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忠勇大將,偏偏生出個不爭氣的兒子。其子李欽緒是禁軍軍官。好好的功臣子弟,本來前途遠大,竟聽信一個叫李廣弘的和尚煽動,相約夜間闖入皇宮擊鼓為號,然後奉李廣弘為帝。李欽緒把此事告訴禁軍中幾個要好的哥們。謀反事大,“哥們”連夜就“上變”,朝廷立刻把相關眾人逮捕,審訊後皆一一處斬。韓遊瑰聽到這一消息,嚇得肝膽俱裂,“自求歸死京師”,皇帝不許。他又把自己的親孫子、李欽緒的兩個兒子綁送京城,德宗也詔免不罪(謀逆是“夷三族”的大罪。)不久,韓遊瑰親自入朝,“素服聽命”,但唐德宗深知他與兒子事件無涉,又念奉天捍衛保護之情,“有詔復位,勞遇如故”。


    自此,韓遊瑰仍驚魂不定。他還鎮分阝寧後,既無心思,又失威權,不久寧州士卒又發兵亂,朝廷以別將頂替他。韓遊瑰“畏亂,委軍輕出”。跑回京師後,韓遊瑰得封右龍武統軍的閑官,不久就憂疾而死。可見,其子李欽緒的“謀逆”使得韓大將軍憂亂失措,終日鬱鬱,最終竟以憂死。


    (十)唐德宗


    唐德宗在位26年,64歲時病死。即使總為“尊者諱”的封建史家,言及這位“九葉天子”時都掩飾不住憤懣不平之氣:“(德宗)誌大而才小,心猵而意忌。不能推誠禦物,尊賢使能,自以為果敢聰明,足以成天下之務”。(範祖禹)“德宗猜忌刻薄,以強明自任,恥見屈於正論,而忘受欺於jian諛。”(《新唐書》)“德宗……所賴忠臣戮力,否運再昌……禦歷三九,適逢天幸……”(《舊唐書》)所有一切“蓋棺”之論,基本同持一個觀點:此人能為君二十幾多年而不亡國喪身,恰恰因為有一大批忠臣良將鼎力挾持以及“天幸”罷了。如此一個皇帝越到後來越糊塗,越老越不是東西,簡直都可以令他當一個“壞皇帝”的樣板了。


    尤其是經過奉天之亂以後,唐德宗被嚇得肝膽俱裂,剛繼位時的英果銳氣一絲皆無,動不動就與臣下、諸子“涕泣相對”,而其四大弊政,也深深地為日後唐朝滅亡埋下最直接的引線——一是姑息藩鎮,二是委任宦官,三是聚斂財貨,四是親昵小人。


    先舉幾個他親昵小人的例子。由於唐德宗本性猜忌刻薄,因而“小人易入”。大jian臣盧杞首先獲得德宗賞識,此人深知德宗性格,多次藉機離間德宗與群臣的關係。奉天之難後,雖然忠臣陸摯多被信用,仍然因直諫而使德宗內心不快。盧杞被貶外任後,德宗仍思念不已,並對李沁講:“盧杞忠清強介,別人總說他jian邪,朕怎麽總不覺得。”李泌倒是一語道破:“盧杞對陛下您言聽計從。別人都說他jian邪,而陛下您惟獨不覺他jian邪,這止是盧杞jian邪的關鍵所在嗬。”同時,德宗又以能言善辯為取人的標準,誰能奉承他就把誰當忠心之人,以愜己之意為“忠臣”標準,小有違忤則耿耿於懷。非常奇怪的是,德宗一輩子都和無賴小人一見如故——盧杞、裴延齡、李齊運、王紹、韋執誼等人,常常相坐秘語,語笑款狎而不知倦,使“小人常得誌”。由此推之,唐德宗本人其意就是個“小人頭子”,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他身上“小人”磁場那麽強,難怪大批小人皆磁附其左右。


    至於財迷心竅、急於聚斂方麵,唐德宗簡直像得了失心瘋一般。他先是下令搜刮富翁錢財。官員得令後,殘暴如盜賊,檢括登記長安富賈大戶,壓榨奪取,動不動就大刑伺候,以至於不少富商一下子因官府催逼交不出錢而上吊而死,然後,又立“僦質錢”名目,凡有蓄積財物者,都要把四分之一上交朝廷,以至於天下囂然,天天有成千上萬的人趕至京師在路上攔住盧杞的馬哭訴。接著,唐廷又對人民的住房收稅,號為“間架稅”,並出錢獎勵人們互相告發,對那些不按實際房屋數目交稅的人又罰又打。“愁怨之聲,聞於遠近”。jian賊盧杞被貶後,另一個賊臣裴延齡也因為善為暴斂、亂加雜稅深為德宗所信用,令民間生計更苦。涇原兵士在長安叛亂時,對民眾大呼的口號就是:“大家別害怕,我們不奪‘僦質稅’,不收‘間架錢’”!到了德宗後期,更是開立“宮市”,與小民爭利,其種種深弊,可從白居易《賣炭翁》中可見一斑。


    唐玄宗時,宦官高力士是深受倚重,但此太監畢竟是個忠臣,又知道謙抑之道,對國家危害極少。到了唐德宗時代,宦官成為掌握朝廷的一支重要勢力,而且積弊至深。涇原兵士叛亂,正因為宦官白誌貞的禁兵一個沒來,差點讓德宗成為亂軍俘虜。按理說應該“懲前毖後”,誰知道後來他更加寵任太監,而且這些公公們掌握的軍隊越來越多,以至於其後數位皇帝皆由宦官擁立。太監們還在各個軍區充任監軍,幹擾軍事。奉天之亂後,唐德宗外表好象十分信任大將忠臣,內心卻十分猜忌這些宿將勛師,並把神策軍兵馬使這麽重要的禁軍統領位置完全由太監掌握。而且,到了德宗後朝,各地節度使以及重要軍鎮的將師都出自神策軍,皆為太監統軍的“門下”,隻知報公公們舉薦的恩德,不知朝廷的存在。至此,刑賞恩罰的大柄不在人君而在那些宦官。尤其是在討伐吳少誠時,大太監推薦常給自己送金銀財寶的韓金義為為四麵行營招討使,又派數十太監為監軍,十七道唐兵皆受這些庸才小人節製,致使官軍屢戰屢敗,死亡無數。“德宗為唐室造禍之至,此宗社覆亡之本也”(範祖禹),誠哉斯言!


    唐德宗初即位,銳意削藩,但自從奉天之亂後,如喪肝膽,對藩鎮務求姑息,矯枉過正。宣武都知兵馬使李萬榮趕走節度使劉士寧,德宗竟授李萬榮為留後,此種姑息,簡直就是鼓勵臣下叛篡,致使後來的仿效者越來越多,唐廷威權喪失幾近。同時,他還愛耍小聰明,自己親自擇任各個藩鎮的副手和參佐之將。但藩鎮頭子往往用計除去這些人,大太監們以權謀使喚這些人,誰也不會真正向德宗效“愚忠”。最過份的,當屬德宗縱寵浙西觀察使李錡之事。李錡本來隻是個常州刺史,由於向大太監李齊運孝敬了大筆金銀財寶,就為李太監薦給德宗,升為諸道鹽鐵轉運使,浙西觀察使。李錡掌握“天下利權”後,對下刻意搜刮,對上不停上貢,朝廷權貴遍受其賄,逐漸驕縱無所忌憚。他對自己所轄官員任意殺害,貪汙公款無數。浙西平民崔善貞到京城告禦狀,德宗不僅不相信,反而大怒,派人把崔善貞用木枷鐵鎖鎖上,送交李錡處理。“(李)錡聞其將至,預鑿坑待之”。崔善貞囚車一至,連枷鎖也不脫,被李錡手下兵士踹入土坑中活埋。“遠近聞之,不寒而慄”,真正的是鉗天下之口而長jian臣之威,讓這些賊臣愈加驕暴,日後個個迭相叛逆。


    由上種種,皆可以看出,唐德宗的過失,也可用罄竹難書四字來表達,一點也不冤枉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