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八月廿日為曾國荃41歲生日。曾國藩從八月廿五日至九月初三日在安慶特地寫了13首壽詩,並把它寫成手卷,贈送曾國荃。他寫信給曾國荃,說他寫這些詩,“一則以紀澤壽文不甚愜意。一則以近來接各賀信,皆稱吾弟為古今僅見”。他坦率地說:“若非弟之九年苦戰,吾何能享此大名?故略陳眾人所頌者,以為祝壽也。”又說:他寫這13首七絕,是欲“使兒曹歌以侑觴。蓋欲使後世知沅甫立功之苦,興家之不易,常思敬慎以守之”。故全詩極力為曾國荃評功擺好,說他“一劍須臾龍變化,準能終古老泥蟠”,稱頌他於鹹豐八年十五日攻占吉安,是“書生初試大功時”;稱頌他鹹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攻占安慶,“上感三光下百神”;稱頌他攻占金陵,是“昆陽一捷天下悅”、“正賦周宣六月篇”。此時,曾國荃肝氣尚旺,抑鬱未平,所以思慮深沉的曾國藩,在第一首中劈頭便說:


    九載艱難下百城,漫天箕口復縱橫。


    今朝一酌黃花酒,始與阿連慶更生。


    九年中使國荃疲於奔命的“艱難”,固然在於與太平軍的刀來槍往,更在於對付統治階級內部的“漫天箕口”。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曾國藩寫信告訴老九說:“近來外侮紛至迭乘,餘日夜戰兢恐懼,若有大禍即臨眉睫者。”金陵之戰既已得手,曾國藩暫時渡過了這些“艱難”與“大禍”,而這竟使曾國藩稱為“更生”!回首往事,簡直令人再度戰戰兢兢。然而曾氏兄弟當前仍然“左列鍾銘右謗書”,譽和毀同時並生,不得不令人相信:“人間隨處有乘除。”最後,曾國藩終歸道出了自己寫這些壽詩以勸諭老九的本意:“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已壽斯民復壽身,指衣歸釣五湖春”,讓曾國荃懂得功成身退的“長生訣”。


    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八本三致祥(1)


    ◆原文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敗,往往不如鄉裏耕讀人家之耐久。所以致敗之由大約不出數端。家敗之道有四,曰:禮儀全廢者敗;兄弟欺詐者敗;婦女yin亂者敗;子弟傲慢者敗。身敗之道有四,曰:驕盈淩物者敗;昏惰任下者敗;貪刻兼至者敗;反覆無信者敗。未有八者全無一失而無故傾覆者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士大夫之家有的很快衰敗,往往還不如鄉裏耕讀人家家運持久。造成衰敗的原因,大約不出這樣幾個方麵。家庭衰敗的原因有四:徹底廢棄禮儀之家衰敗,兄弟相互欺詐之家衰敗,婦女yin盪穢亂之家衰敗,子弟驕傲輕慢別人之家衰敗。一個人衰敗的原因也有四方麵:驕傲自滿、欺淩別人的人衰敗;昏暗懶惰、輕信下人的人衰敗;貪婪刻薄的人衰敗;反覆無常、不講信義的人衰敗。從來沒有見過沒有這些弊病而無故敗家覆身的事情。


    ※詳解


    在另一處,曾國藩這樣論述“居家四敗”:居家四敗曰:婦女奢yin者敗, 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


    其意思與上文差不多,隻是具體內容略有出入:婦女yin亂改成了婦女奢yin,兄弟欺詐改成了兄弟不和,子弟傲慢改成了子弟驕怠,禮義全廢改成了侮師慢客。


    從上述曾國藩關於居家之道的論述可以看出,曾國藩對家教是極為重視的,而至於兒孫,經過他的教誨引導,亦大多琢玉成器。兒子紀澤,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1881年在與沙皇俄國的交涉中,收回了新疆特克斯流域大片領土;另一個兒子紀鴻,淡於功名,精研數學,有代數著作數種。家風所及,孫輩和曾孫輩也頗多學者名士,學有所成。曾國藩的家教,歷來被世人重視,因為,即使時過境遷,他的許多言論和方法仍大可借鑑。


    在此,我們把他的兒子曾紀澤的故事具體述說出來,人們由此可見曾國藩的家教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春,紀澤隨母回荷葉,先後於黃金堂、大夫第課讀,業師為鄧寅皆。這期間,曾國藩家信甚多,以督兒女發奮讀書,所言甚細。紀澤年幼患過病,記性不太好,但悟性較強,曾國藩要求塾師“每日點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讀十遍而已,不必能背誦也”。曾國藩更重視教育後代如何做人。他告誡紀澤:“總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規定紀澤由新宅黃金堂到老宅白玉堂,“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轎騎馬;又常常登山,亦可練習筋骸”。曾國藩還教育紀澤等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規定兒輩“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


    曾紀澤嚴遵庭訓,循父所示,在家課讀經史,苦攻詩文,練字習畫,在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的鄉試中,原湘鄉縣中三名,即曾紀澤、傅澤鴻、黃麓溪。曾國藩獲悉大喜,寫信致弟:“湖南鄉試榜發,吾邑得中者三人。傅澤鴻不知即鄧師之徒否?黃南坡之世兄、麓溪之世兄皆中。麓溪年甫四十,而子18歲已登科,可謂早矣!”


    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九月十六日,曾紀澤在黃金堂續娶劉氏。劉係曾國藩好友劉蓉之女,生於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正月初九日,由彭玉麟(雪琴)、唐義渠為媒,於上年七月初九定庚。曾國藩對兒女的婚事,歷來要求甚嚴。前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三月二十一日,曾紀澤與賀氏成婚時,他即規定:“招贅之日,七日即回湘鄉,尚不為久。諸事總須節省,新婦入門之日,請客亦不宜多。”並手書諸弟:“新婦始至吾家,教以勤儉,紡績以事fèng紉,下廚以議酒食。此二者,婦職之最要者也。”


    曾國藩常示兒治家之法。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閏三月初四《諭紀澤》:“昔吾祖星岡最講求治家之法,第一早起,第二打掃潔淨,第三誠修祭祀,第四善待親族鄰裏”,“此四事之外,於讀書、種菜等事尤為刻刻留心,故餘近寫家信,常提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家法也。爾現讀書無暇,此八事縱不能一一親自經理,而不可不識得此意,請朱運四先生細心經理,八者缺一不可。”曾國藩的家訓對兒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治四年(公元1885年)秋,曾紀澤為修葺富厚堂,奉其父命回到老家。據其長孫女曾寶蘇回憶:“我們的住宅,名叫富厚堂,據說是惠敏公根據《議書》功臣表中關於《烈侯記》有‘富厚如之’一語,故以‘富厚’為堂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九月,富厚堂建成,紀澤偕母親及弟妹住進新屋。新屋前大門後還有三重大門,曾紀澤將中門進中廳取名“八本堂”,親自把曾國藩所諭“八本”用隸書寫在正牆上,以迪後人。是年,湘鄉倡修縣誌,各界人士薦舉曾紀澤纂修。曾國藩知道這一事情後,立即修書告誡紀澤:“爾學未成就,文甚遲鈍,自不宜承認,然亦不可全辭。一則通縣公事,吾家為物望所歸,不得不竭力贊助;二則爾憚於作文,正可藉此逼出幾篇。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爾篆韻鈔畢,宜從古文上用功。餘不能文,而微有文名,深以為恥,爾文更淺,而亦獲虛名,尤不可也。或請本縣及外縣之高手為撰修,而爾為協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家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曾國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曾國藩並收藏曾國藩家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