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年後,即公元546年,東西魏第五次大戰——玉壁之戰爆發。
當年十月,年過五旬的高歡又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遊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西魏守將韋孝寬守城。
玉壁城中,兵士不過數千。高歡十萬大軍,晝夜攻城,一刻不停。韋孝寬目不交睫,指揮拒戰。西魏守軍從汾河汲水供城內人馬飲用,高歡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憑高衝下入城。
兩魏五戰 英雄輩出(5)
韋孝寬在原先城樓上的兩個高亭之間綁縛木柱,一直使木橋高於土山,投石擲火,使東魏兵不能近城。
高歡派人對韋孝寬叫喊:“即使你韋孝寬搭樓上與天齊,我也會穿地入城取你人頭!”高歡軍士果然從地下挖掘地道,想從城根上挖穿湧入城中。
韋孝寬在城周挖出一條大溝,高歡兵隻要從地道盡頭跌入長溝,馬上派人就地擒殺。他還在長溝內堆滿木柴,隻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糙,放入火把之後,以氣排往地道內鼓氣,洞中東魏兵頓時燒焦成為爛骨。
高歡又用前麵安有巨木尖鐵的攻車撞城,由於攻車極重極尖,撞上什麽馬上隨聲摧垮。韋孝寬fèng製無數大布為巨幔,士兵搭吊兩端,隨攻車方向而轉移,由於大幔懸空,攻車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經被消解一空。
此計不行,東魏兵又把鬆薪麻骨綁在長竿上,浸滿油燒著,想燒掉大幔同時焚著城門。韋孝寬又作利刃縛在長竿上,砍斷對方的長竿。
無計可施之下,高歡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條,中間施以樑柱,再以猛火燃燒,地道內樑柱崩塌,好多段城牆也隨之塌毀。韋孝寬在城崩處又樹以大木柵,後麵施以尖槊弓弩,東魏兵還是不能攻入。不久,韋孝寬又派人奪取了土山的製高點。
高歡派參軍祖珽說降韋孝寬:“您孤城據守,四方無救,最終隻怕堅持不住,不如早早投降算了。”韋孝寬答道:“我城池嚴固,兵食有餘。攻者自勞,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們軍隊回不去呀。我韋孝寬關西男兒,絕不會做投降將軍。”
祖珽於是對城中大喊:“城中有能斬韋孝寬的人,拜太尉,封開國公,賞帛萬匹!”並向城內she賞格(懸賞令)。韋孝寬在賞格背麵親筆書寫“能斬高歡者也按此賞”。she還城外。
東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戰死病死七萬多人,都埋在一個大坑內。
久攻不下,又死了這麽多軍人,高歡憂憤發病,一臥不起。一天夜裏有大星墜於營中(古人認為隕石是將星墜落),高歡驚懼,解圍而走。
歸途中,軍中訛傳韋孝寬大弩she殺高丞相,西魏聞知此消息,又派大軍四處高喊:“勁弩一發,凶身自殞。”
為使軍心不致搖盪,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以示自己還活著,並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糙低見牛羊。”高歡親自和唱,哀感流淚。
公元547年,正月朔日,恰巧日蝕。垂死的高歡嘆道:“日蝕為了我嗎?死亦何恨?”
彌留之際,回顧一生,出身孤弱,恰逢亂世,東征西殺,一生陷陣,不知老英雄是悲,是喜,是憂。無論如何,從六鎮一個戍卒熬到魏朝的王爺,想必沒有辜負平生!
《北史》記載:
神武(高歡死後被兒子高洋尊諡為神武皇帝)性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至於軍國大略,獨運懷抱,文武將吏,罕有預之。統馭軍眾,法令嚴肅,臨敵製勝,策出無方。聽斷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護勛舊。……雅尚儉素,刀劍鞍勒無金玉之飾。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居家如官,仁恕愛士。……至南和梁國,北懷蠕蠕,吐穀渾、阿至羅鹹所招納,獲其力用,規略遠矣。
其中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基本不失公允。征戰一生的高歡又累又氣又病,死於家中,時年五十二。
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獨擔魏朝大任,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死。次子高洋襲位,這位“內雖明敏、貌若不足”的醜陋男子一鳴驚人,很快廢掉東魏最後一位皇帝孝靜帝,建立齊國,史稱北齊。傳至後主高緯,竟為宇文泰子孫所滅。
梁武帝的統治時代(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六月八日,剛剛稱帝二年多的梁武帝以帝王之尊,親自在重雲殿講佛法。忽然,一位名叫誌公的大和尚“起舞歌樂,須臾悲泣”,口賦五言詩: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裏。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當時,在座的武帝、眾大臣、僧徒皆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均以為這位大和尚忽發狂癲。孰料,四十多年後,誌公和尚的預言一一驗現:“樂哉三十餘”,是指蕭衍為帝時年僅三十八。“悲哉五十裏”,是指梁朝大約享國五十年左右,蕭衍本人為帝就四十八年,近五十年。“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蕭衍八十三歲時,侯景在懸瓠上表請降,其地正屬“子地”。“佞臣作欺妄”,蕭衍聽信jian臣朱異之言,納侯景之降。“龍時侯賊起”,戊辰龍年,侯景叛亂,最終使梁武帝餓死台城,“銜悲不見喜”。
上述記載見於《隋書·五行誌》,從和尚詩意上看,似乎應該不是後人偽造,而且所預言之事,四十多年後幾乎件件成驗,比《推背圖》中模稜兩可的話可要“實在”得多。
公元501年,蕭衍因其兄蕭懿被齊東昏侯所殺,奮然興兵,終於攻破建康,開基立業,於公元502年建立了梁朝。蕭衍三十八歲做皇帝,八十六歲餓死台城深宮,“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帝王現象。雖然蕭衍死後他的子孫輩分別有三任皇帝,均是命祚短促,蕭察更是小城國主,西魏擁立的傀儡,無論“正朔”與否,基本都算不上數。
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人,據說是漢代名相蕭何之後,估計也是史臣拍帝王馬屁,附會牽強亂認祖宗。
梁武帝繼位後,把“禪位”給自己的齊和帝封為巴陵王。當時,齊國的宗室基本不用蕭衍動手消滅,因為齊明帝和東昏侯基本把齊高祖和齊武帝的子孫殺了個幹淨。蕭衍稱帝前,就以齊和帝蕭寶融的名義先殺掉了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剩餘的幾個兒子。由於他建國時正值壯年,用不著像劉裕和蕭道成兩個老頭子那樣有“日薄西山”的緊迫感,起先還真想把退位的少年齊和帝在南海郡養起來。他的高級謀士沈約缺德,勸他“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於是,蕭衍就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送給年僅十五的齊和帝一大塊生金,逼他吞服自殺。已經“禪位”的齊和帝雖年少,風采不減帝王貴種,朗言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鄭伯禽一看廢帝如此“配合”,也很高興,便弄來一大壇美酒。少年人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飲,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鄭伯禽上前,掐死了這位十五歲的龍種美少年。
當年十月,年過五旬的高歡又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遊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西魏守將韋孝寬守城。
玉壁城中,兵士不過數千。高歡十萬大軍,晝夜攻城,一刻不停。韋孝寬目不交睫,指揮拒戰。西魏守軍從汾河汲水供城內人馬飲用,高歡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憑高衝下入城。
兩魏五戰 英雄輩出(5)
韋孝寬在原先城樓上的兩個高亭之間綁縛木柱,一直使木橋高於土山,投石擲火,使東魏兵不能近城。
高歡派人對韋孝寬叫喊:“即使你韋孝寬搭樓上與天齊,我也會穿地入城取你人頭!”高歡軍士果然從地下挖掘地道,想從城根上挖穿湧入城中。
韋孝寬在城周挖出一條大溝,高歡兵隻要從地道盡頭跌入長溝,馬上派人就地擒殺。他還在長溝內堆滿木柴,隻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糙,放入火把之後,以氣排往地道內鼓氣,洞中東魏兵頓時燒焦成為爛骨。
高歡又用前麵安有巨木尖鐵的攻車撞城,由於攻車極重極尖,撞上什麽馬上隨聲摧垮。韋孝寬fèng製無數大布為巨幔,士兵搭吊兩端,隨攻車方向而轉移,由於大幔懸空,攻車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經被消解一空。
此計不行,東魏兵又把鬆薪麻骨綁在長竿上,浸滿油燒著,想燒掉大幔同時焚著城門。韋孝寬又作利刃縛在長竿上,砍斷對方的長竿。
無計可施之下,高歡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條,中間施以樑柱,再以猛火燃燒,地道內樑柱崩塌,好多段城牆也隨之塌毀。韋孝寬在城崩處又樹以大木柵,後麵施以尖槊弓弩,東魏兵還是不能攻入。不久,韋孝寬又派人奪取了土山的製高點。
高歡派參軍祖珽說降韋孝寬:“您孤城據守,四方無救,最終隻怕堅持不住,不如早早投降算了。”韋孝寬答道:“我城池嚴固,兵食有餘。攻者自勞,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們軍隊回不去呀。我韋孝寬關西男兒,絕不會做投降將軍。”
祖珽於是對城中大喊:“城中有能斬韋孝寬的人,拜太尉,封開國公,賞帛萬匹!”並向城內she賞格(懸賞令)。韋孝寬在賞格背麵親筆書寫“能斬高歡者也按此賞”。she還城外。
東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戰死病死七萬多人,都埋在一個大坑內。
久攻不下,又死了這麽多軍人,高歡憂憤發病,一臥不起。一天夜裏有大星墜於營中(古人認為隕石是將星墜落),高歡驚懼,解圍而走。
歸途中,軍中訛傳韋孝寬大弩she殺高丞相,西魏聞知此消息,又派大軍四處高喊:“勁弩一發,凶身自殞。”
為使軍心不致搖盪,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以示自己還活著,並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糙低見牛羊。”高歡親自和唱,哀感流淚。
公元547年,正月朔日,恰巧日蝕。垂死的高歡嘆道:“日蝕為了我嗎?死亦何恨?”
彌留之際,回顧一生,出身孤弱,恰逢亂世,東征西殺,一生陷陣,不知老英雄是悲,是喜,是憂。無論如何,從六鎮一個戍卒熬到魏朝的王爺,想必沒有辜負平生!
《北史》記載:
神武(高歡死後被兒子高洋尊諡為神武皇帝)性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至於軍國大略,獨運懷抱,文武將吏,罕有預之。統馭軍眾,法令嚴肅,臨敵製勝,策出無方。聽斷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護勛舊。……雅尚儉素,刀劍鞍勒無金玉之飾。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居家如官,仁恕愛士。……至南和梁國,北懷蠕蠕,吐穀渾、阿至羅鹹所招納,獲其力用,規略遠矣。
其中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基本不失公允。征戰一生的高歡又累又氣又病,死於家中,時年五十二。
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獨擔魏朝大任,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死。次子高洋襲位,這位“內雖明敏、貌若不足”的醜陋男子一鳴驚人,很快廢掉東魏最後一位皇帝孝靜帝,建立齊國,史稱北齊。傳至後主高緯,竟為宇文泰子孫所滅。
梁武帝的統治時代(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六月八日,剛剛稱帝二年多的梁武帝以帝王之尊,親自在重雲殿講佛法。忽然,一位名叫誌公的大和尚“起舞歌樂,須臾悲泣”,口賦五言詩: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裏。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當時,在座的武帝、眾大臣、僧徒皆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均以為這位大和尚忽發狂癲。孰料,四十多年後,誌公和尚的預言一一驗現:“樂哉三十餘”,是指蕭衍為帝時年僅三十八。“悲哉五十裏”,是指梁朝大約享國五十年左右,蕭衍本人為帝就四十八年,近五十年。“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蕭衍八十三歲時,侯景在懸瓠上表請降,其地正屬“子地”。“佞臣作欺妄”,蕭衍聽信jian臣朱異之言,納侯景之降。“龍時侯賊起”,戊辰龍年,侯景叛亂,最終使梁武帝餓死台城,“銜悲不見喜”。
上述記載見於《隋書·五行誌》,從和尚詩意上看,似乎應該不是後人偽造,而且所預言之事,四十多年後幾乎件件成驗,比《推背圖》中模稜兩可的話可要“實在”得多。
公元501年,蕭衍因其兄蕭懿被齊東昏侯所殺,奮然興兵,終於攻破建康,開基立業,於公元502年建立了梁朝。蕭衍三十八歲做皇帝,八十六歲餓死台城深宮,“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帝王現象。雖然蕭衍死後他的子孫輩分別有三任皇帝,均是命祚短促,蕭察更是小城國主,西魏擁立的傀儡,無論“正朔”與否,基本都算不上數。
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人,據說是漢代名相蕭何之後,估計也是史臣拍帝王馬屁,附會牽強亂認祖宗。
梁武帝繼位後,把“禪位”給自己的齊和帝封為巴陵王。當時,齊國的宗室基本不用蕭衍動手消滅,因為齊明帝和東昏侯基本把齊高祖和齊武帝的子孫殺了個幹淨。蕭衍稱帝前,就以齊和帝蕭寶融的名義先殺掉了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剩餘的幾個兒子。由於他建國時正值壯年,用不著像劉裕和蕭道成兩個老頭子那樣有“日薄西山”的緊迫感,起先還真想把退位的少年齊和帝在南海郡養起來。他的高級謀士沈約缺德,勸他“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於是,蕭衍就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送給年僅十五的齊和帝一大塊生金,逼他吞服自殺。已經“禪位”的齊和帝雖年少,風采不減帝王貴種,朗言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鄭伯禽一看廢帝如此“配合”,也很高興,便弄來一大壇美酒。少年人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飲,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鄭伯禽上前,掐死了這位十五歲的龍種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