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謂"半吊子"?半吊子就是隻能占便宜而吃不了虧的人。因為吃不了虧,就把吃虧看得甚重,一旦發覺自己吃虧,就看不到了吃虧的另一麵,不知道吃虧同時意味著"便宜"。自然,這便宜不是麵兒上的,而是需要經過轉化。隻是,現實中的人功利心太強,套一句京白俗語,就是顯得有點"急吼吼"。既然不是立馬能回報,這虧一吃起來就鑽心痛。一有這情狀,完了,言語表情不自然尚在其次,還總要當下做出一些事,挽回一些損失來。就好比前幾年談女朋友的小青年,一看女朋友不能再談下去了,心裏就犯嘀咕,自己在她身上的"投入"太多,得要她還回來。或者是,還不回來不要緊,總得白占一點便宜。
第80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11)
這樣的做事便是不地道,用胡雪岩的話,就是做人不漂亮。
胡雪岩把愛妾阿巧贈送給何桂清,其間經歷的情感波折甚多。阿巧可以說是和胡雪岩在生活上最相知心的一個女人,但遇到了何桂清,何對阿巧艷羨有加,阿巧心思也有所動。這時的胡雪岩,隻得拋開情感,單就厲害來反覆考慮,
最後他想開了,想通了,隻當沒遇到過阿巧,隻當她香消玉殞了,隻當她自己徹底變心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君子成人之美!"
雖說如此,在阿巧還是新情不定,舊情不忘,胡雪岩亦免不了仍有夜半驚夢,作幡然變計之想的。如果胡雪岩這時真的這麽做了,在情感上沒有什麽站不住腳的,隻是在做人上恐怕就馬上要大大地打上一個折扣。吃虧也要吃到底,這種抉擇,真是要強人所難了。可是,吃虧隻吃到一半兒,完整的便宜肯定是已經揀不回來了,至多是挽回一些損失。隻是,挽回的若是不傷和氣的損失,另當別論。假定是別人已經見情,正在占去的那一部分,那簡直成了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時候如果還要強去挖,別人見情的事變成了掃興事,自己隻會得不償失。
所以,既送佛,就送到西天,這才是真的"會"吃虧,結果就是會占便宜。生意人的心思猶如光棍的心眼麻布的筋,把吃虧看作投資,就什麽事都解決了。
由上可以歸納出一個一般性的方法,即要想兩麵占便宜就必須學會吃虧,善於吃虧。
世界上的事,不可能隻有便宜而不吃虧那樣的好事。因此,聰明人都是那些善於吃小虧的人,因為他們知道,不吃小虧是很難占到大便宜,吃了小虧,付出很少,但收益和回報卻很大,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
做生意不可抱殘守缺
做生意一定要做靈活,切不可吊死在一棵樹上麵。――胡雪岩
胡雪岩藉助身邊的專業人才為自己開拓財源,不死守自己熟悉的行當,說到底,也就是不斷為自己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斷擴大自己的投資經營範圍。一個生意人如果隻看到自己正在經營的熟悉的行當,最終隻會是抱殘守缺,連正在經營的行當都不一定經營得好,更不用說為自己廣開財源了。
由弱而強者必須先幹成一、兩件事,才能幹成無數件事。有人曾對胡雪岩由衷讚嘆:"小爺叔的眼光,才真叫眼光!看到大亂以後了。"這位眼界極高的人如此讚佩胡雪岩,是因為胡雪岩在做成第一樁銷洋莊的生絲生意之後,立即就想到要開始投資兩樁在亂世之中和亂世之後,都必須給他帶來滾滾財源的事業。這兩樁事業,一樁是開藥店,另一樁是典當業。
胡雪岩想到投資典當業,自然與他對於他那個時代五行八作的生意行當的了解有關。戰亂頻繁、饑荒不斷的年代,居於城市之中的人,不要說那些日人日食的窮家小戶,即使稍稍殷實一些的人家,也會不時陷於困窘之中,急難之時,常要借典當以渡急難,以致典當業遍布所有市鎮商埠。據《舊京瑣記》,清同治、光緒年間僅京城就有"質鋪(當鋪)凡百餘家"。以胡雪岩眼界的開闊,他不會看不到這是一個可為的行當。事實上,胡雪岩早就動過開當鋪的念頭。不過,真正促使胡雪岩要把典當業當作一項事業來做並付諸實施的直接原因,是他與朱福年的幾番交談。
朱福年在龐二上海絲行中做"檔手",胡雪岩在聯合龐二銷洋莊過程中收服了他。這朱福年原籍徽州。中國歷史上,典當業的管家,即舊時被稱作"朝奉"的,幾乎都是徽州人,朱福年的一個叔叔就是朝奉,他自然熟悉典當業。胡雪岩從朱福年那裏知道了許多有關典當業的運作方式、行規等知識,還知道了典當業其實是一個很讓人羨慕的行當,比如朱福年就嘆息不知道自己當年沒有人了典當業而吃了絲行的飯,是不是一種失策,因為"吃典當飯"的確與眾不同,是三百六十行中最舒服的一行。
與朱福年的交談堅定了胡雪岩投資典當業的想法,他讓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當業方麵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就在杭州城裏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當鋪"公濟典"。其後不幾年,他的當鋪發展到23家,開設範圍涉及杭州、江蘇、湖北、湖南等華中、華東大部分省份。
第81節:第八章 胡雪岩的結交之法(1)
胡雪岩開辦典當業,當然絕不是因為"吃典當飯"舒服。以胡雪岩說出來的理由,是"錢莊是有錢人的當鋪,當鋪是窮人的錢莊",他開當鋪是為了方便窮人的急難。事實上,說是這樣說,天下又哪有不賺錢的典當?算算帳就可以知道,胡雪岩的當鋪,即使真的並不全為賺錢,也絕對有不小的進項。
當鋪的資本稱為"架本",按慣例不用銀數而以錢數的計算。1000文準銀一兩,1萬千文即相當1萬兩銀子。一般的典當業,架本少則5萬千文,大則可至20萬千文。胡雪岩開在各地的當鋪,規模當然有大有小,平均以10萬千文計算,23家當鋪僅架本就達23萬兩銀子,而如果以"架貨"折價,架本至少要加一倍。這樣,胡雪岩的23家當鋪,架本至少也是45萬。45萬架本以一月周轉一次,生息一分計算,一個月就可以淨賺45000兩銀子,一年就有54萬。而當鋪架本周轉一次,絕對不止於一分息的利潤,《舊京瑣記》就談到,"當鋪取息率至少在二分以上,巨值者亦得議減"。就連古應春在算了這筆帳之後也對胡雪岩說:"小爺叔叫我別樣生意都不必做,光是經營這23家典當好了。"而胡雪岩自己也清楚地知道,他能將典當業經營好了,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意立於不敗之地。
典當業其實是胡雪岩為自己找到的一條新的能夠賺錢的投資渠道。不必多說,像胡雪岩一樣生意做得靈活,不抱守殘缺,始終向前看,不斷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錯過任何一個投資機會,並能根據具體情況當機立斷做出決策,確實是真正有大作為生意人的"真眼光"。
第八章 胡雪岩的結交之法
胡雪岩認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為朋友著想。
胡雪岩喜歡處處交朋友,時時幫人忙。這使得他四麵都見朋友環繞,處處都見友情贊助。朋友多,事情當然好辦。而這正是胡雪岩的結交之法的妙用。
第80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11)
這樣的做事便是不地道,用胡雪岩的話,就是做人不漂亮。
胡雪岩把愛妾阿巧贈送給何桂清,其間經歷的情感波折甚多。阿巧可以說是和胡雪岩在生活上最相知心的一個女人,但遇到了何桂清,何對阿巧艷羨有加,阿巧心思也有所動。這時的胡雪岩,隻得拋開情感,單就厲害來反覆考慮,
最後他想開了,想通了,隻當沒遇到過阿巧,隻當她香消玉殞了,隻當她自己徹底變心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君子成人之美!"
雖說如此,在阿巧還是新情不定,舊情不忘,胡雪岩亦免不了仍有夜半驚夢,作幡然變計之想的。如果胡雪岩這時真的這麽做了,在情感上沒有什麽站不住腳的,隻是在做人上恐怕就馬上要大大地打上一個折扣。吃虧也要吃到底,這種抉擇,真是要強人所難了。可是,吃虧隻吃到一半兒,完整的便宜肯定是已經揀不回來了,至多是挽回一些損失。隻是,挽回的若是不傷和氣的損失,另當別論。假定是別人已經見情,正在占去的那一部分,那簡直成了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時候如果還要強去挖,別人見情的事變成了掃興事,自己隻會得不償失。
所以,既送佛,就送到西天,這才是真的"會"吃虧,結果就是會占便宜。生意人的心思猶如光棍的心眼麻布的筋,把吃虧看作投資,就什麽事都解決了。
由上可以歸納出一個一般性的方法,即要想兩麵占便宜就必須學會吃虧,善於吃虧。
世界上的事,不可能隻有便宜而不吃虧那樣的好事。因此,聰明人都是那些善於吃小虧的人,因為他們知道,不吃小虧是很難占到大便宜,吃了小虧,付出很少,但收益和回報卻很大,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
做生意不可抱殘守缺
做生意一定要做靈活,切不可吊死在一棵樹上麵。――胡雪岩
胡雪岩藉助身邊的專業人才為自己開拓財源,不死守自己熟悉的行當,說到底,也就是不斷為自己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斷擴大自己的投資經營範圍。一個生意人如果隻看到自己正在經營的熟悉的行當,最終隻會是抱殘守缺,連正在經營的行當都不一定經營得好,更不用說為自己廣開財源了。
由弱而強者必須先幹成一、兩件事,才能幹成無數件事。有人曾對胡雪岩由衷讚嘆:"小爺叔的眼光,才真叫眼光!看到大亂以後了。"這位眼界極高的人如此讚佩胡雪岩,是因為胡雪岩在做成第一樁銷洋莊的生絲生意之後,立即就想到要開始投資兩樁在亂世之中和亂世之後,都必須給他帶來滾滾財源的事業。這兩樁事業,一樁是開藥店,另一樁是典當業。
胡雪岩想到投資典當業,自然與他對於他那個時代五行八作的生意行當的了解有關。戰亂頻繁、饑荒不斷的年代,居於城市之中的人,不要說那些日人日食的窮家小戶,即使稍稍殷實一些的人家,也會不時陷於困窘之中,急難之時,常要借典當以渡急難,以致典當業遍布所有市鎮商埠。據《舊京瑣記》,清同治、光緒年間僅京城就有"質鋪(當鋪)凡百餘家"。以胡雪岩眼界的開闊,他不會看不到這是一個可為的行當。事實上,胡雪岩早就動過開當鋪的念頭。不過,真正促使胡雪岩要把典當業當作一項事業來做並付諸實施的直接原因,是他與朱福年的幾番交談。
朱福年在龐二上海絲行中做"檔手",胡雪岩在聯合龐二銷洋莊過程中收服了他。這朱福年原籍徽州。中國歷史上,典當業的管家,即舊時被稱作"朝奉"的,幾乎都是徽州人,朱福年的一個叔叔就是朝奉,他自然熟悉典當業。胡雪岩從朱福年那裏知道了許多有關典當業的運作方式、行規等知識,還知道了典當業其實是一個很讓人羨慕的行當,比如朱福年就嘆息不知道自己當年沒有人了典當業而吃了絲行的飯,是不是一種失策,因為"吃典當飯"的確與眾不同,是三百六十行中最舒服的一行。
與朱福年的交談堅定了胡雪岩投資典當業的想法,他讓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當業方麵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就在杭州城裏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當鋪"公濟典"。其後不幾年,他的當鋪發展到23家,開設範圍涉及杭州、江蘇、湖北、湖南等華中、華東大部分省份。
第81節:第八章 胡雪岩的結交之法(1)
胡雪岩開辦典當業,當然絕不是因為"吃典當飯"舒服。以胡雪岩說出來的理由,是"錢莊是有錢人的當鋪,當鋪是窮人的錢莊",他開當鋪是為了方便窮人的急難。事實上,說是這樣說,天下又哪有不賺錢的典當?算算帳就可以知道,胡雪岩的當鋪,即使真的並不全為賺錢,也絕對有不小的進項。
當鋪的資本稱為"架本",按慣例不用銀數而以錢數的計算。1000文準銀一兩,1萬千文即相當1萬兩銀子。一般的典當業,架本少則5萬千文,大則可至20萬千文。胡雪岩開在各地的當鋪,規模當然有大有小,平均以10萬千文計算,23家當鋪僅架本就達23萬兩銀子,而如果以"架貨"折價,架本至少要加一倍。這樣,胡雪岩的23家當鋪,架本至少也是45萬。45萬架本以一月周轉一次,生息一分計算,一個月就可以淨賺45000兩銀子,一年就有54萬。而當鋪架本周轉一次,絕對不止於一分息的利潤,《舊京瑣記》就談到,"當鋪取息率至少在二分以上,巨值者亦得議減"。就連古應春在算了這筆帳之後也對胡雪岩說:"小爺叔叫我別樣生意都不必做,光是經營這23家典當好了。"而胡雪岩自己也清楚地知道,他能將典當業經營好了,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意立於不敗之地。
典當業其實是胡雪岩為自己找到的一條新的能夠賺錢的投資渠道。不必多說,像胡雪岩一樣生意做得靈活,不抱守殘缺,始終向前看,不斷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錯過任何一個投資機會,並能根據具體情況當機立斷做出決策,確實是真正有大作為生意人的"真眼光"。
第八章 胡雪岩的結交之法
胡雪岩認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為朋友著想。
胡雪岩喜歡處處交朋友,時時幫人忙。這使得他四麵都見朋友環繞,處處都見友情贊助。朋友多,事情當然好辦。而這正是胡雪岩的結交之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