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李如鬆新立功,氣驕意傲,對全權監察朝鮮戰事的文臣宋應昌沒有也不表示應有的禮敬。依據明朝官場慣例,李如鬆這樣的武將見文人督帥宋應昌,應該先穿甲冑戎服當庭參拜,然後才能出庭換易冠帶之服,再敘禮寒暄。李如鬆卻以監司服謁見督撫之儀,“素服側坐而已”,這使宋應昌對這個武將極其反感。
甫至朝鮮,李如鬆聽說沈惟敬與日本人和談想以大同江為界分割朝鮮,登時大惱,立斥老沈jian邪小人,馬上派人要斬殺他於軍門。其手下參謀李應試連忙勸阻:“正好借沈惟敬與倭人談判之機,敵人鬆懈不備,可出其不意進襲!”李如鬆大以為然,便釋沈惟敬不殺。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四日,明軍次於肅寧館。小西行長不知有詐,以為明方派使節來封貢,趕忙先行派出二十名牙將出平壤城對明軍表示“熱烈歡迎”。
李如鬆下令遊擊將軍李寧生率小股人馬迎前,準備先綁起這二十個倭軍參將。豈料,明軍行事不密,倭將發現來前的明軍個個眼中冒火腰持繩索,便猝起格鬥,最終明軍隻逮住三個,跑了十七個。
小西行長聞訊大駭,但他仍舊沒敢多想,就派親信小西飛入明營謁見李如鬆。
李如鬆為麻痹日方,說是前日雙方誤會,明軍實是護送封貢使臣來此,好言好語好招待打發回小西飛。
明軍次於平壤城下。
小西行長深信明軍是護送朝廷封貢使臣來此。正月初六,他在平壤城內的風月樓大擺宴席,群倭花衣駿馬,夾道歡迎,等候大明使臣入城。李如鬆方麵,分派諸將,授以方略,準備分道奇襲入平壤。
但明軍諸將輕敵,逡巡未入,反而四處打招呼安排,一時間使得日本軍人大疑,紛紛登陴拒守。明軍暫時放棄奇襲計劃。
夜半時分,日軍率先開城偷營,被李如鬆一軍打得大敗,逃回城內。
正月初七一大早,李如鬆安排攻城事宜。他嚴令諸軍在進攻中不要割首報功耽誤功夫,下令要三麵合圍,留出東麵空缺專供日軍逸出之地。同時,他深知日軍最輕視朝鮮軍人,就下令副將祖承訓(先前在平壤敗過)率所部身穿朝鮮軍裝,在城西南麵潛伏。城北牡丹峰,由遊擊將軍吳惟忠率部進攻。李如鬆本人親提大軍直抵平壤城下,攻其臨江的東南麵。
日本人一直在平壤構築防禦設施,一時間矢炮如雨,明軍小卻。李如鬆怒,手斬先退兵將數名,指揮敢死隊立雲梯拋鉤繩肉搏登城。日軍主力皆移軍東南,死拒明軍正麵進攻。
西南方麵,日軍認為擁至城下的是朝鮮軍,不屑派重兵拒戰這些不堪一擊的棒子軍,紛紛抽調人手到東南方向增援。結果,祖承訓部明軍在城下登城前,紛紛解去朝軍號衣,露出明軍衣甲,守衛的日軍見狀大驚,連忙叫回已經派出增援東南城的軍士。
戰場形勢,瞬息變換,日軍慌亂之際,捍守失當,明軍楊元一部已經破平壤小西門先登,李如鬆本人率軍從大西門殺入。
日軍頑強抵抗,火器並發,煙焰蔽空,使明朝將士多有殺傷。李如鬆雖身為主帥,仍舊親自馳馬進攻。一發炮彈爆炸,一下子把李如鬆胯下戰馬炸死。這位李將軍神勇,一挺腰,又跨上一匹新馬,揮刀直進。中途有深壕,其馬不慎跌入,李如鬆大喝一聲,急躍而上,毫髮無傷,麾兵益進。將士感奮,無不以一當百,高呼登城。
畢竟明軍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平壤城多處崩塌,手持火繩鬆和倭刀抵抗的日軍紛紛滾落城下。
小西行長見勢急,忙遣人哀求李如鬆,表示說如果明軍放我一條歸路,日軍馬上拱手奉出平壤撤走。短腳倭人遇到長腿棒子,二人比陰比心計。李如鬆先佯裝答應,趁小西行長南撤時,他揮兵忽然追殺,又弄死幾百號倭兵。
事後點算首級,明軍殺敵一千有餘。平壤之戰,可謂大捷。
日軍放棄平壤後一路狂逃,李如鬆部明軍很快收復開城。不久,朝鮮所喪失的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皆由明軍收復。盤據鹹鏡道的日軍將領加藤清正見勢不妙,與幾路日軍合兵,回守漢城。
節節勝利之際,明軍輕敵,緊接下來遭受了碧蹄之戰的失敗。
李如鬆連捷連勝之餘,軍爺無長略,心驕氣傲,再不拿日本軍當盤菜。便於正月二十七揮師冒進。可巧,有誤事的朝鮮人(也可能是朝jian)來報,說日本軍已經棄漢城而逃。李如鬆信以為真,隻帶兩千輕騎,直趨漢城馳來,準備上演一出輕衣匹馬取漢城的奇劇。
豈料,一行人馬行至距漢城數十裏的碧蹄館,正陷入數部日軍的合圍,明軍倉猝應戰。
李如鬆畢竟百戰良將,倒還算鎮定,指揮部下應戰。倭兵圍之數重,明軍騎兵越殺越少。其中一金甲倭將率數百兵,把李如鬆本人及十餘明兵緊圍,情勢十分危急。明軍中級軍官李有聲冒死救援,被倭兵砍死。困窘之間,李如柏奮不顧身拍馬馳前,夾擊倭兵。李如梅彎弓馳she,一箭把金甲倭將she落馬下,總算救出大哥李如鬆。“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誠不虛言。
不久,明軍楊元一部及時趕到,斫重圍而入,終於殺掉倭兵,但明軍已經損失數千人馬。
明軍大部隊後至,準備合力攻城。由於天氣久雨,明軍精甲騎兵往往陷於漢城周圍稻田的泥濘中,騎行緩慢,更甭提馳騁了。日軍方麵,利用有利地形,背靠嶽山,麵臨漢水,在城中聯營拒守,四處遍豎飛樓,居高臨下,箭炮不絕,不斷有效殺傷明軍士兵。
相持到陰曆二月中旬,明軍接報,據說有二十萬倭軍來援。(其實是日軍jian細散布的謊言)。為此,李如鬆馬上令楊元一部在平壤屯結,控扼大同江,連接餉道;命李如柏一部在寶山諸處連營,以為聲援;查大受駐兵臨津;祖承訓部在開城屯軍;他本人東西往來,全權指揮。不久,聽說日酋平秀嘉拒守龍山倉,有糧數十萬,李如鬆密遣查大受率敢死隊突襲,一把大火點燃了龍山倉,切斷了日軍的糧糙供應。
雖如此,自碧蹄之役創敗,李如鬆進取之意大沮。日軍方麵,雖然固守漢城,但漸漸達至斷糧乏食的地步,日有歸意。於是,雙方以沈惟敬為中間人,再議講和。
從日本國內講,勞師喪兵,耗費巨大,連九州大領主島津氏內部都有人帶頭暴動拒絕去朝鮮當炮灰,日子很不好過。在這種情況下,主和派的小西行長加緊與沈惟敬談判。當然,談判桌上比不了嘴皮子,比的是真刀真槍的實力。
小西行長一失往日牛逼口氣,答應沈惟敬,表示日本向大明稱臣,歸還漢城,並放回所俘的朝鮮王子。
於是,陰曆四月十八日這天,日軍忽然從漢城遁逃,李如鬆立刻率明軍入城。進入日軍所棄軍營,發現本來應放糧食的大麻袋數千,用刀捅開一看,粒米皆無,全是幹糙。李如鬆大悔,如果堅持用兵,大可全殲後勤基本斷絕的日本軍隊。
悔恨之餘,李如鬆立遣明軍渡漢江尾追日本兵,想趁其遁歸之際擊殺他們。但後撤的日軍步步為營,嚴防死守,計劃周密,分番迭休。由於經過碧蹄館一役敗創,明軍產生畏敵心理,沒敢上前與窮寇展開廝殺。最終,殘餘日軍得以在釜山集結,聯營拒守,躲過滅頂之災。
甫至朝鮮,李如鬆聽說沈惟敬與日本人和談想以大同江為界分割朝鮮,登時大惱,立斥老沈jian邪小人,馬上派人要斬殺他於軍門。其手下參謀李應試連忙勸阻:“正好借沈惟敬與倭人談判之機,敵人鬆懈不備,可出其不意進襲!”李如鬆大以為然,便釋沈惟敬不殺。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四日,明軍次於肅寧館。小西行長不知有詐,以為明方派使節來封貢,趕忙先行派出二十名牙將出平壤城對明軍表示“熱烈歡迎”。
李如鬆下令遊擊將軍李寧生率小股人馬迎前,準備先綁起這二十個倭軍參將。豈料,明軍行事不密,倭將發現來前的明軍個個眼中冒火腰持繩索,便猝起格鬥,最終明軍隻逮住三個,跑了十七個。
小西行長聞訊大駭,但他仍舊沒敢多想,就派親信小西飛入明營謁見李如鬆。
李如鬆為麻痹日方,說是前日雙方誤會,明軍實是護送封貢使臣來此,好言好語好招待打發回小西飛。
明軍次於平壤城下。
小西行長深信明軍是護送朝廷封貢使臣來此。正月初六,他在平壤城內的風月樓大擺宴席,群倭花衣駿馬,夾道歡迎,等候大明使臣入城。李如鬆方麵,分派諸將,授以方略,準備分道奇襲入平壤。
但明軍諸將輕敵,逡巡未入,反而四處打招呼安排,一時間使得日本軍人大疑,紛紛登陴拒守。明軍暫時放棄奇襲計劃。
夜半時分,日軍率先開城偷營,被李如鬆一軍打得大敗,逃回城內。
正月初七一大早,李如鬆安排攻城事宜。他嚴令諸軍在進攻中不要割首報功耽誤功夫,下令要三麵合圍,留出東麵空缺專供日軍逸出之地。同時,他深知日軍最輕視朝鮮軍人,就下令副將祖承訓(先前在平壤敗過)率所部身穿朝鮮軍裝,在城西南麵潛伏。城北牡丹峰,由遊擊將軍吳惟忠率部進攻。李如鬆本人親提大軍直抵平壤城下,攻其臨江的東南麵。
日本人一直在平壤構築防禦設施,一時間矢炮如雨,明軍小卻。李如鬆怒,手斬先退兵將數名,指揮敢死隊立雲梯拋鉤繩肉搏登城。日軍主力皆移軍東南,死拒明軍正麵進攻。
西南方麵,日軍認為擁至城下的是朝鮮軍,不屑派重兵拒戰這些不堪一擊的棒子軍,紛紛抽調人手到東南方向增援。結果,祖承訓部明軍在城下登城前,紛紛解去朝軍號衣,露出明軍衣甲,守衛的日軍見狀大驚,連忙叫回已經派出增援東南城的軍士。
戰場形勢,瞬息變換,日軍慌亂之際,捍守失當,明軍楊元一部已經破平壤小西門先登,李如鬆本人率軍從大西門殺入。
日軍頑強抵抗,火器並發,煙焰蔽空,使明朝將士多有殺傷。李如鬆雖身為主帥,仍舊親自馳馬進攻。一發炮彈爆炸,一下子把李如鬆胯下戰馬炸死。這位李將軍神勇,一挺腰,又跨上一匹新馬,揮刀直進。中途有深壕,其馬不慎跌入,李如鬆大喝一聲,急躍而上,毫髮無傷,麾兵益進。將士感奮,無不以一當百,高呼登城。
畢竟明軍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平壤城多處崩塌,手持火繩鬆和倭刀抵抗的日軍紛紛滾落城下。
小西行長見勢急,忙遣人哀求李如鬆,表示說如果明軍放我一條歸路,日軍馬上拱手奉出平壤撤走。短腳倭人遇到長腿棒子,二人比陰比心計。李如鬆先佯裝答應,趁小西行長南撤時,他揮兵忽然追殺,又弄死幾百號倭兵。
事後點算首級,明軍殺敵一千有餘。平壤之戰,可謂大捷。
日軍放棄平壤後一路狂逃,李如鬆部明軍很快收復開城。不久,朝鮮所喪失的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皆由明軍收復。盤據鹹鏡道的日軍將領加藤清正見勢不妙,與幾路日軍合兵,回守漢城。
節節勝利之際,明軍輕敵,緊接下來遭受了碧蹄之戰的失敗。
李如鬆連捷連勝之餘,軍爺無長略,心驕氣傲,再不拿日本軍當盤菜。便於正月二十七揮師冒進。可巧,有誤事的朝鮮人(也可能是朝jian)來報,說日本軍已經棄漢城而逃。李如鬆信以為真,隻帶兩千輕騎,直趨漢城馳來,準備上演一出輕衣匹馬取漢城的奇劇。
豈料,一行人馬行至距漢城數十裏的碧蹄館,正陷入數部日軍的合圍,明軍倉猝應戰。
李如鬆畢竟百戰良將,倒還算鎮定,指揮部下應戰。倭兵圍之數重,明軍騎兵越殺越少。其中一金甲倭將率數百兵,把李如鬆本人及十餘明兵緊圍,情勢十分危急。明軍中級軍官李有聲冒死救援,被倭兵砍死。困窘之間,李如柏奮不顧身拍馬馳前,夾擊倭兵。李如梅彎弓馳she,一箭把金甲倭將she落馬下,總算救出大哥李如鬆。“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誠不虛言。
不久,明軍楊元一部及時趕到,斫重圍而入,終於殺掉倭兵,但明軍已經損失數千人馬。
明軍大部隊後至,準備合力攻城。由於天氣久雨,明軍精甲騎兵往往陷於漢城周圍稻田的泥濘中,騎行緩慢,更甭提馳騁了。日軍方麵,利用有利地形,背靠嶽山,麵臨漢水,在城中聯營拒守,四處遍豎飛樓,居高臨下,箭炮不絕,不斷有效殺傷明軍士兵。
相持到陰曆二月中旬,明軍接報,據說有二十萬倭軍來援。(其實是日軍jian細散布的謊言)。為此,李如鬆馬上令楊元一部在平壤屯結,控扼大同江,連接餉道;命李如柏一部在寶山諸處連營,以為聲援;查大受駐兵臨津;祖承訓部在開城屯軍;他本人東西往來,全權指揮。不久,聽說日酋平秀嘉拒守龍山倉,有糧數十萬,李如鬆密遣查大受率敢死隊突襲,一把大火點燃了龍山倉,切斷了日軍的糧糙供應。
雖如此,自碧蹄之役創敗,李如鬆進取之意大沮。日軍方麵,雖然固守漢城,但漸漸達至斷糧乏食的地步,日有歸意。於是,雙方以沈惟敬為中間人,再議講和。
從日本國內講,勞師喪兵,耗費巨大,連九州大領主島津氏內部都有人帶頭暴動拒絕去朝鮮當炮灰,日子很不好過。在這種情況下,主和派的小西行長加緊與沈惟敬談判。當然,談判桌上比不了嘴皮子,比的是真刀真槍的實力。
小西行長一失往日牛逼口氣,答應沈惟敬,表示日本向大明稱臣,歸還漢城,並放回所俘的朝鮮王子。
於是,陰曆四月十八日這天,日軍忽然從漢城遁逃,李如鬆立刻率明軍入城。進入日軍所棄軍營,發現本來應放糧食的大麻袋數千,用刀捅開一看,粒米皆無,全是幹糙。李如鬆大悔,如果堅持用兵,大可全殲後勤基本斷絕的日本軍隊。
悔恨之餘,李如鬆立遣明軍渡漢江尾追日本兵,想趁其遁歸之際擊殺他們。但後撤的日軍步步為營,嚴防死守,計劃周密,分番迭休。由於經過碧蹄館一役敗創,明軍產生畏敵心理,沒敢上前與窮寇展開廝殺。最終,殘餘日軍得以在釜山集結,聯營拒守,躲過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