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7)


    第一,可以為了錢"去刀頭上舔血",但決不在朝廷律令明白規定不能走的道上賺黑心錢;


    第二,可以撿便宜賺錢,但決不去貪圖於別人不利的便宜,決不為了自己賺錢而去敲碎別人的飯碗;


    第三,可以藉助朋友的力量賺錢,但決不為了賺錢去做對不起朋友的事情;


    第四,可以尋機取巧,但決不背信棄義靠坑蒙拐騙賺昧心錢;


    第五,可以將如何賺錢放在日常所有事務之首,但該散財行善、擲金買樂時也決不吝嗇,決不做守財奴。


    胡雪岩的時代離我們今天已經一百多年了,時移世易,今天的商界自然也不是那時的商界。不過,為商之道,古今相通者多多,胡雪岩的經商原則,應該是能給今日商界中人提供某種借鑑的。


    再一點就是要"從正路上去走,不做名利兩失的傻事。"


    "做生意還是從正路上去走最好。"這話是胡雪岩對古應春說的。


    胡雪岩與龐二聯手銷洋莊,本來一切順利,不想龐二在上海絲行的檔手朱福年為了自己"做小貨"--也就是拿著東家的錢自己做生意,賺錢歸自己,蝕本歸東家--中飽私囊,從中搗鬼。為了收服朱福年,胡雪岩用了一計,他先給朱福年的戶頭中存人五千銀子並讓收款錢莊打個收條,然後讓古應春找朱福年,將這五千銀子送給他,就說由於頭寸緊張。自己的絲急於脫手,願意以洋商開價的九五折賣給龐二,換句話說,也就是給朱福年五分的好處,這五千銀子就是"好處費"。這算是胡雪岩與朱福年之間的一樁"秘密交易"。不過,這筆"秘密交易"一定要透給龐二。


    朱福年收下這五千銀子,也就入了一個陷阱:他如果敢私吞這筆銀子,胡雪岩托人將此事透給龐二之後,朱福年必丟飯碗;如果他老老實實將這筆錢歸入絲行的帳上,有這一個五千銀子的收據在手,也可以說他借東家的勢力敲竹槓,胡雪岩與龐二本來是聯合做洋莊的合作關係,朱福年如此做來,等於是有意壞東家的事,實際是吃裏扒外,這樣,他也會失去了龐二的信任。總之,就用這五千銀子,胡雪岩要讓朱福年"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胡雪岩的計劃果然生效,朱福年不僅老實就範,並且還退回了那五千銀子。而此時的古應春也因恨極而"存心不良",另外打了一張收條給他,留下了原來存銀時錢莊開出。的筆據原件。古應春把原件捏在手上,是想不管朱福年是不是就範,都要以此為把柄,狠狠整一下他。但當古應春將此事告訴胡雪岩時,胡雪岩對古應春說了一番話,胡雪岩說:"不必這樣了。一則龐二很講交情,必定有句話給我;二則朱福年也知道厲害了,何必敲他的飯碗。我們還是從正路上去走最好。"


    從胡雪岩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胡雪岩所說的正路,有一層能按正常的方式、正當的渠道就不要用"歪"招、怪招的意思。從某種意義上說,胡雪岩製服朱福年的辦法,就是一種誘人落井、推人跳崖的十分陰狠的一招,的確有些歪門邪道的意味。在胡雪岩看來,這種招術,隻能在萬不得已時偶而為之,一旦轉入正常,也就不必如此了。言談之中可以看出,胡雪岩對於自己在不得已製服朱福年的一招,心裏是持否定態度的。


    胡雪岩所謂做生意從正路上走最好,還有一層意思,是指做生意不能違背大原則。什麽錢能賺,什麽錢不能賺,更分得清楚,不能隻顧賺錢而不顧道義。


    比如胡雪岩做生意並不怕冒險,他自己就說過:"不冒險的生意人人會做,如何能夠出頭?"有的時候他甚至主張,商人求利,刀頭上的血也要敢舔。但他同時也強調,生意人不論怎樣冒著風險去刀頭舔血,都必須想停當了再去做。有的血可以去添,有些就不能去舔。有一次他就給自己的錢莊檔手劉慶生打了一個比方:譬如一筆放款,我知道放款給他的這個人是個米商,借了錢去做生意。這時就要弄弄清楚,他的米是運到什麽地方去。到不曾失守的地方去,我可以借給他,但如果是運到"太平軍"那裏,這筆生意就不能做。我可以幫助朝廷,但不能幫助"太平軍"。


    第136節: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8)


    在胡雪岩心裏想,他是大清的臣民,通過幫助朝廷而賺錢,自然是從正路賺錢,太平軍自然是"逆賊",幫助他們就是"附逆",由此去賺錢,自然不是從正路賺錢,違背了這一大原則,即使獲利再大,也不能做。


    撇開胡雪岩以大清臣民自居而鄙視太平軍這一點不論,僅從做生意的角度看,胡雪岩的說法和作法,應該是很能給人以啟示的。事實上,做生意不能違背大原則,要牢牢把握一個正路,即使僅從商人求利的角度看,也是完全必要的。做生意從正路去走,往往可以名利雙收,即便一筆生意失敗了,也有東山再起的希望。而違背道義,不走正路,必將遭人唾棄,一旦失敗往往一敗塗地,名利兩失,不可收拾。不用說,一定要去做遭人唾棄、名利兩失的事情,那就實在是愚不可及了。


    隻有做到上述兩點,做生意之人才算是君子,生意之道才能是正道。


    學而思之:堅持從正道取財,雖然財富增加的速度要小一些,但因為它是正道,它能歷經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能夠持久存在而不會像那些從歪道取財的曇花一現一樣。這是真正的智慧。


    敢開風氣之先


    生意的氣度源於一個人的眼光,小零售商的老伯,隻能看得見一村一莊、一條街的生意。而做大生意的人卻能看得見一省乃到全國的生意。--胡雪岩


    胡雪岩曾自述,"作生意靠的是眼光、手腕、精神力氣,三者缺一不可。"單就眼光而言,他最高明的眼光莫過於開風氣之先,去與洋人做生意。這也是胡氏發跡的重要因素之一。


    胡雪岩本人曾說過:"我胡某人之有今天,是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兩個可遇不可求、可一不可再的機會湊成的"。


    胡雪岩這裏說的兩個可遇不可求、可一不可再的機會,一個是指海禁大開,可以與洋人做生意,另一個則是指左宗棠西征。洋場生意同左宗棠西征一樣,成就了他的事業。


    海禁初開之時,懂得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沒有幾個。胡雪岩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古應春等人的幫助,與外國人周旋鬥智,在與外國人進行的絲、茶、以及軍火交易中大發其財。


    在胡雪岩首次做絲繭生意時,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並且遇見了洋買辦古應春,二人一見如故,相約要得用好洋場勢力,做出一番市麵來。


    胡雪岩在洋場勢力的確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為西北平叛而特設的上海採運局。上海採運局可管的事體甚多。牽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籌借洋款,前後合計在一千六百萬兩以上,第二是購買輪船機器,用於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購買各色最新的西式槍枝彈藥和炮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月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月華並收藏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