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重,臨崩前對太子說:"汝於李積無恩,我現在把他責出外貶。我死後,你再以新皇名義授他仆she(宰相)之職,受汝恩遇,李積必致死力。"於是,詔出李密為疊州都督。


    其實,太宗大不可和李積這樣重義氣的人玩這一手,有些人英明一世,卻糊塗一時。李密也是一樣,大敗於王世充後,如果去投李積,說不定東山再起,江山姓"唐"姓"魏"還都不一定。他也和太宗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李積會因殺翟讓時被砍重傷會懷恨在心,結果轉路歸唐,最後是龍虎入牢,再無出頭之日。


    高宗即位後,立拜李積為尚書左仆she。永徽四年,冊拜司空。李積為人小心謹慎,對於皇帝家事一概不過問。後世都因他不反對高宗立武後一事頗有微詞,筆者獨以為不然。皇帝椒房內事,外臣權位再高,血緣再親,摻和入宮闈之事無論成敗,最終難逃一戮。李積又非皇親國戚,為人又深沉謹慎,加之太宗托負他的是社稷國事,所以他當時的表現實為中允,並非油滑臣下所為。因此,武後對他非常親切,對待李積的老姐還親自臨問,賜以衣服,家人一般。


    高宗幹封元年(公元666年),高麗權臣(官號莫離支)蓋蘇文病死,其子男生繼掌國事。蓋蘇文另外兩個兒子男建、男產發難,驅逐男生。


    男生逃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高宗任李積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征高麗。


    幹封二年二月,李積大軍渡遼水,攻撥高麗重城新城。李積一路連捷,直抵平壤城南紮下大營,男建不斷派兵迎戰,皆大敗而還。不久,城內人投降唐軍為內應,大開城門,唐兵四麵縱火,燒毀城門,男建窘急,自殺未死。平壤城最終被攻下,唐朝共獲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戶。至此高麗國滅,分其地置九個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麗舊地。自隋文帝以來,屢伐高麗,無一成功。隋煬帝四次伐遼,因此亡國。


    英明神武如唐太宗,禦駕親征,也因天寒少糧而無功罷兵。高宗繼位,前後派兵部尚書任雅相、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左驍衛大將軍契必何力多次征討,皆無功而返。直到李積老將出馬,乘高麗內亂,加之指揮有方,一舉討滅東邊這個多年難拔的"釘子",想必隋、唐幾位皇帝如果地下有知,肯定慚嘆不已。


    李積回國後不久,因征伐勞累而病重,卒,年七十六。高宗親為舉哀,輟朝七日,贈太尉,諡曰貞武,陪葬昭陵。


    李積一生,經戰陣無數,所得賞物,大都分賜手下將士。大功成就,常推功於別人,故而人盡死力。重病後,隻服皇帝送來的禦藥,家裏人延請的的大夫一律不見。


    他說:"我山東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濫居富貴,位極三台,年將八十,豈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寧能就醫人求治!"臨終之時,李積忽然讓其弟李弼置酒宴樂,堂下子孫滿排而立。他對李弼說:"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裝病情轉好為此宴樂。你現在腦子清醒,聽我講話。我親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門戶,都被後輩破家亡人。我這些不肖兒孫,現在都交付給你,應細加防察,如有操行不倫、結交非類,馬上打殺,然後奏之,以免傾覆家族……"雖如此,李積的憂恐最終成為現實。唐高宗崩後,武後臨朝,隨意廢殺兒皇帝,大戮李唐宗室,武氏家族高官重權,天下人情怨憤。恰巧李積孫子李敬業與兩個兄弟都因受贓貶官,在揚州又遇見同遭貶斥的唐之奇、駱賓王等人,幾個人趁機起事於揚州,旬日之間,竟有勝兵十多萬。


    然而,李敬業終屬誌大才疏之輩,也並非真的想力復唐室,純屬有個人野心的半吊子陰謀家。武則天派三十萬大軍,很快捕誅眾人。此次起事惟一能影響後世的,是大文豪駱賓王那篇千古流傳的《討武瞾檄》。武則天邊讀這篇大罵自己的文章,邊讚嘆不已,並講"宰相之過,安失此人?"由此,可見此女主對待文人倒有曹操之肚量。


    平定李敬業後,武則天下詔追削李敬業祖、父官爵,創墳斫棺,複本性徐氏。李積直係子孫誅戮無遺,偶然有旁支逃脫的,"皆竄跡胡越".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攻陷麟州,驅掠民畜而去。一行幾千漢人俘虜走到鹽州時,有位名徐舍人的吐蕃將領,把俘虜召集一處,對其中的和尚延素說:"大師勿懼,我本漢人五代孫。從前武太後殺唐宗室,吾祖建義不果(當指徐敬業),子孫流落絕域,至今已經三代了。雖然我們幾代居此,有兵有地,然思本之心,無忘於國。但至今旌屬繁衍已多,無由自撥歸漢了。"言畢,把幾千作為奴隸本來要累病死於吐蕃的漢人全被放掉。


    英國公做夢也想不到,他一輩子都為唐朝在邊疆和"夷狄羌蠻"多個少數民族作戰,殊不料自己殘留的血脈最終竟也混同於其中,這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筆者對大儒王夫之一直欽服有加,惟獨於他對李積的評價大不以為然。王夫之講:"李世積始終一狡賊而已矣。……夫為盜賊而能雄長於其類者,抑必有似信似義者焉,又非假冒之而欺人亡實也。相取以氣,相感以私,亦將與之生死而不貳。……"然畢觀李積一生,於李密,忠也;於單雄信,義也;於兵士,恤也;於唐朝,始終如一,滅亡高麗,功至高也。其孫李敬業反叛,皆非李積力所能及,想所能想,以一後世亂臣賊子而追憤前人,實無可取。


    (後記:李積也是民間演義歪曲最甚的一個人。在《隋唐演義》中,他成了"牛鼻子老道"徐茂公,變成諸葛亮、吳用一類的軍師人物,羽扇綸巾,掐指運算,此種形象,誠為誤導後人。)


    馬槊英雄勇武絕倫——胡公秦叔寶《隋唐演義》中,秦瓊秦叔寶是絕對主角,以"秦瓊賣馬"為引線,牽出全書情節。殊不料,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叔寶竟排名倒數第一。顯然演義作者當初有心,非有本事把你最末一名變成正數第一。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二十四功臣中,以秦叔寶最為廣大群眾所熟悉,過年貼年畫,說門神是神荼、鬱壘沒幾個人知道,但都曉得一個是秦叔寶,一個是尉遲敬德。


    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隋煬帝大業年間,為隋大將榮國公來護兒帳下衛士。當時,秦叔寶母親病死,來護兒派人送錢送物弔孝。軍士們議論紛紛:"士卒死亡以及兵將家裏死人的很多,來將軍從未弔問過,為什麽單單這樣禮待秦瓊呢?"來護兒聞此議論,對左右說:"叔寶勇悍,又有誌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這位來公也是慧眼識英雄,見人下菜碟。(來護兒是江都人,和秦叔寶出身差不多,少年時常常發陳涉之嘆:"大丈夫當取功名,安能久事隴畝!"後追隨隋將楊素數次擊賊有功,又從蒲山公李寬(李密之父)在現在的黃山一帶破賊,進位柱國。煬帝即位,數被寵遇,幾次征高麗均參與其中,並以平滅楊玄感被封為榮國公。最後一次擊高麗,來護兒勸煬帝不要因高麗王假裝稱臣就撤兵,當時平壤城破指日可待,煬帝不聽,功敗垂成。宇文化及江都弒帝,來護兒作為貴臣也為亂兵所殺。其長子來楷也以勇武出名,討擊群盜,所向皆捷,賊人為之作歌曰:"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十萬眾,隻畏榮公第六郎。"後與父一起遇害,誠為父子英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磊/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磊/梅毅並收藏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