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第四章 曾國藩的牽手之智(7)


    1843年2月的一天,曾國藩的好朋友邵蕙西當著曾國藩的麵數落了他幾件事:一是怠慢,說他結交朋友不能長久,不能恭敬;二是自以為是,說他看詩文多固執己見;三是虛偽,說他對人能做出幾副麵孔。蕙西的話雖少,但件件是實,句句屬真,直截了當,鋒芒所向,直指曾國藩的痛處。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直率啊,我的朋友!我每天沉溺在大惡之中而不能自知!


    這事給曾國藩很大刺激,他在另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對客人有怠慢的樣子。而對這樣的良友,不能產生嚴憚的心情,拿什麽吸收別人的長處!這是拒友人於千裏之外啊!接待賓客尚且如此,不必再問其他時候了。偃息煙火,靜修容顏又怎麽說呢?小人啊!


    朋友有了過錯,蕙西不指出來,那是蕙西的過錯;朋友指出了過錯,曾國藩不改正,那是曾國藩的過錯。現在是一個直言不諱,一個表示痛改前非,正如朱熹《四書集注》中所說的:"責善朋友之道也。"


    在曾國藩的師友中,李鴻章也可以算是他的一個諍友。這在曾國藩彈劾李元度事件中就可看出。


    1860年,曾國藩為杜絕王有齡分裂湘係的企圖,在進至祁門以後,遂奏請鹹豐皇帝將李元度由溫處道調往皖南道,並派他率軍三千,進駐兵家必爭之徽州。至徽州不滿十日,李世賢即攻克徽州,李元度不逃往祁門大營,卻敗退至浙江開化,這是李元度明顯傾向王有齡的跡象。及至回到祁門大營,絲毫沒有閉門思過的跡象,竟然擅自向糧台索餉,並擅自回到了湖南。這使得曾國藩悔恨交加,決心參劾其失徽州之罪,以申軍紀。曾國藩此舉,本無可厚非,但文武參佐卻群起反對,指責曾國藩忘恩負義。李鴻章"乃率一幕人往爭",聲稱"果必奏劾,門生不敢擬稿"。曾國藩說:


    "我自屬稿。"李鴻章表示:"若此則門生亦將告辭,不能留侍矣。"曾國藩氣憤地說:"聽君之便。"


    後來,李鴻章負氣離開祁門,輾轉波折,欲復歸至曾的門下,曾國藩則大度相容,並寫信懇請李鴻章回營相助。


    一次,李鴻章在與曾國藩暢談時,直率地指出他的弱點是懦緩,即膽子小與效率差,這兩個字入木三分地刻畫出曾國藩的致命缺點。


    正是因為曾國藩用真誠來打動對方的心,所以他才既有邵蕙西、李鴻章這樣的諍友,也有吳竹如那樣的摯友,這也是他德業能夠不斷長進的-個重要原因。


    還是1843年2月的一天,吳竹如與曾國藩交膝談心,談到他平生的交道,把曾國藩以知己相許,他說:"凡是閣下您所有的以期望許諾下的古語,信了它就足以滋長您自以為是的私念,不信它又恐怕辜負了您相知相許的真情,我隻好自始至終懷著恐懼的心理"。這幾句話,不慍不火,不惱不怒,字字力若千斤。曾國藩當即記下了他的感受:"聽了吳竹如的幾句話,我悚然汗下,竹如對我的敬重,簡直是將神明收斂在內心。我有什麽道德能擔當得起呢?連日來安逸放肆,怎麽能成為竹如的知己?實在是玷汙竹如啊!"


    處世交友如果能夠真正做到待人以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過錯,並且從不苛求於人,那麽他就能夠把與自己交往密切的人力資源轉化為自己的資源,把他人的能力,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而使自己取得成功。而那些不能夠待人以誠的人,就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成為飄流孤島之上的"魯賓遜",事業的發展就會失去許多良機,成就偉業就隻可能是一種妄想。在這一點,曾國藩的"待人以誠,天下歸心"的關係絕學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廣泛建立人脈資源


    曾國藩語錄: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須營運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譯文:人生在世,單個人是無法做成任何事情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須經營好自己的關係網絡,學會如何借別人的力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人是社會中的人,越是走向高位,人際關係也越複雜,因為社會關係不僅僅是"友道",而要打上很多互相藉助、互為利用的印跡。通常說,人是最複雜的動物,實際是說人與人之際的關係很難處理。曾國藩善於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並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且隨著地位越高越善於經營,越善於注重與人"牽手",真可謂明白人做明白事。


    第45節:第四章 曾國藩的牽手之智(8)


    曾國藩一路衝殺,從鄉野之民走向二品大員,在中央十餘個部門任職,在地方歷任兩江總督、直督等要職,由此可以推想,他所建立的人際關係是複雜的,他肯定非常懂得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來"借網捕魚"。這裏交代的是他走向仕途最初的交際網絡以及各項原則。


    道光二十一年的春節,是曾國藩在京城度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為翰林院的一員,他要參加黎明時在太和殿舉行的朝賀大典。隆重的儀式舉行完畢後,曾國藩回到家中,拜見父親後即去各處拜年。此後接連四天,曾國藩每天都是馬不停蹄,先走完內城,隨後走東城,西城。


    他拜年的順序是先拜老師,他們是曾國藩學習的榜樣,而且也是朝中的大官員,他們多在內城居住,因此曾國藩初一當天,即從棉花六條胡同的寓所拜見了他十分敬重的老師們。這是曾國藩關係網中的第一個層麵。


    初一這一天,曾國藩前往各處拜訪湖廣同鄉。當時湖南已獨立了省份,但明朝時還歸湖廣省管轄,因此曾國藩拜訪的同行不僅包括了寓居京師的湖南籍官員,而且包括了湖北省籍人。這則是曾國藩交際圈中的第二個層麵。


    第三個層麵是所謂的"同年",即同學,按《曾國藩日記》載,這又包括甲午鄉試同年,及戊戌會試同年兩部分人。道光十四年,曾國藩中舉。戊戌是道光十八年,這一年曾國藩正式躋身士林,成為曾門的第一個進士。這也是曾國藩走向社會的關係基礎。


    對於師長輩的,曾國藩在交往中貫穿一個"敬"字,比如對他的老師吳文鎔,逢年過節,自然拜謝有加,吳升任江西巡撫赴任時,曾國藩早早起來,一直送到彰儀門外。


    祁雋藻,號春浦,當時頗得皇帝寵信,也屬師長輩,曾國藩自然少不了與之往來。他知道祁喜愛字畫,於是親自到琉璃廠買了最好的宣紙,為祁寫了一寸大的大字百六十個,恭恭敬敬送上,讓祁高興不已。


    對於鄉輩同僚,他在交往中貫穿一個"謹"字,即一定距離,不可過分親近,但必須盡職盡責。比如他主持湖廣會館事務,每逢節令時日,他都想得很周到。


    對於同年,他在交往中貫穿一個"親"字。曾國藩說,同學情誼在所有親情之外最相親誼的。這種感情不源於天然,但又勝過天然。因此,他主張對同年要有求必應,盡己力而為之。


    作為現代人,我們每天都麵臨激烈的競爭與沉重的壓力,對於如何在這強手如雲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成就一番大的事業而言,建立和維護好自己的人脈資源非常關鍵的一步。你的人際關係好,人脈資源豐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機會就會越多,你所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會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月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月華並收藏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