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嘉定。


    1645年7月底,李成棟率所部五千多人向嘉定進逼,在路上就開始jianyin殺燒。


    嘉定居民在明朝進士黃淳耀等人帶領下,用大木、巨石填塞城門,誓死拒守。


    8月中旬,李成棟猛攻嘉定城北的婁塘橋,殺死上萬民眾。8月24日夜,由於天降大雨,城上不能張燈,李成棟趁黑,派兵潛伏於城根下挖地道,在其中暗埋火藥。


    黎明時分,李成棟用大炮猛轟,引燃火藥,“地裂天崩”,城牆倒塌,清軍乘間蜂擁而上。由於清軍軍士從屋頂上奔馳,一時間通行無阻。最終,城內難民逃生不得,皆紛紛投河死,河水為之不流。


    黃淳耀兄弟奮戰力竭,最後相對自縊殉國。


    由於李成棟的弟弟李成林在此之前在一江伏擊戰中被殺死,出於野蠻的報復之心,他下令部下屠城。“(李)成棟持刀,下令屠城,約日入後聞炮即封刀。時日暑正長,各兵遂得悉意窮搜,家至戶到……”(吳偉業《鹿樵紀聞》)


    清軍受命,挨家挨戶,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糙從棘,必用長槍亂攪,一心要殺個雞犬不留。


    當時的慘景,有親歷者朱子素的《嘉定屠城略》作證:“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麵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藉”,一幅活的人間地獄圖。


    清軍遇見年輕女人,就肆意jianyin。如遇抵抗的婦女,他們就用長釘把抵抗婦女的雙手釘在門板上,然後再加蹂躪。


    一頓殺戮過後,李成棟屬下四處劫掠財物。他們見人就喊“蠻子獻寶”,隨手兜頭一刀,也不砍死。如果被砍人拿出金銀,清兵(其實是前明軍)就會歡躍而去;那些腰中金銀不多的居民,必被砍三刀,或深或淺,刀刀見骨。當時,“刀聲割然,遍於遠近。乞命之聲,嘈雜如市”。


    由於李成棟是先前高傑的部下,而高傑軍在揚州等地一直與當地居民結下私仇,所以,這些北方軍人對江浙一帶人民懷有私憤,乘機發泄、報復,這也是李成棟部犯下如此罪行的一種潛在心理原因。


    最後,這五千拖著大辮子的漢人清軍,竟搶奪三百大船的財物,統統在李成棟的指揮下運離嘉定。


    此為嘉定一屠,共有近三萬人被屠殺。


    幾天之後,有一位叫朱瑛的義士聚集逃跑於周遭的民眾共兩千多人,重新回到嘉定,處死歸降清軍者和清軍委派的官吏,在葛隆一帶設伏消滅了李成棟的一支小分隊。


    氣惱至極的李成棟忙率軍回攻嘉定,並在路上把葛隆和外岡兩個鎮子的居民全部殺光。被民眾趕走的清軍委派的縣令浦嶂為虎作倀,領著李成棟軍士直殺入城裏,把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屍成丘,然後放火焚屍。


    這個浦嶂不僅把昔日幾個朋友婁復文等人整家殺盡,還向李成棟進言:“若不剿絕,必留後患!”清軍殺得興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餘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竟在忽然之間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


    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吳之番所率兵民大多未經過作戰訓練,很快潰不成軍,吳將軍自己提槍赴陣而死。


    李成棟軍第三次攻城,不僅把吳將軍手下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是為“嘉定三屠”。


    經過如此慘酷的“三屠”,江南大部分地區遠近始剃髮,自稱大清順民。


    在血海肉山的殺戮yin威下,反抗的烈焰終於漸趨熄滅。李成棟因為這些“赫赫”功勞,被清廷提拔為江南巡撫。不久,清廷把他調往東南,派他去平滅南明的另一個皇帝隆武帝。


    在嘉定一帶殺人的是前明降將李成棟,而在江陰一帶殺人的,是前明另外一個降將劉良佐。


    留髮與留頭:兩難的抉擇(5)


    這兩個前明降將,在江南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難書。


    剃髮令下,血流成河,江南人民,以百萬頭顱的代價,終於認清了清朝統治者的兇殘麵目。至此,他們對於“大清”的幻想,告於終結。


    所以,當時在江南的一個外國傳教士就感慨:“辮髮胡服之新製,大招漢人之反感,彼等對於滿洲政府,群起反抗。漢人以為,受此強製,辮髮胡服,較諸處於任何異族之徼號為恥辱。先前為保頭顱而柔順如羊之漢人,今因為保其發服而奮起如虎。如當時江南諸王(指南明諸王)能一致奮起不生內訌,則滿人能否統一中國,尚屬疑問。”


    強迫剃髮之舉,不僅僅戕殺了無數人命,其實,從清王朝本身來講,也嚴重阻礙了它在中國的統一進程。


    以李自成餘部為例。自李自成通山被殺,其屬下數十萬人,一時間群龍無首。馬進忠、王允成、牛萬才等人皆在嶽州等地向清朝英親王阿濟格表示歸降;劉體純、田見秀等人向清將佟養和歸降,安置荊州;李錦、高一功等人向武昌清軍投劄,表示在湖南歸順;郝搖旗等人也寫降表,皆有歸降之意。而且,根據清朝檔案,這些農民軍頭領的降表書劄,一應俱全,絕非空穴來風,且當時他們決非“詐降”。因為,農民軍與明軍二虎相鬥,兩敗俱傷,當時的勝利者,惟有清軍一方,向他們降附,大勢當然之舉。但是,所有這些農民軍軍將,皆要求以“不剃頭”為條件。


    清廷“剃頭詔”下,各地的府衙奉命死催,各部農民軍殘部終於為保漢族冠發,紛紛而起,轉投明臣何騰膠和堵胤錫。因為留髮復叛,幾十萬大軍,登時與清廷為敵怨。


    日後,金聲桓、李成棟、吳三桂反清復叛,也都是以“留頭髮、復衣冠”為號召,致使無數中華赤子為恢復大明衣冠而群起響應。


    順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與鄭成功談判。本來因父親被羈押,鄭成功已在福建安平會見清使,大有講和示好之意,並欲接受清朝“海澄公”之封。但是,恰恰因為清使要鄭成功先剃髮而開讀詔書,致使雙方喪失迴旋餘地,談判終告破裂(江日升《台灣外紀》)。


    留髮復衣罪當死


    ——陳名夏案始末


    順治十一年(1654年),清朝的內翰林秘書院大學士陳名夏,因“南黨案”被誅。而其挨殺最大的原因,正是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隻要留了頭髮,恢復明朝衣冠,天下就太平了!”


    不少淺薄學者以為陳名夏心懷故國大明朝。非也,此人乃不折不扣地忠於清朝。正是由於清廷中各派漢臣的相互傾軋,最終才使他被清朝主子以弓弦絞死。


    陳名夏之死,當時有些漢人學者暗中深加同情,以為他“衣冠復明”的主張非常正確。也有人認為他是忠臣見忌被殺。


    其實兩者都不是,陳名夏被殺,完全是他自己說錯話,被清廷之中同為漢人的政敵大臣抓住把柄,急往清廷主子處告訐。猜忌之下,他不死,也難。


    陳名夏乃江蘇溧陽人,在崇禎朝當過兵科都給事中。李自成入京後,他投降過,後來趁亂跑回南京。見阮大鋮、馬士英等人要追究“順案”(即追究向李闖投降的明朝官員)的罪責,陳名夏見勢不妙,復跑回北方,向清朝歸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亡天下:南明痛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赫連勃勃大王並收藏亡天下:南明痛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