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詆“貳臣”們的同時,幹隆帝對於清朝開國之初那些與其祖先馳馬援弓、浴血死戰的明臣明將,如史可法、劉宗周、孫承宗、盧象升等人,大加贊詡,表揚這些人“遭際時艱,臨危受命”,均可稱為“一代完人”,即使對於稍後“負隅頑抗”的南明諸臣,包括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幹隆帝也稱他們是“忠於所事”,乃捨生取義的英雄。這些人,皆入《勝朝殉節諸臣錄》,可謂是萬世流芳。


    幹隆皇帝,本一陰險帝君,但其對忠jian的區分,確有大可稱道之處。


    清初努爾哈赤、皇太極之屬,雖是老粗“夷狄”,道德觀一點也不低。當然,他們文化水平偏低,對漢文化的吸收,更多來自《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話本子小說,所以對關雲長這樣義薄雲天的人物極為崇敬。關羽成為“帝”(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正是清朝順治帝所封。同時,這些大辮子爺們兒對於歷史上的嶽飛、文天祥等人也耳熟能詳,禮敬有加。當然,滿清全力使用洪承疇一類降臣是當時大勢所趨,這些鷹犬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內心深處,滿洲皇帝和上層對這些人充滿鄙夷和不屑,特別是對告以南明永曆帝一朝虛實的孫可望,清朝當時雖給了他個“義王”的稱號,但沒過多久就在打獵途中把他當作獵物一箭she死,簡直就是不把他當人看待。相反,對於數位在滿洲興起的階段被俘不屈的明朝大臣,如巡按禦史張銓、太僕寺少卿張春等人的大義凜然,清朝汗王、帝君們油然起敬,嘆息道:“我從史傳中得知文天祥事跡,以為是天降神人,今見張春,乃知文天祥確有其人啊!”(皇太極)。


    皇太極也疑惑過,問漢人謀士範文程:“我見中原名將多矣,隻要戰敗勢劣,大多倒戈投降,而那些文臣儒士,卻多不為所屈,殺身報國,此何原因?”


    範文程答:“文臣讀聖賢書,忠孝名節,皆其平生所學,所以才危而忘身,一心赴國難,此乃國家養士之報。”


    皇太極深以為然,並開始督促諸王貝勒宗室子弟及旗主貴族子弟學習儒家典籍。代代相承,至於幹隆。所以,這位清帝所展現出的進步歷史觀,恰恰是漢文化陶養所致。


    “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堂堂中華,數千年禮義廉恥之邦,長久來支撐我們偉大民族屹立不倒的真髓,正是無數仁人義士胸中那一股浩然之氣!


    拾肆


    2


    衝冠一怒報紅顏―――明清易世之際“劊子手”梟雄李成棟的反反覆覆


    每每讀明末歷史,總為史可法、張煌言、陳子壯、夏完淳、瞿式耜、何騰蛟、李定國等等這些明王朝的忠臣赤子扼腕嘆息,也常常因馬士英、阮大鋮、馬吉翔、孫可望、劉承胤、陳邦傅等等jian臣佞賊而切齒欲碎。至於吳三桂、耿精忠、尚可信這樣一直食明朝俸祿最終而又因個人私利反覆多端的“貳臣”,無論生前死後,都為人們所不齒。上述諸人,黑白忠jian分明,一生事業易辨。就連曾為明朝浴血苦戰,最後在內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降附清廷並“竭盡忠心”的祖大壽、洪承疇等人,也早在幹隆帝年間被明白無誤地列入《貳臣傳》,棺蓋而論定。


    毋須多言,恭事二主再誠心,道德上的汙點無論如何難以拭揩幹淨。因此,忠心耿耿與首鼠兩端,氣宇軒昂與蝟瑣低賤,剛毅偉岸與懦弱虛偽,堅貞慡直與狡詐jian滑,皆淋漓盡致,一眼望穿。


    在波瀾壯闊、血肉橫飛的明、清交替之際,惟獨有一個人的一生歷程難以用“忠”或“jian”加以定奪,更難以用“好”或“壞”來對他個人加以形容——“揚州十日”大屠殺中有他為清兵賣力殺戮的前驅身影,“嘉定三屠”則完全是由他一人屠刀上舉發號施令而造成的慘劇;他是擊滅南明諸帝之一隆武帝朱聿鍵的“首功”之將,還是生擒紹武帝朱聿粵的“不替”功臣;赫赫戰功,此人又是滿清攻滅南明江浙、福建、兩廣等廣大地區的第一功臣。


    不可思議的是,恰恰是忽然一念之間,這個人良心發現,搖身一變,成為南明永曆帝的不貳忠臣,與金聲桓、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國“反正”,重新成為明朝的“忠臣義士”。而且,重換明朝裝束之後,他蹈死不顧,為明王朝死而後已。


    最後,為了報答一位紅顏而死,這位曾經殺人不眨眼的三心二意的將軍,竟能置安危於不顧,亂流趨敵,赴水而亡,最終被南明天子親口諡“忠烈”二字,贈太傅、寧夏王——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難以定論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棟!


    “諸賊”出身亂世沉浮


    ——李成棟“出山”的時局


    據明末大儒王夫之《永曆實錄》記載,李成棟是陝西寧夏人,字廷玉,起身群盜,後被明朝官軍招降,官至都督同知。顯然,這位好漢是明末大起義中的佼佼者,乃李自成勇將、綽號“翻山鷂”高傑的屬下。李成棟自己也有個外號,名“李訶子”。雖是盜賊出身,李成棟在“義軍”中幹活時間應該不長。何者?從他的頂頭上司高傑就可以推斷得出。


    高傑,陝西米脂人,與李自成是老鄉。“老鄉騙老鄉,兩眼淚汪汪”。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10月,明將賀人龍圍李自成於隴州。困急之下,李自成派高傑假裝向賀人龍約降。不久,賀人龍的軍使與高傑來往密切,似乎假戲成真。


    如此以來,李自成不喜反憂,疑竇頓起。


    高傑一表人材,資貌瑰偉。這位美男子一次偶然到軍資倉庫去支糧米,與李自成的老婆邢氏“一見鍾情”。邢氏勇武多智,兼掌軍資,因李自成日日在外攻城掠地,很少有時間親熱。見到高傑相貌堂堂,又是一口流利的家鄉話,很快就勾搭成jian。都說“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看來高傑這條米脂的漢子也不錯。


    婦人本性多疑。邢氏給李自成戴頂大綠帽,自己反而先著慌,就攛掇高傑向明朝官軍投降。當時的李自成還不成氣候,占山為寇的一支毛賊武裝而已。高傑本來與明將賀人龍關係不錯(賀人龍也是米脂老鄉),趁機帶著李大嫂(邢氏)及一幫兵士歸降明朝,一變而成為受招安的“官軍”。


    在這些搖身一變的軍士當中,就肯定包括日後大名鼎鼎的李成棟。


    高傑由“賊”變成“官軍”後,非常能幹,數次大敗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等人。即使後來他的老上司賀人龍、孫傳庭等人或為朝廷誅死或為賊兵所害,惟獨高傑能獨善其身不敗,一直保存“有生力量”。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廷授高傑為總兵,命其馳救山西。天下紛亂之際,高傑盜賊本性重犯,麵對勢若山來的李自成農民軍連戰連北,但在敗退途中仍縱兵大掠,一丁點兒沒有“官軍”氣象。相反,當時的李自成倒一改昔日兇殘麵貌,愛民如子,加上許多知識分子出身的書生幫忙,宣傳搞得不錯,老百姓樂嗬嗬地瞎唱:“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的另類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赫連勃勃大王並收藏大明朝的另類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