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勝剛強"是老子的一個著名的論斷,他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水可以衝擊任何堅硬強大的東西,沒有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麽東西能夠替代它。以柔製剛,以柔克剛,運用於人格的自立自強上,往往會產生特殊的效果。


    一次宋太祖趙匡胤正手持彈弓在後苑打鳥。忽傳報一位大臣有急事求見。趙匡胤一聽說有急事不敢稍有怠慢,立即召見大臣聽奏,然而聽奏後卻認為事情不大,便斥責奏臣說:"這算什麽急事?"奏臣對皇上的態度不滿,隨口說道:"這總比打鳥的事急吧!"


    趙匡胤惱羞成怒拿起斧柄向這位大臣的嘴上掄去,大臣的牙齒當即被打掉兩顆,他不卑不亢地揀起被打落的牙齒。趙匡胤更火了:"難道你還想保存這兩顆牙齒找我算後帳嗎?"大臣說:"我怎敢與您論是非呢?這事史官自然會記的。"趙匡胤聽了猛驚,連忙笑容滿麵的好言安慰,還送給這位大臣許多金帛。該大臣在權勢和地位上是弱者,無以與至高無上的皇位抗衡,但他採用了柔弱的態度,卻寓於道理上、人格上的剛強,征服了至高無上的皇權,達到了自己在人格上不畏強暴,據理而爭,自立自強的目的。


    退步寬廣,清淡悠久。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從古代先哲那裏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把所學知識與人生經驗聯繫起來思考的人,從而從中抽取人生的信條與經驗: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在什麽樣的情勢下該爭,在什麽樣的情勢下該退,要根據客觀情況審時度勢,剛柔並用。片麵地依靠"剛"而忽略"柔",或片麵地依靠"柔"而忽略"剛"都將導致失敗。


    必須坐看深遠


    曾國藩語錄: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乘城者獨見其曠,此"高明"之說也。


    譯文:麵對同一片境地,隻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見到他的深遠,隻有登到城牆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曠,這就是所謂的"高明"。


    古往今來,世事複雜多變,險象環生,危機四伏,封建社會的宦海官場中,更是難有寧日,任何時候,都有善於鑽營、巴結奉承而受到重用的jian邪之人,這種人不把心思用到濟國濟民建功立業上,麵是挖空心思謀求個人私利,打擊壓製忠良賢士以求抬高保全自己。


    曾國藩早早就涉足官場,對那些結黨營私、苟且求生、貪圖享樂的庸官俗僚了如指掌,他想做點利國利民事,但也不想得罪他人,以免惹來閑言碎語。加上清王室乃是滿清旗人的王室,對漢人有著強烈的排斥與擠壓,使得曾國藩愈加小心翼翼,慎而又慎,深思遠慮,惟恐不周。


    他的家鄉有個朱知縣,與當地鄉紳關係甚密,與曾圖藩家中也有密切來往。後來當地的財政出現了赤字。一些鄉紳擔心他會因此而被調離或降職,從而損害自身利益,激奮之時就口出豪言,想倡儀全縣人民捐錢彌補虧空,從而留住這位忠正的父母官。曾國藩的弟弟向他徵求意見,詢問該不該支持這種行為。


    第30節:第三章 曾國藩的圓融之道(3)


    曾國藩認為,發出這樣的倡議之激辭,不過是官紳的小把戲。他們冠冕堂皇地提出來,似乎是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然而一旦付諸行動的時候,出錢財的事必定分攤到百姓


    頭上。他們出不出錢,出多少錢誰知道呢?但他們卻是名利俱收。而且,在徵收銀兩的時候,又必然會有惡官酷吏假公濟私、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百姓的血汗錢,更可怕的後果是,如果此事一旦實施。那麽以後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官府推用,豈不是把勞苦百姓推入深淵之中了?


    曾國藩認為,官職的補缺,官員的調遣,都有定規,偶有例外,也是偶一為之。因此。虧空補乎也無助於官吏去留,這顯然表明事情不過是巧立名目謀取名利而已。曾國藩


    對此洞若觀火。因此,他讓家人持旁觀態度,靜觀事變。


    曾國藩在數十年的官場生涯中,遇事無不如此深謀遠慮,巧妙周旋。


    曾國藩說自己近乎"拙愚",實際上城府很深,頗有心機。他無論是位高權重、一呼百應時,還是舉足輕重、一言而決時,甚至在他不得誌的之時,都不與朝中權貴過密交往。他不願捲入高層的政治鬥爭中,做無謂的犧牲。但這不等於他與高層尤其是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生殺大權的人沒有密切的聯繫。事實上,曾國藩在遭光朝因倚重穆彰阿,在鹹豐朝倚重肅順,在同治朝倚重恭親王,都形跡顯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穆彰阿、肅順都不得善終,奕訴也幾經挫折,而曾國藩官用升,蔭照封,宦海浮沉似乎與他無緣。尤為嘆奇的是,掌政的後繼者與前任即使有不共戴天之仇,曾國藩也巋然不動,這就很值得研究。肅順和穆彰阿是這樣,恭親王與肅顧又是這樣,都是"仇人接班",曾與穆、肅關係都不一般。我們認為,這是曾國藩運用了"心有靈犀、不露痕跡"之策。姑且以曾國藩與肅顧關係為例。


    滿族貴族中主張重用湘軍集團的文慶,雖在鹹豐六年病死,但繼起有人,且權勢更大。鹹豐後期,皇族出身的恰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及其異母弟肅順為首的集團已經形成,並且意來愈得到鹹豐帝的信任,得到愈來愈大的權力。三人盤結,同幹大政,而軍機處之權漸移,軍機大臣拱手聽命,伴食而已"。肅順尤為突出,遇事敢作敢為,又與軍機大臣杜翰、兵部尚書陳孚恩、兩廣總督黃宗漢等人結為死黨。同時,又廣泛招納有名望的官吏和名士,"頗搜羅人才,資以延譽樹黨。"


    肅順這樣打擊大臣和政敵,大肆結納黨羽,顯然是為他長期把持朝政鋪平道路;後來他與那拉氏、奕訴爭奪最高權力,正是這一圖謀的體現。有這樣野心的人,對當時軍隊,特別是戰鬥力量強的湘軍,自然不會漠不關心。但不論是打擊或籠絡湘軍集團,都遠比上述種種活動更為微妙,更須精心處理。軍隊是國家機器的支柱,大臣與帶兵將帥密切往來,最易招致政敵的攻擊,甚至引來不測之大禍,肅順自然不敢貿然行動。曾國藩、胡林翼也會因避嫌而巧妙為之。


    事實上,肅順與湘軍集團確有著微妙的聯繫。在其招納的眾多人員中,不少人與湘軍集團有密切關係,甚至就是湘軍集團中的一員。如尹耕雲不僅為曾國藩任禮部侍郎時之屬


    員,且"極器重之",同時。尹也為肅順之屬吏,且對之"敬禮有加"。王閩運為肅順之家庭教師,肅對王非常欣賞,要與王結為"異姓兄弟"。此外,還有一些人,雖與曾、胡等人無多交往,但卻與王、尹等關係密切,又為肅順所賞識,如高心夔等人。


    肅順籠絡這些名士,除了培植自己將來的政治爪牙外,還與他們共議政事。他們實際上起了幕僚的作用。如鴉片戰爭其間,肅順在和戰問題上,聽取他們的意見,甚至參與他們的討論,但沒有表示明確的主張。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湘軍集團的興起及其顯赫戰功,是當時最大的政事,肅顧自然也會與他們商議。事實上肅順就與王討論軍事,即所謂"軍事諮而後行"。他們也會趁機出謹劃策,而他們同時與曾、胡等人在書信中議論政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月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月華並收藏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