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軍興以來,往往見到有一技之長,能忍受艱難困苦的人,都能被人任用,得到當時人的稱讚。而那些沒有才能,也無一技之長,又不習慣勤勞的人,都被當時人所唾棄,最後凍餓而死。因此,勤勞的人便會長壽,安逸的人就會夭折;勤勞,便有才能,就能為人所用,安逸,則無才能,就會被人拋棄。勤勞,便能普濟眾生,連神都會欽佩仰慕;安逸,則無任何價值,神鬼都不會保佑他。所以,君子若要成為人們和神都能信賴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習慣於勤勞。


    我到老年後,身體多病,眼病也越來越厲害,這種狀況已很難改變。你和諸位侄子中,身體強壯的很少。古代的君子自我修養,治理家業,一定要身心強健,然後才能使家業振興;一定要做到人人悅服鬼神欽敬,然後才會有各種運氣到來。現在寫這四條日課,一方麵是我年老時用來自我激勵,以彌補以往的不足的,同時也是要勉勵兩個兒子,每天晚上都按這四條去做,到每個月終時則用這四條來考核。同時把此寄給諸位侄子,希望他們能有成就。


    第一部分:養 心守靜——神明如日之升 身體如鼎之鎮


    ◆原文


    神明則如日之升,身體則如鼎之鎮,此二語可守者也。惟心到靜極時,所謂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畢竟未體驗出真境來。意者,隻是閉藏之極,逗出一點生意來,如冬至一陽初動時乎。貞之固也,乃所以為元也;蟄之壞也,乃所以為啟也;穀之堅實也,乃所以為始播之種子也;然則不可以為種子者,不可謂之堅實之穀也。此中無滿腔生意,若萬物皆資始於我心者,不可謂之至靜之境也。然則靜極生陽,蓋一點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靜極,仁心之不息,其參天兩地之至誠乎?顏子三月不違,亦可謂洗心退藏極靜中之真樂者矣。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神明像太陽升起一樣,身體則如同鼎立地不動。這兩句話是應當遵循的。隻有心到靜極時,這是喜怒哀樂未發之時,身體寂然不動,畢竟還沒體驗出真正的意境。意隻是閉藏到了極點,才招引出來一點生氣,如同冬至時節的一陽初動。堅貞不移,這就是“無”,等春雷一響,這就是“啟”,堅實的穀類,原給作始播的種子,不能為種子的穀,不能說是堅實的穀。這其中沒有滿腔的生意,就好比萬物的生長都賴於我心,還不可以說到了至靜的境界。但是,靜極生陽,因為一點生物的仁心,每一氣息靜極,仁心不息,這就是天地間的誠嗎?顏子三個月不違仁,也可以說是洗心退藏到靜極的境界中獲得真正快樂的人了。


    ◆原文


    我輩求靜,欲異乎禪氏入定,冥然罔覺之旨,其必驗之此心。有所謂一陽初動,萬物資始者,庶可謂之靜極,可謂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也。不然,深閉固拒,心如死灰,自以為靜,而生理或幾乎息矣,況乎其不能靜也?有或擾之,不且憧憧往來乎?深觀道體,蓋陰先於陽信矣,然非實由體驗得來,終掠影之談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我們求靜,想要與禪門的入定不同,必須用心體驗這細密而又未可覺察的意旨。所謂的一陽初動,萬物由此生長,才可以說靜極,可以說喜怒哀樂還未生發,寂然不動之體。不然的話,一味求靜,心如死灰,自認為是靜,實際上生理的機能都幾乎喪失了,何況這樣做並不能靜。如果有外在的幹擾,心不就又不安定了嗎?我深入地體察這一個道理,認為陰先於陽。但倘若不是親身的體驗,始終隻能是浮光掠影地說說罷了。


    ◆原文


    自戒懼而約之,以至於至靜之中,雖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此綿綿者,由動以之靜也。自謹獨而精之,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此穆穆者,由靜以之動也。由靜之動,有神主之;由動之靜,有鬼司之。終始往來,一敬貫之。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從因為戒懼而約束自己,以至在至靜的境界中,雖然沒有什麽偏頗,內心之操守不失,則達到了“中”的境界,天地由此立位,此種綿綿不息的樣子,就是由動而到靜。從“慎獨”而精進,以致在待人接物方麵極少差錯,沒有不合適、不正確的地方,則達到了“和”的境界,萬物由此化育,這種肅穆之象,是由靜到動。從靜到動,有神在那兒主持;從動到靜,有鬼在那兒司察,動靜之間的這種循環往復,靠“敬”來加以貫穿。


    ◆原文


    靜坐思,心正氣順,必須到“天地位,萬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須常有滿腔生意。雜念憧憧,將何以極力掃卻?勉之!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靜坐而思,心靈坦蕩,氣血和順,必須達到“天地位,萬物育”的境地,才算效驗。默坐而思,心靈中一定要常常充滿生意。雜念叢生,靠什麽東西來把它們全部排除?一定要勤加努力!


    第一部分:養 心進德修業——隻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原文


    吾人隻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穀,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自主。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我們隻有增進德行和研修學業這兩件事靠得住。進德,就是恪守孝悌仁義;修業,就是寫詩詞文章、寫字。這兩件事可以由自己作主,進步一尺,這個一尺就是我的,進步一寸,這個一寸也是我的。今天進了一分德就像積貯了一升穀一樣,明天修了一份業又像富裕了一文錢一樣。德和業一起增加,家中的財產也就越來越多。至於功名富貴,這都是命裏註定的,自己一點都不能作主。


    第一部分:養 心修身五箴——立誌居敬 謹言有恆


    ◆原文


    五箴並序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繼是以往,人事日紛,德慧日損,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才,而履安順,將欲刻苦而自振拔,諒哉!其難之歟!作五箴以自創雲:


    立誌箴


    煌煌先哲,彼不猶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聰明福祿,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凶災。積悔累千,其終也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興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諼!


    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實曰三才。儼恪齊明,以凝女命。女之不莊,伐生戕性。誰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縱彼不反,亦長吾驕。人則下女,天罰昭昭!


    主靜箴


    齊宿日觀,天雞一鳴。萬籟俱息,但聞鍾聲。後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懾,誰敢予侮?豈伊避人?日對三軍。我慮則一,彼紛不紛。馳鶩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擾擾以終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家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曾國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曾國藩並收藏曾國藩家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