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聞命赴難的大將軍,現在整日為一兩個沒有男根的大太監嚇得六神無主。而且,由於他威權漸失,不聽朝命,屬下將領田神功等人也慢慢不聽調遣。愧恥成疾,李光弼一病不起。身邊將吏向彌留中的大將軍問以身後事,李光弼感嘆道:“我一直為朝廷效命軍前,家有老母不能奉養,未盡孝子之職,還有什麽可說呢!”隻是下令把自己獲賜的金帛分給帳下諸將。很快,李光弼病死營中,年五十七歲。唐廷予以國葬之禮,諡武穆。


    後世史家對李光弼評價甚高,認為他完全可以與孫臏、吳起、白起、韓信這樣的古代良將相比肩,且品德方麵,更勝一籌。殊不料,李大將軍晚年為太監所謀,困於口舌,不能自明,千方百計想保全性命,最終令自己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驚懼成疾,竟以憂死,正是“工於料人而拙於謀已”,令後人嘆惋。古人諡法也非常有講究。李光弼被諡為武穆,武者,剛強直理、克定禍亂;穆者通繆,布德執義、中情見貌。然而,穆還有另一種諡法:武功未成曰穆。宋代嶽飛,後來也被追諡為武穆。


    詩聖杜甫有首《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文學性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事跡:


    “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胡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二宮泣西郊,九廟起頹壓。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


    復自碣石來,火焚幹坤獵。高視笑祿山,公又大獻捷。


    異王冊崇勛,小敵信所怯。擁兵鎮河汴,千裏初妥帖。


    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


    大屋去高棟,長城掃遺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


    雅望與英姿,惻愴槐裏接。三軍晦光彩,烈士痛稠疊。


    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箱篋。吾思哭孤塚,南紀阻歸楫。


    扶顛永蕭條,未濟失利涉。疲苶竟何人,灑涕巴東峽。


    完名高節福祿壽全


    ——中興大將之郭子儀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其父郭敬之曾作過唐朝五個地方的剌史,也算是世家子弟。郭子儀其人儀表堂堂,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唐玄宗天寶十三年,為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估計郭子儀象許多邊鎮中高級官員一樣,庸庸無為,度過富貴而乏味的一生。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復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紇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餘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至德二年十一月,郭子儀率兵又攻入東都洛陽,陳兵於天津橋南,士庶歡呼。至此,郭子儀因軍功加司徒,封代國公。率師回京時,唐肅宗親遣禦林軍迎於灞上。麵君之時,唐肅宗一句話發自肺腑:“雖吾之家國,實為卿再造!”


    幹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儀在河上大敗賊兵,擒獲賊將安守忠。十一月,接連大敗安慶緒。轉年二月,鄴南戰役,賊將史思明大敗唐軍,處於後陣的郭子儀未及合戰就遇上沙塵暴,率兵士退保河陽。大太監魚朝恩藉機進讒,朝廷召郭子儀入朝,削奪他的軍權。郭子儀怡然接受處理,沒有任何怨言。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三月,李光弼邙山大敗,魚朝恩退保陝州。轉年三月,河中、太原軍亂,兩地唐軍主師相繼為亂兵所殺。麵對亂兵可能造反與史恩明叛軍結盟,不得已之下,唐廷重新起用郭子儀,以他的威望與德望鎮服各部兵馬,進封他為汾陽郡王、充任朔方、河中、北庭等數州節度使,出鎮絳州。唐肅宗臨崩前,把郭子儀叫到床前,託付後事:“河東之事,一以委卿!”郭子儀嗚咽流淚,誓以死報。


    雖然不斷受魚朝恩、程元程等太監誣陷,繼位的唐代宗仍然起用郭子儀,但也是留在京都虛位相待,不予實權。不久,唐將梁崇義、僕固懷恩相繼叛亂,勾引吐蕃、回紇軍隊入寇河西。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大軍深入而來,大掠奉天、武功,渡過渭水,一路東進,進逼長安。惶急之下,隻能又下詔封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鹹陽。由於久廢在家,郭子儀部曲舊軍已散。詔旨下達之日,他手下僅有二十騎人馬。一行人至鹹陽時,吐蕃軍已經渡過渭水。唐代宗聞訊,慌忙棄長安奔陝州。逃跑途中,she生將王獻忠又叛亂,劫持豐王等十個王爺想投奔敵軍。半路為郭子儀遇上,十王轉危為安。由於郭子儀統兵有方,聲名又隆,一路上不斷有唐朝的敗兵散卒來奔,軍勢漸振。吐蕃入長安不久,唐軍與城內居民裏應外合,虛張聲勢,竟使敵軍惶駭奔逃。


    太監程元振見郭子儀又立大功,害怕於自己不利,就極勸唐代宗遷都洛陽。郭子儀上表極諫,痛陳利害,代宗終於轉意,回都長安。麵對伏地迎拜的郭子儀,唐代宗一臉悵恨,說:“朕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代宗廣德二年十月,僕固懷恩又引吐蕃、回紇、黨項數十萬南下,郭子儀受命,率軍抵禦。轉年九月,叛軍已相繼進抵長安附近,京城人情恐慌,不知所從。關鍵時刻,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返長安。


    當時,郭子儀隨從軍卒僅一萬人左右,在涇陽屯軍。四周叛軍、回紇、吐蕃等軍隊有近三十萬,已經把郭子儀一軍圍得裏三層、外三層。郭子儀急忙下令屬上四將分陣迎敵,自己親率兩千鎧甲軍出於陣前。回紇軍隊首領很奇怪,驚問唐兵:“主帥為誰?”唐軍回報:“郭令公。”回紇大驚:“郭令公還活著嗎?僕固懷恩講天可汗(唐代宗)已崩,郭令公也病死,中國無主,我們才跟隨他來到這裏。既然郭令公還活著,天河汗也活著嗎?”唐軍答稱:“天子安好!”這下子,回紇首領有些慌亂,麵麵相覷:“難道僕固懷恩欺騙我們?”


    見此,郭子儀忙派使者去回紇營中曉諭:“幾年前回紇大軍跋涉萬裏,幫助我大唐收復兩京,雙方休戚與共,關係甚洽。現在,你們為什麽要捐棄舊誼,幫助僕固懷恩這個叛臣,如此下去,對回紇一點好處也沒有嗬。”回紇人將信將疑:“都說郭令公死了,否則,我們怎敢至此。如果郭令公真活著,就讓我們親眼見一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