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王子淩讓端沐易作為引薦人,讓他帶路拜見荀卿。端沐易欣然接受。但王子淩此時身份敏感,恐令楚國不喜,端沐易勢必要得到荀卿應允才能將王子淩引入府內。
這日,荀卿與幾位學生都在偏院整理書卷,端沐易大步而來,正襟作揖道:“老師!”
荀卿含笑道:“易來啦。這些日子可有收獲?”
“回老師,學生以老師為標杆,親身農事,今方知曉百姓之疾苦,蘭陵百姓尚且不自足,況乎貧瘠之地百姓!”
“很好,很好,雖你家族富甲天下,但畢竟不能兼濟天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施濟乃是救急,而治民善農才是根本。”
“學生明白了。”
荀卿點了點頭。
端沐易道:“老師,易今來此是為一好友為引,我那好友仰慕老師,今路過蘭陵想拜訪老師,但卻不知老師是否願意接見他。”
“哦?”荀卿疑惑道:“此何人哉?”若是普通朋友,端沐易也就陪著帶來了,也不用通報,畢竟拜訪又不是求學。
“範邑王子淩!”
“是他?”荀卿露出驚訝之色,不自覺下手指撚著胡須,略有所思。這時在忙的李斯和韓非聞言也頓時停下動作,略有興趣的等待荀卿回複。
“帶他入大堂等候,備上甜酒,老夫稍後就來。”
“學生明白!”
荀卿帶著兩名愛徒來到大堂之時,王子淩立即起身相迎。
“是你!”李斯見到王子淩第一個脫口而出。
荀卿頓時笑道:“原來足下便是範大夫王子淩啊。”
王子淩謙虛的道:“昨日學生不曾明言身份,還請荀師與兩位賢兄勿要見怪。”
荀卿道:“此乃小事。範大夫就席入座吧。”
“荀師麵前,學生嫣敢以大夫稱,還請荀師直接叫我姓名吧。”
“好。今日不論政事,以士子之禮相待,老夫就叫你子淩吧。”
“在下……韓……韓國韓非……見……見過子淩兄。”
“在下李斯見過子淩兄。”
“韓非、李斯?”王子淩心中一驚,昨天隻關注了荀卿,卻把荀卿最重要的兩個徒弟給忘了。
“見過二位賢兄!”
數人分左右就坐,王子淩遞上一張絹帛給荀卿,道:“學生知荀師不喜收禮。學生初來拜訪荀師若是兩手空空,心中不安,但獻佐農兩策,可利於百姓。但請荀師收下。”
荀卿驚訝道:“哦?原以為子淩乃是兵家之徒,不想農家之策尚也研習?”
王子淩道:“學生並非百家子弟,讀書不多。要用什麽便學什麽罷了。此兩策乃我常居山中,與百姓為鄰久而久之便知曉了。故此獻上。”
荀卿悠悠然的攤開絹帛,見上麵有字有畫,一看之下。便覺得驚奇,然後麵色不解。李斯、韓非和端沐易便湊到荀子跟前看了看,頓時也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第一條,乃是以人畜糞便灌溉農田的方法。‘糞便’對於古人來說是‘汙穢’避之不及之物,若是要這滿滿的香野彌漫惡臭,那如何能接受。這不符合儒家的形象。尤其荀子,荀子在這一方麵也算是一個潔仕,當然這也是眾多上層人士共有的思想。但荀子是務實派。如果對百姓有益,這一切自然不成問題了。
端沐易道:“我自知自古百姓以青草肥田,以牛羊骨熬湯水肥田……這以人彘穢物肥田,聞所未聞,當真可行?”
周禮曰:凡所以糞種者,皆謂煮取汁也。此‘糞’就是以牛羊馬骨熬湯灌溉作物,當然一般用於珍貴的花草植物或是草藥之類的。
荀子在《強國》之篇中也提到,刺草植穀,多糞肥田。王子淩原以為這時候的人們早已認知了以糞便肥沃土地,卻沒想到原來古時‘糞’字多以‘掃除’的意思。而古人的肥土思想也就停留在多翻墾土地就能肥沃土壤。
“可行!不僅可行。若是實施起來,農植必定繁茂多穀,乃至倍產。”
韓非複言道:“倍……倍產?若韓……韓國百姓……全……全力推行。那……那可不就少……少餓殍者?子……子淩兄,當真……”
王子淩等不及他斷斷續續的說,直笑道:“敢問非兄為何廁所周遭青草與他處相比更為繁茂?”
幾人頓時想了想也覺得王子淩所說不差。
王子淩繼續道:“荀師,學生之言,可以懷疑。畢竟毫無先例可行,但荀師隻要置出幾畝粗田試種,一試便知,如今秋雨剛過,正和秋穀下種之時,當然這糞者需要以廢水稀釋,澆灌在田中翻墾,太過則穀種會致死。”
韓非急忙道:“我來……我……我來試作。”
李斯皺眉道:“這穢物乃是不潔之物,若我等食其生長穀物,豈非是……”
王子淩也不說話了,隻等荀卿說話。
“若能倍產糧食,那可是利國利民之事,豈可因一句不潔而不行?”
王子淩笑道:“鄒公曾說,萬物有靈是為靈氣,天地有靈是為元氣,然金木水火土故在靈氣之中。若我看來可加以元、靈合一,再細分之,學生以為,這天上地下之間無論生物死物元靈之間,必然不可無端減少增多。”
荀卿頓時興致的道:“哦?子淩你且說說。”
“學生愚見,天地之間萬物姑且用‘元素’來細稱。”王子淩心思轉動,開始了胡編亂造一番了。“學生就以夏天為例,夏季多雨水是吧?”
李斯、韓非、端沐易被王子淩一帶,木然的點了點頭。
“那雨水從何而來?”
“自然是烏雲匯集,幻化成水?”端沐易道。
“那烏雲何來?”
李斯道:“雲與霧是相同的,乃是水氣,自然是從地下海中汲取。”
“不錯。且說夏天炎熱,人多出汗。但汗水蒸發,向天而去,這就是水氣,但這些微小的水氣是看不見的,我姑且說它為水元素。”
李斯道:“子淩之意李斯明白了,天下江河湖泊無數。地下濕地無計,水取之於地上,匯成雲朵霧水,最後烏雲成雨又返回了地麵……這都是水元素在反複。”
端沐易道:“這就是易中所謂的世間萬物生生不息。”
韓非道:“那子……子淩元素之意……望……望請解之。”
“若是雲雨是一個循環,那麽天地萬物都是一個循環,君等想想,一個人從出生,它才丁點大小,骨肉成長必然缺少不了食物?骨肉見長。則賴於食物減少,這是為何?”
韓非驚道:“不錯,這就是易中所言,萬物周而複始。”
“不錯,所以在下愚見,各種食物之間也有我們吸收不了的‘元素’。比如吃了五穀雜糧,若是我等吸收不了的話就成了汙穢物,那這些汙穢物排出體外。是否就是糧食的一部分呢?”
端沐易驚叫道:“我明白了,這汙穢物乃是糧食的一部分,如今用於施肥,子淩所說的‘元素’便可返還給糧食。原來我等吃的糧食之中本來就含有這些汙穢的‘元素’隻是我等看不見罷了,而我等看到汙穢之物,就是從前看不見的元素啊。這還是一個循環。”
端沐易所說王子淩當然不全認同,但這也是最好理解的想法了。
“恭喜端沐,你已經明白我所說的了。”
韓非驚歎道:“我……我……我也明……明白了一些道理,海水可……可分水…水元素與鹽元素了。”
“大致可以這麽說,或許水與鹽元素之中。還可以分離出更多元素,隻是我們暫時看不到也做不到罷了。如同楚國名匠,可將鐵百煉成鋼一樣。鐵元素可去其他元素,變成更純粹鐵元素了,這或許就是多種元素融合在其中。誰能知否這鹽是否也是可以分離的呢?”王子淩按照他們能理解的解說道。
荀子長歎一聲,道:“老夫怎麽沒想到這層呢?天下萬物生生不息,難道當真從來不曾失去?”
王子淩道:“是啊,當一個人汲取了眾多糧食中的元素之後,不也得死去,有道是塵歸塵,土歸土,自然還要將周身元素一一分解回歸土壤,成全周遭植被生長。”
荀子道:“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夫一直引以為然,但卻與老子一般處於‘道’,如今卻悟出其更多的東西,師曰:朝聞道,夕可死矣。老夫要好好悟‘元素’一番了。”
荀卿對王子淩道:“嚐聞範大夫多智,善治水治兵治民,如今可謂治農矣。這灌溉糞肥之事,老夫定會劃出一塊田地來試種,若果真能行,定將推行天下以揚君名。那這第二策……”
王子淩道:“哦,第二策可不敢胡亂推行,我常看慣各地田畝,多以沃土為例,細細分析下,得此數據,若然在沃土實行,必然有些效果。若要實施試種,荀師就將一田兩分,這樣效果就分顯而出了。”
第二策其實就是將田地之間的農作物以一個標準的距離規範分開種植,王子淩見肥沃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農作物,隻是覺得種的太過密集,這樣反而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當然如果兩個農作物隔的太遠的話,就浪費土地了。所以有又適當的距離分開才行。
荀卿點頭道:“你的建議很好,如今突然想起,在原始茂林之中,那些林中樹木多是以一定的距離相鄰而長,不可不說此乃天機。子淩你是悟到了這份天賜天機啊。”
王子淩想了想,頓時想起來,的確在平原森林之中,樹木都是隔著一定的距離的。頓時無語的笑了笑。
這日,荀卿與幾位學生都在偏院整理書卷,端沐易大步而來,正襟作揖道:“老師!”
荀卿含笑道:“易來啦。這些日子可有收獲?”
“回老師,學生以老師為標杆,親身農事,今方知曉百姓之疾苦,蘭陵百姓尚且不自足,況乎貧瘠之地百姓!”
“很好,很好,雖你家族富甲天下,但畢竟不能兼濟天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施濟乃是救急,而治民善農才是根本。”
“學生明白了。”
荀卿點了點頭。
端沐易道:“老師,易今來此是為一好友為引,我那好友仰慕老師,今路過蘭陵想拜訪老師,但卻不知老師是否願意接見他。”
“哦?”荀卿疑惑道:“此何人哉?”若是普通朋友,端沐易也就陪著帶來了,也不用通報,畢竟拜訪又不是求學。
“範邑王子淩!”
“是他?”荀卿露出驚訝之色,不自覺下手指撚著胡須,略有所思。這時在忙的李斯和韓非聞言也頓時停下動作,略有興趣的等待荀卿回複。
“帶他入大堂等候,備上甜酒,老夫稍後就來。”
“學生明白!”
荀卿帶著兩名愛徒來到大堂之時,王子淩立即起身相迎。
“是你!”李斯見到王子淩第一個脫口而出。
荀卿頓時笑道:“原來足下便是範大夫王子淩啊。”
王子淩謙虛的道:“昨日學生不曾明言身份,還請荀師與兩位賢兄勿要見怪。”
荀卿道:“此乃小事。範大夫就席入座吧。”
“荀師麵前,學生嫣敢以大夫稱,還請荀師直接叫我姓名吧。”
“好。今日不論政事,以士子之禮相待,老夫就叫你子淩吧。”
“在下……韓……韓國韓非……見……見過子淩兄。”
“在下李斯見過子淩兄。”
“韓非、李斯?”王子淩心中一驚,昨天隻關注了荀卿,卻把荀卿最重要的兩個徒弟給忘了。
“見過二位賢兄!”
數人分左右就坐,王子淩遞上一張絹帛給荀卿,道:“學生知荀師不喜收禮。學生初來拜訪荀師若是兩手空空,心中不安,但獻佐農兩策,可利於百姓。但請荀師收下。”
荀卿驚訝道:“哦?原以為子淩乃是兵家之徒,不想農家之策尚也研習?”
王子淩道:“學生並非百家子弟,讀書不多。要用什麽便學什麽罷了。此兩策乃我常居山中,與百姓為鄰久而久之便知曉了。故此獻上。”
荀卿悠悠然的攤開絹帛,見上麵有字有畫,一看之下。便覺得驚奇,然後麵色不解。李斯、韓非和端沐易便湊到荀子跟前看了看,頓時也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第一條,乃是以人畜糞便灌溉農田的方法。‘糞便’對於古人來說是‘汙穢’避之不及之物,若是要這滿滿的香野彌漫惡臭,那如何能接受。這不符合儒家的形象。尤其荀子,荀子在這一方麵也算是一個潔仕,當然這也是眾多上層人士共有的思想。但荀子是務實派。如果對百姓有益,這一切自然不成問題了。
端沐易道:“我自知自古百姓以青草肥田,以牛羊骨熬湯水肥田……這以人彘穢物肥田,聞所未聞,當真可行?”
周禮曰:凡所以糞種者,皆謂煮取汁也。此‘糞’就是以牛羊馬骨熬湯灌溉作物,當然一般用於珍貴的花草植物或是草藥之類的。
荀子在《強國》之篇中也提到,刺草植穀,多糞肥田。王子淩原以為這時候的人們早已認知了以糞便肥沃土地,卻沒想到原來古時‘糞’字多以‘掃除’的意思。而古人的肥土思想也就停留在多翻墾土地就能肥沃土壤。
“可行!不僅可行。若是實施起來,農植必定繁茂多穀,乃至倍產。”
韓非複言道:“倍……倍產?若韓……韓國百姓……全……全力推行。那……那可不就少……少餓殍者?子……子淩兄,當真……”
王子淩等不及他斷斷續續的說,直笑道:“敢問非兄為何廁所周遭青草與他處相比更為繁茂?”
幾人頓時想了想也覺得王子淩所說不差。
王子淩繼續道:“荀師,學生之言,可以懷疑。畢竟毫無先例可行,但荀師隻要置出幾畝粗田試種,一試便知,如今秋雨剛過,正和秋穀下種之時,當然這糞者需要以廢水稀釋,澆灌在田中翻墾,太過則穀種會致死。”
韓非急忙道:“我來……我……我來試作。”
李斯皺眉道:“這穢物乃是不潔之物,若我等食其生長穀物,豈非是……”
王子淩也不說話了,隻等荀卿說話。
“若能倍產糧食,那可是利國利民之事,豈可因一句不潔而不行?”
王子淩笑道:“鄒公曾說,萬物有靈是為靈氣,天地有靈是為元氣,然金木水火土故在靈氣之中。若我看來可加以元、靈合一,再細分之,學生以為,這天上地下之間無論生物死物元靈之間,必然不可無端減少增多。”
荀卿頓時興致的道:“哦?子淩你且說說。”
“學生愚見,天地之間萬物姑且用‘元素’來細稱。”王子淩心思轉動,開始了胡編亂造一番了。“學生就以夏天為例,夏季多雨水是吧?”
李斯、韓非、端沐易被王子淩一帶,木然的點了點頭。
“那雨水從何而來?”
“自然是烏雲匯集,幻化成水?”端沐易道。
“那烏雲何來?”
李斯道:“雲與霧是相同的,乃是水氣,自然是從地下海中汲取。”
“不錯。且說夏天炎熱,人多出汗。但汗水蒸發,向天而去,這就是水氣,但這些微小的水氣是看不見的,我姑且說它為水元素。”
李斯道:“子淩之意李斯明白了,天下江河湖泊無數。地下濕地無計,水取之於地上,匯成雲朵霧水,最後烏雲成雨又返回了地麵……這都是水元素在反複。”
端沐易道:“這就是易中所謂的世間萬物生生不息。”
韓非道:“那子……子淩元素之意……望……望請解之。”
“若是雲雨是一個循環,那麽天地萬物都是一個循環,君等想想,一個人從出生,它才丁點大小,骨肉成長必然缺少不了食物?骨肉見長。則賴於食物減少,這是為何?”
韓非驚道:“不錯,這就是易中所言,萬物周而複始。”
“不錯,所以在下愚見,各種食物之間也有我們吸收不了的‘元素’。比如吃了五穀雜糧,若是我等吸收不了的話就成了汙穢物,那這些汙穢物排出體外。是否就是糧食的一部分呢?”
端沐易驚叫道:“我明白了,這汙穢物乃是糧食的一部分,如今用於施肥,子淩所說的‘元素’便可返還給糧食。原來我等吃的糧食之中本來就含有這些汙穢的‘元素’隻是我等看不見罷了,而我等看到汙穢之物,就是從前看不見的元素啊。這還是一個循環。”
端沐易所說王子淩當然不全認同,但這也是最好理解的想法了。
“恭喜端沐,你已經明白我所說的了。”
韓非驚歎道:“我……我……我也明……明白了一些道理,海水可……可分水…水元素與鹽元素了。”
“大致可以這麽說,或許水與鹽元素之中。還可以分離出更多元素,隻是我們暫時看不到也做不到罷了。如同楚國名匠,可將鐵百煉成鋼一樣。鐵元素可去其他元素,變成更純粹鐵元素了,這或許就是多種元素融合在其中。誰能知否這鹽是否也是可以分離的呢?”王子淩按照他們能理解的解說道。
荀子長歎一聲,道:“老夫怎麽沒想到這層呢?天下萬物生生不息,難道當真從來不曾失去?”
王子淩道:“是啊,當一個人汲取了眾多糧食中的元素之後,不也得死去,有道是塵歸塵,土歸土,自然還要將周身元素一一分解回歸土壤,成全周遭植被生長。”
荀子道:“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夫一直引以為然,但卻與老子一般處於‘道’,如今卻悟出其更多的東西,師曰:朝聞道,夕可死矣。老夫要好好悟‘元素’一番了。”
荀卿對王子淩道:“嚐聞範大夫多智,善治水治兵治民,如今可謂治農矣。這灌溉糞肥之事,老夫定會劃出一塊田地來試種,若果真能行,定將推行天下以揚君名。那這第二策……”
王子淩道:“哦,第二策可不敢胡亂推行,我常看慣各地田畝,多以沃土為例,細細分析下,得此數據,若然在沃土實行,必然有些效果。若要實施試種,荀師就將一田兩分,這樣效果就分顯而出了。”
第二策其實就是將田地之間的農作物以一個標準的距離規範分開種植,王子淩見肥沃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農作物,隻是覺得種的太過密集,這樣反而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當然如果兩個農作物隔的太遠的話,就浪費土地了。所以有又適當的距離分開才行。
荀卿點頭道:“你的建議很好,如今突然想起,在原始茂林之中,那些林中樹木多是以一定的距離相鄰而長,不可不說此乃天機。子淩你是悟到了這份天賜天機啊。”
王子淩想了想,頓時想起來,的確在平原森林之中,樹木都是隔著一定的距離的。頓時無語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