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趕到曾家時已是深夜,兩人秉燭暢敘,當談及時事時,曾國藩說自己要守製,不能出來主持團練。郭嵩燾則力勸曾國藩說:“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時自效,如君王何?且墨從戎,古製也。”郭嵩燾素知曾國藩野心勃勃,以整治封建秩序為己任,現在麵臨“亂世出英雄”的機會,為什麽不大大施展抱負,盡忠皇帝呢?郭又拿出“古已有之”的例子來說服曾國藩,情真意切,不可言表,給標榜“忠孝”的曾國藩一個很好的台階,但曾國藩為了表示盡孝的“決心”,仍表示不同意。 郭嵩燾又反覆與曾國藩的父親談“保衛家鄉”的大道理,曾父認為講得對,便把曾國藩叫到麵前教訓了一番,曾國藩這才應允。但多日不見起行。郭嵩燾又同他的弟弟郭燾一同前往曾家勸說,但曾國藩卻以郭氏兄弟入幕參贊其事為先決條件,郭嵩燾隻好答應。此後四年,郭嵩燾大部分時間都在曾國藩幕府中度過,成為湘軍初創、曾國藩“大業”初起時的主要人物之一。十二月二十一日,曾國藩抵長沙,開始著手籌練湘軍。


    曾國藩歷來是被譽為頗具知人之明的,而這種知人之明除了主要表現在他慧眼識才,還具體反映在他與左宗棠的關係上。


    左宗棠在曾國藩死後,曾寫了這麽一副輓聯,他別出心裁,把自己寫了進去: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左交惡多年,音息不通,但曾國藩對左宗棠的才華歷來擊節讚賞。在左宗棠處於危厄之際,曾國藩伸出援助之手,薦舉他任四品京堂襄贊軍務,掌握軍隊實權,終於位至督撫,他因此贏得了左宗棠的“自愧”。這是曾國藩“謀國之忠、知人之明”的一個實實在在的事例。他們“同心”“攻錯”,目的都是忠於國家、無負平生,足見曾、左都有寬廣的心懷。所以,左宗棠這副半挽人半責己、半頌德半抒懷的輓聯,被後人盛譽為名聯。


    曾國藩在識人方麵值得稱道的是他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清末國外勢力在中國耀武揚威,當時的中國人對此不是奴顏婢膝,就是盲目排斥,而曾國藩在這個問題上則顯得十分清醒,如他特別看重在通洋、經商方麵頗有心計的容閎。容閎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到祖國,但大清朝對他不重視,任其當翻譯、上海海關職員、洋行職員,容閎自由經商。在這過程中,太平天國運動的蓬勃發展、第二次鴉片戰爭,都充分暴露了清朝的腐敗與無能,使其大失所望。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秋,容閎從上海來到了天津,去對他“幾欲起而為之響應”的太平天國進行實地考察,受到熱情歡迎,並多次被邀參加軍政大事講座。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經李善蘭的介紹,容閎加入曾幕,辦理洋務。


    當時容閎的主要想法是通過曾國藩實施他的“西學東漸”計劃。首次會麵,曾國藩便向他提出:“君以為今日欲為中國最有益最重要之事業,當從何著手?”容閎當即回答:“中國今日欲建設機器廠,必以先立普通基礎為主,不宜專以供特別之應用。所謂立普通基礎者,無他,即由此廠可造出種種分廠,更由分廠以專造各種特別之機械。簡言之,即此廠當有製造機器之機器,以立一切製造廠之基礎也。”容閎特別強調“立普通基礎”之工廠,因為擁有了這樣的基礎,不單可以造槍炮、彈藥、輪船,而且可以造出各種機械,作為一切製造廠的基礎。


    談話後,曾國藩深深為這位年輕人“製器之器”的主張而折服,頗感這一主張比自己的為適應“特別之應用”的軍火生產要高出一籌。幾天後,曾國藩再次召見容閎,專折保奏他為五品銜,撥白銀六萬八千兩,派其赴美購買先進的機器設備。對於曾國藩的知遇之恩,容閎認為一時無以為報,隻有傾盡全力,購回機器設備,才是對曾國藩最好的回報。不久,容閎即從安慶出發,經英國倫敦於次年春抵達美國,經多方洽談,終與樸得南公司訂約,由該公司按“製造機器之機器”標準承造,並於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運抵上海。


    通過容閎這次購買洋機器,曾國藩加深了對通商貿易的認識,也對經商與讀書做官之間的關係,做了深刻的論說。經商是為了獲取巨額利潤,讀書是為了博取名聲和權位;一個人如果用心讀書而沒有成效,就應該把讀書做官放在次要地位,而以主要精力去經商致富。經商獲利之後,為子孫後世考慮,就應該把經商放在次要地位,而專心讀書經世。這樣一弛一張,相輔相成,要麽贏得萬貫家業,要麽獲得高官厚祿,就像車輪運轉一樣,不斷循環變化。


    第一部分:人才求才——求才當如鷹隼擊物(1)


    ◆原文


    求人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餘。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求人才的方法,要像白圭治理他的生產那樣,像鷹隼襲擊食物那樣,不得到絕不罷休。又要像青蚨之有母、野雞之有媒,以類相求,同氣相引,這樣,就可以從得到一個人才而得到別的許多人才。


    ◆原文


    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新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為浩嘆也。 專從危難之際,默察樸拙之人,則幾矣。人才非因則不能激,非危心深慮則不能達。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沒有兵卒,不必過於憂慮;沒有糧餉,也不必痛哭。隻是舉目看如今世界,要找一個有利不爭先、殺身成仁惟恐落後、對國家忠心耿耿的人,一時之間難以找到,這正是令人深深嘆息的。專門在危難的時候,暗中觀察樸實無華、不善言辭的人,這種方法是最好的。人才不是處於艱苦的環境中,不會奮發有為;沒有經歷危心深慮之事,就不能顯達。


    ◆原文


    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並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治事不外四端,曰經分、綸合、詳思、約守。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為政之道,必須將獲取人才和治理好事務兩者並重。獲取人才須注意四個方麵:一是廣泛收羅人才,二是用人必須謹慎,三是要經常對人才加以教育,四是對他們的過錯要嚴加責罰;處理事務也要注意四個方麵:一是經分,二是綸合,三是詳思,四是約守。


    ◆原文


    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難,往時在餘幕府者,餘亦平等相看,不甚欽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當常以求才為急,其冗者,雖至親密友,不宜久留,恐賢者不願共事一方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求別人輔佐自己,時時刻刻不能忘記這些道理。獲得人才是最困難的,過去有些人作我的幕僚,我也隻是平等對待,對他們不是很欽敬,待到今天來看,這些人是多麽的不可多得。你應該常常把求才作為重要的任務,至於那些無能的人,即使是至親密友,也不應久留,這主要是擔心有才的人不願與他們共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全書·冰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民]馬道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民]馬道宗並收藏曾國藩全書·冰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