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上諭之後,曾國藩好長一陣子都在發呆。他清楚地明白,此次去津,完全可能有去無回。對自己這衰病之身,曾國藩倒是無甚留戀;官居一品,封侯拜相,也無甚遺憾了。他最牽掛的就是兩個兒子,擔心他們今後若不能好好地立身處世,曾氏家族也會有一天突然敗落。這樣的事,對於名門望族來說,幾乎不可避免,否極泰來,泰極否來,一切都太正常不過。曾國藩唯一希望的是曾家敗落的時間能稍稍長一點。當天晚上,曾國藩又給兒子們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寫寫停停,一直寫到雞鳴之時才完成。總算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曾國藩感到釋懷不少。這封信一如既往地飽含了曾國藩的憂鬱和擔心:餘即日前赴天津,查辦毆斃洋人焚毀教堂一案。外國性情兇悍,津民習氣浮囂,俱難和葉,將來構怨興兵,恐致激成大變。餘此行反覆籌思,殊無良策。餘自鹹豐三年募勇以來,即自誓效命疆場,今老年病軀,危難之際,斷不肯吝於一死,以自負其初心。恐邂逅及難,而爾等諸事無所稟承。茲略示一二,以備不虞。
餘若長逝,靈柩自以由運河搬回江南歸湘為便。沿途謝絕一切,概不收禮,但水陸略求兵勇護送而已。
餘歷年奏摺,抄畢後存之家中,留予子孫觀覽,不可發刻送人,以其間可存者絕少。所作古文,尤不可發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壯不克努力,誌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適以彰其陋耳。如有知舊勸刻餘集者,婉言謝之可也。切囑切囑。
餘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也。忮不常見,每發露於名業相侔、勢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見,每發露於貨財相接、仕進相妨之際。將欲造福,先去忮心;將欲立品,先去求心。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汙。餘於此二者常加克治,恨未能掃除淨盡。爾等欲心地幹淨,宜於此二者痛下功夫,並願子孫世世戒之。
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餘生平亦頗以勤字自勵,而實不能勤;亦好以儉字教人,而自問實不能儉。爾輩以後居家,要痛改衙門奢侈之習,力崇勤儉之德。
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吾早歲久宦京師,於孝養之道多疏,後來輾轉兵間,多獲諸弟之助,而吾毫無裨益於諸弟。餘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歿之後,爾等當視叔如父,視叔母如母,視堂兄弟如手足。諸弟漸老,餘此生不審能否相見,爾輩若能從孝友二字切實講求,亦足為我彌fèng缺憾耳。
1870年7月8日,曾國藩抵達天津。那段時間,因為教案的爆發,這座城市就像發了高燒一樣群情激憤。曾國藩的到來,似乎更加劇了地表的溫度。大街小巷都在議論曾國藩將會怎樣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一些人對於曾國藩寄予了厚望,一些人依舊是懷疑,而更多的人則是麻木不仁、幸災樂禍。這個濱海的新城市在長時間與洋人打交道時所吃的啞巴虧,幾乎讓每一個人對於朝廷感到悲觀失望。人們都用一種陌生的眼光看著這個傳奇性的直隸總督。當曾國藩從轎子中走出,緩緩地踱著八字步邁入通商大臣府的時候,在府外,圍觀者人山人海。當地很多平民和士紳都試圖跟曾國藩見麵,藉以表達自己的看法。曾國藩一一接見了他們,耐心地聆聽了他們的闡述。當年那個身材修長喜著紫衫的儒雅青年,如今已高顴突出,神色疲憊而昏瞑,他的一隻眼睛已沒有光亮了,隻有一隻眼睛,睜閉之間,不時發出一道精光。
沒到天津之前,曾國藩就已將教案的前因後果基本弄得一清二楚了。一番聆聽之後,曾國藩更加瞭然。一切都在曾國藩的預料之中——起因,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事件過程中的節外生枝,以及結果的無法控製——關於“天津教案”的一些具體細節,眾說紛紜,相對一致的說法是:春天的時候,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幼童案件,官府抓獲了拐犯李所之、武蘭珍,這兩人交代,他們的迷藥是從教民王三那裏得到的。於是,社會上紛紛傳說,罪魁禍首就是法國教堂,那些穿著黑色大袍的傳教士們,躲在那個有著尖尖屋頂的房子裏,把中國嬰兒剜眼掏心,製成藥材,然後販賣到自己國家。與此同時,法國天主教堂的嬰兒因為瘟疫流行,照顧不周,導致中國嬰兒死亡三四十人,屍體潰爛。於是,人們湧向官府,要求官府徹查。在這種情況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率天津道周家勛等會同法國領事豐大業,對武蘭珍進行了審訊。武蘭珍在審訊過程中,供詞破綻百出。天津知府張光藻帶人初查無法落實之時,圍觀百姓與教堂因口角發生衝突。法國天津領事豐大業帶人闖入三口通商衙門和天津知府衙門,要求通商大臣崇厚、天津知府張光藻帶兵鎮壓,遭到拒絕後,豐大業竟然開槍恫嚇崇厚。行至獅子林浮橋時,豐大業又對遇到的靜海知縣劉傑開槍she擊,打死了擋在前麵的家人劉七。百姓被激怒了,他們一擁而上,亂拳打死了豐大業以及秘書西蒙。緊接著,似乎全天津的人都湧來了,形勢變得無法控製,憤怒的人群放火燒毀瞭望海樓教堂,殺死神父兩名;又到仁慈堂,殺死修女十名。在此之後,大隊人馬又闖入法國領事館,殺死兩人。而在同一天,天津群眾還在其他地方,殺死法國商人兩名、俄國人三名、中國人三四十名,焚毀英國和美國教堂六座。暴亂就這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這次事件中,共計打死外國人二十人。法、英、美、俄、德、比、西七國聯合向清廷提出了抗議,並且調遣軍艦到天津海口及煙臺一帶示威,放言將天津化為焦土。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驚慌失措,一麵自行請罪,一麵奏請朝廷速派通曉洋務的大臣到天津扭轉局麵。
曾國藩是在處理過程中才發現艱難的。一踏上海河之濱,曾國藩覺得天津所有的目光,並且,不完全是天津,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曾國藩感到如芒在背。因為有揚州處理教案的經驗,曾國藩想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下車伊始,曾國藩立即頒布了自己親擬的《諭天津士民》告示。告誡天津士民要將好義剛強之氣引入正道,對教堂傳聞要查訪確實,不可以忿報忿,以亂招亂。十載講和,得來不易;一朝激變,荼毒百姓。對於中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臥薪嚐膽,奮發圖強。7月17日,法國公使羅淑亞抵達天津,曾國藩在與羅淑亞進行了首輪談判之後,先向法國人表示了自己的“誠意”:將扣犯武蘭珍和犯罪教民王三立即釋放,將天津道員周家勛、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三人革職。隨後,曾國藩悄然使了一招“暗渡陳倉”之計,批準張光藻和劉傑暫時請假離津(一往順德、一往密雲)。曾國藩是想先表示一種姿態,緩解一下對方的憤怒,然後把事情對付過去。很快,曾國藩發現自己的想法太簡單了。法國人似乎鐵了心要將事情鬧大,他們對於這一處理明顯地表示不滿意。
餘若長逝,靈柩自以由運河搬回江南歸湘為便。沿途謝絕一切,概不收禮,但水陸略求兵勇護送而已。
餘歷年奏摺,抄畢後存之家中,留予子孫觀覽,不可發刻送人,以其間可存者絕少。所作古文,尤不可發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壯不克努力,誌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適以彰其陋耳。如有知舊勸刻餘集者,婉言謝之可也。切囑切囑。
餘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也。忮不常見,每發露於名業相侔、勢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見,每發露於貨財相接、仕進相妨之際。將欲造福,先去忮心;將欲立品,先去求心。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汙。餘於此二者常加克治,恨未能掃除淨盡。爾等欲心地幹淨,宜於此二者痛下功夫,並願子孫世世戒之。
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餘生平亦頗以勤字自勵,而實不能勤;亦好以儉字教人,而自問實不能儉。爾輩以後居家,要痛改衙門奢侈之習,力崇勤儉之德。
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吾早歲久宦京師,於孝養之道多疏,後來輾轉兵間,多獲諸弟之助,而吾毫無裨益於諸弟。餘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歿之後,爾等當視叔如父,視叔母如母,視堂兄弟如手足。諸弟漸老,餘此生不審能否相見,爾輩若能從孝友二字切實講求,亦足為我彌fèng缺憾耳。
1870年7月8日,曾國藩抵達天津。那段時間,因為教案的爆發,這座城市就像發了高燒一樣群情激憤。曾國藩的到來,似乎更加劇了地表的溫度。大街小巷都在議論曾國藩將會怎樣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一些人對於曾國藩寄予了厚望,一些人依舊是懷疑,而更多的人則是麻木不仁、幸災樂禍。這個濱海的新城市在長時間與洋人打交道時所吃的啞巴虧,幾乎讓每一個人對於朝廷感到悲觀失望。人們都用一種陌生的眼光看著這個傳奇性的直隸總督。當曾國藩從轎子中走出,緩緩地踱著八字步邁入通商大臣府的時候,在府外,圍觀者人山人海。當地很多平民和士紳都試圖跟曾國藩見麵,藉以表達自己的看法。曾國藩一一接見了他們,耐心地聆聽了他們的闡述。當年那個身材修長喜著紫衫的儒雅青年,如今已高顴突出,神色疲憊而昏瞑,他的一隻眼睛已沒有光亮了,隻有一隻眼睛,睜閉之間,不時發出一道精光。
沒到天津之前,曾國藩就已將教案的前因後果基本弄得一清二楚了。一番聆聽之後,曾國藩更加瞭然。一切都在曾國藩的預料之中——起因,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事件過程中的節外生枝,以及結果的無法控製——關於“天津教案”的一些具體細節,眾說紛紜,相對一致的說法是:春天的時候,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幼童案件,官府抓獲了拐犯李所之、武蘭珍,這兩人交代,他們的迷藥是從教民王三那裏得到的。於是,社會上紛紛傳說,罪魁禍首就是法國教堂,那些穿著黑色大袍的傳教士們,躲在那個有著尖尖屋頂的房子裏,把中國嬰兒剜眼掏心,製成藥材,然後販賣到自己國家。與此同時,法國天主教堂的嬰兒因為瘟疫流行,照顧不周,導致中國嬰兒死亡三四十人,屍體潰爛。於是,人們湧向官府,要求官府徹查。在這種情況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率天津道周家勛等會同法國領事豐大業,對武蘭珍進行了審訊。武蘭珍在審訊過程中,供詞破綻百出。天津知府張光藻帶人初查無法落實之時,圍觀百姓與教堂因口角發生衝突。法國天津領事豐大業帶人闖入三口通商衙門和天津知府衙門,要求通商大臣崇厚、天津知府張光藻帶兵鎮壓,遭到拒絕後,豐大業竟然開槍恫嚇崇厚。行至獅子林浮橋時,豐大業又對遇到的靜海知縣劉傑開槍she擊,打死了擋在前麵的家人劉七。百姓被激怒了,他們一擁而上,亂拳打死了豐大業以及秘書西蒙。緊接著,似乎全天津的人都湧來了,形勢變得無法控製,憤怒的人群放火燒毀瞭望海樓教堂,殺死神父兩名;又到仁慈堂,殺死修女十名。在此之後,大隊人馬又闖入法國領事館,殺死兩人。而在同一天,天津群眾還在其他地方,殺死法國商人兩名、俄國人三名、中國人三四十名,焚毀英國和美國教堂六座。暴亂就這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這次事件中,共計打死外國人二十人。法、英、美、俄、德、比、西七國聯合向清廷提出了抗議,並且調遣軍艦到天津海口及煙臺一帶示威,放言將天津化為焦土。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驚慌失措,一麵自行請罪,一麵奏請朝廷速派通曉洋務的大臣到天津扭轉局麵。
曾國藩是在處理過程中才發現艱難的。一踏上海河之濱,曾國藩覺得天津所有的目光,並且,不完全是天津,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曾國藩感到如芒在背。因為有揚州處理教案的經驗,曾國藩想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下車伊始,曾國藩立即頒布了自己親擬的《諭天津士民》告示。告誡天津士民要將好義剛強之氣引入正道,對教堂傳聞要查訪確實,不可以忿報忿,以亂招亂。十載講和,得來不易;一朝激變,荼毒百姓。對於中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臥薪嚐膽,奮發圖強。7月17日,法國公使羅淑亞抵達天津,曾國藩在與羅淑亞進行了首輪談判之後,先向法國人表示了自己的“誠意”:將扣犯武蘭珍和犯罪教民王三立即釋放,將天津道員周家勛、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三人革職。隨後,曾國藩悄然使了一招“暗渡陳倉”之計,批準張光藻和劉傑暫時請假離津(一往順德、一往密雲)。曾國藩是想先表示一種姿態,緩解一下對方的憤怒,然後把事情對付過去。很快,曾國藩發現自己的想法太簡單了。法國人似乎鐵了心要將事情鬧大,他們對於這一處理明顯地表示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