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稍待酒醒,周剴又親自上表元帝,“明(王)導無罪,言甚切至。”


    所有這一切,王導全然不知,認為周剴不救自己,內心深恨。


    在周剴等人的諫勸下,元帝命人送還王導朝服,並於宮中召見。王導跪地叩首,說:“逆臣賊子,何代無之,不意今者竟出臣族!”


    元帝聞言下座,光腳走至王導身邊,扶起這位老好人,表示絕對相信王導的忠誠。


    公元322年4月,元帝下詔,以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以戴淵為車騎將軍,共討王敦。同時,又下令征虜將軍周劄(吳中大族周玘之弟)守建康石頭城,以劉隗統軍守金城。元帝身穿甲冑,親自出城巡示諸軍,表示禦駕親臨的決心。


    王敦大軍,從蕪湖沿江而下,很快逼近石頭城。由於痛恨劉隗,王敦想首先進攻金城。深受王敦厚待的杜弢降將杜弘勸言:“劉隗手下死士甚多,未易一舉攻克,不如首攻石頭城,周劄刻薄少恩,兵不為用,攻之必敗。周劄一敗,劉隗門戶已失,也定然敗逃。”


    石敦聽從杜弘之意,並以其為前鋒,猛攻石頭城。周劄是江南舊族,對晉元帝本來就三心二意,沒做什麽抵抗,大開城門迎納杜弘軍入城。至此,王敦占領了建康的軍事要地石頭城。


    聽聞敗訊,元帝著慌,忙命刁協、劉隗、戴淵合軍進攻石頭城,並令王導、周剴、郭逸等人三道並進,一齊出戰。


    所有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文臣,兵戰鬥策非其所長,加起來也不是王敦的對手,“兵皆大敗”,一時間四散狂逃。


    劉隗、刁協慌忙入宮,跪伏於元帝麵前連稱死罪。元帝也流淚嗚咽,勸兩人出逃避禍。兩人表示:“臣當守死,不敢有貳。”元帝仍遣人對這兩個老人舊僚給馬派從,讓他們出宮逃命。刁協年老,又素無恩信,一出宮身邊從人就全都逃散,老頭子很快被人砍掉腦袋,送至王敦處邀賞。劉隗腳力健,連滾帶爬,晝伏夜行,最後跑到石勒的後趙避難,有幸撿得一條狗命。


    按理講,王敦並非造反。刁協伏誅,劉隗逃走,他應該入宮麵君才對。但王敦“擁兵不朝,任士卒劫掠,宮省奔散”。晉元帝司馬睿真成了孤家寡人,身邊隻有值勤的安東將軍劉超和兩個太監侍立,靜待王敦兵士的到來。


    元帝脫掉戎裝,身著朝服,派人向王敦傳話:“公若不忘本朝,則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當歸琅琊以避賢路。”本來元帝得帝位就是僥倖,此話有七八成是真。


    王敦不答。其實,這位王大將軍也不失厚道。當初,他與堂弟王導竭盡忠心擁戴司馬睿這位晉室疏宗為帝。如今,乘勝憑勢,完全可以幽禁廢殺司馬睿,但王敦沒有下手。


    元帝見王敦不搭理自己,沒轍,隻得命公卿百官齊去石頭城拜見王敦。從感情、心理上講,元帝也不見得有多麽悲憤,他自己依靠王氏家族的扶植才得立為帝,王敦真把他廢掉,他也沒什麽話好講。


    王敦與眾臣見禮已畢,居於上座。首先,他戲問手下敗將戴淵:“前日之戰,有餘力乎?”


    東晉糙創之際的大內訌(2)


    戴淵坦言:“豈敢有餘,但力不足耳!”


    王敦又問:“吾今此舉,天下以為如何?”


    “見形者謂之逆,體誠者謂之忠。”戴淵不卑不亢,語帶譏諷。


    王敦也笑:“卿可謂能言之人。”


    戴淵此人,是吳地數世強宗。“有風儀,性閑慡,少好遊俠,不拘細行”。當年大才子陸機帶著數船行李去洛陽,戴淵與一幫哥們見財起意,前去搶劫。“戴淵登岸,據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陸機在船上望見,知戴淵非常人也,大聲叫道:“卿才器如此,怎會做此盜賊之事!”戴淵感悟,投劍而起,與陸機成為摯交。司馬睿到江東後,戴淵一直深見親信。


    略作沉吟,王敦又對周剴埋怨道:“伯仁,卿負我!”


    周剴依舊一臉不在乎,“公戎車犯順,下官親帥六軍,不能成功,使王師奔敗,以此負公!”


    周剴“少有重名,神彩秀徹”。“周仆she,時人謂‘言談之林藪’”(《世說·賞譽第十八》)“世目周侯,嶷斷如山”(《世說·賞譽第五十六》)。正史、小說,都對他讚譽不少。但此公好酒,當初在西晉,能日飲一石;過江後,日日沉醉,略無醒日,時人稱為“三日仆she”(意思是一醉三日)。一次,周剴與一位剛從北方逃難來的老友對飲,兩人喝掉二石酒,竟把對方活活喝死。此外,周剴雅望非常,以戴淵之豪放,在其座不敢多發一語;以王敦之俊慡,每見周剴都麵紅耳赤,冬天寒日也要連連扇麵。剛過江時,王導曾與周剴狎飲,乘醉倚枕在這位大名士的腿上,指著他的肚子問:“這裏麵有什麽呢?”周剴豪語道:“此中空洞無物,然足容卿輩數百人!”其豪放事跡,皆有類於此。


    表麵上,事情至此告一段落。晉元帝下詔大赦,並封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尋尚書事。王敦卻不給皇帝麵子,“並讓不受”。


    元帝內心不安,他在廣室殿召見周剴,問:“大事漸息,二宮無恙(指元帝自己及皇太子司馬紹),諸人平安,大將軍(王敦)看來還不負所望吧?”


    周剴回答:“皇上、皇太子自可萬全,臣等尚未可知。”


    有人勸周剴趁機外逃,被他拒絕:“吾備位大臣,朝廷喪敗,寧可復糙間求活,外投胡、越邪!”真正一條好漢子,磊磊落落,雖常因酒廢事,不失錚錚直臣。


    王敦手下的參軍呂猗,曾在戴淵手下做事,與彼時的老上司深有過節。他勸王敦說:“周剴、戴淵,皆有高名,足以惑眾。先前明公質問二人,他們一點愧色也無,令人痛恨。若不除之,必有再舉之患。”


    王敦深覺呂猗之言有理。但畢竟周、戴兩人名望太大,王敦自己下不了決心,便試探性地向堂弟王導徵詢意見:“周剴、戴淵,南北之望,無疑可以做三公吧?”


    王導不答。


    “做尚書令、仆she之官總可以吧?”王敦又問。


    王導仍舊默然。當時跪於宮門之門,數次哀求周剴在皇上麵前為自己家族求情,沒有得到對方任何反應。對此,王導耿耿於懷。


    王敦會意:“這樣的話,應該殺掉兩人才對嗎?”


    王導仍舊無語。


    於是,王敦下令逮捕周剴和戴淵,隨便捏造個罪名,押至石頭城處決。


    路經太廟,周剴放聲大罵:“天地先帝有靈,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良,陵虐天下。上天有靈,當速殺王敦!”押送軍人惶恐畏懼,忙上前用利戟對周剴當口就刺。雖血流至踵,周剴仍顏色不變,舉止自若,慷慨受死,觀者紛紛流淚。


    不久,王導在中書省翻檢他失勢時朝廷官員呈給皇帝的疏奏,發現了周剴為解救自己而上的奏書,其中內容極贊王導忠誠,申訴備至。此時,王導才知道自己做了小人。他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對兒子們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吾雖不殺伯仁”之典,由此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