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鹹豐帝曾經仰天長嘆:"去了半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廣當時還隻是剮剛光復武漢,洪秀全剛走下坡路不久,而曾國藩也還沒有光復金陵時那樣如日中天。看來曾國藩防危慮敗,製之機先的藝術,的確非常人所能及。
第70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1)
從古至今,與人同事,多是"可與共患難,不可共安樂"。患難時,別人能任用賢能,以圖恢復與發展功業,而安樂時,則會擔心身邊人謀奪其位。所以,隻要你無誌於奪其權位的話,在你功名成就之時就急流勇退,實為上上之策。
下篇右手胡雪岩_不可不知的處世絕學
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
胡雪岩認為:為人處世必須以須要以"圓世"為圭臬。"圓世"哲學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正是一個真正懂得"圓世"哲學之人。胡雪岩的圓世態度,既在通,又在活,還在融,歸結在一起,無非是要達到圓滿無憾。通是權和變,活是趨向、目際,觸是狀態,滿是結局。人生如此,又有什麽事情做不成的呢。
處世以"圓世"為要義
治我損我,拆我的爛汙,那是行不通的,甚至應該讓你沒有好下場,但是隻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飯總是大家一起吃的。
--胡雪岩
時勢造英雄、英雄識時勢。麵對繽紛相呈的世界,怎樣才能擺脫眼前的困惑,從容不迫地安身立業,使自己的事業達到巔峰,使自己的人生跨入一個更高的高度呢?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稜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麵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樑。但是人僅僅依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圓就是圓通,圓活,圓融,圓滿,圍繞著這一個"圓"字,做足了通、活、融、滿,一個喜氣洋洋的大善人型富豪大賈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了。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妥噹噹處世的錦囊,無論是在商場、官場,還是交友,情愛,都需要掌握"圓世"哲學,才能無往而不利。
真正的"圓世"哲學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圓世"哲學能承受大喜悅與大悲哀的突然發難;真正的"圓世"哲學行動時幹練、迅捷,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
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正是一個真正懂得"圓世"哲學之人!
胡雪岩本來就不是飽讀詩書出身的。因而像孟郊那樣"萬俗皆走圓,一生猶學方"的心態誌向,胡雪岩是絕對不會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為一個學徒的他,假如還有這種閑適高逸的誌向,十有八九是要先大吃幾年苦頭了。
他惟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萬俗皆走的一個"圓"字。大家怎麽說,我就怎麽說;大家怎麽做,我就怎麽做。體察了人心的喜怒哀樂,順隨了人們的愛憎欲惡,做到了這兩點,萬事無不可遂,人心無不可得。
都道是方正之士為人稱羨,其實世俗人早有了計較。方正之士的品德風範令人肅然起敬,隻是他們猶如那廟裏的神仙聖人,令世俗中人萬分恭敬,但在敬的行為之後,便是"遠之"。
比如那嵇鶴齡,本是一個能言善道,足智多謀的人才,卻落得了"恃才傲物",方正不屈不肯哭窮,不談錢,說起來也的確是一個既有本事又有骨氣的人。
好在他遇到了胡雪岩。經不住胡雪岩的上門弔喪,收還典當,安排妻室這一連串撫慰,他心有所感,知恩圖報,幫助王有齡出麵解了地方農民聚眾鬧事之圍。事後論功行賞,卻遇到了麻煩。
地方上一件大案子,或則兵剿,或則河工,或則如漕運由河運改為海運等大事曲張的案子,辦妥出奏,照例可以為出力人員請獎,稱為"保案",保有"明保"、"密保"之分,自然是密保值錢。黃撫台給了嵇鶴齡一個明保,胡雪岩一個密保。
胡雪岩聞聽此事後,心裏也覺得不夠公平。他感覺其中一定有鬼,於是經過一番調查,終於弄清了其中原委。原來,黃撫台手下有個文案員,向嵇鶴齡索取兩千銀子,嵇鶴齡不從,並言說自己沒錢,就是有也不去塞這個狗洞。
這種耿介之人,在官場上的確不多了。按照嵇鶴齡的說法,官場中的世態炎涼,他也看厭了,反正世界上決沒有餓死人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在你浙江混不下去了,我回湖北辦我的團練去。
第71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2)
事情到了胡雪岩手裏,卻有了另一番觀感。水往低處流,人卻是往高處走的。人的性格本來和自然萬物的性格有所不同。總不能水取下泄之勢,人也不求向上和前進。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不通的總是想辦法讓它通暢才是。生了瘡要醫,化了膿得擠。胡雪岩決定幫嵇鶴齡擺平此事。
胡雪岩用的是什麽手段?不外是"圓了你的意,開通我生路。"
他用本號的銀票,開了兩張,一張兩千,一張兩百,用個封套封好,上寫"菲儀"二字,下麵具名是"教愚弟嵇鶴齡。"托人遞到文案上的陳老爺。不過一個時辰,便有人送來撫署文案委員陳老爺的一張名片,上麵有四個字:"拜領謝謝!"
於是胡雪岩當夜就通知王有齡去見撫台談這件事。
結局的順利和圓滿甚至連胡雪岩也感到喜出望外。第二天便有了準信兒,讓嵇鶴齡接管海運局。
這就是胡雪岩的圓通之"通"。
回頭來想一想嵇鶴齡的名士脾氣,正是孟郊"一生猶學方"之方。中國古代文化有對立的兩極。一日"圓而神",二曰"方以智"。具體到對世俗生活的認同態度上,圓而神和方以智的差別,基本上可以溯源於儒家之人世和道家之出世的分別。但兩者又不同。出世與人世之別僅僅是一個開端,而且是大而化之為一個理論學說。真正具體到個體人生品格形象的,當是魏晉以來名士之竹林七賢為最。當方以智成為知識分子對待世俗生活的理想準則後,圓世便成了他們恥以為選的生活態度。圓與滑,與品格不堅、不潔,人格卑下成了同義。以圓為恥成了這個階層共同的不言而喻的標準。
士大夫階層本來就是社會的精英和中堅,他們的崇尚和拓斥,無異是給整個社會的風氣定了基調。
圓世的態度,實在是一個不在現世吃虧的態度。不過整個文化氣氛褒獎方世,貶抑圓世,故而平常人們的言談中無不以處世行方為榮,以圓滑透熟為恥,一句"我又不像人家會巴結",絕對能使稍遵守一點方世原則的人大為震怒。
不過,這句話如果用來指涉胡雪岩,看來這種震怒的效果是不會出現的。相反,他可能會很高興,起碼他也要向你投以知遇的一笑。
第70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1)
從古至今,與人同事,多是"可與共患難,不可共安樂"。患難時,別人能任用賢能,以圖恢復與發展功業,而安樂時,則會擔心身邊人謀奪其位。所以,隻要你無誌於奪其權位的話,在你功名成就之時就急流勇退,實為上上之策。
下篇右手胡雪岩_不可不知的處世絕學
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
胡雪岩認為:為人處世必須以須要以"圓世"為圭臬。"圓世"哲學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正是一個真正懂得"圓世"哲學之人。胡雪岩的圓世態度,既在通,又在活,還在融,歸結在一起,無非是要達到圓滿無憾。通是權和變,活是趨向、目際,觸是狀態,滿是結局。人生如此,又有什麽事情做不成的呢。
處世以"圓世"為要義
治我損我,拆我的爛汙,那是行不通的,甚至應該讓你沒有好下場,但是隻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飯總是大家一起吃的。
--胡雪岩
時勢造英雄、英雄識時勢。麵對繽紛相呈的世界,怎樣才能擺脫眼前的困惑,從容不迫地安身立業,使自己的事業達到巔峰,使自己的人生跨入一個更高的高度呢?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稜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麵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樑。但是人僅僅依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圓就是圓通,圓活,圓融,圓滿,圍繞著這一個"圓"字,做足了通、活、融、滿,一個喜氣洋洋的大善人型富豪大賈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了。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妥噹噹處世的錦囊,無論是在商場、官場,還是交友,情愛,都需要掌握"圓世"哲學,才能無往而不利。
真正的"圓世"哲學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圓世"哲學能承受大喜悅與大悲哀的突然發難;真正的"圓世"哲學行動時幹練、迅捷,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
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正是一個真正懂得"圓世"哲學之人!
胡雪岩本來就不是飽讀詩書出身的。因而像孟郊那樣"萬俗皆走圓,一生猶學方"的心態誌向,胡雪岩是絕對不會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為一個學徒的他,假如還有這種閑適高逸的誌向,十有八九是要先大吃幾年苦頭了。
他惟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萬俗皆走的一個"圓"字。大家怎麽說,我就怎麽說;大家怎麽做,我就怎麽做。體察了人心的喜怒哀樂,順隨了人們的愛憎欲惡,做到了這兩點,萬事無不可遂,人心無不可得。
都道是方正之士為人稱羨,其實世俗人早有了計較。方正之士的品德風範令人肅然起敬,隻是他們猶如那廟裏的神仙聖人,令世俗中人萬分恭敬,但在敬的行為之後,便是"遠之"。
比如那嵇鶴齡,本是一個能言善道,足智多謀的人才,卻落得了"恃才傲物",方正不屈不肯哭窮,不談錢,說起來也的確是一個既有本事又有骨氣的人。
好在他遇到了胡雪岩。經不住胡雪岩的上門弔喪,收還典當,安排妻室這一連串撫慰,他心有所感,知恩圖報,幫助王有齡出麵解了地方農民聚眾鬧事之圍。事後論功行賞,卻遇到了麻煩。
地方上一件大案子,或則兵剿,或則河工,或則如漕運由河運改為海運等大事曲張的案子,辦妥出奏,照例可以為出力人員請獎,稱為"保案",保有"明保"、"密保"之分,自然是密保值錢。黃撫台給了嵇鶴齡一個明保,胡雪岩一個密保。
胡雪岩聞聽此事後,心裏也覺得不夠公平。他感覺其中一定有鬼,於是經過一番調查,終於弄清了其中原委。原來,黃撫台手下有個文案員,向嵇鶴齡索取兩千銀子,嵇鶴齡不從,並言說自己沒錢,就是有也不去塞這個狗洞。
這種耿介之人,在官場上的確不多了。按照嵇鶴齡的說法,官場中的世態炎涼,他也看厭了,反正世界上決沒有餓死人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在你浙江混不下去了,我回湖北辦我的團練去。
第71節:第七章 胡雪岩圓世之技(2)
事情到了胡雪岩手裏,卻有了另一番觀感。水往低處流,人卻是往高處走的。人的性格本來和自然萬物的性格有所不同。總不能水取下泄之勢,人也不求向上和前進。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不通的總是想辦法讓它通暢才是。生了瘡要醫,化了膿得擠。胡雪岩決定幫嵇鶴齡擺平此事。
胡雪岩用的是什麽手段?不外是"圓了你的意,開通我生路。"
他用本號的銀票,開了兩張,一張兩千,一張兩百,用個封套封好,上寫"菲儀"二字,下麵具名是"教愚弟嵇鶴齡。"托人遞到文案上的陳老爺。不過一個時辰,便有人送來撫署文案委員陳老爺的一張名片,上麵有四個字:"拜領謝謝!"
於是胡雪岩當夜就通知王有齡去見撫台談這件事。
結局的順利和圓滿甚至連胡雪岩也感到喜出望外。第二天便有了準信兒,讓嵇鶴齡接管海運局。
這就是胡雪岩的圓通之"通"。
回頭來想一想嵇鶴齡的名士脾氣,正是孟郊"一生猶學方"之方。中國古代文化有對立的兩極。一日"圓而神",二曰"方以智"。具體到對世俗生活的認同態度上,圓而神和方以智的差別,基本上可以溯源於儒家之人世和道家之出世的分別。但兩者又不同。出世與人世之別僅僅是一個開端,而且是大而化之為一個理論學說。真正具體到個體人生品格形象的,當是魏晉以來名士之竹林七賢為最。當方以智成為知識分子對待世俗生活的理想準則後,圓世便成了他們恥以為選的生活態度。圓與滑,與品格不堅、不潔,人格卑下成了同義。以圓為恥成了這個階層共同的不言而喻的標準。
士大夫階層本來就是社會的精英和中堅,他們的崇尚和拓斥,無異是給整個社會的風氣定了基調。
圓世的態度,實在是一個不在現世吃虧的態度。不過整個文化氣氛褒獎方世,貶抑圓世,故而平常人們的言談中無不以處世行方為榮,以圓滑透熟為恥,一句"我又不像人家會巴結",絕對能使稍遵守一點方世原則的人大為震怒。
不過,這句話如果用來指涉胡雪岩,看來這種震怒的效果是不會出現的。相反,他可能會很高興,起碼他也要向你投以知遇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