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自己來日無多,夏完淳在獄中寫下了他那篇流傳千古的《獄中上母書》,派人轉送老家的嫡母盛氏與生母陸氏: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嚴君:對父親的敬稱。見背:去世)。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鍾虐明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指自己於前一年入吳易軍抗清。他兵敗後,隻身流亡,歷盡艱危),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於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指對父母的供養。《劄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九泉),不孝之罪,上通於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意思說家門衰落,福澤淺薄,又無同胞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於雙慈?但慈君推幹就濕(推幹就濕:是指母親把幹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後的濕處。形容為人母者養育子女的辛勞。語出《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


    四海狼煙美少年(4)


    ……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後。(倘若)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享受廟祭),豈止麥飯豚蹄(指祭祀一般死者的食品。)不為餒鬼而已哉!……兵戈天地,淳死後,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出師北伐,驅逐滿清。這句話意思是講自己死後再度轉世為人,仍要與其父在北方起兵反清。)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語出《論語·泰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言善,指說話真誠不欺。)。痛哉,痛哉!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噩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1647年,九月秋決,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義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義。手提鬼頭大刀、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麵對昂然站立的這位麵容白皙、姣好的十六歲美少年,他那殺砍掉無數人頭的雙手,也不由自主地發顫發抖,最終隻能閉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


    麵對英烈慚煞人


    ——審訊夏完淳的洪承疇


    府署之內,洪承疇呆坐太師椅上,眼望無盡的虛空,嘆息自己的一生,悔愧難當,深知自己再也無法對過去的歷史做出選擇。


    遙想鬆錦戰役時的洪承疇,雖然遭遇大敗,仍舊率數千明軍死守鬆山孤城,孤注一擲,誓死以待明朝援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明軍忍受著飢困折磨,缺衣少藥,洪承疇率曹變蛟、丘民仰等將領,堅拒清軍誘降,堅守長達半年之久。


    由於外無援軍,城內日久糧盡,出現人人相食的現象。叛將夏成德終於經受不住富貴誘惑,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深夜開門投降,清軍一擁而入,攻陷鬆山。


    清軍此次收穫很大,不僅活捉了洪承疇,還活捉了祖大壽(當時在錦州守城)的三個弟弟和巡撫丘民仰、總兵曹變蛟、王廷臣等高級官將。


    當時,清軍強迫眾人剃頭投降,包括洪承疇在內,諸人誓死不降,表示說:


    “我等乃堂堂大明天朝大臣,趕緊殺掉我們!如不然,我們自己也會自殺殉國。”


    三月四日,皇太極下令把洪承疇、祖大樂(祖大壽之弟,清朝故意縱放祖大壽另外兩個弟弟回錦州)幾個人押送盛京。對明朝巡撫丘民仰以及總兵曹變蛟和王廷民,下令就地處決。這三位英雄忠心凜凜,含笑臨刑,為大明朝揮灑了最後一滴鮮血。


    三月下旬,洪承疇被押至盛京後,仍舊挺頸臨刃,拒不降清。為求速死,他蓬頭跣足,日夜在牢中大罵不止。其間,他還曾絕食七天,最後熬不過饑渴,重新進食。


    一般史書上都講,1642年二月十八日鬆山被陷洪承疇被擒時就降清,其實是弄錯了日期。一直到四月十六日,直到在錦州投降的明將祖大壽等人齊集瀋陽時,洪承疇仍舊沒有向清朝投降。


    不知為什麽,洪承疇被關押到五月四日後,卻忽然主動表示投降。皇太極聞言極喜,生怕洪承疇夜間反悔,立刻派宮中剃頭師為這位明朝督帥剃頭。這樣一來,洪承疇從“內容”到“形式”,真正歸降清朝。


    五月初五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內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洪承疇、祖大壽兄弟等人,在庭院行三拜九叩之禮,向皇太極行禮。


    祖大壽等人早已清發清服,洪承疇剛剛剃頭還不習慣,他戴頂清朝的氈笠,身穿明朝衣服,看上去不倫不類。


    皇太極見此,趕忙命令左右為這位明朝的著名文臣趕製清朝官服。


    儀式結束後,皇太極“親切”接見了這些明朝降臣降將。按從前在明朝的官職尊卑,洪承疇坐於東邊側席之首。


    當時,皇太極愛妃剛死不久,心情不是很好,隻是問了洪承疇“年紀多大”、“日本人與南朝是否有往來”等閑事,茶罷而出。也就是說,由於洪承疇等人畢竟是大敗後被迫降附,皇太極對他們的態度不是非常積極,隻是想利用他們的降附擴大影響,鎮服餘人。接見後,皇太極嚴派軍兵看管這些新降臣,實際上形同軟禁。


    有關洪承疇降清,有不少“版本”,最流行的,一是範文程勸降,二是皇太極親自勸降感化。


    所謂範文程勸降,講他偷窺洪承疇時,見這位明朝督師一人在獄中抖撣身上灰塵,便向皇太極進言說:“洪承疇必不能死,一衣尚惜,況其命乎!”但是,此說無據,也不知《清史稿》從哪淘來這樣的“資料”。


    所謂“皇太極感化勸降”,這條資料來源自滿洲貴族昭璉的筆記《嘯亭雜錄》中的《用洪文襄》一條,原文活靈活現,描寫得頭頭是道:


    (洪承疇)誓死不屈,日夜蓬頭跣足,罵詈不休。文皇(皇太極)命諸文臣勸勉,洪(承疇)不答一語。上乃親至洪(承疇被押之)館,解貂裘與之服,徐曰:“先生得無冷乎?”洪(承疇)茫然視上久之,嘆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頭請降。上大悅,即日賞賚無算,陳百戲以作賀。諸將皆不悅,曰:“洪承疇一羈囚,上待之何重也!”上曰:“吾儕所以櫛風雨者,究欲何為?”眾曰:“欲得中原耳!”上笑曰:“譬諸行者,君等皆瞽目(瞎子),今獲一引路者,吾安得不樂也!”眾乃服。


    四海狼煙美少年(5)


    正因為寫這一筆記的作者乃“鐵帽子王”禮親王昭璉,所以大家皆信以為真。其實,仔細忖度,這位禮親王乃幹隆時代人,一個文學愛好者,他筆記所記,非親歷實事,小說家言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亡天下:南明痛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赫連勃勃大王並收藏亡天下:南明痛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