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捕風捉影計,意在劉子初
三國:當不成謀士我隻好四分天下 作者:躺平菜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法正見張鬆早已為自己謀劃好出路,不免心中有些感動。
雖然這張鬆算不得什麽好人,但是對於朋友,倒還真是倆肋插刀的。
於是法正問道:“你是不是想讓我以出使荊州為名,然後趁機脫離劉璋,去往建業?”
張鬆回答道:“不錯。”
法正搖了搖頭。
“你這計策,雖然可行,但是卻不可取。”
張鬆問道:“如何不可取?”
法正笑了笑,看著張鬆。
“身無寸功,何以投明主?”
“那唐侯雖是雄才大略之人,但是我就這麽空著手去,反倒叫人笑話。”
張鬆沒好氣的問道:“那你要如何才肯去投?”
法正重新躺回了草席上,翹起二郎腿。
隨後想了想,語氣再度有些慵懶起來。
“唐侯提到我與劉子初,我倒是願往唐侯處去見一見那天下大治。”
“但劉子初未必願意,劉季玉對他頗為器重,但凡大事,都向要詢問他。”
“如果能將劉子初一起帶到建業,一來可以彰顯我的本事,二來,相當於向唐侯獻一個投名之禮,如此,豈不妙哉?”
張鬆聽完,伸手揪了揪嘴邊的兩撇胡須,開始提出質疑:
“可是劉子初也是精明之人,怕不容易說得動他。”
法正說道:“我已經有計策,隻消三天,劉巴就會因為與劉璋意見不合,鬱鬱離開西川。”
“劉子初本是奉曹操之命去收荊南三郡,不料卻被劉備所得,他無法交差才輾轉來到益州。”
“如果讓他在這裏受到排擠,那麽他將無處可去,到時候,隻要有人邀請他去建業任職,他必定欣然前往。”
張鬆聽後,問道:“哦?看來孝直是真有計策了,不知道你接下來要如何做?能在三日之內讓劉子初反出益州?”
正午陽光雖然溫暖,但是沒了竹簡的遮擋,光線也比較刺眼,法正對這陽光又愛又恨。
於是他伸手遮在眼前,側頭看向張鬆。
“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偽造一封曹操的書信,內容是萬不可讓劉璋劉備聯合,來日他便來取益州。”
“然後,你設法讓劉璋看到這封信,加大他對自身處境的恐懼,以及對劉備的渴望。”
“而我,則去見劉巴,向他提起出使荊州之事,劉巴定然反對迎接劉備入蜀。”
“屆時,他定然會向劉璋進言,不要連結劉備,而劉璋看過那封信以後,自然會認為反對他迎劉備入蜀的人,都是曹操派來的奸細。”
“再加上劉子初以前本就是曹操的人,如此,可讓他百口莫辯,心灰意冷。”
“屆時,隻需要派人邀請一下,他便會與我同歸建業。”
張鬆一麵聽著,眼睛一麵露出光華!
“好你個法孝直,好一個捕風捉影的誹謗之計!”
“如此一來,劉子初必然會隨你去往建業,而劉皇叔入益州,也將少去一個障礙,妙計!妙計也!”
“對了,你那後院不是藏了幾壇子桂花釀?如今你要去往江東,怕也喝不上了,不如就趁現在拿出來,與我分了。”
法正聽後,笑著坐了起來,道:“張永年啊張永年,我這人還沒走,你就惦記上我的東西了。”
張鬆哈哈笑道:“咱們人情往來,我送你前程,你送我美酒,互不相欠。”
但是法正知道,自己已經欠下了他太多。
隨後,法正讓仆人去到後院,在桃樹下挖出來三壇子桂花釀,然後開了封口,與張鬆分飲一壇。
又送給張鬆一壇。
最後剩下一壇,法正說要帶去給劉巴嚐一口。
否則自己這樣設計他,連酒都不給他喝一口,那樣的話,他就太冤枉了。
隨後,二人商量好了具體事宜,喝到盡興而散。
次日。
劉璋一醒來就叫了張鬆過來問:
“法正可曾答應出使荊州?”
張鬆回答:“他還在因為受人誹謗而慪氣。”
劉璋連忙說道:“快去告訴他,就說我是錯聽了別人都胡話,錯怪他了,隻要他答應出使荊州,為我請來玄德相助,我定拜他為……呃……主簿!對,隻要他為我請來玄德,我就拜他為益州主簿!”
“永年,你快去傳達。”
張鬆正要下去傳達,突然外麵跑進來一個官員,手中拿著一份書信,呈在劉璋麵前,說道:
“主公!城中查出曹操派來的細作,有書信在此,請主公過目!”
劉璋聽後,心說怎麽曹操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派細作來成都,是想做什麽?
於是,便讓官員將書信遞過來,抖開觀看。
剛掃了一眼,劉璋的臉色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隻見書信上寫:【孤代天子以討不臣,今涼州已定,當伐荊、益,目前已在整備大軍,不久就可以出兵伐蜀。
你久在劉璋身邊,可一定要仔細,勿使劉璋與劉備聯合,否則孤難定天下矣。
書發三份,以防不測,閱之即焚。】
劉璋拿著這張帛書,手都在顫抖!人已經陷入震驚的地步!
原來,曹操的心腹奸細早就已經隱藏在他的身邊!
但是,這個人會是誰呢?!
張鬆見劉璋臉色不對,於是上前問道:“主公,何事如此驚慌?”
劉璋便將帛書給張鬆觀看,並恐懼的說道:
“曹操早已將奸細安插在我身邊,我卻渾然不知!”
“要不是這封書信,我益州將毀於一旦啊!”
隨後,劉璋又向那官員問道:“這封書信是何處得來?”
官員回答:“是從一個許都來的商人手中獲得。”
“他販運的是陶器,然後將這密信藏在陶器之中,是一個工人搬運時不小心打碎了陶器,密信因此露出。”
劉璋連忙叫道:“可曾拿住那人?”
官員回答:“已經下獄,但是任憑嚴刑拷打,他都哀嚎推說不知,看樣子是咬定了不鬆口的硬漢子。”
劉璋聽後,一拍桌子:
“繼續用刑,打到他說為止!”
“還有,封鎖消息,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此事,免得打草驚蛇!”
官員領命退下。
這時,劉璋才看向張鬆,說道:
“永年,你說這潛藏在孤身邊的細作,會是何人呢?”
張鬆說道:“這信中說,不可使主公與劉備聯合,否則曹操就難以奪取益州。”
“由此看來,這細作,必然是阻止主公與劉皇叔聯合之人。”
雖然這張鬆算不得什麽好人,但是對於朋友,倒還真是倆肋插刀的。
於是法正問道:“你是不是想讓我以出使荊州為名,然後趁機脫離劉璋,去往建業?”
張鬆回答道:“不錯。”
法正搖了搖頭。
“你這計策,雖然可行,但是卻不可取。”
張鬆問道:“如何不可取?”
法正笑了笑,看著張鬆。
“身無寸功,何以投明主?”
“那唐侯雖是雄才大略之人,但是我就這麽空著手去,反倒叫人笑話。”
張鬆沒好氣的問道:“那你要如何才肯去投?”
法正重新躺回了草席上,翹起二郎腿。
隨後想了想,語氣再度有些慵懶起來。
“唐侯提到我與劉子初,我倒是願往唐侯處去見一見那天下大治。”
“但劉子初未必願意,劉季玉對他頗為器重,但凡大事,都向要詢問他。”
“如果能將劉子初一起帶到建業,一來可以彰顯我的本事,二來,相當於向唐侯獻一個投名之禮,如此,豈不妙哉?”
張鬆聽完,伸手揪了揪嘴邊的兩撇胡須,開始提出質疑:
“可是劉子初也是精明之人,怕不容易說得動他。”
法正說道:“我已經有計策,隻消三天,劉巴就會因為與劉璋意見不合,鬱鬱離開西川。”
“劉子初本是奉曹操之命去收荊南三郡,不料卻被劉備所得,他無法交差才輾轉來到益州。”
“如果讓他在這裏受到排擠,那麽他將無處可去,到時候,隻要有人邀請他去建業任職,他必定欣然前往。”
張鬆聽後,問道:“哦?看來孝直是真有計策了,不知道你接下來要如何做?能在三日之內讓劉子初反出益州?”
正午陽光雖然溫暖,但是沒了竹簡的遮擋,光線也比較刺眼,法正對這陽光又愛又恨。
於是他伸手遮在眼前,側頭看向張鬆。
“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偽造一封曹操的書信,內容是萬不可讓劉璋劉備聯合,來日他便來取益州。”
“然後,你設法讓劉璋看到這封信,加大他對自身處境的恐懼,以及對劉備的渴望。”
“而我,則去見劉巴,向他提起出使荊州之事,劉巴定然反對迎接劉備入蜀。”
“屆時,他定然會向劉璋進言,不要連結劉備,而劉璋看過那封信以後,自然會認為反對他迎劉備入蜀的人,都是曹操派來的奸細。”
“再加上劉子初以前本就是曹操的人,如此,可讓他百口莫辯,心灰意冷。”
“屆時,隻需要派人邀請一下,他便會與我同歸建業。”
張鬆一麵聽著,眼睛一麵露出光華!
“好你個法孝直,好一個捕風捉影的誹謗之計!”
“如此一來,劉子初必然會隨你去往建業,而劉皇叔入益州,也將少去一個障礙,妙計!妙計也!”
“對了,你那後院不是藏了幾壇子桂花釀?如今你要去往江東,怕也喝不上了,不如就趁現在拿出來,與我分了。”
法正聽後,笑著坐了起來,道:“張永年啊張永年,我這人還沒走,你就惦記上我的東西了。”
張鬆哈哈笑道:“咱們人情往來,我送你前程,你送我美酒,互不相欠。”
但是法正知道,自己已經欠下了他太多。
隨後,法正讓仆人去到後院,在桃樹下挖出來三壇子桂花釀,然後開了封口,與張鬆分飲一壇。
又送給張鬆一壇。
最後剩下一壇,法正說要帶去給劉巴嚐一口。
否則自己這樣設計他,連酒都不給他喝一口,那樣的話,他就太冤枉了。
隨後,二人商量好了具體事宜,喝到盡興而散。
次日。
劉璋一醒來就叫了張鬆過來問:
“法正可曾答應出使荊州?”
張鬆回答:“他還在因為受人誹謗而慪氣。”
劉璋連忙說道:“快去告訴他,就說我是錯聽了別人都胡話,錯怪他了,隻要他答應出使荊州,為我請來玄德相助,我定拜他為……呃……主簿!對,隻要他為我請來玄德,我就拜他為益州主簿!”
“永年,你快去傳達。”
張鬆正要下去傳達,突然外麵跑進來一個官員,手中拿著一份書信,呈在劉璋麵前,說道:
“主公!城中查出曹操派來的細作,有書信在此,請主公過目!”
劉璋聽後,心說怎麽曹操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派細作來成都,是想做什麽?
於是,便讓官員將書信遞過來,抖開觀看。
剛掃了一眼,劉璋的臉色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隻見書信上寫:【孤代天子以討不臣,今涼州已定,當伐荊、益,目前已在整備大軍,不久就可以出兵伐蜀。
你久在劉璋身邊,可一定要仔細,勿使劉璋與劉備聯合,否則孤難定天下矣。
書發三份,以防不測,閱之即焚。】
劉璋拿著這張帛書,手都在顫抖!人已經陷入震驚的地步!
原來,曹操的心腹奸細早就已經隱藏在他的身邊!
但是,這個人會是誰呢?!
張鬆見劉璋臉色不對,於是上前問道:“主公,何事如此驚慌?”
劉璋便將帛書給張鬆觀看,並恐懼的說道:
“曹操早已將奸細安插在我身邊,我卻渾然不知!”
“要不是這封書信,我益州將毀於一旦啊!”
隨後,劉璋又向那官員問道:“這封書信是何處得來?”
官員回答:“是從一個許都來的商人手中獲得。”
“他販運的是陶器,然後將這密信藏在陶器之中,是一個工人搬運時不小心打碎了陶器,密信因此露出。”
劉璋連忙叫道:“可曾拿住那人?”
官員回答:“已經下獄,但是任憑嚴刑拷打,他都哀嚎推說不知,看樣子是咬定了不鬆口的硬漢子。”
劉璋聽後,一拍桌子:
“繼續用刑,打到他說為止!”
“還有,封鎖消息,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此事,免得打草驚蛇!”
官員領命退下。
這時,劉璋才看向張鬆,說道:
“永年,你說這潛藏在孤身邊的細作,會是何人呢?”
張鬆說道:“這信中說,不可使主公與劉備聯合,否則曹操就難以奪取益州。”
“由此看來,這細作,必然是阻止主公與劉皇叔聯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