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公道話,王敦之禍,實屬元帝司馬睿因聽信刁協、劉隗兩人之言排擠王氏宗族而自招。刁、劉二人,器量淺狹,不能容物,致使“權臣發怒,借其名以誓師”,但最終倒大黴的,反而是周剴和戴淵這樣的仁厚長者。


    王敦大權在握,以堂弟王導為尚書令,以堂弟王舒為荊州刺史,以堂弟王彬為江州刺史,以堂弟王邃為徐州刺史,以親兄王含為衛將軍、都督揚州江西諸軍事,“改易百官及諸軍鎮,轉徙黜免者以百數;或朝行暮改,隨意所欲”。


    長沙方麵,譙王司馬承終於力不能支,被魏義攻敗,自己也被活捉,關在囚車裏押送武昌。走至半路,王敦派人一刀結果了這位誌大才疏而又不失忠梗的司馬老王爺。


    權力使人腐敗,極權使人極端腐敗。“(王)敦既得誌,暴慢滋甚,四方貢獻多入其府,將相嶽牧皆出其門”。他最寵信的,當屬吳地大族沈充和他的老鄉錢鳳,並對二人言聽計從。凡有得罪沈、錢的官員,必死無疑。這兩個人土豪出身,“大起營府,侵人田宅,發掘古墓,剽掠市道”,使得士庶怨恨,皆望其早敗為幸。


    公元322年年底,王敦率軍還武昌(今湖北鄂州),遙製朝廷。


    不久,元帝司馬睿“憂憤成疾”,病重而死,時年四十七。


    元帝至死,王敦也沒有去朝見他。值得重點說明的是,元帝確實是病死善終,不是被毒死、刺殺、絞死或者暗殺。失勢君王中,元帝也算運氣比較好的一位。史家評價他“恭儉之德雖充,雄武之量不足”。最最奇怪的是,就連總為尊者諱的正統史家也明言,“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也就是說司馬睿其實並非司馬氏的後代,而是一個姓牛的小官吏與司馬睿“父親”的王妃夏侯氏私通之子,也真是天下奇聞。東晉一百年天下,原來並非司馬血脈在帝係流動,果真天道循環,以報司馬家族開基者的陰毒殘忍。


    東晉糙創之際的大內訌(3)


    元帝死後,王導受遺詔攝朝政,皇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東晉明帝。改元太寧。


    王敦最後的下場(1)


    東晉明帝剛剛繼位三個多月,一直體虛多病的王敦也有日暮途窮之感,加強了篡位的準備步伐,“諷朝廷征己,帝手詔征之”。他自己不好在沒有藉口的情況下帶兵入建康,反而暗示明帝,要皇帝下詔徵召他入朝,以做到“名正言順”,然後再順水推舟,按部就班地也過把皇帝癮。


    東晉明帝年輕果銳,危急時刻坦然不懼,親筆寫詔書讓王敦入京,這樣一來,反讓王敦感到有些進退兩難。


    王敦想謀逆,但其宗族諸人並非一味跟隨。王導不必講,一直是以整個王氏宗族的安全為最高利益,擁戴帝室。王敦堂弟王棱屢次勸諫,被王敦派人暗殺;另一個堂弟王彬為人忠直,“諫之甚苦”,差點被殺。荊州刺史王舒也是王敦堂弟,知道王敦要起事,馬上和王導站在一起,秘勸東晉明帝加緊準備,謀討王敦。


    順便一提的是,王敦移鎮姑孰,“入朝”建康之前,還聽從錢鳳之言,族滅了吳地最大的地方勢力——以周劄為主的周氏。


    周劄時為會稽內史,“一門五侯,宗族強盛,吳士莫與之比”。錢鳳是沈充老朋友,自然要替沈氏出力。“江東之豪,莫強沈、周”,周氏一滅,沈氏家族自然在江東就無人可比了。於是,王敦誣稱周氏一家密謀不軌,派沈充等人帶領眾兵,盡滅周氏。可嘆的是,王敦失敗後,沈充一族也被誅除殆盡,吳地土生大族至此煙消雲散。(值得一講的是,周劄的父親是周處,京劇《除三害》的主人公。周處年少時,“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意,州裏患之”,與南山猛虎、長橋大蟒合稱為“三害”,後在陸機、陸雲兄弟勸誡下幡然自新,發奮讀書,既為能臣,又為上將,最終在與氐人作戰中英勇戰死,被西晉朝追贈為平西將軍。周處當時還有文集傳世,著《默語》三十篇、《風土記》以及《吳書》,真正的文武全才。)


    大事臨發的關鍵時刻,王敦卻病勢加重。他自己無子,其兄王含的兒子王應過繼給他做兒子。於是,他矯詔拜王應為武衛將軍作為自己的副手,拜王含為驃騎大將軍。


    錢鳳作為謀主,也非常焦慮,便問王敦:“脫有不諱(萬一您病重“過去”了),王應能承繼大事嗎?”


    王敦倒是明白人,表示:“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為。王應年少,豈堪大事!我死之後,莫若釋兵散眾,歸身朝廷,保全門戶,上計也;退還武昌,收兵自守,貢獻不廢,中計也;及吾尚存,悉眾而下,萬一僥倖,下計也。”


    錢鳳師爺淺見,為自身計較,認為“公之下計,乃上策也”,與沈充等人定謀,準備王敦一死即興兵作亂。


    東晉明帝年輕英果,才兼文武,不像他老爸元帝那樣窩囊。審時度勢後,他決定先發製人,以司徒王導為大都督,並命大臣溫嶠、郗鑒等人各領兵馬,下詔討伐王敦。


    王導深謀遠慮,率宗族子弟先為王敦“發哀”,造成王敦已死的假象,“眾以為(王)敦信死,鹹有奮誌”。看來王敦名頭確實大,如果身子骨硬朗,晉明帝、王導諸人加上一班文武諸臣還真不是他一個人的對手。


    “(王)敦見詔,甚怒;而病轉篤,不能自將”。晉人崇信卜筮,王敦便讓其記室參軍郭璞算上一卦。


    郭璞本來就反對王敦起兵,胡亂掐指,便回答:“不成功。”


    王敦懷疑郭璞一直與朝廷中溫嶠等人關係密切,聽說又是凶卦,堅信郭璞胳膊肘往外拐。他壓住怒氣,問郭璞:“你再算算我能活多久。”


    郭璞想了想,說:“考慮剛才的卦象,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


    王敦大怒,問:“卿壽幾何?”


    郭璞自知不免,答:“命盡今日日中。”


    王敦立命軍士收斬郭璞。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大文學家、大詩人、大卜筮家、大風水家。其所作《遊仙詩》意象新奇,開中國山水詩先河,文采富艷,意境深遠,詩作有“中興第一”之稱,大可摘錄一二以饗讀者:


    京華遊仙窟,山木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臨源挹消波,陵岡掇丹荑。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


    (其一)


    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蘢蓋一山。中有冥寂土,靜嘯撫清統。放情淩霄外,嚼蕊挹飛泉。赤鬆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其三)


    不僅能詩,郭璞還善作賦。其作《江賦》、《南郊賦》等,皆詞藻瑰麗,不拘一格。當然,作為中古詩人,郭璞許多詩賦作品現在已鮮為人知,但在當時是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大師級人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