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的經歷中,我們發現,在同一件事情上,有這麽兩種忍:一種是忍受別的壓力,努力讓事情成功;一種則是寧可貶屈自抑,激流勇退,讓別人去成功。這兩種忍孰高孰下呢?從曾國藩晚年剿撚軍的事實中,可以看出,後一種忍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或者說,除非萬不得已,後一種是不可取的。


    曾國藩是在僧格林沁剿撚身死後,接替剿撚大任的。但當時曾國藩為避嫌疑,已大大削減了他的湘軍,因此,剿撚隻好用李鴻章的淮軍,這就造成指揮不靈。在剿撚過程中,他步步為營的策略本是行之有效的,卻又因為受到小小的挫折而心灰意冷,把剿撚的勝利果實拱手讓給了李鴻章,成為終生遺憾。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除了個人的品性,年齡因素似也不可忽視,因為與曾國藩相反,李鴻章當時還是個四十歲剛出頭的人,年壯氣盛。何況他本是個不甘寂寞,拚命做官的癮君子,早有“壯誌不消三尺劍,奇才欲試萬言詩”,“馬是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的抱負。他對在江蘇戰場一顯身手,獲得個一等伯爵、江蘇巡撫遠不滿足,還待更展“鴻圖”;他這時官不高,位不顯,還不存在像清廷與曾國藩之間那樣的隱蔽而又尖銳的矛盾,不需要“避權勢,保令名”;加上,滿清朝廷還有意抬舉他,以壓製曾國藩。所以,他可以“拚命做官”而無多顧慮,以致朝廷命他署兩江總督時,他竟不顧“沾謙抑之虛名,拘辭讓之末節”,迫不及待地向曾國藩索取印綬。這個時候,他雖然還未走上攻撚戰場,將淮軍派到了曾國藩麾下,卻常常在具體調度上,與老師為難,事事幹涉,越俎代皰。正如後人評論的,“朝廷雖未有北征之命”,而他的“平撚之態,已預及之矣”。他代替曾國藩的主帥地位的企圖,已呼之欲出了。


    淮軍與湘軍一樣,勇為將有,將在勇在,將死勇死。故在攻撚戰場上的淮軍將領,名義上隸曾國藩指揮,眼睛卻盯著自己的主帥李鴻章,按李鴻章的旨意辦事,對於官高爵大的曾國藩,“遇有調度,陽奉陰違者頗多”。這也是曾國藩辦事棘手、李鴻章能趁機攫取帥位的客觀因素之一。曾國藩因此感慨係之,對李鴻章說:“淮軍非君家不能督率。”推之曾國藩當時的處境,有這種情緒也是有可能的。


    李鴻章替代曾國藩,還有一個因素,是曾國藩在攻撚戰場上屢次挫敗,在朝廷嗬斥、禦史彈劾的情況下,不能再“打掉牙齒和血吞”、堅持到底了,而是神情抑鬱,急求退出戰場,以致前功盡棄。同治五年三月,他出師才一年,就寫信給李鴻章說:“若六七個月毫無起色,國藩當奏請閣下北征剿撚。”以實現他“恃淮勇以平撚匪而定中原”的初衷。而這正是李鴻章求之不得的。所以他在攻撚戰場上勉強支撐了一年半之後,便把帥權拱手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走上攻撚戰場以後,除了對淮軍指揮得心應手之外,並無多少新招數,依然是採用曾國藩的以靜製動、設防長圍的策略,然而最後卻得到了成功,其重要原因就是他能暫時不顧朝廷上下的種種責難與非議,堅韌不拔。


    第三部分:堅忍戒懼惕厲 以挽回時事(1)


    ◆原文


    至於剛毅之氣,決不可無。然剛毅與剛愎有別。古語雲:“自勝之謂強。”曰強製,曰強恕,曰強為善,皆自勝之義也。如不慣早起,而強之未明即起;不慣莊敬,而強之坐屍立齊;不慣勞苦,而強之與士卒同甘苦,強之勤勞不倦;是即強也。不慣有恆而強之貞恆,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氣勝人,是剛腹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謹!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至於剛毅之氣,絕對不能沒有。然而剛毅與剛愎不同。古語說:“自己戰勝自己稱為強。”強製、強恕、強為善,這都是自己戰勝自己的意思。如果你不習慣於早起,就強迫自己天未亮就起來;如果你不習慣於端坐,就強迫自己端莊;如果你不習慣勞苦,就強迫自己與士卒同甘共苦,強迫自己辛苦勞作,這就是強。自己不習慣有恆心而強迫自己有恆心,這就是毅。如果不按上述去做,卻想去戰勝別人,這就是剛愎。這兩者看起來很相似,但事實上相差很遠。不能不小心留意。


    ◆原文


    事會相簿,變化乘除,吾當舉功業之成敗,名譽之優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運氣一囊之中,久而彌自信其說不可易也。然吾輩自信之道,則當與彼賭幹坤於俄頃,較殿最於錙銖,終不令彼獨勝而吾獨敗。國藩昔在江西、湖南,幾於通國不能相容,六七年間,浩然不欲復聞世事,惟以造端過大,本以不顧生死自命,寧當更問毀譽!


    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各種事情和變化交迫,我應當把功業的成敗、名譽的優劣、文章的好壞,全都投於運氣之中,時間久了,就更加相信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然而,憑藉我們的自信,則應當與運氣賭這世界於頃刻,比高下於錙銖,最終不能總讓運氣取勝,而我們卻總是失敗。當年我在江西、湖南,幾乎到了全國都不能相容的地步。六七年間,我根本不想再過問世事。隻是因為最初的影響太大。我本來就自稱不顧生死,又怎麽能再去計較別人對我的毀譽呢?


    每當遇到棘手的事情,必須在耐煩二字上痛下工夫。


    ◆原文


    我輩辦事,成敗聽之天命,毀譽聽之於人,惟在已之規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耳。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我們這些人辦事,成敗隻好聽天由命,毀譽也隨別人的便,隻有自己處事的方法,靠自己來決定,也就是說,不隨眾人的喜懼而變化。


    ◆原文


    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傲兀鬱積之氣,足以肩任艱巨,然視事太易,亦是一弊。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時事越是艱難,那麽挽回時局的方法,就必須首先注意小心謹慎,那種傲然沉鬱的精神,足以擔當艱巨的任務,但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也是一個缺陷。


    第三部分:堅忍戒懼惕厲 以挽回時事(2)


    ◆原文


    袁了凡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練英雄,使予大有長進乎?諺雲,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誌,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頹然自餒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袁了凡所謂的從前種種譬如昨天已經死,以後種種譬如今天才生,新起爐灶,另行開張。誰知道這兩次大敗,不是上天磨鍊英雄,使我大有長進呢?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平生的進步,都是在受挫折、遭受屈辱的時候,要咬緊牙關,鼓舞自己的鬥誌,積蓄勇氣,增長智慧,而決不能灰心氣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挺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曾國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曾國藩並收藏挺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