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本書還精選了三百餘幅圖片,其中有曾國藩本人及親友的肖像、手稿、生活用品;有許多與曾國藩本人有關的歷史畫卷和遺址舊跡;還有反映曾國藩所處時代社會背景的眾多圖片。力求通過圖文的結合及豐富多彩的圖片,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彩色畫廊,讓讀者回歸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曾國藩。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請有關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人才識才——人才須有操守、多條理(1)
近年來,有關曾國藩的圖書的出版成為文化界的一個熱點。大到全集、全書,小到傳記、逸聞,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社會上也掀起了“曾國藩熱”,由學界,而軍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應,波瀾壯闊;上至政壇領袖、各級幹部,下至普通讀者、平民百姓,對“曾國藩”或讀之,或研之,或習之,或用之,競相求證,蔚為大觀。
曾國藩生活的晚清社會,舊秩序行將崩潰,而社會前進的方向茫無頭緒。國內,太平天國義旗一舉,應者雲集,烽火燃遍十餘省,清王朝頓失半壁江山。國外,列強環伺,極盡威迫訛詐之能事,處處侵奪中國主權和領土。可謂內憂外患,百弊叢生。而曾國藩以一介儒生,無權的在籍侍郎,崛起於湘楚之間,縱橫捭闔,以殘酷的手段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成為清朝“中興第一名臣”。不僅如此,他的崛起還極大地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權力格局,並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思想等方麵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走向。雖然後人對他有“毀之則為元兇,譽之則為聖賢”的評價,但他畢竟在近代中國發展史上寫下不容抹殺的一筆。
曾國藩是位官僚,所處的卻是吏治敗壞並極端腐朽的從政環境。他一無家學、二無根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反覆磨礪,歷盡宦海風波,獲得徹底的成功。雖詬病不絕,卻榮寵不衰,雖備受詆毀,然善始善終。其行其言,於無意間構造出一部爐火純青的官場絕學,把中國人為官從政的智慧與謀略闡釋得淋漓盡致。
晚清還是一個信仰崩潰、道德失範的時代,在極其複雜的人生環境中,曾國藩持一定之規,為人、為官、為民、為國,處處體現出強大的精神感召力,成為時人推崇的末世聖人。
作為一個備受爭議的大人物,他給後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會經驗。毛澤東曾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處處效法。
獨樹一幟的曾氏之學,是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結,是他在幾十年宦海沉浮中總結出的官場實用寶典,是他從身體力行的成敗得失中總結出的一套獨到理論。尤為重要的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人際關係也愈來愈多樣化、複雜化。這樣,絕不故作清高,力避空談、清談而注重實際的曾氏絕學,更是暗合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精神需求與心理渴望,使其深入人心,歷久彌盛。
此次編輯出版的這套彩圖版《曾國藩全書》係列由《曾國藩傳》、《挺經》、《曾國藩家訓》、《冰鑒》組成。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曾國藩的學問人品、智謀權變、文治武功。
《冰鑒》精到解讀曾國藩識人用人的神秘之學,披露他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在人心多變,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的時代,他幾乎攬盡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郭嵩壽等輩同聲相求,大半中國盡在掌握;在思想上有薛福成、馮桂芬、容閎等人同氣相求,使洋務思cháo澎湃,流風披於華夏,並開啟維新先河;在科學上,徐壽、華蘅芳、李善蘭齊聚幕中,中國近代科技就是從他那裏啟蒙。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經驗是留給後人的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另外,本書還精選了三百餘幅圖片,其中有曾國藩本人及親友的肖像、手稿、生活用品;有許多與曾國藩本人有關的歷史畫卷和遺址舊跡;還有反映曾國藩所處時代社會背景的眾多圖片。力求通過圖文的結合及豐富多彩的圖片,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彩色畫廊,讓讀者回歸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曾國藩。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請有關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人才識才——人才須有操守、多條理(2)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人們已耳熟能詳,在此重溫一下,對於蕭何的識人才能當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他還是平民的時候,貧窮而又沒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選去做官,又不會做買賣謀生,經常投靠人家混飯吃,人們大都厭惡他。他多次投靠下鄉縣南昌亭亭長家食宿,一連幾個月。亭長的妻子討厭他,於是清早做好飯,就在臥房裏把飯吃掉。到了吃飯的時候,韓信去了,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知道她的用意,很惱怒,竟然跟他們斷絕關係,不再去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很多婦女在漂洗絲紗。有位老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飯給韓信吃,一直到漂洗完畢,幾十天都給他飯吃。韓信高興,對那老大娘說:“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你老人家。”老大娘生氣地說:“男子漢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個子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內心卻是膽怯的。”當眾侮辱他說:“韓信如果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當時韓信仔細地打量他以後,就俯身從他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譏笑韓信,認為他膽怯。
等到項梁渡過淮水的時候,韓信帶著劍去投奔他,在項梁的麾下,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韓信又隸屬項羽,項羽任他為郎中。他多次獻策以求項羽重用,項羽都不採納。漢王入蜀時,韓信逃離楚軍而歸附漢王,仍然默默無聞。擔任連敖之職時,犯法當斬,同案的十三個人都已經被斬,輪到韓信,韓信就抬頭仰視,恰好看見滕公,就說:“漢王不想統一天下嗎?為什麽要斬殺壯士!”滕公聽了他的話,很驚奇,又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斬。和韓信交談,很喜歡他。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就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但漢王還沒有看出他有什麽特長。
韓信多次跟蕭何交談,蕭何驚奇於他的才能。到達南鄭,將領們半路逃跑的有好幾十人,韓信考慮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並不重用,就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將情況報告漢王,就親自去追趕他。有人向漢王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就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高興,罵蕭何說:“你逃跑,是為什麽?”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漢王說:“你去追的人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將領們逃跑的數以十計,你不去追;追韓信,是騙我。”蕭何說:“其他將領都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天下人中沒有第二個。大王如果隻想長期在漢中稱王,就沒有地方用得著韓信;如果一定想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和你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樣決策了。”漢王說:“我當然也想向東方發展啊,怎麽能夠長期鬱鬱不樂地留在這裏呢?”蕭何說:“大王想向東推進,如果能夠任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任用,韓信終究要跑的。”漢王說:“我看在你的情麵上,用他做將領。”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領,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來的。”漢王說:“用他做大將。”蕭何說:“好得很!”於是漢王就要召見韓信並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傲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就像呼喚小孩子似的,這就是韓信之所以要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一定想任用他,就選擇吉日,先行齋戒,在廣場上設置高壇,舉行完備的儀式,那樣才行啊。”漢王同意了。將領們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能被任命為大將。等到任命大將時,竟然是韓信,全軍很驚奇。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請有關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人才識才——人才須有操守、多條理(1)
近年來,有關曾國藩的圖書的出版成為文化界的一個熱點。大到全集、全書,小到傳記、逸聞,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社會上也掀起了“曾國藩熱”,由學界,而軍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應,波瀾壯闊;上至政壇領袖、各級幹部,下至普通讀者、平民百姓,對“曾國藩”或讀之,或研之,或習之,或用之,競相求證,蔚為大觀。
曾國藩生活的晚清社會,舊秩序行將崩潰,而社會前進的方向茫無頭緒。國內,太平天國義旗一舉,應者雲集,烽火燃遍十餘省,清王朝頓失半壁江山。國外,列強環伺,極盡威迫訛詐之能事,處處侵奪中國主權和領土。可謂內憂外患,百弊叢生。而曾國藩以一介儒生,無權的在籍侍郎,崛起於湘楚之間,縱橫捭闔,以殘酷的手段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成為清朝“中興第一名臣”。不僅如此,他的崛起還極大地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權力格局,並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思想等方麵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走向。雖然後人對他有“毀之則為元兇,譽之則為聖賢”的評價,但他畢竟在近代中國發展史上寫下不容抹殺的一筆。
曾國藩是位官僚,所處的卻是吏治敗壞並極端腐朽的從政環境。他一無家學、二無根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反覆磨礪,歷盡宦海風波,獲得徹底的成功。雖詬病不絕,卻榮寵不衰,雖備受詆毀,然善始善終。其行其言,於無意間構造出一部爐火純青的官場絕學,把中國人為官從政的智慧與謀略闡釋得淋漓盡致。
晚清還是一個信仰崩潰、道德失範的時代,在極其複雜的人生環境中,曾國藩持一定之規,為人、為官、為民、為國,處處體現出強大的精神感召力,成為時人推崇的末世聖人。
作為一個備受爭議的大人物,他給後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會經驗。毛澤東曾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處處效法。
獨樹一幟的曾氏之學,是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結,是他在幾十年宦海沉浮中總結出的官場實用寶典,是他從身體力行的成敗得失中總結出的一套獨到理論。尤為重要的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人際關係也愈來愈多樣化、複雜化。這樣,絕不故作清高,力避空談、清談而注重實際的曾氏絕學,更是暗合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精神需求與心理渴望,使其深入人心,歷久彌盛。
此次編輯出版的這套彩圖版《曾國藩全書》係列由《曾國藩傳》、《挺經》、《曾國藩家訓》、《冰鑒》組成。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曾國藩的學問人品、智謀權變、文治武功。
《冰鑒》精到解讀曾國藩識人用人的神秘之學,披露他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在人心多變,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的時代,他幾乎攬盡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郭嵩壽等輩同聲相求,大半中國盡在掌握;在思想上有薛福成、馮桂芬、容閎等人同氣相求,使洋務思cháo澎湃,流風披於華夏,並開啟維新先河;在科學上,徐壽、華蘅芳、李善蘭齊聚幕中,中國近代科技就是從他那裏啟蒙。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經驗是留給後人的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另外,本書還精選了三百餘幅圖片,其中有曾國藩本人及親友的肖像、手稿、生活用品;有許多與曾國藩本人有關的歷史畫卷和遺址舊跡;還有反映曾國藩所處時代社會背景的眾多圖片。力求通過圖文的結合及豐富多彩的圖片,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彩色畫廊,讓讀者回歸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曾國藩。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請有關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人才識才——人才須有操守、多條理(2)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人們已耳熟能詳,在此重溫一下,對於蕭何的識人才能當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他還是平民的時候,貧窮而又沒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選去做官,又不會做買賣謀生,經常投靠人家混飯吃,人們大都厭惡他。他多次投靠下鄉縣南昌亭亭長家食宿,一連幾個月。亭長的妻子討厭他,於是清早做好飯,就在臥房裏把飯吃掉。到了吃飯的時候,韓信去了,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知道她的用意,很惱怒,竟然跟他們斷絕關係,不再去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很多婦女在漂洗絲紗。有位老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飯給韓信吃,一直到漂洗完畢,幾十天都給他飯吃。韓信高興,對那老大娘說:“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你老人家。”老大娘生氣地說:“男子漢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個子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內心卻是膽怯的。”當眾侮辱他說:“韓信如果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當時韓信仔細地打量他以後,就俯身從他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譏笑韓信,認為他膽怯。
等到項梁渡過淮水的時候,韓信帶著劍去投奔他,在項梁的麾下,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韓信又隸屬項羽,項羽任他為郎中。他多次獻策以求項羽重用,項羽都不採納。漢王入蜀時,韓信逃離楚軍而歸附漢王,仍然默默無聞。擔任連敖之職時,犯法當斬,同案的十三個人都已經被斬,輪到韓信,韓信就抬頭仰視,恰好看見滕公,就說:“漢王不想統一天下嗎?為什麽要斬殺壯士!”滕公聽了他的話,很驚奇,又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斬。和韓信交談,很喜歡他。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就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但漢王還沒有看出他有什麽特長。
韓信多次跟蕭何交談,蕭何驚奇於他的才能。到達南鄭,將領們半路逃跑的有好幾十人,韓信考慮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並不重用,就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將情況報告漢王,就親自去追趕他。有人向漢王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就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高興,罵蕭何說:“你逃跑,是為什麽?”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漢王說:“你去追的人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將領們逃跑的數以十計,你不去追;追韓信,是騙我。”蕭何說:“其他將領都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天下人中沒有第二個。大王如果隻想長期在漢中稱王,就沒有地方用得著韓信;如果一定想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和你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樣決策了。”漢王說:“我當然也想向東方發展啊,怎麽能夠長期鬱鬱不樂地留在這裏呢?”蕭何說:“大王想向東推進,如果能夠任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任用,韓信終究要跑的。”漢王說:“我看在你的情麵上,用他做將領。”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領,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來的。”漢王說:“用他做大將。”蕭何說:“好得很!”於是漢王就要召見韓信並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傲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就像呼喚小孩子似的,這就是韓信之所以要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一定想任用他,就選擇吉日,先行齋戒,在廣場上設置高壇,舉行完備的儀式,那樣才行啊。”漢王同意了。將領們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能被任命為大將。等到任命大將時,竟然是韓信,全軍很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