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這個a走進寫作之夜,讓我想起了z的異父異母的姐姐m。m已經回到了這個城市,而且已經回到了天國。


    這些年裏m走過了很多地方,在很多地方居住,調換過很多次工作,最後終於回到家鄉,回來時是獨身一人。就像一首流行歌曲裏唱的那樣,“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m回來了,快四十歲了,費了很多周折才在一所小學校裏有了職位,托人送禮,又有了屬於自己的一間小平房,看來可以安居樂業了。但是,好日子似乎剛剛來了,癌症也緊跟著來了。世界上就有這麽苦命的人。或者是,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以m的形象走進了我的寫作之夜。


    m會個會就是那個a呢?也許是,也許不是。但無論如何,那個出生在荒原的孩子在我的印象裏與m聯繫在一起了。是與不是都不值得猜想,因為這寫作之夜,m便有了同a一樣的插隊史。我有時想,m之所以不認遠方的那個孩子,就是因為她的癌症提前到了。她聽b說起那個孩子時之所以一言不發,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活不久了,而一個在荒原上長大的孩子到這城市裏來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她可能是這樣想,而且她相信,那個養蜂的老人是她平生所見的最善良可靠的人。


    不過n並不像我這樣看,n相信那個劇本裏講的並不都是如此善良的人性。她的電影如果能開拍,她說,你會看到比善與惡要複雜得多的問題。


    都是什麽問題呢?不知道。那部電影終於沒能開拍。


    m死的時候,z和z的母親一直守在她身旁。她含淚對z說:“我早就知道你能做成大事。”她又含笑對z的母親說:“媽,您看我沒說錯吧?”畫家z痛哭失聲。女教師o後來說過:z如果真心愛過誰,那就是m。o還說過:所以,z很少向人說起他的這個姐姐。


    對此,女導演n說:“不不,絕不這麽簡單。z有可能愛著m,但是他很少說起m,那更可能是因為m並不能為這位自命不凡的畫家增添光彩,反而會有損z的形象。想想真是很可笑,男人都是這樣重視他們的形象,以為他們的事業必要配備一種虛偽的形象。”


    n當然又是在指wr。


    217


    wr對n是不是愛情,wr從未明確說過,是的,他不允諾。但是wr並不愛他的妻子——就是o在wr的婚禮上見過的那個女人。o在那一瞬間的判斷絲毫不錯。因為,在與n同居的某個夜晚,wr說過:他現在好像才回到了人間,才從世界的隔壁回來,才有了人的生活。


    那是在北方的葵林裏。


    wr瞞著他的妻子,與n一起到了北方的那個小城鎮,正是葵花盛開的時節,小鎮上晝夜飄揚著葵花的香風。他們在小旅館裏住下,一同過夜。白天,他們走出小城,走進葵林深處,蜂飛蝶舞,他們在那兒享受著暫短的歡樂與自由。那時n問過他:“可是你,愛她嗎?”n是指他的妻子。wr沒有回答。n也問過他:“你愛我嗎?”wr說:“我很不喜歡這樣的允諾。”那是熱烈而瘋狂的季節,不息的蟲鳴浩瀚無邊,葵花轉動著花盤追隨太陽,wr一時忘記了他的身份,或者他的使命。


    但是他們從葵林回到這座城市,熱烈而瘋狂的季節驟然結束。很多天,也許有兩個多月,n一直找不到wr。他又忙起來,形勢有了轉機,那個悖論不再那麽迫近了,仿佛有可能就此放棄wr了。


    n終於又見到wr的時候,wr雖然變得冷靜了,但還是希望n能經常來陪伴他,偶爾把他困苦的白天帶進銷魂的夜晚。wr說:“就這樣,好嗎?”wr說:“我們互相都不必允諾什麽,不必想得太多太遠,也許我們永遠就這樣,永遠就這樣倒是很好。”就是說,他不能與那個女人離婚。為什麽不能,他沒說,他隻是說他不能放棄他的工作。不能離婚和不能放棄他的工作,這之間有什麽邏輯關係嗎?


    n卻狂熱地愛上了wr,給他打電話,寫信,去他辦公和開會的地方等他……蜚短流長,必定是這樣,wr所在的機關裏開始傳說“wr同誌迷上了一個漂亮的女導演”。wr開始躲著n。最終讓n清醒了並且輕蔑了wr的,是wr的一個小小的計謀:’wr邀請n赴一個晚會,n去了,但wr是與他的妻子同去的,晚會上wr同誌不斷向別人介紹他的妻子,並且當著他的妻子向別人介紹n——“我的朋友,電影導演……”——神態坦然磊落,語氣不親不疏極具分寸。舞曲響起來的時候,他一次又一次地跟他的妻子跳舞,眾目之下完全是一副相敬相愛的樣子,沒人懷疑這不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妻。n明白,wr指望所有的流言蜚語就此失去證據。n 隨便跟什麽人跳了幾下舞,就離開會場,不辭而別。第二天wr打來電話。


    “n,我知道你會多麽看不起我,我知道我的行為有多麽醜陋,找不是要請你原諒,但是我想讓你知道,我自己的一切幾十年前就已經被誠實出賣了,我早就不屬於找自己了……”


    “我猜,”n說,“你一定是要提醒我‘注意影響’,還有,你是打的共用電話,對不對?”


    “毫無疑問,”wr在電話裏苦笑了一下,“你當然是把我看透了。這很好,也算是我沒有欺騙你……”


    “說得真妙,永遠都是光明正大!”


    “可是我騙過的人還有一個,她……她很像你,你們連聲音都很像……而且我沒法告訴她那都是因為什麽,她白等了我十幾年……”


    “誰?她是誰?”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再有什麽人像我一樣,因為我他們不會再像我一樣……”


    “你太偉大了!”n掛掉了電話。


    n和wr的故事到此結束,或者是n對某一個男人的暫短而瘋狂的戀情到此結束。猜想在這兒結束。這樣的猜想,在寫作之夜走向o和z,在我的印象裏走向z的少為人知的某一個女人,以及z婚後少為人知的外遇……


    218


    n說:o錯了,她大錯了,她可以對一個男人失望,但不必對愛情失望。不管你對多少個男人失望了,你都沒有理由對愛情失望。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希望,永遠是生命的一種希望。愛情是你自己的品質,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處境,與別人無關。愛情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動詞,永遠的動詞,無窮動。


    “你懷疑z在婚後,仍然跟其他的什麽人有性關係嗎?”


    n說:“這我可不敢說。不過,那個死亡序幕真是令人費解。如果是個以牙還牙式的報復,那可真糟透了,我是說o。我總想不通,那個序幕,為什麽發生在那麽容易被z發現的時間和地點?o應該知道,沒有誰比她更應該知道,z絕不是那種寬容的人呀。”


    219


    f說:“不不,也可能o和那個男人之間什麽事都沒有。所謂的越軌行為,那隻是z的猜疑,是他的憤怒所衍生出來的幻覺。”


    那個男人是誰?f說: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o以前的戀人,另一種可能,是o的前夫。無論是誰,o與他並不見得有什麽越軌行為。那不過是一次禮節性的會麵。隻不過酒桌上的氣氛過於客氣,拘謹,言談舉止都精心把握著分寸,仿佛這聚會不是為了別的隻是為了來確定一種距離,關係不宜太近也不好太遠。遠了吧,有失氣度,顯得卑瑣、心胸狹窄、不近人情;近了呢,又像對別人(畫家z)不夠尊重,沒有規矩,或者居心叵測。所以這個人,他可能好幾次想走卻又沒走,直到很晚。雖然是聚會,可在酒桌上他們就像是在市場上、大街上、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彬彬有禮心存戒備……肯定,這讓o與那個男人心裏都很不是滋味,往日的一切好像都已無足輕重,形同兒戲,似乎早該忘記,心血枯焦也是枉然,心血枯焦也終會輕得隨風飄逝。酒喝得很久而且毫無生氣,時間太晚了,末班車過了,那個男人隻好在那兒住下。但在夜裏,往日會浮上心頭,沉沉的往事會在夜深人靜時統統跑出來,喧囂不息也揮之不去。o睡不著,那個男人也睡不著,他們都有些話想單獨說說,酒桌上的氣氛是不宜說那些話的,但是往事總應該有一個莊重的結尾,總該讓癡癡舊情保留住一點兒重量。這可能也是那個男人幾次想走而終於沒走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個男人一會兒躺下,一會兒坐起來,一會兒走進廳廊、走上陽台,一會兒又回到屋裏……o聽見了,知道有些話是到了該說一說的時候了,就走去敲那男人的門。他們把門關上沒有別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單獨談談,不要打擾畫家。但z生了疑心。z醒了,見o不在身邊,他出去看一看,聽見o和那個男人在一起,門關著,說話的聲音很小,這情景確實也太容易讓人生疑了。他們在說什麽?為什麽聲音這麽低?說了多久了?為什麽剛才不說,現在兩個人把門關起來說?確實,這情景誰見了也可能要多想一點兒什麽的。尤其是z,深入他心底的戒備就是不能再蒙屈辱,不能再受侵犯,不能被人俯視,別忘了他是要讓人仰望的呀。這情景他不堪忍受,讓他的聯想瘋狂地膨脹。之後的事,所謂那個死亡序幕,所謂o與那個男人的越軌行為……其實都是z的幻覺,戒備和忌恨所生的幻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務虛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鐵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鐵生並收藏務虛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