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採用的方式和亨利及格兒大同小異,隻是更巧妙罷了。雖然他是三 者當中最安靜、也最不冒失的人,他卻可以僅憑別人對他行動的反應而決定這個行動是否有價值。換句話說,別人的反應愈激烈,愈表示他做對了。如 果亨利周圍的人每天穿著都和他一樣隨便,尤其是當老闆叫他們全體都穿同樣的服裝時,那麽亨利反而會感到恐慌。如果格兒周圍的人都同意她的看法, 就像做屬下的人經常嚐試做的一樣,她不嚇得跳起來才怪。同樣的,如果每個人都贊成約翰的決定,他一定會認為做了些可怕的事。舊日怕淹沒在眾人 之中的恐懼一直滯留著,而他們採取的對策也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大膽地反抗別人的立場,好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性來。不幸的是,這種辦法隻能收一時 之效,一旦那些可供他們攻擊的對象不復存在時,這種方法便無用武之地了。
這時等待的過程又再度展開,直到另外一些適當的攻擊對象出現為止。
由於他們三個人的確都很喜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們在不自覺中採用的 這種自毀前程的方法,的確令人感到可悲。他們並不是那種一心一意想摧毀工作製度的懶蟲。事實上,他們不但喜愛自己的工作,而且每年還快樂地額 外為它付出幾百個小時的時間。問題是他們的才華及付出的精力並不能從他們的薪水及職位上反映出來。因為在與同事及上司所發生的各種冷熱的爭吵 中,再也沒有比他們自己更阻礙到自己事業成長的人了。
治一治青春期“後遺症”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是心理醫生的事,但在絕大多數的例子中,情形卻 非如此。大多數人所需要的隻是勇敢麵對他們的問題,而非退縮回來。但在正視他們的問題,並採取因應之道前,讓我們仔細思考兩個看起來很簡單的 名詞:獨立性(independence)及個別性(indi-viduality)。
在我們所討論的工作環境裏,這兩個名詞的主要區別點是非常明顯的。 獨立性表示一個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可隨自己的喜好來去自如。它意味著行動的自由,也意味著思想上的自由;換句話說,不論大小事情,一個 人都可以自行做決定,而不會受到不當的壓力或脅迫。
另一方麵,個別性則表示一個人很獨特,而且能夠表達出他的這種獨特 來。我們在往後的討論中把重點擺在後者上,主要的理由是:我們發現往往正是那些“懷疑”自己不夠獨特的人,會格外地想在工作上或閑暇時,把握 住各種機會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性來。某種東西正在這些人的心中作祟,使他們覺得自己在周圍的人當中還不夠突出到足以讓人識別出來。因此,他們 會抓住每一個向人顯示他們獨特性的機會。這種傾向到後來會惹惱他們的同 事及上司。
對自我個別性的看法往往和獨立自主的觀念有密切的關聯。簡單的說, 在我們的樣本中,那些懷疑自己不夠獨特的成員,經常會過度地關切他們的獨立性是否遭受損害。下意識裏,他們過度地害怕自己會被人影響或左右, 因此,他們擔心自己和同事之間的情感距離會太近。
在美國,這是一個心理兼文化方麵的問題,“不受人影響”是許多人的 目標及煩惱。典型的評語是:“我不喜歡別人告訴我該做什麽。”身為美國人,我們在這方麵很容易受到傷害。我們希望保有自己的權利。我們希望是 自己自願答應某件事,而非被脅迫的,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大多數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方麵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在下意識裏期待著衝突的產生。更明確 的說,他們希望有人反對自己,因為僅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感覺到自己的獨立性及個別性。像他們這樣的人很容易把自主性和個體性混為一 談,並同時追求兩者。
有時候,人們會過度強調他們不受他人影響的獨立性,但大多數在工作 中產生的嚴重問題,卻和他們觀念的混淆有關。換言之,個別性意味著在某些方麵顯得與眾不同。這一點在美國雖然格外地受到強調,但是我們很驚訝 地發現:沒有多少美國人真正認為自己很獨特。其實他們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隻有外國人才會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完全一個樣子”,相同的,我們在 外國人的眼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麵,我們每天在工作環境中所見到的人都是很獨特的;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認識他們。如果我們能很輕易地辨識出 他人的個別性,毫無疑問地,別人也能辨識出我們的個別性來。
如果到 30 歲,我們還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獨特的話,就該當機立斷把這種 懷疑的念頭切斷。每個人事實上都很獨特;自己看不出來這點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別人能看得出來。
追溯以往,我們會發現最有理由擔憂自己個別性的人,是那些處於青春 期的青少年,因為他們仍在經歷成長期中各種快速的變化,而且不知道這種變化會使他們未來的人生朝哪個方向走去。學校使他們第一次領略到在一群 人當中生活的滋味;但學校生活卻也在許多人心中留下創傷。畢業以後,許多人會帶著一絲絕望的承認,他們從來就沒有成為“小圈子”裏的人,或成 為學校裏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幾十年以後,這些人仍擔心自己是否能表現出自我獨特的地方;但這回卻是在他們的工作環境裏。這種心態不但摧毀了 他們內心的寧靜,而且在很多例子中,也妨礙到他們的事業。這種青春期遺留下來的焦慮感是他們必須擺脫的束縛。
總之,要明白為什麽有許多人在事業上會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隻要觀 察一下他們與別人意見相左的情形就行了。雖然他們當時不會有任何明白的表示,但就他們事後私下發表的意見來看,你會以為他們過去——而且現在 仍是——在為自己的生命格鬥。一再使用這種求生存的策略,不但使他們筋疲力竭,而且也使他們的上司不堪其擾,後者每經歷一次爭論事件,就更沖 動地想說:“我已經受夠了。”
坦然、冷靜地應付各種紛爭 當人們在工作中表現得過分自衛時,很可能讓人誤以為他們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而故作姿態,在其他的個案中,這種假設可能是正確的,但亨利、格兒和約翰的情形卻非如此。事實上,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工作知之 甚詳,可惜的是,他們卻不免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舉動。
他們深信唯一能“顯出你的個性”(亨利經常說的),“讓別人聽到你 的聲音”(格兒的話)及“使人感受到你的存在”(約翰最愛說的句子)的辦法,就是採取堅強、不妥協的立場。雖然沒說出來,但他們心中真正的想 法是:“我要採取一個堅強、不妥協的立場來‘反對’別人的意見。”
反對誰的意見呢?有誰會比上司的意見更值得反對?因此隻要上司一提出某個建議,這三個人便立刻開始找反對的理由。“我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建 立一些反對它的理由,”格兒 33 歲時說,當時她的主管正提出某項建議。可笑的是,這個建議正是格兒自己一個月以前提出來的。
這時等待的過程又再度展開,直到另外一些適當的攻擊對象出現為止。
由於他們三個人的確都很喜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們在不自覺中採用的 這種自毀前程的方法,的確令人感到可悲。他們並不是那種一心一意想摧毀工作製度的懶蟲。事實上,他們不但喜愛自己的工作,而且每年還快樂地額 外為它付出幾百個小時的時間。問題是他們的才華及付出的精力並不能從他們的薪水及職位上反映出來。因為在與同事及上司所發生的各種冷熱的爭吵 中,再也沒有比他們自己更阻礙到自己事業成長的人了。
治一治青春期“後遺症”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是心理醫生的事,但在絕大多數的例子中,情形卻 非如此。大多數人所需要的隻是勇敢麵對他們的問題,而非退縮回來。但在正視他們的問題,並採取因應之道前,讓我們仔細思考兩個看起來很簡單的 名詞:獨立性(independence)及個別性(indi-viduality)。
在我們所討論的工作環境裏,這兩個名詞的主要區別點是非常明顯的。 獨立性表示一個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可隨自己的喜好來去自如。它意味著行動的自由,也意味著思想上的自由;換句話說,不論大小事情,一個 人都可以自行做決定,而不會受到不當的壓力或脅迫。
另一方麵,個別性則表示一個人很獨特,而且能夠表達出他的這種獨特 來。我們在往後的討論中把重點擺在後者上,主要的理由是:我們發現往往正是那些“懷疑”自己不夠獨特的人,會格外地想在工作上或閑暇時,把握 住各種機會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性來。某種東西正在這些人的心中作祟,使他們覺得自己在周圍的人當中還不夠突出到足以讓人識別出來。因此,他們 會抓住每一個向人顯示他們獨特性的機會。這種傾向到後來會惹惱他們的同 事及上司。
對自我個別性的看法往往和獨立自主的觀念有密切的關聯。簡單的說, 在我們的樣本中,那些懷疑自己不夠獨特的成員,經常會過度地關切他們的獨立性是否遭受損害。下意識裏,他們過度地害怕自己會被人影響或左右, 因此,他們擔心自己和同事之間的情感距離會太近。
在美國,這是一個心理兼文化方麵的問題,“不受人影響”是許多人的 目標及煩惱。典型的評語是:“我不喜歡別人告訴我該做什麽。”身為美國人,我們在這方麵很容易受到傷害。我們希望保有自己的權利。我們希望是 自己自願答應某件事,而非被脅迫的,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大多數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方麵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在下意識裏期待著衝突的產生。更明確 的說,他們希望有人反對自己,因為僅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感覺到自己的獨立性及個別性。像他們這樣的人很容易把自主性和個體性混為一 談,並同時追求兩者。
有時候,人們會過度強調他們不受他人影響的獨立性,但大多數在工作 中產生的嚴重問題,卻和他們觀念的混淆有關。換言之,個別性意味著在某些方麵顯得與眾不同。這一點在美國雖然格外地受到強調,但是我們很驚訝 地發現:沒有多少美國人真正認為自己很獨特。其實他們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隻有外國人才會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完全一個樣子”,相同的,我們在 外國人的眼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麵,我們每天在工作環境中所見到的人都是很獨特的;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認識他們。如果我們能很輕易地辨識出 他人的個別性,毫無疑問地,別人也能辨識出我們的個別性來。
如果到 30 歲,我們還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獨特的話,就該當機立斷把這種 懷疑的念頭切斷。每個人事實上都很獨特;自己看不出來這點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別人能看得出來。
追溯以往,我們會發現最有理由擔憂自己個別性的人,是那些處於青春 期的青少年,因為他們仍在經歷成長期中各種快速的變化,而且不知道這種變化會使他們未來的人生朝哪個方向走去。學校使他們第一次領略到在一群 人當中生活的滋味;但學校生活卻也在許多人心中留下創傷。畢業以後,許多人會帶著一絲絕望的承認,他們從來就沒有成為“小圈子”裏的人,或成 為學校裏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幾十年以後,這些人仍擔心自己是否能表現出自我獨特的地方;但這回卻是在他們的工作環境裏。這種心態不但摧毀了 他們內心的寧靜,而且在很多例子中,也妨礙到他們的事業。這種青春期遺留下來的焦慮感是他們必須擺脫的束縛。
總之,要明白為什麽有許多人在事業上會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隻要觀 察一下他們與別人意見相左的情形就行了。雖然他們當時不會有任何明白的表示,但就他們事後私下發表的意見來看,你會以為他們過去——而且現在 仍是——在為自己的生命格鬥。一再使用這種求生存的策略,不但使他們筋疲力竭,而且也使他們的上司不堪其擾,後者每經歷一次爭論事件,就更沖 動地想說:“我已經受夠了。”
坦然、冷靜地應付各種紛爭 當人們在工作中表現得過分自衛時,很可能讓人誤以為他們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而故作姿態,在其他的個案中,這種假設可能是正確的,但亨利、格兒和約翰的情形卻非如此。事實上,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工作知之 甚詳,可惜的是,他們卻不免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舉動。
他們深信唯一能“顯出你的個性”(亨利經常說的),“讓別人聽到你 的聲音”(格兒的話)及“使人感受到你的存在”(約翰最愛說的句子)的辦法,就是採取堅強、不妥協的立場。雖然沒說出來,但他們心中真正的想 法是:“我要採取一個堅強、不妥協的立場來‘反對’別人的意見。”
反對誰的意見呢?有誰會比上司的意見更值得反對?因此隻要上司一提出某個建議,這三個人便立刻開始找反對的理由。“我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建 立一些反對它的理由,”格兒 33 歲時說,當時她的主管正提出某項建議。可笑的是,這個建議正是格兒自己一個月以前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