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那群流氓,為了評級半夜去敲領導家的門,為了得獎去給評委的老丈母娘拜壽,為了出名請記者吃飯,把自己的畫標上高價自己再悄悄地買回來……你能指望他們知道什麽是高貴嗎?”
停了一會兒他又說:“藝術是高貴的,是這世界上最高貴的東西。什麽是藝術?高貴就是藝術,那是唯一不朽的事情,是貝多芬說的,‘爵爺有的是,可貝多芬隻有一個’。什麽王族貴胄,都是一時的飛揚,過眼煙雲,那不是高貴。我說的是精神的高貴。那不是誰都能懂的,就像珠穆朗瑪峰並不是誰都能去登的。就比如珠穆朗瑪峰,它寒冷、孤獨、空氣稀薄人跡罕至,不管歷史怎麽沉浮變換,人間怎麽吵嚷得雞零狗碎,它都還是那麽高貴地矗立著,不為所動,低頭看著和聽著這個可笑的人間。人們有時會忘記它,庸人也許永遠都不能發現它,但是,任什麽君王權貴都得仰望它,任什麽汙泥濁水都休想抵毀它、埋沒它,它一片潔白,隻有天色是它的襯照,隻有陽光和風能挨近它,陽光和風使它更加燦爛、威嚴。它低頭看著你,誰讓你混在這個庸俗的人群裏了呢?你隻好向它那兒走吧。你就向它那兒爬吧,或者是它征服你或者是你征服它,那都是高貴的……去征服它,不管會怎樣,用你高貴的精神去征服他們,不管會怎樣你都是一個高貴的征服者……”
畫家目光癡滯,沉在他自己的夢境裏。
好一會兒他才似醒來:“你剛才問我什麽來?”
“沒有,我什麽也沒問。”
“剛才,剛才我們是說起了什麽?”
“愛情。”
“對了,愛情。愛情也是這樣,得是崇拜,崇拜和……和
“征服。”o說,聲音顯得過於平板。
“怎麽,你累了嗎?”
“嗬不……”
幸好天黑了,z看不清o的表情。
“你是不是有點兒冷?”
“也許是吧……咱們該回去了。”
他們一起往回走。河水的波光也暗下去,隻有汩汩不斷的聲響聽得清楚。
“對,征服。”畫家繼續說著。“不過,不過那不是靠權勢和武力……而是靠你內在的力量,用你高貴的精神去……去征服……嘿,你聽沒聽過鮑羅丁的那首曲子?那部關於伊格爾王遠征的歌劇?”
“哪國的?”
“別管哪國的。這不像你問的,你不像個不懂藝術的人。也別管是什麽時代的,這不重要。”
“歌劇?”
“對,你隻要記住,那是一個王者遠征的故事。”
“哪個人,”z說,“那個伊格爾王,他戰敗被俘。敵人說可以放了他,條件是他得答應不再與他們為敵。但是這不能答應,伊格爾王拒絕了這屈辱的條件。”
“他的神情,你懂嗎,”z說,“或者是他的姿態,震撼了敵人。你懂嗎?那並不是簡單的寧死不屈,並不是你在電影裏看到的那種歇斯底裏似的狂喊,或者毫無尊嚴地叫罵,或者強擺出一副僵硬的姿勢,用冷笑為自己壯膽。不,絕對不是那樣。在我想來,那個王者他隻是說:‘不,這不行。’就像對他的部下說話一樣,就像告訴他的隨從說‘不,這件事不能辦’一樣。因為他生來就是這樣,他生來就不懂除了高貴還能怎樣的人,他不幸被俘,但這並不說明有誰能夠侮辱他,他根本就不知道戰敗者應該有什麽特別的語言,他生就一副王者的習慣。他唯一遺憾的是,因為征戰的疲勞,嗓音已不如往日渾厚圓朗,他可能會抱歉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至於敵人的條件嘛?那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提出的要求,對他說‘不,不行’就夠了,就算看得起他們了。”
“你看過嗎?”
“什麽?”
“這歌劇?”
“我是聽見的。從那音樂裏你能聽見全部他的形象,高貴的神態、高貴的習慣和歷史。他以他高貴的意誌贏得了敵人的敬佩,於是,波羅維茨可汗命令他的臣民為伊格爾王歌舞。我說的就是那時的樂曲。在蠻荒的糙原上,夕陽輝照,伊格爾王這個塵世的戰敗者,享受著看似比他強大的敵人的尊敬,享受著敵國臣民獻上的歌舞……”
z停了一會,也許是為了沉穩一下情緒,也許是在聽那遙遠空闊、揚揚浪浪的樂曲或者天籟之聲。
滿天裏都是夏夜的星光。
“伊格爾王,”z說,“他是真正的征服者、高貴者,他才是真正的王者。”
“當然,”z又說,“那個波羅維茨可汗也不錯,也是高貴的人,因為……因為他懂得崇拜什麽。這就是我說的崇拜和……和征服……”
199
這天晚上,市場街上的畫室裏,一遍一遍地放響著那出歌劇。
伊格爾王遠征的故事。
當然,正在轉動著的已經不是留聲機上的那張老唱片,而是錄音機裏的磁帶。父親留下的那張老唱片沒能逃過文革的劫難。z對這齣歌劇的喜愛近乎偏執、無理,它的唱片和磁帶的各種版本,z都收藏至少有三份。苦悶和得意時,首要之事是要讓它響起來。冥思苦想而不得的時候,偶然放筆而恰中心思的時候,都要讓它響起來,讓那樂曲沉沉地或是熱烈地響徹他的畫室。這樣的時候,我記得畫家就像個虔誠的信徒那樣閉目危坐,在染滿了畫彩的地上,很久很久,無論深夜還是清晨,他都可能忽然從那鏗鏘飛揚的節奏中跳起來,或者,就在那沉渾遼闊的旋律裏睡去。
這夜那旋律又在市場街上傳揚,流過一個個空空的貨攤,仿佛從蠻荒的糙原踏進這枯萎的城市,從生氣勃勃的遠古傲視這營營苟苟的現代。
o聽著,在燈下然後是在月光中,不時地看看z。
z還是坐得離o很遠,靠牆角的地方。身旁放一杯酒,但他幾乎不去動。燈光或者月光都照不見他的臉。
我想那時,就是z的窺望。
z的目光肯定不在這間簡陋的畫室裏,甚至不在這個塵世。
也不在他新婚的妻子身上。
也許是女教師o,也許是我,從那蒼涼又燦爛的旋律中,從畫家z沉醉的呼吸裏,聽出了:你的崇拜要變成崇拜你,你要高貴地去征服你曾經崇拜的高貴……
z呢?我想z可能會聽見另一條街上曾有過的二胡聲,因而我和z都會看見一個少年從他爛醉的繼父身旁羞愧地走開,從他苦難、屈辱的母親身邊悄悄躲開,從他可愛的異父母姐姐身旁跑開,走向一座美麗的房子,走近一扇扇關閉著的高貴的門前。但是由於o的到來,畫家z看見一扇扇關閉著的門正在打開,由於o對他的仰望。由於o走進這簡陋的畫室,由於o的委身於他,z聽見,隨著那樂曲的漸漸輝煌所有的門正在紛紛打開,打開,打開,越來越快地打開,無窮無盡
停了一會兒他又說:“藝術是高貴的,是這世界上最高貴的東西。什麽是藝術?高貴就是藝術,那是唯一不朽的事情,是貝多芬說的,‘爵爺有的是,可貝多芬隻有一個’。什麽王族貴胄,都是一時的飛揚,過眼煙雲,那不是高貴。我說的是精神的高貴。那不是誰都能懂的,就像珠穆朗瑪峰並不是誰都能去登的。就比如珠穆朗瑪峰,它寒冷、孤獨、空氣稀薄人跡罕至,不管歷史怎麽沉浮變換,人間怎麽吵嚷得雞零狗碎,它都還是那麽高貴地矗立著,不為所動,低頭看著和聽著這個可笑的人間。人們有時會忘記它,庸人也許永遠都不能發現它,但是,任什麽君王權貴都得仰望它,任什麽汙泥濁水都休想抵毀它、埋沒它,它一片潔白,隻有天色是它的襯照,隻有陽光和風能挨近它,陽光和風使它更加燦爛、威嚴。它低頭看著你,誰讓你混在這個庸俗的人群裏了呢?你隻好向它那兒走吧。你就向它那兒爬吧,或者是它征服你或者是你征服它,那都是高貴的……去征服它,不管會怎樣,用你高貴的精神去征服他們,不管會怎樣你都是一個高貴的征服者……”
畫家目光癡滯,沉在他自己的夢境裏。
好一會兒他才似醒來:“你剛才問我什麽來?”
“沒有,我什麽也沒問。”
“剛才,剛才我們是說起了什麽?”
“愛情。”
“對了,愛情。愛情也是這樣,得是崇拜,崇拜和……和
“征服。”o說,聲音顯得過於平板。
“怎麽,你累了嗎?”
“嗬不……”
幸好天黑了,z看不清o的表情。
“你是不是有點兒冷?”
“也許是吧……咱們該回去了。”
他們一起往回走。河水的波光也暗下去,隻有汩汩不斷的聲響聽得清楚。
“對,征服。”畫家繼續說著。“不過,不過那不是靠權勢和武力……而是靠你內在的力量,用你高貴的精神去……去征服……嘿,你聽沒聽過鮑羅丁的那首曲子?那部關於伊格爾王遠征的歌劇?”
“哪國的?”
“別管哪國的。這不像你問的,你不像個不懂藝術的人。也別管是什麽時代的,這不重要。”
“歌劇?”
“對,你隻要記住,那是一個王者遠征的故事。”
“哪個人,”z說,“那個伊格爾王,他戰敗被俘。敵人說可以放了他,條件是他得答應不再與他們為敵。但是這不能答應,伊格爾王拒絕了這屈辱的條件。”
“他的神情,你懂嗎,”z說,“或者是他的姿態,震撼了敵人。你懂嗎?那並不是簡單的寧死不屈,並不是你在電影裏看到的那種歇斯底裏似的狂喊,或者毫無尊嚴地叫罵,或者強擺出一副僵硬的姿勢,用冷笑為自己壯膽。不,絕對不是那樣。在我想來,那個王者他隻是說:‘不,這不行。’就像對他的部下說話一樣,就像告訴他的隨從說‘不,這件事不能辦’一樣。因為他生來就是這樣,他生來就不懂除了高貴還能怎樣的人,他不幸被俘,但這並不說明有誰能夠侮辱他,他根本就不知道戰敗者應該有什麽特別的語言,他生就一副王者的習慣。他唯一遺憾的是,因為征戰的疲勞,嗓音已不如往日渾厚圓朗,他可能會抱歉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至於敵人的條件嘛?那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提出的要求,對他說‘不,不行’就夠了,就算看得起他們了。”
“你看過嗎?”
“什麽?”
“這歌劇?”
“我是聽見的。從那音樂裏你能聽見全部他的形象,高貴的神態、高貴的習慣和歷史。他以他高貴的意誌贏得了敵人的敬佩,於是,波羅維茨可汗命令他的臣民為伊格爾王歌舞。我說的就是那時的樂曲。在蠻荒的糙原上,夕陽輝照,伊格爾王這個塵世的戰敗者,享受著看似比他強大的敵人的尊敬,享受著敵國臣民獻上的歌舞……”
z停了一會,也許是為了沉穩一下情緒,也許是在聽那遙遠空闊、揚揚浪浪的樂曲或者天籟之聲。
滿天裏都是夏夜的星光。
“伊格爾王,”z說,“他是真正的征服者、高貴者,他才是真正的王者。”
“當然,”z又說,“那個波羅維茨可汗也不錯,也是高貴的人,因為……因為他懂得崇拜什麽。這就是我說的崇拜和……和征服……”
199
這天晚上,市場街上的畫室裏,一遍一遍地放響著那出歌劇。
伊格爾王遠征的故事。
當然,正在轉動著的已經不是留聲機上的那張老唱片,而是錄音機裏的磁帶。父親留下的那張老唱片沒能逃過文革的劫難。z對這齣歌劇的喜愛近乎偏執、無理,它的唱片和磁帶的各種版本,z都收藏至少有三份。苦悶和得意時,首要之事是要讓它響起來。冥思苦想而不得的時候,偶然放筆而恰中心思的時候,都要讓它響起來,讓那樂曲沉沉地或是熱烈地響徹他的畫室。這樣的時候,我記得畫家就像個虔誠的信徒那樣閉目危坐,在染滿了畫彩的地上,很久很久,無論深夜還是清晨,他都可能忽然從那鏗鏘飛揚的節奏中跳起來,或者,就在那沉渾遼闊的旋律裏睡去。
這夜那旋律又在市場街上傳揚,流過一個個空空的貨攤,仿佛從蠻荒的糙原踏進這枯萎的城市,從生氣勃勃的遠古傲視這營營苟苟的現代。
o聽著,在燈下然後是在月光中,不時地看看z。
z還是坐得離o很遠,靠牆角的地方。身旁放一杯酒,但他幾乎不去動。燈光或者月光都照不見他的臉。
我想那時,就是z的窺望。
z的目光肯定不在這間簡陋的畫室裏,甚至不在這個塵世。
也不在他新婚的妻子身上。
也許是女教師o,也許是我,從那蒼涼又燦爛的旋律中,從畫家z沉醉的呼吸裏,聽出了:你的崇拜要變成崇拜你,你要高貴地去征服你曾經崇拜的高貴……
z呢?我想z可能會聽見另一條街上曾有過的二胡聲,因而我和z都會看見一個少年從他爛醉的繼父身旁羞愧地走開,從他苦難、屈辱的母親身邊悄悄躲開,從他可愛的異父母姐姐身旁跑開,走向一座美麗的房子,走近一扇扇關閉著的高貴的門前。但是由於o的到來,畫家z看見一扇扇關閉著的門正在打開,由於o對他的仰望。由於o走進這簡陋的畫室,由於o的委身於他,z聽見,隨著那樂曲的漸漸輝煌所有的門正在紛紛打開,打開,打開,越來越快地打開,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