他們的父母會不受印象麽?”


    荀卿歎道:“自然會被引導向上,知法守禮。若天下百姓都能如此……”


    “會有那麽一天的!”


    荀子笑道:“哪一天?”


    王子淩沉吟道:“天下一統之後,文字語言擬以主導,再以法治國,以儒治世,以農治田,以商富國,以工進步,以兵強邊,以百家豐富世界促使進步,圈出一個偌大的華夏大地。”


    荀卿一驚道:“好一個以儒治世,子淩可詳細道來。”


    “天下歸一之後,國內自然再無戰亂,到時交通相連,官話統一,文字統一。百姓耕作,以儒學教育幼童,行政者若能實行科舉,將天下讀書之人一一考核,優者為官,良者為吏。淡弱貴賤,如此社會之根本儒家便可根深蒂固。”


    荀卿頓時雙眉一跳,喃喃道:“科舉?科舉!是啊,是啊,此萬世可皆在儒家了。好一個以儒治世。子淩說的不差,孔師確實生不逢時。”


    李斯與韓非對視一眼之後,頓時臉色驚駭的難以想象。科舉製度對他們來說確實太過前衛了。


    王子淩再說道:“荀師勿怪,學生愚見,若能打破如今天下大亂之世。現在隻能以儒治民,卻不能以儒治國。”


    “那依你之見,當以何治國?”


    “學生不知,隻要能富國強兵之策都能治國。兵家雖主殺,但大亂之後可見大治,這或許就是兵家所言,置之死地而後生吧。一世之強殺,怎麽比得過累世之漸亡。”


    “一統天下何其難哉!試問天下君主需何神器方能一統之?”端沐易歎道。


    “神器?”王子淩笑道:“能統一者。必然是人之本惡。”


    “為何如此說?”


    “若想一統天下,少不了野心這東西。比如關東六國所惡之‘暴秦’。因何稱之為‘暴’。因為秦國貪婪無度,舉兵攻伐,殺戮過重,但你們也看到了,秦國如今到底是危及六國的強國,有滅諸侯之誌。即使秦國再暴殺戮再重。但隻要秦國統一了天下,令後世百姓安居樂業,成就安樂盛世,後世史書隻會將秦國之功績頌揚,而殺戮之舉乃是為了盛世之所無奈之舉。誰人複談‘暴’字?自長平之戰後,時人皆非議平原君貪婪,而致其鬱鬱而終。學生以為平原君接受上黨對趙國而言不僅無過,而且還有功!三晉未分之前,即使到了秦穆公霸業之時,尚且不能推進上黨半步,可見上黨之重要。隻是他也無可奈何長平之敗。若是站在秦國的角度去想,長平之戰可惜了秦國,未能迅速吞下趙國,以致使秦國三年舉兵累民,可偏偏就是秦國驅虎吞狼的野心,有此等野心,方能成就統一霸業。”


    端沐易道:“秦王已薨,上黨已複,秦國恐怕再難得到了。”


    “如今上黨雖複歸趙韓,但秦國畢竟已經掌握過上黨全郡,知曉其中地勢,誰能知道秦國退兵之前,沒有在上黨另作隱患?”


    幾人分別點了點頭,顯然很讚同王子淩的話。


    荀卿道:“子淩以為天下諸侯國誰有一統天下的希望?”


    “荀師這個問題太考究學生了。學生自以為天下諸侯之強弱隻在國君與主將等人,國有大小強弱之別,但兵與民沒有強弱。秦國有曆來有霸君在位,若是……若是秦昭王之後再出一世明君……”


    王子淩的話不言而喻了,隨即想到荀卿此時還沒開始著書,便道:“無論誰為歸一者,今後治萬世之功卻都離不開儒家教化,到那時即使國君暗弱,那也有滿朝的治國能臣,所以以荀師之學,何不著書就名,傳教萬世?”


    荀卿一怔,頓時若有所思。


    端沐易道:“子淩啊,今日方知你的誌向高遠。”


    王子淩輕笑了一聲道:“並非我誌向高遠,我隻是就事論事,正如荀師所說,人性本惡。即使秦國最後能一統天下,但他若侵犯了我,我一樣會反抗,不讓它如意。”


    荀卿道:“雖在我府邸,但也不能輕口,小心隔牆有耳!”


    “是!”


    荀卿舒緩了一口氣道:“今日就先到此,爾等不得外泄今日所言。”


    眾人齊聲道:“學生明白!”


    “子淩若是在蘭陵有何拮據之處,盡管告知老夫。老夫或許還能幫的上忙。”


    “子淩多謝荀師關照!”


    之後王子淩便告辭而去,而荀卿等人依舊正襟危坐,默默沉思。


    端沐易道:“老師以為範子淩其人如何?”


    “言語雖有鴻鵠誌,心性卻並無。”荀卿搖頭道:“短暫接觸為師也摸不準。”


    李斯道:“範子淩道出以法治國,可是行法家之人?”


    “非也!正如範子淩所言,當今亂世,合就一統,若想一統天下,那便是以兵家為主。而範子淩之功名也歸於兵事。妙就妙在,素聞範子淩之名,皆以戰功著名,卻不想他能道出如此一番治世之言。可歎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亡戰國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稷下偽學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稷下偽學仕並收藏流亡戰國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