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問:“四方街兩進的呢?”


    “之前住的是個茶商的外室,如今外室被接回了府裏,主母就把宅子賣了”


    三人相視一笑,居然是個同行,隻是外室住的宅子,跟探花的沒法比。


    楊真真隨口問道:“價值幾何?”


    “隻要兩萬兩,屋裏也是啥都置齊了的。”


    牙人察言觀色:“老爺夫人要不要去看看?從這裏過去馬車也就兩刻鍾。如果確定要,小的還可以幫著講講價。那家夫人是急賣的,壓個幾百兩也是有可能的。”


    “不看了。”三人幾乎是異口同聲。


    “那去銀枝巷看看麽?”牙人指著簿子上那套兩進的問。


    三人點頭。


    原來探花那套在銀枝巷。


    京城的巷子,楊真真曉得的就隻有金枝巷和喜鵲巷,但聽銀枝巷這名字,也知道離金枝巷應該很近。


    到了銀枝巷,這一看,自然是千滿意萬滿意。到底是文人家的宅子,處處都透著文雅、幽靜,院裏種的幾籠竹子幾樹梅花,還有個葡萄架。從廳堂到臥室,家具皆古樸精致,廚房裏物什齊全,擺放井然有序。兩進之間一半是蓮塘,一半是花園,回廊靜壁,曲徑通幽。


    搬進來,除了置備點用的,其餘倒是都可拿來就用。


    梁老爺和曾氏心裏是願意了,隻是這錢,的確有點不湊手。


    楊真真看他夫婦發亮的眼睛,就曉得看中了,又看他們臉上猶疑的表情,一時也猜不出原因。


    就聽梁老爺對牙人說:“這兩三萬的房子也是擇買主,一時半刻也不是那麽容易賣出去,這房子我們看了還算滿意,但是這價錢你去問下主家,可還能便宜點不?”


    曾氏就對著楊真真耳語:“現在先看著,下午傑兒去了宮裏回來後,我們再決定買不買。”


    楊真真點點頭,是這個道理,假如下午梁傑去了宮裏,沒有入太後皇帝皇後皇子的眼,可不還得哪裏來回哪裏去。


    梁家馬車把楊真真送回楊府,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客棧。


    梁傑已經和祖父複習了十多次進宮拜見的祝語,這些話都是昨天楊真真教的。


    未時半,梁家的馬車停到了楊府門口。


    梁傑從車上跳下來,叩響了門環。


    趙姐打開門,領著梁傑來到了大廳,楊真真已經收拾妥當,正喝茶等著。


    但見那小小的身影昂首挺胸走進來,倒身就是一拜:“見過妙真大師傅,問候妙真姨安康。”


    楊真真就喜歡他這懂事的小大人樣,忙著把他扶起來。


    梁傑身穿一件碧藍色絲綿錦袍,腰間束著一條靛青竹節錦帶,腳上是一雙跟腰帶顏色一致的滾邊靴子,頭上一頂小銀冠束住大部分頭發,隻餘一方一小綹垂到肩上,麵容如玉,氣質如蘭,俊逸中透著幾分天真爛漫。


    愛了愛了,梁傑小乖乖。


    不浮誇,不奢華,但平常裏透著精心,可見梁家老爺子也是個有品味的人。


    “我們走吧,莫讓宮裏人等。”楊真真牽起梁傑的手。


    回身叮囑張姐莫忘買兩罐好酒,今晚他爹要喝。


    兩人走到門口,候在門口的梁老爺和曾氏忙請楊真真上車。


    四人上得車來,看梁家三人都頗緊張,楊真真笑道:“梁傑,一會跟著妙真姨到了宮中,見著皇上太後莫要緊張,他們頭兒個聽了妙真姨對你的介紹,都很喜歡你。他們問你什麽你就回答什麽,照實回答就行,不會回答的問題就說自己不知道,你是小孩子,大人都不會和你計較的。”


    又道:“隻記住莫要說自己得過的病,你已經完全痊愈了,你現在就是個聰明健康的小公子。”還是不放心,對著梁老爺曾氏道:“要忘記梁傑得過病這事,你們一家人都要忘記,就當那病從來沒存在過。”


    梁老爺夫婦不解,但還是點頭稱是。


    梁傑點頭:“梁傑聽妙真姨的。”


    在宮門口和夫婦倆分別後,楊真真帶著梁傑進得宮門,已經有小太監候在門口,領著他們直接到了太和宮。


    太和宮裏坐滿了人,皇後貴妃寧妃等幾個妃子也正在陪著太後嘮嗑,大皇子二皇子大公主都在各自的母親旁邊。


    皇帝還沒到。


    宮人來稟說大師傅來了。太後就讓貴妃他們退下了,隻留下皇後和大皇子。


    看到楊真真帶著一個孩子進來,太後熱情地招呼:“大師傅快坐下,這就是那孩子吧?”


    “回太後娘娘,正是梁傑。”


    就見梁傑走到中間,納頭就拜:“梁傑參見太後娘娘,願太後娘娘身康體健,福壽安康。”


    又起身,對著皇後和大皇子跪倒參拜:“梁傑參見皇後娘娘,願皇後娘娘青春美麗,萬事如意;梁傑參見大皇子殿下,願殿下學業精進,平安順遂。”


    小小少年跪拜規範,禮數周全,說的話又好聽,喜得太後忙道:“好孩子,快起來,怪不得大師傅喜歡你,哀家看你著實可愛。”


    梁傑又深施一禮:“謝太後娘娘和大師傅抬愛。梁傑一介小子,無功無業,受之有愧,當繼續努力。”


    太後更喜。


    “好孩子,平素可讀什麽書?”


    “回太後娘娘,梁傑讀過《大學》《中庸》《孟子》《論語》《詩經》《春秋》,《道德經》《山海經》各讀了一點。”


    太後倒吸一口冷氣:“這麽小,讀了那麽多。都能知其義?”


    “回太後娘娘,《論語》意思基本明白,《詩經》聽老師講過一些,其餘皆囫圇吞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梁傑慚愧,萬望太後娘娘莫笑話。”


    太後笑望楊真真:“哀家怎會笑話,心疼都來不及,可是苦了他,小小年紀讀那麽多書。”


    楊真真笑道:“聖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孩子喜歡讀書,所幸不是個呆子。”


    “回太後娘娘,梁傑喜歡讀書,不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哦豁,穿成尼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肥紅不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肥紅不瘦並收藏哦豁,穿成尼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