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為一樁生意的成功作出了極為周密的計劃,我們也明知道按照計劃運作下去一定會得到預期的成果,甚至在初步運作中我們已經收到了初步的效益。但可能就在這個時候,情況突然出現某種變化,原本可以依憑乘借的大勢消失了,而且任憑我們如何努力,也終究是人力無法挽回,這時我們所能做的,也隻是等待一一在耐心的等待中靜觀形勢的變化,在靜觀形勢變化中等待新的機會的到來。這個時候如果不計後果,僅憑意氣一心求快,最後結果,一定是如兩千多年前孔子說的那句話:"欲速而不達。"


    商事運作,應該學會等待,甚至退讓。該等則等,許多時候,冷靜的等待其實正是最明智的選擇;當退則退,許多時候,退讓本身就是求進所必須經過的過程。會等待,知避讓,才是真懂進取。從這一角度看,"事緩則圓,不必急在一時",實在包含了一種深刻的商事乃至人事的辨證,優秀的生意人不能不懂得這其中的辯證。


    做事沒有輕重緩急,就好比"駝子跌跟頭,兩頭落空",自然是智者不辦。


    胡雪岩確實特別注意不做"駝子跌跟頭"的事,直到他麵臨徹底破產倒閉的最後關頭,這一點也是他處理事情的一條重要原則。比如在官府將要查封他的家產的時候,螺螄太太想要為他匿下一些財產,以做東山再起的資本,他就堅決不同意。之所以如此,當然有他"杭鐵頭"的性情在起作用。但不能"駝子跌跟頭"實際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胡雪岩看來,採取這種手段為自己留下資本,就如賭場賴帳,賭本是留住了,名聲卻也臭了,從此連賭場的門都進不了,哪裏還有東山再起?既無法東山再起,又壞了名聲,如此"駝子跌跟頭",還不如留下一段好名聲。


    總的來說,胡雪岩避免"駝子跌跟頭"的考慮,其實關鍵也就是兩點:首先,當處於兩難甚至多難境遇的時候,要先分出孰輕孰重,孰急孰緩。在做選擇的時候,較輕的事情,可以緩緩的事情當然是先丟開再說。其次,要行事果決,不能優柔寡斷。特別是在兩件事情一時難以分出輕重緩急又難以兩全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這個時候最容易猶豫不決。其實,想一想我們就會明白,反正兩件事情都重要,那麽,你不管做哪件事都是必要的,既然不能兩全,那就不如索性放棄一件,全力做好另一件,至少做成一件總比在猶豫不決中兩件事情都耽誤,或者兩件都做而一件都做不好要劃算得多。


    第100節: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勢之妙(8)


    "時易人亦變"。胡雪岩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輝煌的一個重要捷徑。


    學而思之:時變人亦變,與時俱進,方為智者;如果天變了,人還不變,因循守舊,僵守不化,就會被歷史和時代無情的所拋棄。


    變化之中找出機緣


    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帶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隨機應變之外,還要從變化中找出機緣來,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胡雪岩


    中國兵法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商戰與兵戰一樣,其環境與態勢都是瞬息萬變的,它時而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秋月映湖;時而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時而電閃雷鳴,急風驟雨,天昏地暗。久經沙場的軍人或歷經起落的商人對此往往是習以為常,他們深信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隻有無窮的變化,才會有無窮的機緣,無窮的魅力,才引來無數英雄競折腰。


    然而變化之中有機緣,隻說明了機會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在變化之中發現機緣、把握機緣。古人所雲:"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不難解釋,時務就是指世事的發展變化態勢。識時務,就是指根據這種發展變化態勢去尋找把握機緣,決定自己何去何從。


    心理學家曾提出b=f(p·e)的人行為公式。其中b表不行為;f表示對這一行為的重視程度;p表示內在因素;e表示外部條件。人的行為是內外因素的複合。這內外因素的有機複合必然是人行為的最佳效果。而這內外因有機複合的前提便是獨具慧眼識時務。隻有識時務者才能產生最有利於成功的行動。


    時務學理論認為,任何世事的構成或運動變化都是由係統內外條件和多種因素決定的。當某些條件和因素達到一定的排列組合和結構狀態時,隻要從係統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質,整個世事就會發生結構上的重大變化,而身處局內之人可能就會因此而被捲入這一變化之中。即將發生變化的這一轉折點可以稱為"事機"。世事的事機對應著的時間數軸上的某一點,被稱為"時機"。事機和時機統歸於"時務"的涵概之下。時務在事機和時機之上更具有待選擇、決策和行動的意味。抓住時機和事機選擇、決策和行動,能出現更高的工作效率,不僅時效高,效能大,運動的勢能強,而且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最大。任何世事在其發展過程中都存在時機和事機,尤其對人生選擇、經營決策、計劃實施等至關重要。能夠較準確地識別時機和事機的到來,並據此做出人生抉擇,即為識時務的俊傑。


    胡雪岩就是善於從商場變化之中尋找出機緣、識時務的俊傑。他說:"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帶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隨機應變之外,還要從變化中找出機緣來,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當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時,太平軍攻占杭州,就使他經歷了一次大的變故,而且這次的變故幾乎將他逼人絕境。


    這次變故有三個方麵: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礎如最大的錢莊、當鋪、胡慶餘堂藥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軍占領,等於他的所有生意都將被迫中斷。不僅如此,他還必須想辦法從杭州救出老母妻兒。


    第二,由於胡雪岩平日裏遭忌,如今戰亂之中,頓時謠言四起,說他以為遭太平軍圍困的杭州購米為名騙走公款滯留上海;說他手中有大筆王有齡生前給他營運的私財,如今死無對證,已遭吞沒。甚至有人謀劃向朝廷告他騙走浙江購米公款,誤軍需國食,導致杭州失守。這意味著胡雪岩不僅會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復之後,他也無法再回杭州。


    第三,即使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順利返回杭州,因為失去了王有齡這個官場靠山,他的生意也將麵臨極大的困難。他的錢莊本來就是由於王有齡這一官場靠山得以代理官庫發跡,而他的蠶絲銷"洋莊",他做軍火,都離不開官場大樹的蔭蔽。胡雪岩那個時代做生意,特別是做大生意,本來就不能沒有官場靠山。


    第101節: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勢之妙(9)


    不過,麵對這一變故,胡雪岩並不驚慌失措。之所以如此,是他從表麵對他不利的因素中,準確預見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裏的那些人,其實已經在幫太平軍做事,他們之所以造謠生事,是因為太平軍也在想方設法誘胡雪岩回杭州幫助善後,而那些人不願意放他回杭州。他們造謠雖為不利,但卻並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根據這一分析,確定了兩條計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與這些人正麵交鋒,他知道他的這一態度一旦明確,這些人就不會進一步糾纏;其次,胡雪岩不僅滿足他們不讓自己回杭州的願望,而且他還決定自己出麵,特別向閩浙總督衙門上報,說是這些陷在杭州城裏的人實際上是留作內應,以便日後相機策應官軍。這更是將不利轉化為有利的極高妙的一著--表麵上是給了這些人一個交情,暗地裏卻是把這些人推上一堆隨時可以引爆的火藥,因為如果這些人不肯就範,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隨時將這一紙公文交給此時占據杭州的太平軍,說他們勾結官軍,這些人無疑會受到太平軍的責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月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月華並收藏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