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詔敕,一般有詔書、聖旨(或璽書)、冊文、宣敕(或製敕)四大類,頒發時使用至少兩種文字,基本上是八思巴蒙古文和漢文。蒙古文起糙後,要經歷漢語翻譯過程。有時漢文起糙,再譯為八思巴蒙古文。同宋朝和前代漢族王朝不同,那時候“王言”體係非常,“翰林”手筆近乎文學創作,詞臣們都是大文豪,其地位和文采備受稱羨。元朝乃大王朝,出身朔漠,注重實際。但是,由於地域遼闊,其詔敕頒發過程比前代更為複雜,為此分別設立了翰林國史院和蒙古翰林院兩所詔敕起糙機構。寫作“風格”上,元朝的詔敕趨於簡單、樸實。《元典章》和《通製條格》中收錄了許多這類文件的漢譯文,從中可以看出,不少都是按照蒙古語的句法、詞法,機械地套譯為漢文,很像現在用翻譯軟體翻譯成的東西,即所謂的“蒙文直譯體”,沒有刻意提煉、潤飾,雖然拗口,卻較多地保留了文件的原始形態。當然,元朝詔敕也有不少漢文吏牘體。這些文件對蒙古語法結構、詞序等進行了調整,使譯文大體符合漢語習慣,但也不乏白話俗語。除了特別重要的詔書外,一般文件風格與前朝那些大文豪詞臣所作駢四儷六、堆砌典故的詔書大相逕庭。當然,漢族文人對於蒙古的“俚語”詔書也有諷刺。蒙古詔書皇帝的“怎生、奏嗬、那般者”等等蒙文直譯體套語用得太多,所以,至元三十一年,江南鹽官縣學教諭黃謙之創作一副春聯:“宜入新年怎生嗬,百事大吉那般者”,被人告發。還好,元朝不像滿清,動輒因文字砍人腦袋,老黃在文字中拿皇帝“找樂”,隻把他免職而已。


    泰定帝的詔書寫成如此模樣,大概是因為他在漠北倉促即位,身邊缺乏擅長文章的漢族詞臣,寫不出華麗的文言詔書,隻能用蒙古語起糙,再被直譯為漢文,糙糙了事。畫蛇添足的是,清幹隆時代重印殿本《二十四史》,奴才文人們將此詔用文言重寫,真真費事不討好,還不如原先看似蹩腳的蒙古漢文直譯來的痛快。


    泰定帝繼承帝位後,先任命給自己送璽綬帶的也先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讓阿難答兒子月魯鐵木兒襲封其被殺父親安西王王爵,任命“功臣”鐵失為知樞密院事(國防部長),同時又任命自己王府中的心腹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把倒剌沙的哥哥馬某沙也弄一個同鐵失一樣的官職,巧妙地把樞密院實權把握於自己人之手。所以,泰定帝所有的“人事安排”,都是在他往大都方向行進的過程中進行的。


    一路順利。看到諸宗王和幾個汗國也無反對自己的聲音,為了摘除自己與鐵失等弒帝黨人有串通的嫌疑,泰定帝先把向自己通風報信並已經獲得封賞的也先鐵木兒、完者、鎖南等人忽然趁酒宴間捆綁起來,宣以謀逆大罪,當眾誅殺。同時,他密詔“自己人”旭邁傑為中書右丞相,與通政院使紐澤一起,急馳入大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正沉浸於保擁新帝之功美夢中的鐵失和失禿兒等人抓起來,根本不經鞠審,立時殺頭,“並戮其子孫,籍入家產。”


    鐵失的妹妹元英宗皇後速哥八剌雖未涉案被殺,但心情憂悲至極——不僅老公被弒,娘家人轉眼又被殺個溜光。可憐的皇後,幾年後即抑鬱而死。


    泰定帝入大都後,把月魯鐵木兒、按梯不花等參與政變的五個蒙古宗王流放於海南、雲南等偏遠之地,以此向宗親和各個汗國表示自己的“清白”。同時,泰定帝追封自己的生父甘麻剌為顯宗皇帝。其實,泰定帝對於鐵失等人的弒帝行動,不僅事先得知,而且還是採取“默許”的態度。否則,鐵失等人不會那麽心中有底做出如此“大事”。


    泰定帝在位五年,沒有幹過什麽大壞事,也沒幹什麽好事。當然,他下詔處理了一批鐵木迭兒jian黨,為被殺的楊朵兒隻、蕭拜住兩個人平反,並且重用張弘範的兒子張珪,派人翻譯《資治通鑑》、《貞觀政要》、《大學衍義》等儒家典籍、史書。事實上,泰定帝時代並無任何向“漢化”實質性的邁進。


    泰定帝時期的財政狀況,仍舊沒有任何起色,入不敷出,已經成為元政府的“常態”。由於泰定帝本人常年在漠北生活,他身邊的重臣倒剌沙是回回人,這自然會一直左右皇帝本人的政治傾向。進入大都誅殺鐵失等人後,泰定帝馬上升任倒剌沙為中丞相,由於不久後右丞相陽邁傑病死,所以中書大權皆握於倒剌沙之手。同味相吸,日後進入中書省的重臣,好幾個都是回回人。其中有馬思忽(同知樞密院事)、馬某沙(倒剌沙之兄,也為同知樞密院事)、兀伯都剌(中書平章)、伯顏察兒(中書平章),甚至包括參加鐵失行弒元英宗的樞密副使阿散(禦史中丞)。泰定帝幾乎把弒帝黨人殺個幹淨(除宗王以外),惟獨這位阿散因其回回人身份得到庇護,不僅沒被殺,反而得到重用。所以說,泰定帝時代的中央大權,實際上完全掌握在回回集團手中,元朝的回回人地位此時處於最鼎盛時代,他們不僅被賦予特別多的特權,還享有特別多的商業賦稅方麵的豁免權。


    在把國家權柄交予回回大臣的同時,泰定帝與其皇後八不罕特別尊崇密宗佛教,相繼受戒,廣做佛事,濫施無度。五年之內,雖然政治方麵沒有特別大的變動,元朝境內水旱蝗災特別多,這使得財政方麵更加捉襟見肘。


    總體來講,泰定帝大的壞事沒有做過,“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無事,號稱治平”。


    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夏,泰定帝在上都病死,時年三十六。


    泰定帝一死,元朝“兩都製”的弊端在關鍵時刻顯現出來。當時身在大都的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留大都,“實掌樞密符印”,有調動天下軍隊的大權。由於他本人是從前元武宗的心腹,便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裏,趁泰定帝崩後政治真空之際,謀立武宗皇帝的兒子為帝。於是,他們脅迫大都百官,申明要立元武宗之子為帝,執捕了中書省主要官員,派人去江陵就近迎接元武宗二兒子時為懷王的圖貼睦爾。


    正在上都的丞相倒剌沙與皇後八不罕聞大都變起,趕緊立泰定帝的兒子、年方九歲的阿剌吉八為帝,改元天順。在此之前,圖貼睦爾走得快,已在大都稱帝,是為元文宗。


    二都兩個“皇帝”的軍隊各有諸王支持。打了一個多月,上都方麵不敵,回回丞相倒剌沙“肉袒奉皇帝寶(印)請死”,出城投降。政治鬥爭失敗者不會得到寬恕,倒剌沙一家人及其同夥很快被全部處決,一個不剩。至於泰定帝的兒子天順帝,小孩子被俘後連同母親一道,均被秘密殺害。


    泰定帝、天順帝父子死後均未得到元文宗兄弟承認,所以他們既無廟號也無諡號,後世隻能以他們的年號來稱呼這父子兩人。雖然天上掉下來一頂大皇冠,父子的遭遇,尤其是天順帝這個小孩子的悲慘下場,很讓後人深思:皇權,隻要與之發生聯繫,擺在後麵的即是不測的深淵。


    元英宗遇弒,泰定帝撿個“便宜”,其子天順帝當了一個多月“皇帝”就被殺,而後,元武宗的兩個兒子,元明宗和元文宗兄弟,又上演了手足相殘的悲劇。元朝的氣數,可以想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如風元朝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帝國如風元朝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