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隔了幾年以後,他們的上司——其中有許多人現在已離開原來的公司——告訴我們自己仍記得他們那種“老是和別人發生摩擦”、“幼稚”、“卑鄙”、“神經質”及“令人厭惡” 的態度,多麽令自己惱怒。其中一個人談到格兒時說:“我又不是她母親,讓她(因為言語粗魯)自找苦頭吃吧。”另外一個人談到亨利時,則說:“讓 他做經理?做夢!我情願把這個職位給一隻猴子。”他們心中最感到厭惡,但卻不願明講出來的事,就是亨利、格兒及約翰不順服的態度。在一個民主 社會裏,“順服”是一個很敏感的題目,但在工作時,卻被視作是理所當然 的。
有些讀者也許會覺得我們是在挑這三個人的毛病,要求他們做一些人們 本就不應該做的事。然而,自始至終我們從沒有暗示過亨利應該丟掉他的牛仔褲,格兒該假裝喉頭髮炎,約翰則該凡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也從 來沒有要他們對上司獻殷勤。這種試圖操縱人性的做法會被識破,而且會比他們原先頑強的態度更令他們的上司厭惡。
我們必須了解,亨利、格兒和約翰對獨立性及個別性這兩個觀念所產生 的混淆,正是促使他們表現出不合作和不順服態度的原因。頑固、對同事吼叫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過分的是在不自覺中恩將仇報,與上司作對。不幸 的是,他們卻覺得自己的做法很恰當,甚至是自己雄圖大略的一部分。就如亨利最近說的:“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是個有獨立性的個體。”然而,他的行 動卻說明他對這句話的含意一無所知。
由於我們所討論的行為模式,對人們是否成功或失敗有很重大的影響, 所以值得我們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在我們的樣本中,有許多人之所以攻擊他們聽到的意見,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表達自己的主張,而是因為他們 害怕受它影響。借著當場反擊的方式,他們希望能把它擋開。
在局外人看來,這種行為也許很愚蠢,因為這頂多“隻是言語上的爭端” 罷了。但幾千年以來,言語不但有治療的功效,更有強大的傷害力量。事實上,馬賽爾。摩斯(marcel mauss,ageneraltheoryof magic—new york w.w.norton,1967)在他的書《魔術的一般理論》中就會說明,人們之所以 發明魔術,是想用來阻擋天災及鄰人在憤怒之中對我們施加的邪惡咒語,這種咒語在某種情況下,能夠造成死亡。
在現代的工作環境裏,我們也經常看到人們採用自己的魔術來達到同樣 的目標。他們所遵循的指示是:“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而起碼從十幾歲的時候開始,他們就一直採用這個方法。然而,在那段時間裏,他們卻能獲得 成人的寬容,然而一旦進入社會後,這些行為就不再那麽容易被寬恕了。
他們這種頑固或好辯的態度,源自他們恐懼在言語上被人擊潰的心理。 從他們攻擊別人言語所表現的兇猛、急切的程度,你就可以看出他人的言語對他們是一種多可怕的威脅,為了規避人們語言上的影響力,他們通常會設 法還擊。他們所採取的自衛性反擊往往是口頭式的,尤其是在工作的環境當中,但他們所感受到的威脅卻勢必是以言語的方式出現;如果是的話,那更 好,因為他們會有一個具體的攻擊目標。
簡單的說,亨利、格兒及約翰在工作上的行為表現,反應出他們惟恐自己不夠獨立——或者是說獨特的心態。這種自衛性的心理是青春期殘留下來 的後遺症,是阻礙人們事業成長的主因之一。
人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已把青春期的焦慮拋諸腦後,且不再威脅到自己 的事業呢?他們什麽時候才能確定,自己已能在工作中分辨出獨立自主及獨特的差異來呢?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再明確不過的測驗法:當人 們能夠坦然地讚美同事,尤其是上司,而不覺得自貶身價甚或若有所失時,就表示他們已從青春期過渡到成熟期了。
個人與團隊的關係如果你訪問美國各類型的工作者,你會發現他們在表麵上都很重視“團 隊”問題。由於“團隊”這個字眼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有組織的一群人參與一項運動比賽,大多數人想到團隊時都會用最受歡迎的運動來做類比,“我是 這個球隊的隊長,”一位總經理這麽說。另外一位高級主管則說:“我是指 揮全隊的人。”
讓我們先相信他們的話,且暫時不看商業界與運動場上的許多不同的地 方。要玩團隊運動,就必須一個人在兩方麵都很卓越,第一,他必須能把自己獨特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第二,他必須與隊友合作無間。
第一點並沒有什麽大問題。大多數美國人都擁有不斷提升自我的熱忱。 我們喜歡琢磨工作技巧,並增廣我們的知識與見聞。問題出在第二點上:如何調整、綜合我們及別人的技巧與知識。在 20 來歲及 30 來歲的時候,有許 多不同的理由阻止我們達成這種期望。在人們 20 歲到 30歲的時候,最渴望 的就是個人工作上的努力能獲得別人的確認。他們會信口吐出一長串名人的 名字來,並渴望自己的名字也能列在這些人當中。
到了 30 來歲時,光是個人的榮耀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同時也希望藉此 獲得加薪或高階層管理的職位。然而,在事業階梯上往上爬的速度卻無法令他們感到滿意。很多人會認為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唯有做一些值得人讚美的 事,或起碼錶麵上看起來是如此。就如一個人所說的:“光是做我份內的工作並不能使我受到注意。”另外一個人則說:“你必須讓別人‘看到’你的 表現,否則你永遠無法成功。”對他們而言,把自己隱沒在一群人當中是件毫無意義的事;他們不願做無名小卒。
簡單的說,團隊工作在美國就好像是供人看熱鬧的運動一般,對別人適 合,對自己則否。而根據我們的調查,這一點在辦公室尤其顯得正確。雖然美國人會讚揚一個球隊在運動場上合作無間的精神,但在辦公室裏,他們采 用的則又是另一套法則。金錢和職位的升遷是一個極大的誘惑,隻有傻瓜才會為了與人合作而犧牲它們。任何會使自己失去表彰自我機會的事,都不值 得做。
做好換工作的準備 乍看之下,這些態度看起來似乎是“天生的”,無需多加解釋,事實卻 顯示隻要循循善誘,人們仍能改變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而與團隊合作。
然而,目前的美國社會卻提供不了什麽動機來誘導人們這麽做。在學校培養 出來的那種極端個人主義的態度——舉例言之,學生們在考試時不能互相傳遞消息(這叫作弊)——在人們踏入社會工作以後,不但沒有緩和下來,反 而變得更加嚴重。在美國社會的工作環境裏存在著一些特點,使得最認真的工作者也僅會關心他們個人事業的成功。 舉個例子來說,換工作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在意味著有必要這麽做以前,就該做好換工作的準備。準備的時間也許會因為被開除或臨時解僱而 縮短,但大多數的人卻認定自己遲早會離開公司。下一步,應該往何處去,則是需詳加考慮的問題。但同樣重要的問題則是,他們離開時能帶走什麽真 正完全屬於他們的東西。
有些讀者也許會覺得我們是在挑這三個人的毛病,要求他們做一些人們 本就不應該做的事。然而,自始至終我們從沒有暗示過亨利應該丟掉他的牛仔褲,格兒該假裝喉頭髮炎,約翰則該凡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也從 來沒有要他們對上司獻殷勤。這種試圖操縱人性的做法會被識破,而且會比他們原先頑強的態度更令他們的上司厭惡。
我們必須了解,亨利、格兒和約翰對獨立性及個別性這兩個觀念所產生 的混淆,正是促使他們表現出不合作和不順服態度的原因。頑固、對同事吼叫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過分的是在不自覺中恩將仇報,與上司作對。不幸 的是,他們卻覺得自己的做法很恰當,甚至是自己雄圖大略的一部分。就如亨利最近說的:“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是個有獨立性的個體。”然而,他的行 動卻說明他對這句話的含意一無所知。
由於我們所討論的行為模式,對人們是否成功或失敗有很重大的影響, 所以值得我們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在我們的樣本中,有許多人之所以攻擊他們聽到的意見,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表達自己的主張,而是因為他們 害怕受它影響。借著當場反擊的方式,他們希望能把它擋開。
在局外人看來,這種行為也許很愚蠢,因為這頂多“隻是言語上的爭端” 罷了。但幾千年以來,言語不但有治療的功效,更有強大的傷害力量。事實上,馬賽爾。摩斯(marcel mauss,ageneraltheoryof magic—new york w.w.norton,1967)在他的書《魔術的一般理論》中就會說明,人們之所以 發明魔術,是想用來阻擋天災及鄰人在憤怒之中對我們施加的邪惡咒語,這種咒語在某種情況下,能夠造成死亡。
在現代的工作環境裏,我們也經常看到人們採用自己的魔術來達到同樣 的目標。他們所遵循的指示是:“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而起碼從十幾歲的時候開始,他們就一直採用這個方法。然而,在那段時間裏,他們卻能獲得 成人的寬容,然而一旦進入社會後,這些行為就不再那麽容易被寬恕了。
他們這種頑固或好辯的態度,源自他們恐懼在言語上被人擊潰的心理。 從他們攻擊別人言語所表現的兇猛、急切的程度,你就可以看出他人的言語對他們是一種多可怕的威脅,為了規避人們語言上的影響力,他們通常會設 法還擊。他們所採取的自衛性反擊往往是口頭式的,尤其是在工作的環境當中,但他們所感受到的威脅卻勢必是以言語的方式出現;如果是的話,那更 好,因為他們會有一個具體的攻擊目標。
簡單的說,亨利、格兒及約翰在工作上的行為表現,反應出他們惟恐自己不夠獨立——或者是說獨特的心態。這種自衛性的心理是青春期殘留下來 的後遺症,是阻礙人們事業成長的主因之一。
人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已把青春期的焦慮拋諸腦後,且不再威脅到自己 的事業呢?他們什麽時候才能確定,自己已能在工作中分辨出獨立自主及獨特的差異來呢?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再明確不過的測驗法:當人 們能夠坦然地讚美同事,尤其是上司,而不覺得自貶身價甚或若有所失時,就表示他們已從青春期過渡到成熟期了。
個人與團隊的關係如果你訪問美國各類型的工作者,你會發現他們在表麵上都很重視“團 隊”問題。由於“團隊”這個字眼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有組織的一群人參與一項運動比賽,大多數人想到團隊時都會用最受歡迎的運動來做類比,“我是 這個球隊的隊長,”一位總經理這麽說。另外一位高級主管則說:“我是指 揮全隊的人。”
讓我們先相信他們的話,且暫時不看商業界與運動場上的許多不同的地 方。要玩團隊運動,就必須一個人在兩方麵都很卓越,第一,他必須能把自己獨特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第二,他必須與隊友合作無間。
第一點並沒有什麽大問題。大多數美國人都擁有不斷提升自我的熱忱。 我們喜歡琢磨工作技巧,並增廣我們的知識與見聞。問題出在第二點上:如何調整、綜合我們及別人的技巧與知識。在 20 來歲及 30 來歲的時候,有許 多不同的理由阻止我們達成這種期望。在人們 20 歲到 30歲的時候,最渴望 的就是個人工作上的努力能獲得別人的確認。他們會信口吐出一長串名人的 名字來,並渴望自己的名字也能列在這些人當中。
到了 30 來歲時,光是個人的榮耀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同時也希望藉此 獲得加薪或高階層管理的職位。然而,在事業階梯上往上爬的速度卻無法令他們感到滿意。很多人會認為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唯有做一些值得人讚美的 事,或起碼錶麵上看起來是如此。就如一個人所說的:“光是做我份內的工作並不能使我受到注意。”另外一個人則說:“你必須讓別人‘看到’你的 表現,否則你永遠無法成功。”對他們而言,把自己隱沒在一群人當中是件毫無意義的事;他們不願做無名小卒。
簡單的說,團隊工作在美國就好像是供人看熱鬧的運動一般,對別人適 合,對自己則否。而根據我們的調查,這一點在辦公室尤其顯得正確。雖然美國人會讚揚一個球隊在運動場上合作無間的精神,但在辦公室裏,他們采 用的則又是另一套法則。金錢和職位的升遷是一個極大的誘惑,隻有傻瓜才會為了與人合作而犧牲它們。任何會使自己失去表彰自我機會的事,都不值 得做。
做好換工作的準備 乍看之下,這些態度看起來似乎是“天生的”,無需多加解釋,事實卻 顯示隻要循循善誘,人們仍能改變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而與團隊合作。
然而,目前的美國社會卻提供不了什麽動機來誘導人們這麽做。在學校培養 出來的那種極端個人主義的態度——舉例言之,學生們在考試時不能互相傳遞消息(這叫作弊)——在人們踏入社會工作以後,不但沒有緩和下來,反 而變得更加嚴重。在美國社會的工作環境裏存在著一些特點,使得最認真的工作者也僅會關心他們個人事業的成功。 舉個例子來說,換工作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在意味著有必要這麽做以前,就該做好換工作的準備。準備的時間也許會因為被開除或臨時解僱而 縮短,但大多數的人卻認定自己遲早會離開公司。下一步,應該往何處去,則是需詳加考慮的問題。但同樣重要的問題則是,他們離開時能帶走什麽真 正完全屬於他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