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ss macdonald [1915-1983 ],原名肯尼思·米拉[ ken mir ],加利福尼亞出生,久居加拿大。1944年以本名發表第一部作品《黑暗隧道》[the dark tunnel]。進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相繼出版了以私家偵探劉·阿切爾[lew archer]為主人公,以南加州為背景的係列偵探故事集。)
(2raymond 插ndler[1888-1959],美國硬漢偵探小說家。)
「a day in the life」1
我正在等公共汽車準備上早班,一位不相識的阿姨走過來問我莫不是要去象廠。是的,我說。我是在象廠上班。
阿姨直盯盯地打量我的臉我的個頭我的鞋我的皮包---打量了好一陣子。同時間裏,我也打量這位阿姨。阿姨四十或五十光景,衣著還算整潔利落。戴一頂前麵帶簷的棒球帽樣的帽子,架一副假象牙紅邊眼鏡,身上一件粗粗拉拉的茶色連衣裙,腳蹬一雙白色網球鞋。“你怎麽曉得我要去象廠呢?”我向阿姨問道。我兩個星期前剛搬來,在象廠做工的事還沒告訴任何人---她何以曉得呢?甚是不可思議。
“還用說,我當然曉得啦!”阿姨一副無所不曉的神氣,“在象廠工作的人都有那麽一種感覺滲出來,不是麽?”
“倒也是。”我說。我並未因此覺得不快。在這個地方,在象廠工作還是小瞧不得的。並非任何人都能在象廠工作。
接著我和阿姨聊了起來,聊象廠聊選舉。車來之後,由於我和阿姨去向不同,便互道一聲“再見”,分別乘上不同的公共汽車。阿姨的眼鏡對著早晨的太陽明晃晃地一閃。
下得公共汽車,周圍一如往日,熙熙攘攘全是趕往象廠的職工,人人手提一個裝飯盒的紙袋。有幾個人向我揚手或注目致意,但沒有一個人開口。想到這一天要製作大象直到傍晚,大家全都繃緊神經,無法順利開口。
我們沿著河畔柏油路朝象廠默默走去。路是徐緩的坡路,路旁邊點點處處開著百日紅花。下個月該丹桂四處飄香了,而此刻四周卻充滿了職工們的腳步聲和“哢嗒哢嗒”的盒飯聲。
在工廠門口,門衛一張張查驗我們的工作卡。門衛其實都記得我們的長相,可他仍一絲不苟地一張張細看工作卡。象廠這地方非常看重秩序這個勞什子。
“可以了。”說著,門衛把卡還給我。“加油幹!”他說。
“謝謝。”我應道。
之後我去更衣室穿工作服、戴帽。我的帽子有兩條綠線,這是在工作五年的標記。離開更衣室,一跨進最終工序車間,象們---隻要裝上牙即告誕生的大象們拚命嘶叫的聲音立即傳來耳畔。
如此這般,象廠的一天開始了。
——————————————
(1意為“生命中的一天”。)
「雙胞胎鎮的雙胞胎大會」
很早以前我就對雙胞胎興味盎然,同雙胞胎女孩約會---哪怕一次也好---是我多年的每夢。心想若是兩邊各有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很多事情都將變得樂不可支---不是這樣麽?美國克利夫蘭室郊有個叫雙胞胎鎮(twinsville)的鎮。鎮的基礎是一八一二年由雙胞胎兄弟莫塞斯和阿勞奠定的。據鎮史記載,這兩人像得出奇,娶妻生子後也一直住在同一地方,得同一種病,死的時間也僅僅相差幾個小時。鎮子如此命名便是為了紀念這兩人。
話說回來。雙胞胎鎮上年年舉行雙胞胎大會,今年也有數百人從二十八個州來到此鎮相聚。大會的正式宗旨是“通過雙胞胎之間的相會來分擔雙胞胎特有的問題和情感”,但實際上隻是大家湊在一起吵吵嚷攘嬉鬧一番罷了。倒也搞什麽演員評選之類,但無須說,大多是二重唱。
大會也有雙雙胞胎參加。所謂雙雙胞胎,是指由雙胞胎和雙胞胎結婚組成的家庭。於是,有意於此的雙胞胎們也來赴會。說到底就是雙胞胎找雙胞胎配對,這自然令人興奮。“你要那個,我來這個!”大約如此商量好後,便向對方打招呼。可是,到底誰得哪個,決定起來有什麽根據呢?我是全然摸不著頭腦。不過,反正這才是所謂地道的雙雙約會。
兩天大會期間,雙胞胎鎮名副其實成了雙胞胎天下。而這樣一來,裹在雙胞胎鎮裏的“非雙胞胎”難免對自己的不是雙胞胎感倒困惑不堪。“哎呀,就好像自己的一半跑去哪裏不見了似的”---“非雙胞胎氏”感慨道。
日前看報紙,有報導說一對雙胞胎無賴向變賣家產的人勒索現金。這雙胞胎無賴也端的非同小可。
象廠喜劇
舞廳紀事
「舞廳紀事」
奧蒂斯·法加遜 著
村上春樹 譯
對於搖擺(swing)爵士樂迷來說,“薩沃伊舞廳1”大約是無須說明的;而對於不是迷的人,又很難傳達這一名稱所具有的準確韻味。“薩沃伊”---爵士樂與民眾那極其短暫的蜜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輝煌的舞廳。在廣播錄音唱片和視頻磁碟的開頭,想必不少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女士們先生們,這裏是薩沃伊舞廳……”
借用作者奧蒂斯·法加遜的話,那便是swing it man (大夥兒搖擺起來)
---村上
地點是住宅區,而且是那條裏諾斯街。星期六晚上九點到星期日早上八點,隻管在那裏跳好了。取個名叫breakfast dance (早餐舞),總之就是swing。平日夜裏,不,即便是星期六夜晚也不總是這樣。兩支樂隊在兩三點鍾即曲終人散,但今晚不然。每月有幾個special night (特別夜晚),隻管跳到早餐時間。四支樂隊一齊上陣,隻要你們在跳便管弦器鳴---以早餐時間為限,時間再長就不曉得了。
雖說如此,卻也不是什麽地道的店。一切中規中矩。既非廉價酒吧,也不是地下賭場。地地道道的舞廳。花七十五美分進門,爬上寬大的樓梯。老闆也好客人也好,全都文質彬彬,盡可放心。喝的東西在桌席頭上擁擠的吧檯預定。啤酒十美分,瓶斟的加利福尼亞葡萄酒二十五美分。客人中也有整瓶帶進烈性酒的。這夥人總之就是要泡衛生間,一醉方休。好在衛生間兩個挨在一起,不用擔心。
十二點。你可以順利入場。下雨。仍有空座,老闆神情不悅。客人本應比“女士招待之夜”還對得多,卻因為下雨而如意算盤落空。
舞廳大約長七十五碼寬二十五碼。天花板較低,照明若明若暗。曲與曲之間的幾秒鍾或換樂隊的時間裏,大家便七嘴八舌,什麽“簡直不像話”啦,什麽“女孩怎麽樣”啦,“住嘴住嘴”等等。而樂隊一開始,店員和客人便渾融一體,擊鼓一般打著拍子,歡天喜地的節奏如大cháo時起時伏。
想一下子把什麽都一覽無餘是根本不可能的。有樂隊那夥人,有喝什麽的客人。有日呢一隻手拿啤酒趴在桌麵上睡了過去,有人起勁兒地表演浪漫曲這種極其個人化的鬧劇。也有的樂隊已經完事,或者大聲喧譁,或者以近乎惡作劇的舉止衝著現成飯食狼吞虎咽。
(2raymond 插ndler[1888-1959],美國硬漢偵探小說家。)
「a day in the life」1
我正在等公共汽車準備上早班,一位不相識的阿姨走過來問我莫不是要去象廠。是的,我說。我是在象廠上班。
阿姨直盯盯地打量我的臉我的個頭我的鞋我的皮包---打量了好一陣子。同時間裏,我也打量這位阿姨。阿姨四十或五十光景,衣著還算整潔利落。戴一頂前麵帶簷的棒球帽樣的帽子,架一副假象牙紅邊眼鏡,身上一件粗粗拉拉的茶色連衣裙,腳蹬一雙白色網球鞋。“你怎麽曉得我要去象廠呢?”我向阿姨問道。我兩個星期前剛搬來,在象廠做工的事還沒告訴任何人---她何以曉得呢?甚是不可思議。
“還用說,我當然曉得啦!”阿姨一副無所不曉的神氣,“在象廠工作的人都有那麽一種感覺滲出來,不是麽?”
“倒也是。”我說。我並未因此覺得不快。在這個地方,在象廠工作還是小瞧不得的。並非任何人都能在象廠工作。
接著我和阿姨聊了起來,聊象廠聊選舉。車來之後,由於我和阿姨去向不同,便互道一聲“再見”,分別乘上不同的公共汽車。阿姨的眼鏡對著早晨的太陽明晃晃地一閃。
下得公共汽車,周圍一如往日,熙熙攘攘全是趕往象廠的職工,人人手提一個裝飯盒的紙袋。有幾個人向我揚手或注目致意,但沒有一個人開口。想到這一天要製作大象直到傍晚,大家全都繃緊神經,無法順利開口。
我們沿著河畔柏油路朝象廠默默走去。路是徐緩的坡路,路旁邊點點處處開著百日紅花。下個月該丹桂四處飄香了,而此刻四周卻充滿了職工們的腳步聲和“哢嗒哢嗒”的盒飯聲。
在工廠門口,門衛一張張查驗我們的工作卡。門衛其實都記得我們的長相,可他仍一絲不苟地一張張細看工作卡。象廠這地方非常看重秩序這個勞什子。
“可以了。”說著,門衛把卡還給我。“加油幹!”他說。
“謝謝。”我應道。
之後我去更衣室穿工作服、戴帽。我的帽子有兩條綠線,這是在工作五年的標記。離開更衣室,一跨進最終工序車間,象們---隻要裝上牙即告誕生的大象們拚命嘶叫的聲音立即傳來耳畔。
如此這般,象廠的一天開始了。
——————————————
(1意為“生命中的一天”。)
「雙胞胎鎮的雙胞胎大會」
很早以前我就對雙胞胎興味盎然,同雙胞胎女孩約會---哪怕一次也好---是我多年的每夢。心想若是兩邊各有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很多事情都將變得樂不可支---不是這樣麽?美國克利夫蘭室郊有個叫雙胞胎鎮(twinsville)的鎮。鎮的基礎是一八一二年由雙胞胎兄弟莫塞斯和阿勞奠定的。據鎮史記載,這兩人像得出奇,娶妻生子後也一直住在同一地方,得同一種病,死的時間也僅僅相差幾個小時。鎮子如此命名便是為了紀念這兩人。
話說回來。雙胞胎鎮上年年舉行雙胞胎大會,今年也有數百人從二十八個州來到此鎮相聚。大會的正式宗旨是“通過雙胞胎之間的相會來分擔雙胞胎特有的問題和情感”,但實際上隻是大家湊在一起吵吵嚷攘嬉鬧一番罷了。倒也搞什麽演員評選之類,但無須說,大多是二重唱。
大會也有雙雙胞胎參加。所謂雙雙胞胎,是指由雙胞胎和雙胞胎結婚組成的家庭。於是,有意於此的雙胞胎們也來赴會。說到底就是雙胞胎找雙胞胎配對,這自然令人興奮。“你要那個,我來這個!”大約如此商量好後,便向對方打招呼。可是,到底誰得哪個,決定起來有什麽根據呢?我是全然摸不著頭腦。不過,反正這才是所謂地道的雙雙約會。
兩天大會期間,雙胞胎鎮名副其實成了雙胞胎天下。而這樣一來,裹在雙胞胎鎮裏的“非雙胞胎”難免對自己的不是雙胞胎感倒困惑不堪。“哎呀,就好像自己的一半跑去哪裏不見了似的”---“非雙胞胎氏”感慨道。
日前看報紙,有報導說一對雙胞胎無賴向變賣家產的人勒索現金。這雙胞胎無賴也端的非同小可。
象廠喜劇
舞廳紀事
「舞廳紀事」
奧蒂斯·法加遜 著
村上春樹 譯
對於搖擺(swing)爵士樂迷來說,“薩沃伊舞廳1”大約是無須說明的;而對於不是迷的人,又很難傳達這一名稱所具有的準確韻味。“薩沃伊”---爵士樂與民眾那極其短暫的蜜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輝煌的舞廳。在廣播錄音唱片和視頻磁碟的開頭,想必不少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女士們先生們,這裏是薩沃伊舞廳……”
借用作者奧蒂斯·法加遜的話,那便是swing it man (大夥兒搖擺起來)
---村上
地點是住宅區,而且是那條裏諾斯街。星期六晚上九點到星期日早上八點,隻管在那裏跳好了。取個名叫breakfast dance (早餐舞),總之就是swing。平日夜裏,不,即便是星期六夜晚也不總是這樣。兩支樂隊在兩三點鍾即曲終人散,但今晚不然。每月有幾個special night (特別夜晚),隻管跳到早餐時間。四支樂隊一齊上陣,隻要你們在跳便管弦器鳴---以早餐時間為限,時間再長就不曉得了。
雖說如此,卻也不是什麽地道的店。一切中規中矩。既非廉價酒吧,也不是地下賭場。地地道道的舞廳。花七十五美分進門,爬上寬大的樓梯。老闆也好客人也好,全都文質彬彬,盡可放心。喝的東西在桌席頭上擁擠的吧檯預定。啤酒十美分,瓶斟的加利福尼亞葡萄酒二十五美分。客人中也有整瓶帶進烈性酒的。這夥人總之就是要泡衛生間,一醉方休。好在衛生間兩個挨在一起,不用擔心。
十二點。你可以順利入場。下雨。仍有空座,老闆神情不悅。客人本應比“女士招待之夜”還對得多,卻因為下雨而如意算盤落空。
舞廳大約長七十五碼寬二十五碼。天花板較低,照明若明若暗。曲與曲之間的幾秒鍾或換樂隊的時間裏,大家便七嘴八舌,什麽“簡直不像話”啦,什麽“女孩怎麽樣”啦,“住嘴住嘴”等等。而樂隊一開始,店員和客人便渾融一體,擊鼓一般打著拍子,歡天喜地的節奏如大cháo時起時伏。
想一下子把什麽都一覽無餘是根本不可能的。有樂隊那夥人,有喝什麽的客人。有日呢一隻手拿啤酒趴在桌麵上睡了過去,有人起勁兒地表演浪漫曲這種極其個人化的鬧劇。也有的樂隊已經完事,或者大聲喧譁,或者以近乎惡作劇的舉止衝著現成飯食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