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一塊石頭可算落地了。


    分手時,我問他姓名,他給了我一張名片——他是《南方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鍾聲同誌。他送我的名片,不慎丟失了。他的名字,卻是牢牢記住的。離廣州前,諸事匆匆,未能當麵再謝,返京後,又病數月,每欲寫信聊表感激,屢因心緒煩亂,筆意澀滯,幾次作罷……


    今錄此事,蓋因實難忘耳!


    想我中華民族,自謂禮義之邦,縱觀人間百態,審度炎黃子孫,禮安在耶?義安在耶?唯一個“利”字,誘使人慾橫流,多少卑鄙邪惡之徒,逍遙於道德審判之外!嗚呼中國人,我們的明天並不美妙!


    就在那一天晚上,我平生第一次在廣州人家中做客。主人是出版社《隨筆》主編黃益庸,陪客是出版社編輯林賢治。還有他們的女兒,兩位正讀初中的少女。黃老師主編之《隨筆》,精誠團結各路雜文家、理論家、社會學家及學者,使《隨筆》辦得莊而諧,儒而銳,雅而通俗,自成風格,可視為案頭讀物。未謀麵前,已有肖復興寫信給我,囑我若到廣州,無論怎樣忙,“老黃”是不可不見的。他虔誠請我,我欣然從命。他長我近二十歲,我尊稱他老師。按他的意思,大約是搞一次三代人的共同對話。我與林賢治兄算同代。他們的女兒算是第三代。倒也沒有什麽文字方麵的實際考慮,隻是對對話而已。兩位女中學生,思想較為現代的,是黃老師的女兒。思想較為傳統的是,是賢治兄的女兒。復興早已先於我與她們對過話了,據說敗下陣來。或者是他自謙,其實舌戰了個“平手”?


    那是一次愉快平等的對話。大家暢談文學、藝術、社會、人生、愛情、當代人的靈魂現象,等等。黃老師分明是個對國家、對民族憂患意識很強的人,但又分明地並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過早地擠入大人們的思想世界。這大概是知識分子父母們普遍的矛盾心理吧?


    兩位少女都很單純,單純得近於透明。黃老師的女兒不無高級知識分子女兒的優越感,反應機敏,談吐不失鋒芒,指點江山,批評現實,很有些咄咄逼人。賢治兄的女兒剛從農村到廣州這樣的大都市不久,顯然地對大都市沒有信任感,明顯地保持著鄉土少女的質樸。談起她那些鄉下小夥伴,眼圈便紅紅的。她們都很聰穎,都受其父母的影響,熱愛著文學。在廣州這樣的商業大都市,我想熱愛文學的少女肯定是不多的吧?


    她們都有著未被大都市的當代現實所庸俗所汙染的少女的完美的靈魂。


    然而不被汙染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每個人不論男女遲早總是要被汙染的,遲早而已,程度不同而已。我們逃脫不了這個下場,我們每一個人。人類的一切美好都是人類為之。人類的一切醜惡亦都是人類為之。物質世界僅隻能汙染我們的物質機體。我們自己為之的醜惡才汙染我們的靈魂,事實上當我們向人世告別之時沒有一個人的靈魂完美如初。事實上所謂高尚的靈魂可能正是那些被汙染最嚴重被侵蝕最嚴重的靈魂。區別在於它可以被汙染可以被侵蝕但不可以被改變原本的形狀,除非徹底打碎它。區別僅在於此,僅在於此……


    但是這樣的一些話我並沒有對她們說。我不忍說我不忍……


    向靈魂單純的少女過分冷靜地指出生活的無奈是近於嚴酷的事。我想我那一天並沒有在她們麵前扮演導師或牧師的角色。我隻是傾聽並且盡量理解她們。


    她們將寫的詩和小散文給我看,很自信地問難道達不到發表水平嗎?


    我看了。我說很好。我說也許可以發表,我說讓我替你們轉寄某青少年報刊吧?


    她們都說是這是她的願望。


    於是我把她們的寫在小紙片和作業本上的“處女作”帶回了北京。我曾向幾位編輯推薦過。他們看了都搖頭,說中學生怎麽可以寫這樣的詩和這樣的散文?發表不就等於鼓勵了一種傾向嗎?我不認為中學生寫出這類詩和這類散文有什麽不好。我不死心,不過也沒有再推薦過。今抄錄如下,也算了卻一件事吧!


    我們不應使孩子們對我們大人們的許諾產生不堪信任的心理,是不是?


    黃於楊的詩


    一


    你是我玫瑰色的夢


    我迷戀著的火


    我凜潔(生造詞?)的神


    我對你的愛是赤裸裸的赤裸裸的我對你的


    愛


    我的愛充滿深沉和力量充滿深沉和力量我


    的愛


    讓我們在那有著


    野火一般的玫瑰蒲公英紅蜻蜓的黃昏裏


    讓我深深地吻著你吻著你深深地吻著吻著


    你


    你眼睛裏凝聚著我的淚我的純潔我的虔誠


    我燃燒的火


    你是我的生命我的力量我的意誌我的我


    誰也不理解不理解冷冰的眼淚隻有我


    們知道


    隻有我們隻有我和你


    我玫瑰色的夢我迷戀著的火啊我凜潔的詩神……


    二


    寧歌


    轉過身來的大山不再歡笑 大地啊


    你沉睡過去了 那麽長久


    呢喃溫熱


    夢魂索繞我們將雙臂舉起


    伸向天空 美麗的安寧


    風信子光著腳丫走來走去 星星


    布滿黑色披風,情人在跳舞


    遠處


    野火熊熊燃起我們


    眼瞼低垂抱緊疲憊的裸腿 傾聽


    瀰漫天國的哀曲


    當親故(又是生造詞?)的呼喚再不能


    使我們醒起當


    哀愁纏在心上再也揮之不去而


    骷髏化成鬼火到處漂泊


    安寧的歌聲就在我們頭上閃閃爍爍……


    ——一首關於死亡的詩——寫給陳丹燕的《一個女中學生之死》中死去的寧歌——黃於楊自注。


    林露茜的散文


    多夢季節


    在多夢季節,你發現你長成一個少年了。


    在雨地裏行走,踏著滿地落英,你心裏充滿了悵惘。雲彩飄滿了你的天空,不平靜,不平靜,它來源於一層霧靄……


    你想起兒時疊起的紙船了。一隻一隻的小船兒放到碧水裏,那是真的海,真的,蔚藍而且廣闊無邊。你端起最後一隻小船,又莊重又真誠地為它祝福。是的,它要遠航了。你隻知道要遠航,你相信有一個很遙遠很遙遠的地方。


    你站在一棵樹下,樹幹直而挺拔,這是一棵你不知道名字的樹。你看到它的時候,它已不再是嚴寒時脫光了最後一片葉的樣子。而是默默地掛滿了一樹赭黃色小果了。它已拚命地長了一樹綠葉子,嗬,綠得這麽潑辣!你悄悄地笑了。


    雨不知不覺地停了,小鳥就開始叫喚了。嘰嘰喳喳的聲音在綠陰的這邊落下,忽而又在那邊響起——那是什麽鳥兒啊?


    如果我是一隻愛飛翔的小鳥,我必會把翅膀染成天空的顏色,你總在想。


    從什麽時候起,你開始變得心事重重。當小窗格子裏爬滿了星星,夜顯得愈加單薄,你開始咀嚼失眠了。你懂得了什麽叫作不快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忐忑的中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曉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曉聲並收藏忐忑的中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