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宗被弒前,還有一件意味深長的事情發生,即他剛剛下詔“賜死”了南宋末帝宋恭帝趙。


    宋恭帝與祖母謝太後在臨安向伯顏的元軍投降,被北遷大都。忽必烈當時沒有殺掉這個小孩子,還封他為“瀛國公”。1282年,他又被元人遷往上都(今內蒙正藍旗)。青年時代,為避免被害,趙自求為僧,往吐蕃習學佛法,終成一代高僧,修訂翻譯了《百法明門論》等不少佛經。元英宗至治三年,思宋亡國舊事,趙(時法名合尊)一時感慨,作詩雲:“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結果,有人持詩上告元廷。恰恰元英宗、拜住君臣漢語都是過八級的程度,認為趙詩中含有復國招賢之意,於是下詔把他賜死,時年五十二。宋朝以文教而興,以文過於武而亡。可嘆的是,其末帝之死,也緣於一首詩,真讓人扼腕低回,思索久之。


    21元文宗、元明宗兄弟的‘禮讓’


    當年鐵馬遊沙漠,萬裏歸來會二龍。


    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


    隻知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這首《紀事》詩,乃元代蒙古族大詩人薩都剌所作,記述元武宗兩個兒子元文宗、元明宗手足相殘的宮禁秘事。最終兩句沉痛之嘆,是講元武宗如果死後有知,看見兩個兒子如此不能相容,肯定會為之流淚悲痛。


    耀日幹戈兩京間


    ——大都與上都之間的較量


    致和元年(1328年)8月,泰定帝因酒色過度暴崩於上都,時年三十六。身為群臣之首的倒剌沙沒有什麽遠見,隻顧在新帝登基前這段真空期陶醉於“代理天子”的快感中,也沒有及時推擁泰定帝之子盡快接班。結果,遠在大都的僉樞密院事燕帖木兒先發製人,趁百官聚集興聖宮議事之機,他率阿剌鐵木兒、孛倫赤等十七人,手執利刃亂晃,一臉淚水地號叫:“武宗皇帝有兩個兒子,天下正統當歸他倆,有敢不從者,殺無赦!”事起倉猝,滿朝文武均沒明白過味兒來。


    燕帖木兒幾個人衝進人群就把為首的大臣諸如烏伯都剌平章以及中書省的主要官員朵朵等人全綁了起來,關進大牢。然後,燕帖木兒與支持自己的蒙古宗王西安王阿剌忒納失裏率兵守住大內,推出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為中書左丞相,分別任命“自己人”塔失海牙等人掌握中書大權,四處調兵遣將,守禦關隘,“征諸衛兵屯京師,下郡縣造兵器,出府庫犒軍士”。


    燕帖木兒是欽察人,其先祖班都察等人皆是蒙古功臣。燕帖木兒父子一直深受元武宗信任,特別是燕帖木兒本人,元武宗當宗王當皇帝時,皆以其為侍衛長,受恩遇尤多。元仁宗繼位後,仍委他為“左衛親軍都指揮使”。泰定帝上台,對他也不錯,升任太僕卿,同僉檢密院事。前一個官銜很虛,後一個官職卻掌握有調兵遣將的實權。燕帖木兒正是趁手中有印信又有人支持,才敢押下大注搞政變。此人多謀而且多疑,在禁宮內的一段日子裏,一夜之中睡覺也要換好幾個地方,心腹人都不知他到底宿在何處。


    當時,元武宗的兩個兒子,周王和世遠在漠北,猝未能至。燕帖木兒隻得打他弟弟懷王圖貼睦爾的主意,因為他離大都很近,人在江陵。


    講起元武宗的兩個兒子,還要簡單交待一下。元武宗當皇帝後,與弟弟元仁宗講好是兄終弟及,但又約定說,元仁宗“萬歲”後,應該把帝位再轉給自己的兒子。元武宗的寵臣三寶奴在武宗活著時曾召集大臣議立武宗長子和世為皇太子,康裏脫脫明確表示反對:“皇太弟有定扶宗社大功,居東宮日久,兄弟叔侄相承帝位已經有約,怎麽又能忽然變卦呢!”三寶奴問:“今日做哥哥的把儲君位讓給弟弟坐,日後能保證叔叔會把帝位傳給侄子嗎?(指元仁宗傳給和世)”,康裏脫脫回答得也幹脆:“我個人認為盟誓不可渝更,但如果有人失信,蒼天在上,定有報應!”結果,元仁宗繼位後,在母後答己和賊臣鐵木迭兒慫恿下,果然做出壞事,把皇太子位授與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日後的元英宗)。他封和世為周王,徙往雲南,其實是變相的流放。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周王和世一行人走到延安,其手下隨臣教化等人皆武宗老臣子,憤憤不平,與時為陝西行省丞相的阿思罕秘密聯絡,忽然宣布要擁和世回大都爭帝位。阿思罕原在朝中做太師,被鐵木迭兒排擠到地方,為了報復,他興兵擁護周王和世。不久,這一夥人窩裏反,陝西行省的平章政事塔察兒殺掉阿思罕和教化等人。見勢不妙,周王和世隻得逃往西北。蒙古宗王察合台人倒是厚道,擁眾來附,接納了這位落難王子。和世本人也識體,他不敢以血統高貴自居,與察合台部等宗王立約,冬居劄顏,夏居斡羅斡察山,春天則與從人在野泥一帶自耕自食,與當地王爺和諸部落和平相處。由於元仁宗心中有愧,他沒有像明成祖朱棣那樣一心想致侄子於死地,“十餘年間,邊境寧謐”。


    元仁宗死後,元英宗即位。當時,權臣鐵木失兒還未馬上下台,他“惦記”上元武宗的二兒子圖貼睦爾,把已經遠貶瓊州的王子又往南遷過海至海南島邊上。泰定帝即位後,他對元武宗的兒子其實很不錯,把圖貼睦爾遷回建康,封為懷王。不久,又遷至江陵。


    燕帖木兒讓人密迎懷王於江陵的同時,又密令河南行省平章伯顏挑選精兵,護衛懷王一行前來大都。伯顏雖然隻是行省地方官員,膽大能決,孤注一擲,殺掉持心不一的河南行省與自己差不多平級的曲烈等人,在汴梁迎接自江陵而來的懷王,扈從北行。懷王知機,雖然還未坐上帝位,他馬上下令任命燕帖木兒知樞密院事,統管軍政大務。


    燕帖木兒確實有軍事天才,在鼓動伯顏迎懷王北來的同時,又派出其弟撒敦率軍守住居庸關,其子唐其勢屯軍古北口。很快,上都諸王協商後統一了意見,一致擁護泰定帝的兒子天順帝,分道出兵進攻大都。雙方正式開打。


    9月13日,身在大都的圖貼睦爾即位,改元天曆,是為元文宗。本來他還推辭,表示說:“我大兄(周王)遠在朔漠,我哪敢紊亂帝位的繼承順序呢!”燕帖木兒進勸:“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髮。一或失之,悔之無及!”確實,上都諸王及倒剌沙已擁泰定帝之子天順帝繼位,如果懷王不及時稱帝,大都一方連“旗號”都沒得打。如果這樣,正統一方打“反賊”一方,優劣頓判。特別好玩的是,雙方亂鬧鬧大打出手之餘,元文宗下詔加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臨時抱關老爺大腳,可能也是病急亂投醫,希望關爺冥冥之中保佑自己。甭說,這招兒還真“管用”,關爺確實“保佑”元文宗一方取勝。


    燕帖木兒一方在戰爭開始之初連連失利,居庸關、紫荊關相繼為上都諸王軍隊攻破,最終逼得燕帖木兒本人親自出戰。這位爺一個頂一萬,他先後打敗泰定帝的侄子梁王王禪,在通州打敗了從遼東趕來的營王也先貼木兒(蒙元叫這名字的很多),又在棗林一役擊潰從河南過來的陽翟王太平。即便如此,上都諸王仍舊很齊心協力,晉寧(山西臨汾)、河中(山西永濟)、武關等地相繼為上都一係諸王攻取,而且雲南、四川、陝西等行省仍舊效忠上都的天順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如風元朝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帝國如風元朝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