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畫麵搖晃起來——那兒會亂起來了,攝影機搖搖晃晃顛上顛下,鏡頭裏一下是天,一下是地,一下是擁擠的人群,一下是數木清的腿和紛亂的腳步……然後膠片斷了,沒有了,牆上一片漆黑,心裏和房間裏一團漆黑。
漆黑之中,n想起了她曾在那攝影機旁說過的話:“情節非常簡單:第一,男女主人公正在初戀的狂熱之中。第二,他們不小心在這動盪的人群中互相丟失了。”……“沒有劇本,甚至連故事和更多的情節都還沒有。現在除了這對戀人在互相尋找之外,什麽都還來不及想。”……“因為我相信,不管在什麽時候,我們可能丟失和我們正在尋找的都是——愛情!就是現在,我也敢說,在我們視野所及的範圍裏,有幾千幾萬對“戀人正在互相尋找,正在為愛情祈禱上蒼。”……
漆黑中n想:真是讓我說對了,那些尋找著的人中就有f。他聽見我說的那些話了嗎?他應該聽見了。n想:我應該回去看看他了,是呀,“對愛情來說,什麽年齡都合適……”
但是n還不知道,那時f醫生已不在人世。
227
f醫生死在那架攝影機停止轉動之後不久。關於他的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是:他在那時犯了心髒病,從來沒發現過他有心髒病,但是一發卻不可收拾。
n從國外回來才聽說這件事,才明白,多年前的分手竟是她與f的永別。
冬天的末尾,融雪時節,n走過正在解凍的那條河,走過河上的橋,走進那片灰壓壓的房群。小巷如網。積雪在路邊收縮融化得醜陋不堪,在上百年的老房的房簷上滴淌得悠閑自得。空氣中散布著煤煙味、油煙味、誰家正在煎魚的味——多麽熟悉的味呀!風吹在臉上並不冷,全球的氣候都變得不可琢磨。n獨自一人穿過短短長長的窄巷,走過高高矮矮的老房,注意著路上的每一個行人和每一個院門中進出的人,希望能碰上一個她認識的,或者僅僅是一張熟悉的臉……這是她少年時常常走的路呀,每一個院門她都熟悉,甚至每一根電線桿和每一麵殘破的老牆她都認得,一切都還是那樣,像一首歌中唱的“從前是這樣,如今你還是這樣”,隻是人比過去多了,而且都是陌生的麵孔。除了氣候在變暖,就是人在變多,n記得小時候,尤其午後,在這小巷裏走半天也碰不見一個人……嗬,那家小油鹽店也還在呢,隻是門窗都換成了鉛合金的……那麽家呢,那座核黃色的樓房在哪兒?唔,那兒,還在那兒,隻是有點兒認不出了,它曾經是多麽醒目多麽漂亮呀,現在卻顯得陳舊、蒼老,滿麵塵灰無精打彩的樣子,風吹雨打已把那美麗的顏色沖剝殆盡了……
院子裏堆得亂七八糟:磚瓦灰沙,木料,鐵管,自行車和板車……而在這一團蕪雜中竟停著一輛嶄新的“林肯”牌轎車。
n敲了敲f家的門,沒有人應,一推,門開了。輕輕走進去,廳廊裏一股明顯的黴味,地毯上汙漬斑斑,走在上麵甚至踏起灰土,牆上沒有裝飾隻有塵灰,很多處脫落了灰皮,很多處,塵灰在那兒結起了網,屋頂上有一圈圈鏽黃的水跡。很多門,但都鎖著。慢慢往深處走,隻有一扇門開著,從中可見一個老人的背影。
n在那門口站住,認出了那老人正是f的父親——坐在寫字檯前。房間很大,很空曠,冬日的陽光從落地窗中透進來,一方一方落在地毯上,落在桌上和床上變了形,落在那老人彎駝的背上。
f的父親轉過頭來:“您是?”
“我是n呀,您還記得我嗎?”
“嗬……嗬,當然。”
老人定定地把n看了好一會兒,不說什麽,就走出去。回來的時候,他拖著一個麻袋。
“這是f要我給你的,”f的父親說。
“什麽?”
“不知道。他放在我這兒的,我沒看過。後來,有個叫l的人來跟我說,f要我有一天見到你,把這些東西給你。”
n打開麻袋,隻朝裏麵一望就知道了:那都是f寫給她的信。一式的信封(他給她寫信從來都是用這種信封),都封著,都貼好了郵票,但都沒有郵戳。n掏出幾封看看,單從不同時期的郵票上就都明白了:這麽多年他一直在給她寫信——並不發出的信。
f的父親坐在陽光裏,一動不動一聲不響。冬天的陽光撫摸著他彎駝的背。
“伯母呢?還有……家裏別的人呢?”
“在國外。”
“哪兒?”
“具體是哪兒並不重要。”
“那……就您一個人了嗎?”
“聽說,你不是也去了國外嗎?”
“是。是在……”
“不不,我不問這個。我隻想問,你們,以及比你們更年輕的人,對叛徒怎麽看?”
“叛徒?”
“對,叛徒。一個因為怕死和怕折磨的人,並不是為了想升官和發財的人,成了叛徒,你們對這樣的人怎麽看?對這樣的叛徒,你們怎麽想?”
“我……我沒想過……”
“行了,我知道了。”
“但是我想……也許……”
“好了我知道了,我沒有別的事要問了。”
228
事實上,時隔二十多年,自打f一看見n,他就開始覺得心髒不舒服了,氣短氣悶,心動過速。
二十多年了,他不知多少次設想過與n重逢時的情景,設想n的樣子,設想她的變化,但就在他那樣設想的時候他也明白,無論怎樣設想也不會跟實際的情景一樣的。就是說,盡管設想可以很多卻總是有限的,不大可能與實際一致。對死的設想也是這樣,你知道你肯定會某一天死去,你有時候設想你終歸會怎樣死去,在什麽樣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什麽樣的情境中死去,但這設想很少可能與實際一致,死真的來了的時候你還是猝不及防。
二十多年了,人山人海中遠遠看去,n竟沒有什麽大的改變,還是那麽漂亮、健美、生氣勃勃激情滿懷。
f站在人群中,從身旁一個小女孩兒的鏡子裏看了一下自己。那個小女孩兒玩著一麵小鏡子,用那鏡子反she的陽光晃她母親的眼睛、晃她父親的眼睛,晃到了便笑著跑開,換一個角度再重複這樣的遊戲。f問她:“你幾歲了?”“五歲半!”小女孩兒說,同時伸出五個小巧的手指,但是把十個手指都看了一遍卻不知道那半歲應該怎樣表示。f便乘機從她的小鏡子裏看了看自己,他看見了差不多是一個老人:滿頭白髮,滿臉皺紋,而且——最讓他吃驚的是——臉色晦暗、皮肉鬆弛,一副茫然疲憊的樣子。他的心髒緊緊地疼了一下:我確實是永遠也配不上n的……
那裏正有一個記者問n:“如果那時這兩個演員已經不合適了呢?比如說,他們已經老了呢?”n站在攝影機旁回答:“對愛情來說,什麽年齡都合適。隻要我那時還活著,我還是要把他們請來,我將拍攝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互相親吻著回憶往昔,互相親吻著,回憶他們幾十年中乃至一生一世歷盡艱辛的尋找。……
漆黑之中,n想起了她曾在那攝影機旁說過的話:“情節非常簡單:第一,男女主人公正在初戀的狂熱之中。第二,他們不小心在這動盪的人群中互相丟失了。”……“沒有劇本,甚至連故事和更多的情節都還沒有。現在除了這對戀人在互相尋找之外,什麽都還來不及想。”……“因為我相信,不管在什麽時候,我們可能丟失和我們正在尋找的都是——愛情!就是現在,我也敢說,在我們視野所及的範圍裏,有幾千幾萬對“戀人正在互相尋找,正在為愛情祈禱上蒼。”……
漆黑中n想:真是讓我說對了,那些尋找著的人中就有f。他聽見我說的那些話了嗎?他應該聽見了。n想:我應該回去看看他了,是呀,“對愛情來說,什麽年齡都合適……”
但是n還不知道,那時f醫生已不在人世。
227
f醫生死在那架攝影機停止轉動之後不久。關於他的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是:他在那時犯了心髒病,從來沒發現過他有心髒病,但是一發卻不可收拾。
n從國外回來才聽說這件事,才明白,多年前的分手竟是她與f的永別。
冬天的末尾,融雪時節,n走過正在解凍的那條河,走過河上的橋,走進那片灰壓壓的房群。小巷如網。積雪在路邊收縮融化得醜陋不堪,在上百年的老房的房簷上滴淌得悠閑自得。空氣中散布著煤煙味、油煙味、誰家正在煎魚的味——多麽熟悉的味呀!風吹在臉上並不冷,全球的氣候都變得不可琢磨。n獨自一人穿過短短長長的窄巷,走過高高矮矮的老房,注意著路上的每一個行人和每一個院門中進出的人,希望能碰上一個她認識的,或者僅僅是一張熟悉的臉……這是她少年時常常走的路呀,每一個院門她都熟悉,甚至每一根電線桿和每一麵殘破的老牆她都認得,一切都還是那樣,像一首歌中唱的“從前是這樣,如今你還是這樣”,隻是人比過去多了,而且都是陌生的麵孔。除了氣候在變暖,就是人在變多,n記得小時候,尤其午後,在這小巷裏走半天也碰不見一個人……嗬,那家小油鹽店也還在呢,隻是門窗都換成了鉛合金的……那麽家呢,那座核黃色的樓房在哪兒?唔,那兒,還在那兒,隻是有點兒認不出了,它曾經是多麽醒目多麽漂亮呀,現在卻顯得陳舊、蒼老,滿麵塵灰無精打彩的樣子,風吹雨打已把那美麗的顏色沖剝殆盡了……
院子裏堆得亂七八糟:磚瓦灰沙,木料,鐵管,自行車和板車……而在這一團蕪雜中竟停著一輛嶄新的“林肯”牌轎車。
n敲了敲f家的門,沒有人應,一推,門開了。輕輕走進去,廳廊裏一股明顯的黴味,地毯上汙漬斑斑,走在上麵甚至踏起灰土,牆上沒有裝飾隻有塵灰,很多處脫落了灰皮,很多處,塵灰在那兒結起了網,屋頂上有一圈圈鏽黃的水跡。很多門,但都鎖著。慢慢往深處走,隻有一扇門開著,從中可見一個老人的背影。
n在那門口站住,認出了那老人正是f的父親——坐在寫字檯前。房間很大,很空曠,冬日的陽光從落地窗中透進來,一方一方落在地毯上,落在桌上和床上變了形,落在那老人彎駝的背上。
f的父親轉過頭來:“您是?”
“我是n呀,您還記得我嗎?”
“嗬……嗬,當然。”
老人定定地把n看了好一會兒,不說什麽,就走出去。回來的時候,他拖著一個麻袋。
“這是f要我給你的,”f的父親說。
“什麽?”
“不知道。他放在我這兒的,我沒看過。後來,有個叫l的人來跟我說,f要我有一天見到你,把這些東西給你。”
n打開麻袋,隻朝裏麵一望就知道了:那都是f寫給她的信。一式的信封(他給她寫信從來都是用這種信封),都封著,都貼好了郵票,但都沒有郵戳。n掏出幾封看看,單從不同時期的郵票上就都明白了:這麽多年他一直在給她寫信——並不發出的信。
f的父親坐在陽光裏,一動不動一聲不響。冬天的陽光撫摸著他彎駝的背。
“伯母呢?還有……家裏別的人呢?”
“在國外。”
“哪兒?”
“具體是哪兒並不重要。”
“那……就您一個人了嗎?”
“聽說,你不是也去了國外嗎?”
“是。是在……”
“不不,我不問這個。我隻想問,你們,以及比你們更年輕的人,對叛徒怎麽看?”
“叛徒?”
“對,叛徒。一個因為怕死和怕折磨的人,並不是為了想升官和發財的人,成了叛徒,你們對這樣的人怎麽看?對這樣的叛徒,你們怎麽想?”
“我……我沒想過……”
“行了,我知道了。”
“但是我想……也許……”
“好了我知道了,我沒有別的事要問了。”
228
事實上,時隔二十多年,自打f一看見n,他就開始覺得心髒不舒服了,氣短氣悶,心動過速。
二十多年了,他不知多少次設想過與n重逢時的情景,設想n的樣子,設想她的變化,但就在他那樣設想的時候他也明白,無論怎樣設想也不會跟實際的情景一樣的。就是說,盡管設想可以很多卻總是有限的,不大可能與實際一致。對死的設想也是這樣,你知道你肯定會某一天死去,你有時候設想你終歸會怎樣死去,在什麽樣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什麽樣的情境中死去,但這設想很少可能與實際一致,死真的來了的時候你還是猝不及防。
二十多年了,人山人海中遠遠看去,n竟沒有什麽大的改變,還是那麽漂亮、健美、生氣勃勃激情滿懷。
f站在人群中,從身旁一個小女孩兒的鏡子裏看了一下自己。那個小女孩兒玩著一麵小鏡子,用那鏡子反she的陽光晃她母親的眼睛、晃她父親的眼睛,晃到了便笑著跑開,換一個角度再重複這樣的遊戲。f問她:“你幾歲了?”“五歲半!”小女孩兒說,同時伸出五個小巧的手指,但是把十個手指都看了一遍卻不知道那半歲應該怎樣表示。f便乘機從她的小鏡子裏看了看自己,他看見了差不多是一個老人:滿頭白髮,滿臉皺紋,而且——最讓他吃驚的是——臉色晦暗、皮肉鬆弛,一副茫然疲憊的樣子。他的心髒緊緊地疼了一下:我確實是永遠也配不上n的……
那裏正有一個記者問n:“如果那時這兩個演員已經不合適了呢?比如說,他們已經老了呢?”n站在攝影機旁回答:“對愛情來說,什麽年齡都合適。隻要我那時還活著,我還是要把他們請來,我將拍攝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互相親吻著回憶往昔,互相親吻著,回憶他們幾十年中乃至一生一世歷盡艱辛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