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他先前在河南呆了六年多,培植了不少自己的私人勢力,所以如魚得水,舊部紛紛來歸。


    經過北京的牢獄生涯,許定國對明朝上層心懷怨恨,他專心經營自己的勢力,以圖亂世自保。


    於是,他以睢州為根據地,散盡家財,購買軍械,招集軍士,專心擁兵自固。在一年多時間內,聚集了一萬多能戰之士。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間,北京麵臨農民軍的兵臨城下,崇禎帝四處下詔讓各將“勤王”,加許定國官職。但他不為所動,根本無任何報國忠君之心。相反,他率部下軍將,趁亂大掠商丘、寧陵,與當地明軍互相野戰,殺人盈野,蹂躪地方。


    崇禎帝自殺後,清軍入據北京,弘光帝繼位於南京。河南一帶,變成了“三不管”地帶,但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各自盤踞。河南南部、東部,殘明將領居多;河南西部的洛陽、陝州、靈寶,有不少農民軍的隊伍;而清軍,主要集中於豫北的衛輝、懷慶二府。


    思前想後,在局勢未明的情況下,許定國自然與南明弘光政權搭上線。弘光帝授他“鎮北將軍”一職,並讓他率兵北進開封。


    許定國自然不願離開老窩睢陽,藉機拖延。同時,為了給自己上雙保險,他暗中與清朝在衛輝的河南巡撫羅繡錦通氣,表示願意歸順清廷。雖如此,他也隻是口頭表示,沒有實際行動,因為清廷當時在河南的力量非常薄弱。羅繡錦也不傻,他向清廷打報告,指出許定國心懷叵測,有可能趁清軍南下或西入有所動作,不得不防。


    許定國雖是南明在河南的重將,但他名義上是四鎮中勢力最強的高傑手下的部屬,因為當時高傑有經理河北、河南等地的權力。


    許多歷史書籍,皆講高傑與許定國有“私仇”,特別是史學大家談遷,在《國榷》中講高傑為農民軍時,曾殺許定國一家。此種說法,多為日後正史所採納,敷衍成篇,以此作為許定國殺高傑的原因所據。


    仔細研究各種史料,可以發現,談遷的說法似乎站不住腳。


    1645年,即順治二年初,許定國遣其子許爾安、許爾吉兩人渡河,趕到清朝的王爺豪格處投降,當時二人皆是成年人,為明朝參將;七月間,歸降清朝的許定國隨清軍南下,其妻邢氏年老多病,上書清廷乞還老家——從這兩條就可以看出,許定國老妻壯子活得好好的,哪裏有一點從前“全家被殺”的影子。


    此外,許定國殺高傑後給清廷上揭帖,也隻講高傑誣稱他結交清朝,並未稱二人之間有殺家毀宗的私仇。如果真有這種仇恨,在價值觀首推孝道忠義以及看重家族血脈的明清之際,許定國一定把家仇拿出來說事,因為這些更可凸顯他投效清朝的無辜和“孝勇”。


    所以,流行的有關許定國殺高傑是為全家報仇的說法,基本沒有什麽可靠的史據。


    吳偉業在《綏寇紀略》中講,許定國自負有功,久不得晉官,就上疏詆斥高傑從前是賊頭,由此二人生怨,結下了梁子。


    高傑每對人稱:“我見許定國,一定要親手捅死他!”但是,從個人經歷看,許定國老兵油子一個,曾下獄吃過虧,當時他隸屬於高傑手下,僅有萬餘兵丁,一個小小總兵對一個“集團軍司令”叫板,還是公然叫板,似乎不太可能。特別是講他指斥高傑曾為“賊”,這更觸忌諱,因為在南明將領中,昔日的“賊”數目不少,遍布軍中。許定國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如此攻訐高傑而為自己廣樹仇人。


    究其事實,許定國殺高傑,更多是出於個人利益,私怨並不是導火索。


    1644年秋,懷慶的清軍大敗於李自成後,牽製了清軍主力的進攻方向。清軍各路調集,正擬進攻江南的多鐸也轉向,在年底抵達河南衛輝、孟津一帶。也就是說,清軍的主力後撤到黃河一線。先前,正是由於戰線拉得太長,使得清軍非常狼狽。


    睢陽是個軍事重鎮,隻要守住這個地方,南明的兩淮和長江下遊地區皆可安全無虞。


    許定國聞訊,根本沒有考慮到要為明朝守城,他如驚穴之狗,立刻派人到多鐸處請降。不久,多鐸率軍開拔,許定國復派人攜書至山東向清朝肅親王豪格乞降。為表達“誠意”,他還在轉年年初遣其二子渡河到達清營。


    由於對當時的情勢拿捏不準,多鐸又無多爾袞之命,沒敢即刻渡河。


    多鐸不急,許定國著急,他寫信哀求清朝河南巡撫羅繡錦,讓他允許自己的家屬過河入清營。主動送親人到清營為人質,可見許定國是真心歸降清廷。


    此時,意欲北進圖復中原的高傑來到了歸德。


    高傑此人,雖然跋扈,但經史可法激勸,感奮思進,於1644年陰曆十月十四日拔隊北征。祭旗之時,風吹大纛而折,紅夷大炮無故自裂,時人迷信,以為出兵不吉。高傑不顧,毅然登舟。據撰寫《青暽屑》的莊廷吉(此人是史可法幕僚)講,十四日那天,俗稱“月忌”,常人惡之,不行大事,高傑偏不忌諱,毅然踏舟進發。


    十一月十三日,高傑大軍已抵至徐州。


    先前降清的副將唐起龍之父唐虞時與高傑有舊交,致書招誘,表示隻要高傑投降,清朝一定“大者封王、小者封侯”。高傑不為所動,反而身先士卒,沿河築牆,專力備禦。同時,他致書清朝肅親王豪格:


    欲向江南爭半壁(20)


    逆闖(李自成)犯闕,危及君父,痛憤於心。山川俱為羞色,豈獨臣子義不共天!關東大兵,能復我神州,葬我先帝,雪我深怨,救我黎民,前者朝使謹齎金帛,稍抒微忱;獨念區區一介,未足答高厚於萬一。茲逆成跳梁西晉,未及授首。凡係臣子及一時豪傑忠義之士,無不西望泣血,欲食其肉而寢其皮。晝夜臥薪嚐膽,惟以殺闖逆、報國讎為亟。貴國原有莫大之恩,銘佩不暇;豈敢苟萌異念,自幹負義之愆!傑(高傑自稱)猥以菲劣,奉旨堵河。不揣綿力,急欲會合勁旅分道入秦,殲逆成之首,哭奠先帝。則傑之忠血已盡,能事已畢,便當披髮入山,不與世間事。一腔積憤,無由麵質。若傑本念,千言萬語,總欲會師剿闖,以成貴國恤鄰之名。且逆成凶悖,貴國所惡也。本朝欲報大仇,貴國念其忠義所必許也。本朝列聖相承,原無失德。正朔承統,天意有在。三百年豢養士民,淪肌浹髓,忠君報國,未盡泯滅!


    其文大意,與史可法書信相仿。


    人在徐州的高傑,日夜不寧,大宅門內,白晝無故起火,燒得他鬚眉幾盡,焦躁之餘,他更加決意加速北征。


    到歸德後,高傑寫信給許定國,順致大量金銀之物,要後者與他共圖中原大業。對於許定國遣子降清的活動,高傑當時完全蒙在鼓裏。


    由於自己家屬皆已送入清營,許定國百般拖延,最終激使高傑發怒,自統十三營約萬人的軍隊,在距睢州二十裏以外紮營。


    事已至此,許定國無路可退,隻能誘殺高傑自保。


    為了麻痹高傑,他立刻出迎,表示馬上要率軍與高傑共同北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亡天下:南明痛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赫連勃勃大王並收藏亡天下:南明痛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