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本人確曾在他的家中接待過、周濟過、掩護過早期的各國共產黨人。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打算成為他們的“暴力革命”的世界級領袖。他視他們為“革命家”。但是從來也不以世界各國“革命家”們的“革命理論家”自居。他一方麵天才地分析“暴力革命”的社會原因,預見“暴力革命”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麵以憂鬱的而並非驚喜的目光審視“暴力革命”。我們多讀一些有關馬克思的回憶錄和傳記便會知道,其中以較翔實可靠的根據告訴我們——馬克思並不認為“暴力革命”是“革命”的唯一正確的方式。
誠然,馬克思逝世以後,恩格斯在紀念馬克思的文章中曾說過——馬克思首先是全世界無產者的“革命導師”,按照他的革命理論進行“革命”,並將這種“革命”的目標在全球實現,乃是對馬克思的最好的紀念。
由於恩格斯與馬克思的特殊關係,恩格斯的話對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影響可謂深矣。毛澤東是馬克思學說中那一部分“革命”思想的最虔誠的信徒之一。也是最堅定的實踐者之一。
但一個事實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次次“革命”在先,馬克思的“革命”學說在後。究竟是“學說”指導“革命”,還是“革命”需要“學說”,馬克思之被奉為“革命導師”,於他個人情願與否,似乎是相當值得研究的。
現在,有些中國共產黨人迷惘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在最基本的觀點上似乎錯了。因為資本主義不但沒有死亡,反而空前地繁榮昌盛了起來。
其實馬克思主義恰恰在這一點上並沒有錯。因為馬克思的預見的前提是——如果資本主義並不能尋找到緩解階級矛盾的有效方式,那麽它將有可能被無產階級紛紛興起的“暴力革命”所埋葬。
資本主義尋找到了那一有效方式——民主+高速發展的經濟。
一切以為全部馬克思的著作,僅僅不過是“革命家”的“革命指南”的人,最終都難免會對馬克思主義有所失望,將自己所犯的認識性的錯誤,轉嫁為馬克思的“錯誤”。竊以為,事實恰恰相反,馬克思沒錯。
19. 路在腳下,任重而道遠
(2012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麵對賈慶林同誌的發言)
我發言的題目是“路在腳下,任重而道遠”。我首先要談我的中國大感覺——因為我的建言以此為前提。
當梁漱溟是一個青年的時候,他的父親曾問他:“這個世界還能變好嗎?”——他當時沒回答,因為自己也不知道。那一天,梁巨川因親歷了清末民初的種種亂象倍覺失望,投河而歿。梁漱溟晚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年,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答了以上問題: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能變好的。
我和他對我們這個世界抱有同樣樂觀的看法。我認為他的話也包含對於我們中國之看法。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不包含中國的世界概念顯然荒唐。
當前,中國民怨多多,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加上“改革”後形成的新問題,層層累積,社會弊端的海水,似乎已沒過了中國這艘巨大航船的吃水線。但我認為,中國的明天,肯定是大有希望的明天。因為將目前之中國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中國進行比照,一個正在富強起來、進步起來的中國印象是不容懷疑的。有一種思潮認為今不如昔。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是中國之從前的見證人,我的知識分子良知要求我,應以真誠而有說服力的文藝作品表態——事實絕非那樣。
但歷史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恰恰迅速地衰敗於社會物質財富豐富了以後,典型的例子是古代“大羅馬帝國”。
故我提出以下建言:
一、貧富懸殊已經到了政府在社會分配方麵必須出台新的分配政策予以調整的時候了。有人認為,政府根本不必管這種事,這一點完全是由社會經濟市場來決定的。我希望中央決不要聽他們的忽悠,不管他們是些什麽人物。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不管社會分配相對公平的問題。根本不管這一點的政府沒有不因之而垮台的。
二、近兩年,全國非城市人口打工者的收入,普遍有了二百元至四五百元不等的提高。最低工資新標準的出台推動了這一提高。但,工薪階層的許多人,仍對電力、石油、電信等行業員工的高工資微詞有加,尤其對這些行業的老總們“神秘”的高年薪憤懣不已。降低這些行業員工們的工資顯然是不智之舉。但,繼續任由這些行業老總們“神秘”的年薪繼續“神秘”,幾乎等於對公眾意見置之不理。我認為,他們首先是黨員,其次才是所謂老總。他們年薪的公開化、透明化、標準化,也將是衡量中國共產黨執政權威的一個重要方麵。如果連這些是老總的黨員都要求不了,何以要求廣大普通共產黨員?何以凝聚十三億幾千萬的人民群眾?
三、補償在改革開放初期做出利益犧牲的工人群體。他們當年被下崗、“內退”,被以少得可憐的錢買斷工齡。至今,他們中有些人的退休金,低於當地最低退休工資標準。鄧小平曾說:“我們的人民太好了,我們一定要對得起他們。”今天,使他們的退休工資不低於最低標準是政府起碼要做到的。在此前提之下,對於如今65歲以上的他們,逢年過節發放幾百元慰問金,則體現一種國家情懷。當然,這裏指的是當年確因企業重組被硬性“下崗”,而目前生活又確有困難的他們。我了解到的情況是,每一分花在底層貧困群體身上的錢,都是花得最值的。
四、腐敗問題。對於這個問題,讓我指出現象、分析原因我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若讓我拿出遏製的高招,我也隻有搖頭嘆氣,徒喚奈何。老實說,我沒有良方奉獻,卻有一種真切的感覺,那就是——人民大眾對腐敗的忍受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已到了臨界點。因貪不畏死,這真是不好辦了——人民正瞪大了眼睛看著中共中央、國務院有何作為。如果說,明明可以變得越來越好的中國居然前途夭折,那麽首先肯定是由於腐敗。我唯一能想出的辦法是——加速政治體製改革的步伐,與腐敗決一死戰。以為僅僅靠解決一些基本“民生”問題,就可以抵消人們對腐敗、對不公平現象的憎恨,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連高等動物都會對“貧富懸殊”與不公平現象產生極端不良反應。
五、精簡機構。中國之官員隊伍太龐大了。機構重疊、職能類同,政令多頭,精簡機構勢在必行。
總而言之,當做之事很多,但若先做到以上幾點,中國之希望的曙光現矣。否則,中國之明天難以預測也。
第二章 中國人的本性
人性之異化,細思忖之,並不意味著異化了的人性,而是人性中先天具有的那一部分動物性、野獸性異化到了極點,於是使人類中的一部分,成為地球上最可怕、最邪獰的較大型怪物。其可怕性、邪獰性以及不可思議性,乃地球上任何別的物種所不能相提並論。
誠然,馬克思逝世以後,恩格斯在紀念馬克思的文章中曾說過——馬克思首先是全世界無產者的“革命導師”,按照他的革命理論進行“革命”,並將這種“革命”的目標在全球實現,乃是對馬克思的最好的紀念。
由於恩格斯與馬克思的特殊關係,恩格斯的話對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影響可謂深矣。毛澤東是馬克思學說中那一部分“革命”思想的最虔誠的信徒之一。也是最堅定的實踐者之一。
但一個事實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次次“革命”在先,馬克思的“革命”學說在後。究竟是“學說”指導“革命”,還是“革命”需要“學說”,馬克思之被奉為“革命導師”,於他個人情願與否,似乎是相當值得研究的。
現在,有些中國共產黨人迷惘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在最基本的觀點上似乎錯了。因為資本主義不但沒有死亡,反而空前地繁榮昌盛了起來。
其實馬克思主義恰恰在這一點上並沒有錯。因為馬克思的預見的前提是——如果資本主義並不能尋找到緩解階級矛盾的有效方式,那麽它將有可能被無產階級紛紛興起的“暴力革命”所埋葬。
資本主義尋找到了那一有效方式——民主+高速發展的經濟。
一切以為全部馬克思的著作,僅僅不過是“革命家”的“革命指南”的人,最終都難免會對馬克思主義有所失望,將自己所犯的認識性的錯誤,轉嫁為馬克思的“錯誤”。竊以為,事實恰恰相反,馬克思沒錯。
19. 路在腳下,任重而道遠
(2012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麵對賈慶林同誌的發言)
我發言的題目是“路在腳下,任重而道遠”。我首先要談我的中國大感覺——因為我的建言以此為前提。
當梁漱溟是一個青年的時候,他的父親曾問他:“這個世界還能變好嗎?”——他當時沒回答,因為自己也不知道。那一天,梁巨川因親歷了清末民初的種種亂象倍覺失望,投河而歿。梁漱溟晚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年,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答了以上問題: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能變好的。
我和他對我們這個世界抱有同樣樂觀的看法。我認為他的話也包含對於我們中國之看法。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不包含中國的世界概念顯然荒唐。
當前,中國民怨多多,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加上“改革”後形成的新問題,層層累積,社會弊端的海水,似乎已沒過了中國這艘巨大航船的吃水線。但我認為,中國的明天,肯定是大有希望的明天。因為將目前之中國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中國進行比照,一個正在富強起來、進步起來的中國印象是不容懷疑的。有一種思潮認為今不如昔。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是中國之從前的見證人,我的知識分子良知要求我,應以真誠而有說服力的文藝作品表態——事實絕非那樣。
但歷史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恰恰迅速地衰敗於社會物質財富豐富了以後,典型的例子是古代“大羅馬帝國”。
故我提出以下建言:
一、貧富懸殊已經到了政府在社會分配方麵必須出台新的分配政策予以調整的時候了。有人認為,政府根本不必管這種事,這一點完全是由社會經濟市場來決定的。我希望中央決不要聽他們的忽悠,不管他們是些什麽人物。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不管社會分配相對公平的問題。根本不管這一點的政府沒有不因之而垮台的。
二、近兩年,全國非城市人口打工者的收入,普遍有了二百元至四五百元不等的提高。最低工資新標準的出台推動了這一提高。但,工薪階層的許多人,仍對電力、石油、電信等行業員工的高工資微詞有加,尤其對這些行業的老總們“神秘”的高年薪憤懣不已。降低這些行業員工們的工資顯然是不智之舉。但,繼續任由這些行業老總們“神秘”的年薪繼續“神秘”,幾乎等於對公眾意見置之不理。我認為,他們首先是黨員,其次才是所謂老總。他們年薪的公開化、透明化、標準化,也將是衡量中國共產黨執政權威的一個重要方麵。如果連這些是老總的黨員都要求不了,何以要求廣大普通共產黨員?何以凝聚十三億幾千萬的人民群眾?
三、補償在改革開放初期做出利益犧牲的工人群體。他們當年被下崗、“內退”,被以少得可憐的錢買斷工齡。至今,他們中有些人的退休金,低於當地最低退休工資標準。鄧小平曾說:“我們的人民太好了,我們一定要對得起他們。”今天,使他們的退休工資不低於最低標準是政府起碼要做到的。在此前提之下,對於如今65歲以上的他們,逢年過節發放幾百元慰問金,則體現一種國家情懷。當然,這裏指的是當年確因企業重組被硬性“下崗”,而目前生活又確有困難的他們。我了解到的情況是,每一分花在底層貧困群體身上的錢,都是花得最值的。
四、腐敗問題。對於這個問題,讓我指出現象、分析原因我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若讓我拿出遏製的高招,我也隻有搖頭嘆氣,徒喚奈何。老實說,我沒有良方奉獻,卻有一種真切的感覺,那就是——人民大眾對腐敗的忍受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已到了臨界點。因貪不畏死,這真是不好辦了——人民正瞪大了眼睛看著中共中央、國務院有何作為。如果說,明明可以變得越來越好的中國居然前途夭折,那麽首先肯定是由於腐敗。我唯一能想出的辦法是——加速政治體製改革的步伐,與腐敗決一死戰。以為僅僅靠解決一些基本“民生”問題,就可以抵消人們對腐敗、對不公平現象的憎恨,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連高等動物都會對“貧富懸殊”與不公平現象產生極端不良反應。
五、精簡機構。中國之官員隊伍太龐大了。機構重疊、職能類同,政令多頭,精簡機構勢在必行。
總而言之,當做之事很多,但若先做到以上幾點,中國之希望的曙光現矣。否則,中國之明天難以預測也。
第二章 中國人的本性
人性之異化,細思忖之,並不意味著異化了的人性,而是人性中先天具有的那一部分動物性、野獸性異化到了極點,於是使人類中的一部分,成為地球上最可怕、最邪獰的較大型怪物。其可怕性、邪獰性以及不可思議性,乃地球上任何別的物種所不能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