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路人馬,在貴州順利會師。也就是說,僅僅用了二個月時間,三路清軍順利實現貴州會師的計劃,在全省範圍內對南明軍隊各個擊破,基本沒遇到重大抵抗。
當清軍開始進攻的初期,三路分兵,倘若南明能擊敗其中任何一支,就有可能使戰事發生全局性變化。但是,直到清軍三路會師貴陽,永曆君臣才真正開始著慌。此時,已經去了先發製人的寶貴機會。
弓弦一鉸送君王(2)
清軍方麵,又添生力軍,三路大軍之外,又有信郡王多尼率一隻大軍,自湖南開赴雲貴戰場。
七月間,永曆帝在昆明在李定國為“招討大元師”,督領諸將禦敵。至此,距清軍三路大舉進犯之時,已經過去將近半年時間。
南明方麵的狼狽被動之態,盡顯無遺。
李定國根據當時情況,派馮雙禮、祁三升據守盤江東岸,堅守雞公背(今貴州關嶺縣),抵拒中路清軍。李承爵、張先壁據守黃糙壩(今貴州興義縣),堵清軍東路。白文選統四萬精兵、出七裏關(今貴州赫章縣),佯攻遵義,抗清西路來犯之敵。
李定國本人,自統一路軍,進至北盤江的鐵索橋一帶(今貴州盤江橋),準備收取以貴陽。
為了牽製清軍,李定國與夔東十三家的大順軍餘部聯繫,命令他們進攻重慶。十三家非常配合,七月間得令即發,自水路大舉進攻。
吳三桂聞報心慌,立刻回軍去救,以防退路被截斷,丟失餉道。由於力有不逮,夔東十三家後撤。待吳三桂軍走後,他們再次發起進攻。
重慶城將要被攻克之際,夔東十三家軍中出現叛徒,自己人殺自己人,攻城主將譚元被刺殺,功敗垂成,十三家軍除一部分降清外,餘部反而被清軍乘勝追擊,敗北而走。
這樣一來,重慶牢牢掌握在清軍之手,入黔清軍再無後顧之憂。
更可惜的是,李定國、永曆帝根本沒有聽從劉文秀臨終遺言,在戰爭開始之際,並沒有向蜀地移動與夔東十三家會師的計劃,隻把他們當成一隻牽製清軍的力量。最終,一事無成。
特別讓人鬱悶的是,本來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的李定國,出師之前,又遇一個“大仙”賈自明,自稱會奇門遁甲之術。這個妖人帶了數百個精緻木偶人找上門,聲稱可以念口訣,使喚這些“天兵天將”,幫助明軍擊退清軍。
如此低劣把戲,李定國和永曆帝竟然全被哄住,一再拖延行期,等待賈自明老道的“良辰吉日”。過了二十多天,終於發現這個賈老道是洪承疇派來的jian細,怒極之下,李定國一劍捅穿這個“大仙”,但已經白白損失了不少寶貴時間。
師出之後,遭遇連日暴雨,南明軍隊士氣更加低落。而且,由於大規模軍師行動,造成了南明軍令嚴苛,役使民眾,計程嚴限,使得民心思變,人心大失。
其實,即使是在清軍占領貴陽後,南明仍舊有機會各個擊破分散在貴州省內的清軍。
由於李定國的一拖再拖,清軍修整已畢,諸路齊發,已成撲壓之勢。至此,南明軍隊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
清軍方麵,信郡王多尼率生力軍從貴陽出發,取道關嶺,直撲昆明,為中路;卓布泰從廣西永順出安隆和都勻,自黃糙壩方向攻昆明,為南路;吳三桂一軍由遵義取道水西(今黔西)經七裏關往昆明,為北路。洪承疇與羅託坐鎮貴陽,居中調度,全盤指揮,為入滇大軍營造穩固後方。
清軍各路,約定於十二月攻克昆明。
清軍中路很順利,直抵雞公背。守將馮雙禮、祁三升雙雙戰敗退走,清軍占領曲靖。
清軍南路在泗城土司的引導下,在羅炎渡口撈取南明軍隊為扼守江流而鑿沉的渡船,連夜渡河,間道攻取安龍。
李定國聞報,自率三萬軍來救,本來在決戰中略占上風,但山火突發,清軍乘北風直撲南明軍,李定國反敗落處於下風。當聽說清軍的嚮導是孫可望手下的康國臣,李定國惟恐軍中孫可望老部下臨陣反戈,慌忙中連連後撤,退至北盤江,不得已焚橋斷路遁走。這次慘敗,其手下軍民家屬二三十萬,皆沿路被殺,南明軍的主力精銳,基本報銷殆盡。
清軍南路軍從普安州(今貴州盤縣)進入雲南。
北路清軍由吳三桂帶領從遵義出發,行至七裏關,就受到南明白文選部阻擊。
此地兩岸高山夾峙,水勢兇險,誠為天然關隘。不料想,吳三桂在當地少數民族嚮導帶領下,走小路直抄烏撒軍民府(今貴州威寧),反而控扼了七裏關的大道。
中路清軍也趕來會戰,白文選頓時腹背受敵。
慌亂之下,南明軍蒼惶撤軍。
三路清軍,成功在曲靖會師,直接向昆明推進。
李定國等將的敗訊傳來,永曆帝眼淚都急得掉下來。數年顛沛,剛剛在昆明過了些舒服日子,如今又要重新踏上逃亡之路。
逃離昆明是肯定的,但往哪個方向跑,永曆朝臣,莫衷由是。
商量了許久,有朝臣建議先奔建昌,依靠那裏豐足的糧糙,入嘉定養銳。如果清軍勢猛,可以乘船直下重慶方向,與夔東十三家餘部會師,憑藉蜀地,直搗荊襄。
考慮過後,永曆帝、李定國皆贊同此議。
jian臣馬吉翔與其弟馬雄飛和女婿楊在皆打他們自己的小算盤。讓他們心懷忐忑的是,怕入蜀後控製不了永曆帝,會遭到清算。思前想後,他們就一起力勸李定國心腹謀士金維新。
金維新本是雲南人,當然不想離開鄉土,幾個人一拍即合,由金維新出麵,最終說服了李定國。於是,李定國一改初衷,改向滇西撤退。馬吉翔等人這樣忖度,清軍追擊不緊,可在滇西四處逃避;萬一事急,則可逃入緬甸避難。對此,黔國公沐天波也表示支持,他覺得自己可以掌控雲南等地的地方勢力。
弓弦一鉸送君王(3)
其實李定國本人曾經想去湖南、廣西方向撤退,但駕不住金維新、馬吉翔等人的勸說,最終走了下下著。
撤退之時,由於南明剛剛徵得的秋糧充盈,李定國婦人之仁,沒能做到堅壁清野,嚴禁各營不得焚毀餘糧,怕清軍向雲南百姓報復。這樣一來,清軍如虎添翼,日後再無缺糧之憂。
清軍入昆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凱旋一樣入城。
沒跑的南明朝臣,絕大多數降清。
昆明之退,慌忙驚亂,南明永曆君臣狼狽至極。聽說皇帝往蠻荒境地帶撤退,不少朝臣大感失望,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官員以及左僉部禦史錢邦芑這樣的鐵桿支持者,皆中途離去,躲避藏身。
在逃難途中渡過了新年。1659年正月初四,永曆帝跑到永昌,總算敢停下喘口氣,但身邊隨駕官員已經不多了。
永曆帝自己很後悔西奔,事已至此,又要依靠李定國,不好責備他,就囑託大臣以自己名義發《罪已詔》。李定國也深感內疚,上疏要求自削官職。所有這些,皆是虛文而已,於事無補。
沒呆多久,守衛玉龍關的白文選兵敗消息傳來,清兵迫近。永曆帝隻能率眾又逃,奔往騰越(今雲南騰衝)。
當清軍開始進攻的初期,三路分兵,倘若南明能擊敗其中任何一支,就有可能使戰事發生全局性變化。但是,直到清軍三路會師貴陽,永曆君臣才真正開始著慌。此時,已經去了先發製人的寶貴機會。
弓弦一鉸送君王(2)
清軍方麵,又添生力軍,三路大軍之外,又有信郡王多尼率一隻大軍,自湖南開赴雲貴戰場。
七月間,永曆帝在昆明在李定國為“招討大元師”,督領諸將禦敵。至此,距清軍三路大舉進犯之時,已經過去將近半年時間。
南明方麵的狼狽被動之態,盡顯無遺。
李定國根據當時情況,派馮雙禮、祁三升據守盤江東岸,堅守雞公背(今貴州關嶺縣),抵拒中路清軍。李承爵、張先壁據守黃糙壩(今貴州興義縣),堵清軍東路。白文選統四萬精兵、出七裏關(今貴州赫章縣),佯攻遵義,抗清西路來犯之敵。
李定國本人,自統一路軍,進至北盤江的鐵索橋一帶(今貴州盤江橋),準備收取以貴陽。
為了牽製清軍,李定國與夔東十三家的大順軍餘部聯繫,命令他們進攻重慶。十三家非常配合,七月間得令即發,自水路大舉進攻。
吳三桂聞報心慌,立刻回軍去救,以防退路被截斷,丟失餉道。由於力有不逮,夔東十三家後撤。待吳三桂軍走後,他們再次發起進攻。
重慶城將要被攻克之際,夔東十三家軍中出現叛徒,自己人殺自己人,攻城主將譚元被刺殺,功敗垂成,十三家軍除一部分降清外,餘部反而被清軍乘勝追擊,敗北而走。
這樣一來,重慶牢牢掌握在清軍之手,入黔清軍再無後顧之憂。
更可惜的是,李定國、永曆帝根本沒有聽從劉文秀臨終遺言,在戰爭開始之際,並沒有向蜀地移動與夔東十三家會師的計劃,隻把他們當成一隻牽製清軍的力量。最終,一事無成。
特別讓人鬱悶的是,本來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的李定國,出師之前,又遇一個“大仙”賈自明,自稱會奇門遁甲之術。這個妖人帶了數百個精緻木偶人找上門,聲稱可以念口訣,使喚這些“天兵天將”,幫助明軍擊退清軍。
如此低劣把戲,李定國和永曆帝竟然全被哄住,一再拖延行期,等待賈自明老道的“良辰吉日”。過了二十多天,終於發現這個賈老道是洪承疇派來的jian細,怒極之下,李定國一劍捅穿這個“大仙”,但已經白白損失了不少寶貴時間。
師出之後,遭遇連日暴雨,南明軍隊士氣更加低落。而且,由於大規模軍師行動,造成了南明軍令嚴苛,役使民眾,計程嚴限,使得民心思變,人心大失。
其實,即使是在清軍占領貴陽後,南明仍舊有機會各個擊破分散在貴州省內的清軍。
由於李定國的一拖再拖,清軍修整已畢,諸路齊發,已成撲壓之勢。至此,南明軍隊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
清軍方麵,信郡王多尼率生力軍從貴陽出發,取道關嶺,直撲昆明,為中路;卓布泰從廣西永順出安隆和都勻,自黃糙壩方向攻昆明,為南路;吳三桂一軍由遵義取道水西(今黔西)經七裏關往昆明,為北路。洪承疇與羅託坐鎮貴陽,居中調度,全盤指揮,為入滇大軍營造穩固後方。
清軍各路,約定於十二月攻克昆明。
清軍中路很順利,直抵雞公背。守將馮雙禮、祁三升雙雙戰敗退走,清軍占領曲靖。
清軍南路在泗城土司的引導下,在羅炎渡口撈取南明軍隊為扼守江流而鑿沉的渡船,連夜渡河,間道攻取安龍。
李定國聞報,自率三萬軍來救,本來在決戰中略占上風,但山火突發,清軍乘北風直撲南明軍,李定國反敗落處於下風。當聽說清軍的嚮導是孫可望手下的康國臣,李定國惟恐軍中孫可望老部下臨陣反戈,慌忙中連連後撤,退至北盤江,不得已焚橋斷路遁走。這次慘敗,其手下軍民家屬二三十萬,皆沿路被殺,南明軍的主力精銳,基本報銷殆盡。
清軍南路軍從普安州(今貴州盤縣)進入雲南。
北路清軍由吳三桂帶領從遵義出發,行至七裏關,就受到南明白文選部阻擊。
此地兩岸高山夾峙,水勢兇險,誠為天然關隘。不料想,吳三桂在當地少數民族嚮導帶領下,走小路直抄烏撒軍民府(今貴州威寧),反而控扼了七裏關的大道。
中路清軍也趕來會戰,白文選頓時腹背受敵。
慌亂之下,南明軍蒼惶撤軍。
三路清軍,成功在曲靖會師,直接向昆明推進。
李定國等將的敗訊傳來,永曆帝眼淚都急得掉下來。數年顛沛,剛剛在昆明過了些舒服日子,如今又要重新踏上逃亡之路。
逃離昆明是肯定的,但往哪個方向跑,永曆朝臣,莫衷由是。
商量了許久,有朝臣建議先奔建昌,依靠那裏豐足的糧糙,入嘉定養銳。如果清軍勢猛,可以乘船直下重慶方向,與夔東十三家餘部會師,憑藉蜀地,直搗荊襄。
考慮過後,永曆帝、李定國皆贊同此議。
jian臣馬吉翔與其弟馬雄飛和女婿楊在皆打他們自己的小算盤。讓他們心懷忐忑的是,怕入蜀後控製不了永曆帝,會遭到清算。思前想後,他們就一起力勸李定國心腹謀士金維新。
金維新本是雲南人,當然不想離開鄉土,幾個人一拍即合,由金維新出麵,最終說服了李定國。於是,李定國一改初衷,改向滇西撤退。馬吉翔等人這樣忖度,清軍追擊不緊,可在滇西四處逃避;萬一事急,則可逃入緬甸避難。對此,黔國公沐天波也表示支持,他覺得自己可以掌控雲南等地的地方勢力。
弓弦一鉸送君王(3)
其實李定國本人曾經想去湖南、廣西方向撤退,但駕不住金維新、馬吉翔等人的勸說,最終走了下下著。
撤退之時,由於南明剛剛徵得的秋糧充盈,李定國婦人之仁,沒能做到堅壁清野,嚴禁各營不得焚毀餘糧,怕清軍向雲南百姓報復。這樣一來,清軍如虎添翼,日後再無缺糧之憂。
清軍入昆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凱旋一樣入城。
沒跑的南明朝臣,絕大多數降清。
昆明之退,慌忙驚亂,南明永曆君臣狼狽至極。聽說皇帝往蠻荒境地帶撤退,不少朝臣大感失望,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官員以及左僉部禦史錢邦芑這樣的鐵桿支持者,皆中途離去,躲避藏身。
在逃難途中渡過了新年。1659年正月初四,永曆帝跑到永昌,總算敢停下喘口氣,但身邊隨駕官員已經不多了。
永曆帝自己很後悔西奔,事已至此,又要依靠李定國,不好責備他,就囑託大臣以自己名義發《罪已詔》。李定國也深感內疚,上疏要求自削官職。所有這些,皆是虛文而已,於事無補。
沒呆多久,守衛玉龍關的白文選兵敗消息傳來,清兵迫近。永曆帝隻能率眾又逃,奔往騰越(今雲南騰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