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爾。當其舉家同盡,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鐵鑄不成一錯也!”
孫之獬此種下場,連仕清的漢人士大夫也不免幸災樂禍。
1645年六月二十八日,清廷再次傳諭:“近者一月,遠者三月,各取剃髮歸順。”這樣一來,剃髮就成了絕對命令。
留髮與留頭:兩難的抉擇(3)
如此野蠻的“留髮不留頭”,引發了江南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從蘇州開始,抗爭怒cháo波延而起,常熟、太倉、嘉定、崑山、江陰、嘉興、鬆江,處處義旗,人人思憤。清軍王爺多鐸大肆鎮壓,江南勝地,頓時血流成河。
“華人變為夷,苟活不如死”。悲憤之下,江陰這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的城市,人民紛紛起義,誓死不剃髮,不投降,並推舉前明典史閻應元入城主政,緊閉城門,拒不開門。
江陰剃髮,非常有戲劇性。本來,清軍派一名二十多歲的投降清朝的前明進士方享為江陰縣令。此人自以為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穿一身明朝服裝,隻帶二十多個家丁,前來江陰當“接收大員”。
剃髮令下,江陰諸生百餘人,率領民眾約萬人,到縣衙請求免剃。方享不知死,猶拿架子端坐堂上,喚衙役下堂收取兵器。這時,他的老師無錫人蘇某恰好來賀學生當官,見民眾議論紛紛,便入堂大罵:“這些奴才,留髮不留頭,個個該砍!”
一句話,激起眾憤,百姓大噪:“打死這個降賊!”你一拳我一腳,立斃蘇某,然後拆下門板焚屍。
方享猶大呼,被眾人抓住,關入牢獄。清軍攻城時,這個強迫百姓剃髮的河南籍少年縣令,被江陰人民活活打死。
一不做,二不休,民眾忽然想起在同察院還有四個與方享同來的滿洲打扮的軍人,據說是清政府派到江陰監察剃髮的,於是眾人持刀,沖入同察院。這四個“滿洲兵”,剛入江陰時滿口嘰裏呱啦地講滿語,當庭食生肉,隨地大小便,睡覺也是鋪塊席氈倒地而臥。眾人殺入時,他們還發箭抵擋,但很快皆被生擒。
仔細搜查,大家發現這四個人是“假韃子”,他們外表裝凶蠻,可內屋裏麵床帷灶釜,皆精緻無比。槍捅腳踹之下,四個人立刻滿口蘇州話:“我們本來是蘇州人,不是韃子,爺爺們饒命!”
民眾聞言更恨,幾個肉販上前,用刀碎剮四人。
四人臨死哭嚎:“方縣令害我們,讓我們假扮滿兵嚇唬人……”
閻應元被江陰人民推為城主後,想盡辦法守城,殲斃清軍無數,致使清將咬牙切齒發狠說:
“我們一路得北京,下南京,未嚐費力。江陰拳大的地方,怎敢如此抵抗!”
清廷震怒,劉良佐、李成棟、土國寶等降將以及滿將石堪、博洛等人統二十萬大軍,把江陰城團團包圍。
劉良佐騎馬,環城高喊,讓江陰人投降。閻應元憑城大罵:“我隻是一個小小典史官,尚為國盡忠。汝為朝廷侯伯高官,不能以死報國,如今還有臉麵來見江陰父老!”於是,閻應元大書一幟:“留千古半分忠義,存大明一寸江山。”
劉良佐慚甚。但是,為了向清廷主子有交待,他“發明”用三層厚牛皮做的攻城皮帳,讓士兵躲在下麵,進逼城牆。
牛皮堅韌,城上矢石投之,皆反躍彈起,不能she入。
閻應元派人取人糞和以桐油煎煮,在城頭上煮開後立即潑下,牛皮帳頓時被燙穿,下麵的清軍,非死即傷,損失數百人,一輪攻城隻能告歇。
相持數日,清軍無法破城。
忽一日,清軍見江陰城門忽洞開,以為有人獻城接應,立即開始進攻。城中百姓在閻應元事先安排下,皆偽降。有清軍將領占據官署,以為得計。
沒高興多久,江陰士民伏兵大發,有壯士挾雙斧,舞動如飛,殺入官署,一斧砍下清將頭顱,然後大呼殺出。伏兵四合,江陰人民又殺掉入城未及逃跑的數百清兵。
閻應元布疑兵於城外江岸之上,“大明忠義營”字樣的燈籠此起彼伏,引誘清軍來攻。清軍發兵,卻不見一人。疑惑之中,江陰城中有民兵縋城而下,主動劫營,趁亂殺死不少清軍。
混亂之中,先前殺掉高傑降清的許定國竟然也被砍去腦袋。
閻應元為人,軀幹豐碩,雙眉卓堅,目細而威,麵赤長臂,活像關雲長的長相。每次巡城,他身後皆有一人手執大刀跟從,貌類周倉。清軍中的滿人都喜歡聽《三國演義》,他們在城下望見,更是心懷凜凜,以為閻應元是關大刀轉世。
延至八月二十一日,由於清軍從南京運來二十四門巨炮,連轟連擊,江陰城牆倒塌數處,清軍趁機攻入,江陰失陷。
江陰義兵皆血戰而死。城內男女老少,爭相赴水、投火、自刎、上吊自殺。
清軍連殺二日,直到找不到活人才封刀。
江陰一城,共有近二十萬人被殺。
積屍如山,血流漂杵,難怪時人作詩嘆息:“提起江陰城破日,石人也要淚千行。”(《江山孤忠錄》)
閻應元知事不濟,提筆沾墨,在東城敵樓門上題字:“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題訖,他上馬提刀,殺清兵數十人,最終身負重傷,摔於馬下。
掙紮間,閻應元拔刀自刺己胸,躍投湖中,有義民上前援救。恰好,劉良佐手下兵卒忽至,大呼“閻公乃劉將軍老友,一定要活人!”於是,閻應元被押入佛寺,去見劉良佐。
劉良佐見閻應元至,躍起近前,手拍閻應元肩膀大哭,
嚎聲啕啕,淚水涓涓,真不知他當時心中何思何想。
留髮與留頭:兩難的抉擇(4)
閻應元怒斥:“哭為何來,事已至此,隻有一死,速殺我!”
未及劉良佐勸降,清朝豫親王多鐸本人突入佛寺,坐於堂上,點名要閻應元投降。
大英雄挺立不屈,背對多鐸,罵不絕口。
劉良佐忽然變臉,為向滿洲主子表忠心,他搶過一個士卒的長槍,直刺閻應元大腿,把英雄刺仆於地。
血如泉湧,閻應元依舊大罵不屈。
日暮時分,閻應元被押至棲霞閣,雖然因失血過多而奄奄一息。他仍舊高呼“速殺我”不絕。
多鐸聞之惱怒,命劉良佐率人,酷刑處死了閻應元。
大明烈士,一魂沖天。`
崑山方麵,本來局勢平靜,剃髮令下,人心大駭,民眾爭起,殺掉清軍委任的地方官員,燒掉縣衙,並把巡撫官署一把大火燒為平地。
清軍將領李延齡受李成棟指派,以鐵騎圍城,先殺義民數千。而後,清軍入城,開始屠城,大殺三天,方下令“封刀”——“是兩日天氣晴明,而風色慘澹,空中無一飛鳥,暮皆大雨,震雷轟烈……初八日,王師(清軍)拘掠千艘,載虜獲西去。約計城中男婦踰垣得出者,十無一二。巧掩得全者,百無一二。驟遇炎雨,屍皆變色……其死亡狀,有倚門、臥床、投閣、扳檻、反縛、攢捆、壓木柱、斬首、斫頸、裂肩、斷腰、剜腸、陷胸、肢解、才磔種種之異,以至懸樑掛樹,到處皆是;井坎池潭,所在皆滿,嗚呼慘矣!”(吳偉業《鹿樵紀聞》)
孫之獬此種下場,連仕清的漢人士大夫也不免幸災樂禍。
1645年六月二十八日,清廷再次傳諭:“近者一月,遠者三月,各取剃髮歸順。”這樣一來,剃髮就成了絕對命令。
留髮與留頭:兩難的抉擇(3)
如此野蠻的“留髮不留頭”,引發了江南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從蘇州開始,抗爭怒cháo波延而起,常熟、太倉、嘉定、崑山、江陰、嘉興、鬆江,處處義旗,人人思憤。清軍王爺多鐸大肆鎮壓,江南勝地,頓時血流成河。
“華人變為夷,苟活不如死”。悲憤之下,江陰這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的城市,人民紛紛起義,誓死不剃髮,不投降,並推舉前明典史閻應元入城主政,緊閉城門,拒不開門。
江陰剃髮,非常有戲劇性。本來,清軍派一名二十多歲的投降清朝的前明進士方享為江陰縣令。此人自以為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穿一身明朝服裝,隻帶二十多個家丁,前來江陰當“接收大員”。
剃髮令下,江陰諸生百餘人,率領民眾約萬人,到縣衙請求免剃。方享不知死,猶拿架子端坐堂上,喚衙役下堂收取兵器。這時,他的老師無錫人蘇某恰好來賀學生當官,見民眾議論紛紛,便入堂大罵:“這些奴才,留髮不留頭,個個該砍!”
一句話,激起眾憤,百姓大噪:“打死這個降賊!”你一拳我一腳,立斃蘇某,然後拆下門板焚屍。
方享猶大呼,被眾人抓住,關入牢獄。清軍攻城時,這個強迫百姓剃髮的河南籍少年縣令,被江陰人民活活打死。
一不做,二不休,民眾忽然想起在同察院還有四個與方享同來的滿洲打扮的軍人,據說是清政府派到江陰監察剃髮的,於是眾人持刀,沖入同察院。這四個“滿洲兵”,剛入江陰時滿口嘰裏呱啦地講滿語,當庭食生肉,隨地大小便,睡覺也是鋪塊席氈倒地而臥。眾人殺入時,他們還發箭抵擋,但很快皆被生擒。
仔細搜查,大家發現這四個人是“假韃子”,他們外表裝凶蠻,可內屋裏麵床帷灶釜,皆精緻無比。槍捅腳踹之下,四個人立刻滿口蘇州話:“我們本來是蘇州人,不是韃子,爺爺們饒命!”
民眾聞言更恨,幾個肉販上前,用刀碎剮四人。
四人臨死哭嚎:“方縣令害我們,讓我們假扮滿兵嚇唬人……”
閻應元被江陰人民推為城主後,想盡辦法守城,殲斃清軍無數,致使清將咬牙切齒發狠說:
“我們一路得北京,下南京,未嚐費力。江陰拳大的地方,怎敢如此抵抗!”
清廷震怒,劉良佐、李成棟、土國寶等降將以及滿將石堪、博洛等人統二十萬大軍,把江陰城團團包圍。
劉良佐騎馬,環城高喊,讓江陰人投降。閻應元憑城大罵:“我隻是一個小小典史官,尚為國盡忠。汝為朝廷侯伯高官,不能以死報國,如今還有臉麵來見江陰父老!”於是,閻應元大書一幟:“留千古半分忠義,存大明一寸江山。”
劉良佐慚甚。但是,為了向清廷主子有交待,他“發明”用三層厚牛皮做的攻城皮帳,讓士兵躲在下麵,進逼城牆。
牛皮堅韌,城上矢石投之,皆反躍彈起,不能she入。
閻應元派人取人糞和以桐油煎煮,在城頭上煮開後立即潑下,牛皮帳頓時被燙穿,下麵的清軍,非死即傷,損失數百人,一輪攻城隻能告歇。
相持數日,清軍無法破城。
忽一日,清軍見江陰城門忽洞開,以為有人獻城接應,立即開始進攻。城中百姓在閻應元事先安排下,皆偽降。有清軍將領占據官署,以為得計。
沒高興多久,江陰士民伏兵大發,有壯士挾雙斧,舞動如飛,殺入官署,一斧砍下清將頭顱,然後大呼殺出。伏兵四合,江陰人民又殺掉入城未及逃跑的數百清兵。
閻應元布疑兵於城外江岸之上,“大明忠義營”字樣的燈籠此起彼伏,引誘清軍來攻。清軍發兵,卻不見一人。疑惑之中,江陰城中有民兵縋城而下,主動劫營,趁亂殺死不少清軍。
混亂之中,先前殺掉高傑降清的許定國竟然也被砍去腦袋。
閻應元為人,軀幹豐碩,雙眉卓堅,目細而威,麵赤長臂,活像關雲長的長相。每次巡城,他身後皆有一人手執大刀跟從,貌類周倉。清軍中的滿人都喜歡聽《三國演義》,他們在城下望見,更是心懷凜凜,以為閻應元是關大刀轉世。
延至八月二十一日,由於清軍從南京運來二十四門巨炮,連轟連擊,江陰城牆倒塌數處,清軍趁機攻入,江陰失陷。
江陰義兵皆血戰而死。城內男女老少,爭相赴水、投火、自刎、上吊自殺。
清軍連殺二日,直到找不到活人才封刀。
江陰一城,共有近二十萬人被殺。
積屍如山,血流漂杵,難怪時人作詩嘆息:“提起江陰城破日,石人也要淚千行。”(《江山孤忠錄》)
閻應元知事不濟,提筆沾墨,在東城敵樓門上題字:“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題訖,他上馬提刀,殺清兵數十人,最終身負重傷,摔於馬下。
掙紮間,閻應元拔刀自刺己胸,躍投湖中,有義民上前援救。恰好,劉良佐手下兵卒忽至,大呼“閻公乃劉將軍老友,一定要活人!”於是,閻應元被押入佛寺,去見劉良佐。
劉良佐見閻應元至,躍起近前,手拍閻應元肩膀大哭,
嚎聲啕啕,淚水涓涓,真不知他當時心中何思何想。
留髮與留頭:兩難的抉擇(4)
閻應元怒斥:“哭為何來,事已至此,隻有一死,速殺我!”
未及劉良佐勸降,清朝豫親王多鐸本人突入佛寺,坐於堂上,點名要閻應元投降。
大英雄挺立不屈,背對多鐸,罵不絕口。
劉良佐忽然變臉,為向滿洲主子表忠心,他搶過一個士卒的長槍,直刺閻應元大腿,把英雄刺仆於地。
血如泉湧,閻應元依舊大罵不屈。
日暮時分,閻應元被押至棲霞閣,雖然因失血過多而奄奄一息。他仍舊高呼“速殺我”不絕。
多鐸聞之惱怒,命劉良佐率人,酷刑處死了閻應元。
大明烈士,一魂沖天。`
崑山方麵,本來局勢平靜,剃髮令下,人心大駭,民眾爭起,殺掉清軍委任的地方官員,燒掉縣衙,並把巡撫官署一把大火燒為平地。
清軍將領李延齡受李成棟指派,以鐵騎圍城,先殺義民數千。而後,清軍入城,開始屠城,大殺三天,方下令“封刀”——“是兩日天氣晴明,而風色慘澹,空中無一飛鳥,暮皆大雨,震雷轟烈……初八日,王師(清軍)拘掠千艘,載虜獲西去。約計城中男婦踰垣得出者,十無一二。巧掩得全者,百無一二。驟遇炎雨,屍皆變色……其死亡狀,有倚門、臥床、投閣、扳檻、反縛、攢捆、壓木柱、斬首、斫頸、裂肩、斷腰、剜腸、陷胸、肢解、才磔種種之異,以至懸樑掛樹,到處皆是;井坎池潭,所在皆滿,嗚呼慘矣!”(吳偉業《鹿樵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