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真是一順而順,道理擺出,利益相誘,胡雪岩很快同俞武成達成了協議:由胡雪岩報清軍發給這批人三個月糧餉,保證不誘降,事成後編入綠營軍。
由這件事上也可看出胡雪岩務求事圓的決心、手段和恆心來。不到山窮水盡之時,決不放棄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問題,為了能夠達到平和圓滿,也決不過分姑息遷就。原則是要有的。見機行事也是很必要的。
這正是胡雪岩一生所堅持的以和為上策,和氣生財。
商場複雜,而人世更加變幻莫測,經商是做人,而做人也是經商,兩者不可截然分開。商場上馳騁拚搏,屢戰屢勝的能手,都是人情練達的行家。中國傳統商人講究"圓"的處世策略,即主張"和"為上策,處事求個圓滿,與人交結講究和氣。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商業上的經典表現。現代商人需謹記一點:和為上策,和氣方能生財。
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
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一直說話算數,到臨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胡雪岩
結果是一個人言行的明證,它反映一個人品質、能力與素質。所以胡雪岩十分注重從結果上去反省自己,他說:"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一直說話算數,到臨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由此看出,胡雪岩是十分看重事情的結果的。
左宗棠西徵結束回到朝廷人軍機,以大學士管兵部,受醇親王之託整頓旗營,特地保薦新疆總兵王德榜教練火器、健銳兩營。此時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籌辦南洋防務,為加強實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預計招募六千人馬,需要有至少四千支火槍。同時,招募來的新兵糧餉雖說有戶部劃撥,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筆開撥費總是不能少的,略略一算就是二十五萬。左宗棠西征時,在上海設了一個糧糙轉運局,由胡雪岩代領轉運局的事務。這一個轉運局,直到左宗棠西徵結束回到朝廷,也並沒有撤消。這個時候,左宗棠自然又要想到胡雪岩。
第77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8)
胡雪岩雖然答應下這兩件事情,但實際做起來卻很有些棘手。棘手之處首先還是一個錢字。左宗棠此前為粵閩協賑已經要求胡雪岩撥給二十萬現銀,如今又加了二十五萬,同時,轉運局存有的洋槍隻有兩千五百支,所缺之數要現買。按當時價格,每支紋銀十八兩,加上水腳,一千五百支需銀三千兩。幾筆加起來,已近五十萬兩之多。若在平時,這五十萬兩銀子對於胡雪岩也許並不是特別的為難,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其一,由於中法糾紛,上海市麵已經極其蕭條,加之胡雪岩為控製生絲市場投入兩千萬用於囤積生絲,致使阜康錢莊也是銀根極緊,難於有能夠調動的頭寸。其二,李鴻章為了排擠左宗棠,不讓他在東南插足,已經定計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協餉。這一部分協餉,原是用來歸還胡雪岩為左宗棠經手的最後一筆洋行貸款的。這一筆洋行貸款的第一期五十萬還款期限已經到了。
境況如此不好,本來胡雪岩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陳述這些難處,求得他的諒解,即使推脫不了這兩件事,至少也可以獲準暫緩辦理。但他卻不願意這樣做。他知道左宗棠雖然人了軍機,但事實上已經老邁年高,且衰病侵尋,在朝廷理事的時日不會太多,自己為他辦事也許這是最後一次。自結識左宗棠之後,他在左宗棠麵前說話從來沒有打過折扣,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能讓人覺得左宗棠已經沒有什麽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為他辦事了。更重要的是。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一生講究信用,為自己創下牌子,最後為一件事就把牌子砸了,實在是不劃算,自己也決不甘心。胡雪岩在對左宗棠的態度上,至少有兩點很可以讓我們感佩:
第一,決不用完就扔,過河拆橋。胡雪岩結識左宗棠,從他作為一個生意人來說,他是將左宗棠作為可以利用、依靠的官場靠山來"使用"的,他也確實從這座靠山得利多多。但是,他也決不僅僅隻是將左宗棠作為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棄之他投的單純的靠山,因而即使自己已經處於極其艱難的境地,他也要完成左宗棠交辦的事情。從個人品德上來說,這不能不讓人感佩。
第二,維持信用,始終如一。他決不願意一生注重信用而到最後為一件事使這信用付之東流,因此,即使到了真正是勉力支撐,而且岌岌可危的時候,寧可支撐到最後一敗塗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譽、形象。
無論是從做人的角度看,還是從做生意的角度看,這兩點其實都非常重要。一個生意人的信用,既要看他在某一樁具體生意運作過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一貫的信譽狀況,生意人的信譽形象是由他一貫守信建立起來的。而且建立信譽形象難而破壞信譽形象易,一次的信用危機,足以使用一輩子的努力建立起來的信譽形象徹底坍塌。這是任何一個生意人都不能不時刻注意的。
生意上的信用,其實來自生意人的信義,一個對別人用完就扔,過河拆橋的人,決沒有信義可言,人們也決不會相信這樣的人會有信用。正所謂"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善始善終,方能從從容容在江湖上行走,廣交天下朋友,助己成就一番偉業。"
得饒人處且饒人
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胡雪岩
胡雪岩在經營過程中,是非常注重"麵子"的作用的。同樣,他也十分注意維護別人的麵子。他認為,大家的關係是要每個人共同精誠合作形成的,一個人的信譽破壞了,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他堅持"得饒人處且饒人"。
胡雪岩出道甫初,就顯出這種氣度。王有齡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兩銀子捐官成功後,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為此丟了飯碗,落拓不堪,他當時就要還上信和錢莊的五百兩銀子,為胡雪岩洗刷惡名。他弄清了借據的內容,利息算法。立即就在海運局支出六百兩銀子,要去了了這筆帳。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備轎,讓人準備嗚鑼喝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風,為胡雪岩揚一揚名,順便也替他出一口惡氣。
第78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9)
但胡雪岩卻拒絕了。他並沒有得理不饒人,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他不去的理由很簡單,信和錢莊的"大夥"就是當初將他開除出信和的張胖子。如果此時他和王有齡一同前往,勢必讓張胖子非常尷尬,大失麵子。而如此張揚而去,傳揚開來,張胖子在同行、在東家麵前的麵子也沒有了。這是胡雪岩不願意的事情。他不僅不與王有齡同去。而且還叮囑王有齡捧信和幾句,也不要告訴他們他已經見到了胡雪岩。這使王有齡對他的做法不禁讚嘆道:
"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換了另一個人,象這樣可以揚眉吐氣的機會,豈肯輕易放棄?而他居然願意委屈自己,保全別人的麵子,好寬的度量!"
王有齡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單獨去還這筆借款時,也做得漂亮。他特意換上便服,也不要鳴鑼開道,且將官轎換成一頂小轎到了信和。由於信和當初就將這筆五百兩銀子的款子當作一筆收不回來的死帳,因此他們也沒把胡雪岩代王有齡寫的借據當一回事,不知隨便扔到哪裏去了,此時王有齡來還錢,居然遍找不到。當錢莊張胖子將此情況據實相告之後,王有齡不僅沒有為難他,而且二話沒說,拿出該還的連本帶息550兩銀子,隻要求對方寫一個已經還清的筆據,至於原來的借據,以後找到,銷毀就是了。
由這件事上也可看出胡雪岩務求事圓的決心、手段和恆心來。不到山窮水盡之時,決不放棄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問題,為了能夠達到平和圓滿,也決不過分姑息遷就。原則是要有的。見機行事也是很必要的。
這正是胡雪岩一生所堅持的以和為上策,和氣生財。
商場複雜,而人世更加變幻莫測,經商是做人,而做人也是經商,兩者不可截然分開。商場上馳騁拚搏,屢戰屢勝的能手,都是人情練達的行家。中國傳統商人講究"圓"的處世策略,即主張"和"為上策,處事求個圓滿,與人交結講究和氣。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商業上的經典表現。現代商人需謹記一點:和為上策,和氣方能生財。
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
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一直說話算數,到臨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胡雪岩
結果是一個人言行的明證,它反映一個人品質、能力與素質。所以胡雪岩十分注重從結果上去反省自己,他說:"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一直說話算數,到臨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由此看出,胡雪岩是十分看重事情的結果的。
左宗棠西徵結束回到朝廷人軍機,以大學士管兵部,受醇親王之託整頓旗營,特地保薦新疆總兵王德榜教練火器、健銳兩營。此時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籌辦南洋防務,為加強實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預計招募六千人馬,需要有至少四千支火槍。同時,招募來的新兵糧餉雖說有戶部劃撥,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筆開撥費總是不能少的,略略一算就是二十五萬。左宗棠西征時,在上海設了一個糧糙轉運局,由胡雪岩代領轉運局的事務。這一個轉運局,直到左宗棠西徵結束回到朝廷,也並沒有撤消。這個時候,左宗棠自然又要想到胡雪岩。
第77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8)
胡雪岩雖然答應下這兩件事情,但實際做起來卻很有些棘手。棘手之處首先還是一個錢字。左宗棠此前為粵閩協賑已經要求胡雪岩撥給二十萬現銀,如今又加了二十五萬,同時,轉運局存有的洋槍隻有兩千五百支,所缺之數要現買。按當時價格,每支紋銀十八兩,加上水腳,一千五百支需銀三千兩。幾筆加起來,已近五十萬兩之多。若在平時,這五十萬兩銀子對於胡雪岩也許並不是特別的為難,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其一,由於中法糾紛,上海市麵已經極其蕭條,加之胡雪岩為控製生絲市場投入兩千萬用於囤積生絲,致使阜康錢莊也是銀根極緊,難於有能夠調動的頭寸。其二,李鴻章為了排擠左宗棠,不讓他在東南插足,已經定計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協餉。這一部分協餉,原是用來歸還胡雪岩為左宗棠經手的最後一筆洋行貸款的。這一筆洋行貸款的第一期五十萬還款期限已經到了。
境況如此不好,本來胡雪岩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陳述這些難處,求得他的諒解,即使推脫不了這兩件事,至少也可以獲準暫緩辦理。但他卻不願意這樣做。他知道左宗棠雖然人了軍機,但事實上已經老邁年高,且衰病侵尋,在朝廷理事的時日不會太多,自己為他辦事也許這是最後一次。自結識左宗棠之後,他在左宗棠麵前說話從來沒有打過折扣,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能讓人覺得左宗棠已經沒有什麽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為他辦事了。更重要的是。為人最要緊的是收得結果,一生講究信用,為自己創下牌子,最後為一件事就把牌子砸了,實在是不劃算,自己也決不甘心。胡雪岩在對左宗棠的態度上,至少有兩點很可以讓我們感佩:
第一,決不用完就扔,過河拆橋。胡雪岩結識左宗棠,從他作為一個生意人來說,他是將左宗棠作為可以利用、依靠的官場靠山來"使用"的,他也確實從這座靠山得利多多。但是,他也決不僅僅隻是將左宗棠作為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棄之他投的單純的靠山,因而即使自己已經處於極其艱難的境地,他也要完成左宗棠交辦的事情。從個人品德上來說,這不能不讓人感佩。
第二,維持信用,始終如一。他決不願意一生注重信用而到最後為一件事使這信用付之東流,因此,即使到了真正是勉力支撐,而且岌岌可危的時候,寧可支撐到最後一敗塗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譽、形象。
無論是從做人的角度看,還是從做生意的角度看,這兩點其實都非常重要。一個生意人的信用,既要看他在某一樁具體生意運作過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一貫的信譽狀況,生意人的信譽形象是由他一貫守信建立起來的。而且建立信譽形象難而破壞信譽形象易,一次的信用危機,足以使用一輩子的努力建立起來的信譽形象徹底坍塌。這是任何一個生意人都不能不時刻注意的。
生意上的信用,其實來自生意人的信義,一個對別人用完就扔,過河拆橋的人,決沒有信義可言,人們也決不會相信這樣的人會有信用。正所謂"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善始善終,方能從從容容在江湖上行走,廣交天下朋友,助己成就一番偉業。"
得饒人處且饒人
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胡雪岩
胡雪岩在經營過程中,是非常注重"麵子"的作用的。同樣,他也十分注意維護別人的麵子。他認為,大家的關係是要每個人共同精誠合作形成的,一個人的信譽破壞了,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他堅持"得饒人處且饒人"。
胡雪岩出道甫初,就顯出這種氣度。王有齡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兩銀子捐官成功後,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為此丟了飯碗,落拓不堪,他當時就要還上信和錢莊的五百兩銀子,為胡雪岩洗刷惡名。他弄清了借據的內容,利息算法。立即就在海運局支出六百兩銀子,要去了了這筆帳。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備轎,讓人準備嗚鑼喝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風,為胡雪岩揚一揚名,順便也替他出一口惡氣。
第78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9)
但胡雪岩卻拒絕了。他並沒有得理不饒人,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他不去的理由很簡單,信和錢莊的"大夥"就是當初將他開除出信和的張胖子。如果此時他和王有齡一同前往,勢必讓張胖子非常尷尬,大失麵子。而如此張揚而去,傳揚開來,張胖子在同行、在東家麵前的麵子也沒有了。這是胡雪岩不願意的事情。他不僅不與王有齡同去。而且還叮囑王有齡捧信和幾句,也不要告訴他們他已經見到了胡雪岩。這使王有齡對他的做法不禁讚嘆道:
"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換了另一個人,象這樣可以揚眉吐氣的機會,豈肯輕易放棄?而他居然願意委屈自己,保全別人的麵子,好寬的度量!"
王有齡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單獨去還這筆借款時,也做得漂亮。他特意換上便服,也不要鳴鑼開道,且將官轎換成一頂小轎到了信和。由於信和當初就將這筆五百兩銀子的款子當作一筆收不回來的死帳,因此他們也沒把胡雪岩代王有齡寫的借據當一回事,不知隨便扔到哪裏去了,此時王有齡來還錢,居然遍找不到。當錢莊張胖子將此情況據實相告之後,王有齡不僅沒有為難他,而且二話沒說,拿出該還的連本帶息550兩銀子,隻要求對方寫一個已經還清的筆據,至於原來的借據,以後找到,銷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