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太子孟元喆一路上笑語喧喧,遊山玩水。忽然劍門敗訊傳來,嚇得他和幾個隨從“棄軍西奔”,逃歸成都。


    至此,孟昶才如夢方醒,知道宋軍已兵臨城下。惶駭之間,他忙問左右退敵之策。良久,才有一個老將出主意:“東兵(宋軍)遠來,勢不能久,請聚兵堅守以敵之。”


    孟昶思忖半晌,嘆息道:“吾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不能為吾東向發一矢。現在要拒守孤城,誰能會賣命呢!”


    “德高望重”的蜀國司空李昊勸孟昶“封府庫請降”,無奈之下,孟昶隻能聽從,命李昊替自己起糙降表。前蜀王衍滅亡時,降書也是這位李大人所為,因此,有人連夜在李昊大門上寫了幾個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第72節 後蜀末帝孟昶(4)


    四十一年之後,李昊文思不減當年,他抖擻著精神,筆走龍蛇,依仿孟昶的語氣,在降表中寫道:


    “臣用三皇禦宇,萬邦歸有道之君;五帝垂衣,六合順無為之化。其或未知歷數,猶味存亡,至興天討之師,實懼霆臨之罪。敬祈英睿,俯聽哀鳴。


    伏念生自並門,長於蜀地,幸以先君之基構,得從幼歲以纂承;隻知四序以推遷,不識三天之改卜。幼年接位,不識大勢;皇帝明光出震,盛德居幹,聲教被於退荒,度澤流於中外。當凝旒玉殿之始,缺以小事大之儀。


    蓋蜀地居偏僻,阻隔徽猷,已慚先見之明,因有後時之責。今則皇威赫怒,聖路風行;幹戈所指而無前,鼙鼓才臨而自潰。山河郡縣,半入於提封;將卒倉儲,盡歸於圖籍。


    但念臣中外二百餘口,慈母七十餘年,日承訓撫之恩,粗效孝愛之道,實願克終甘旨,冀保衰齡;其次則期子孫之團圓,守血食之祭祀。伏包容之若地。蓋之如天,特軫仁慈,以寬危辱。臣輒敢征其故實,上瀆震聰:竊念劉禪有“安樂”之封,叔寶有“長城”之號。背思歸款,得獲生全,顧眇昧之餘魂,得保全而為幸,庶使先君陵廟,不為樵採之場;老母庭除,且有問安之便。見今保全府庫,巡遏軍城,不使毀傷,終期照臨。車書混其文軌,正朔術於靈台,敢布腹心,恭諾。”


    果真是寫“降書”的大家,把孟昶的恭順、惶恐、求生之情寫得活靈活現,並以劉禪和陳叔寶自比,以求宋太祖能保全“微命”。


    王全斌大軍至成都升仙橋,孟昶備齊亡國之禮,跪於軍門上降表。自宋軍發兵汴京,到孟昶歸降,總共才六十六天。宋朝共得四十六州,二百四十縣,五十三萬四千戶。後蜀亡。963年7月,孟昶家族至汴京,於明德門外素服待罪。宋太祖下詔釋罪,賜孟昶冠帶、襲衣,並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秦國公。七天後,這位蜀降王就暴卒於家,估計是大英雄宋太祖知曉孟昶年青時勇毅英果,恐為後患,派人用毒酒毒藥什麽的暗害了他。


    孟昶亡國之君,怯懦不能守社稷,這也是文人皇帝的通病。王衍、李煜、趙佶等皆是如此。錦繡陣裏,玉臂交繞,淺斟低唱,銷解了帝王應有的一腔英氣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邁情懷。為了保全蟻命,數十萬精甲利矛大軍放下武器,束手就縛。千裏迢迢押護之下,如果像劉禪和陳叔寶那樣能安享後半生,也不失富貴榮華的遺夢。然而,遙遙路途之苦還未盡消,隻七天就被一瓶毒酒或一條白帛送回地府,倘知如此,孟昶還不如當初於內宮舉劍自裁,既可保全一城生靈,又可免去亡國獻俘之羞。話雖如此,“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讓一個享受了三十年奢華生活的文人帝王一逞英傑之烈,絕非我們臆想的那麽容易。


    孟昶亡國,沒有什麽新鮮出奇之處。而其寵姬花蕊夫人,逸史筆記中多有記載。


    花蕊夫人姓費,青城人,不僅相貌清麗,且善作宮詞。孟昶死後,宋太祖召花蕊夫人入宮。此前太祖早已聞知花蕊夫人有才名,命其作詩。這位亡國靚女隨口成誦,賦《國亡》詩一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趙匡胤品玩久之,心中大悅。這花蕊夫人也是冰雪聰明,一方麵“妾在深宮哪得知”擺脫了女色亡國的嫌疑;一方麵“十四萬人齊解甲”,而宋兵才五、六萬兵,反襯出了大宋天朝的氣運正隆,以少勝多。難怪宋太祖大悅,忙擁著這位有才有貌的絕色佳人同赴巫山,想來定是別有一番滋味。


    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中講,宋太祖得花蕊夫人後,日久迷戀,有誤政事。太祖兄弟趙光義(後來的宋太宗)借打獵機會,忽發一箭立斃花蕊夫人於馬下,太祖也不責備。筆者認為,此誠為揣測、小說之言,不足可信。否則,正史上肯定會濃墨重筆,大書宋帝的“輕色重國”之仁。


    至王安石時期,市間又發現了花蕊夫人《宮詞》三十二卷,共百餘首,當時名噪一時,情景仿佛今天張愛玲又被重新“發現”一樣轟動。後來戰亂,其詞其詩又多散佚,現附錄數首於後,一則顯示花蕊夫人才華,二則讀者可憑藉花蕊夫人的描寫重溫孟昶浮華、孟浪而又不失溫柔的帝王生活。


    “五雲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閑。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崑山。”


    “東內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曉鍾聲斷嚴妝罷,院院紗窗海日紅。”


    “春風一麵曉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卻被內監遙覷見,故將紅豆打黃鶯。”


    “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空抱鞍橋。”


    “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


    “婕妤生長帝王家,常近龍顏逐翠華。楊柳岸長春日幕,傍池行困倚桃花。”


    “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數千。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禦床前。”


    風流能詩的遼朝皇後蕭觀音“通jian案”始末


    遼道宗統治後期,終日巡獵飲酒為樂,逐漸疏遠原配蕭觀音,並風流成性。蕭觀音灰心之餘,作《回心院詞》十首,又自譜成曲,教人演唱,因此與漢族伶人趙惟一發生“一夜情”。


    第73節 白練賜予美人歸


    餘生也晚,智也愚,行也魯,讀書趣味也“形而下”。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中學時代,我就是個“思想複雜”的不良青少年,時不時不留痕跡、以高手藝匠人手段偷偷撬開我哲學教授老爸一隻鎖扃密實的大書箱,十二萬分沉迷地一本又一本偷看全套的繕本《繡像金瓶梅》,自此,幼小的心靈中,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灰之又灰之餘,再看別人推薦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不過是一本鋪陳華麗的愛情科普讀物,《三國演義》不過是評書藝人羨慕帝王將相的瞎編集成,《水滸傳》也就是造反賊寇的漫畫文字版,《西遊記》嘛,更不過是一本宣揚因果報應的佛經故事摘編——它們在《金瓶梅》這本細膩入微刻畫“吾國吾民”社會、人生、心理、生活的巨著麵前是那麽渺小和幼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的人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磊/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磊/梅毅並收藏歷史的人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