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盲道,是為方便盲人鋪設的。盲人是少數,他們自然會有此要求。若他們的要求被漠視,則他們心中會有不公正之感。反之,他們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心中的公平感就會增加一分。


    但,為方便盲人而由政府出錢在許多地方鋪設盲道,其實也符合絕大多數社會公民的心願,實現之,絕大多數社會公民也會感到,社會對盲人的關懷,體現了自己對好社會的理想。


    故,“普遍人心感覺”這句話,在為了方便盲人而鋪設盲道這件事上,包含了不普遍的也即多數人之心的感覺。


    又比如,某些公共場所,嚴格禁止人們帶寵物進入。寵物的某些主人,會覺得對於他們是不公正的。


    但,養寵物的人畢竟是少數,希望可以帶寵物進入某些公共場所的人,是少數人中的少數。不論他們的感覺多麽不快,社會還是要採納多數人的意見,根據多數之人心的快與不快製定並頒布法規、法律。


    故,“普遍人心感覺”這句話,在禁止帶寵物進入某些公共場所這件事上,是以不照顧不普遍的即少數人之人心的感覺為前提的。


    所以,“符合普遍人心感覺的原則”,這句話對文明的社會而言,基本符合公正的含意。社會越文明,“符合普遍人心感覺的原則”,便越加符合公正的含義。因為,文明社會之普遍人的眼和耳,會更加有意識地看到,聽到原定之法規、法律的不周全,予以改變,使之符合更文明了的普遍人心之感覺,使公正更接近人們所希望的程度。


    於是我們應當理解,公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論在任何國家,都是變態的原則。


    再比如死刑——殺人償命,幾千年以來,符合普遍人心的感覺。但是在西方某些國家,給懺悔了的罪犯以人性改造的機會這一主張逐漸被普遍的人所接受。那麽廢除了死刑,但某些罪犯實屬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公憤,也就是不符合普遍人心感覺的原則,所以死刑又在某些廢除過死刑的國家恢復。


    廢除也罷,恢復也罷,須經受公眾委託代表“普遍人心感覺”的議會討論通過。


    一旦廢除,廢除即當時“普遍人心感覺的原則”。


    一旦恢復,恢復也體現以上原則。


    總而言之,“符合普遍人心感覺的原則”,確乎一直基本符合普遍的人們對公正或不公正的理解。


    符合,既公,於是正。


    不符合,既不公,於是失正,無正。


    那麽,公道的意思可以解釋為由公眾來說道。


    即——公正之事,一定是經得起公眾議論、爭論、評論、說道的。


    經得起公道的事,才更接近公正。


    至於“平”,我想,其實並沒多少人認為非得體現為“平均”。


    “普遍人心感覺”所要求的“平”,隻不過是相對的平等。


    極少數人占有一個幾乎十四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絕大多數由金錢所代表的財富(目前金錢仍代表世界上的一切財富),普遍中國人之心的感覺怎麽會“平”呢?隻能是不平啊!


    中國人又不是世界上最愚昧的人種。


    而經不起公道的事,即使一個時期內形成為法規、法律了,那也肯定是欠公正,甚至違背公正原則的,遲早有一天要按“普遍人心感覺的原則”改變,以實現公平。


    又得用到“但”這個字了;但——以上隻不過是關於公正的一般性常識。這一般性常識,自古以來,又被認為是一種心理意識。或反過來說,又被認為是由意識所決定的心理反應。


    意識者,思想形態也。


    那麽,既然公正是相對的,是無法達到絕對程度的,可不可以通過思想說教,來使人們習慣於接受某些不公正的社會現象,豁達看待之、對待之呢?


    當然可以。


    數千年來,宗教,文化,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們,在這方麵做了不少工作。有些工作堪稱卓越,對社會穩定起到了超過於許多政治家的作用。


    還得用到“但”這個字;但——前提乃是,那不公正的程度,在“普遍人心的感覺”可忍受的範圍以內。


    若超出了“普遍人心的感覺”是可忍受的範圍,即使上帝親自做思想工作,那也無濟於事。


    因為如果超過了,普遍人心的鬱悶、憤怒之感,則就會轉變為普遍公民之生理的痛苦感覺了。


    西方動物學家們近年的實驗證明了此點。


    他們的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巨大的籠子裏,分隔出空間不等的幾個區域,每個區域用鋼絲網壁隔離,相互情形可見,但無法穿過。那巨大的籠子象徵一個國家的邊界;那幾個區域象徵不同階層;相互情形可見意味著社會信息達到的透明度。


    如果——分給某些區域的猴子足夠吃飽的桃子;分給另外一些區域的猴子根本吃不完,可以當玩具,甚至可以糟蹋的多種水果;而一兩個特殊籠子裏的猴子,不但多種水果堆積如山,而且夏天還可吃冰激淩,冬天還可以泡溫泉,還有猴衣可穿、猴帽可戴,還有電子玩具可玩……


    於是不久,隻數最多的區域裏的猴子,即其實擁有足夠吃飽那麽多的桃子的猴子們,不是企圖破壞鋼絲網壁去攻擊那些享受高等待遇的猴子,便是一隻隻喪失了機靈本性,無精打采,行為怪異。


    經對那些猴子的心理測試,它們幾乎集體心理變態。


    更有些猴子,對動物園管理者懷有無法消除的敵意和憎恨。


    也有些猴子,莫明其妙地死了。


    經對它們的腦體解剖發現——原來在它們的腦區中,已存在著一種可以叫作“先天公平基因”的腦細胞。


    倘不公平的現象明明就存在於它們眼前,它們卻無可奈何,那麽它們腦中的“先天公平基因”會發出痛苦信號,而那痛苦異常折磨它們。


    猴子腦中的“先天公平基因”是它們的腦進化的結果。


    一般猴子的智商相當於三歲兒童。


    聰明的猴子的智商相當於四五歲兒童。


    動物學家由而明白,人腦中肯定也存在著“先天公平基因”。


    故我們完全可以認為,目前中國所存在的官員生活腐敗現象、貪得無厭現象,揮霍納稅人的錢像燒紙玩一樣的現象,權力膨脹的現象,貧富差異巨大的現象——不但不符合普遍的也就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之心感覺的原則;也不斷刺激著中國人頭腦中的“先天公平基因”,使人們經受著生理痛苦的折磨。


    甚至也可以說,此種生理痛苦,使我們的許多同胞如在“水深火熱”之中。


    思想工作怎能解除生理痛苦?


    專治“先天公平基因”受到強刺激而引起的痛苦的藥,還沒研製出來。


    那麽,誰來幫我們的這些同胞解除這一種痛苦呢?


    誰能,誰便是中國的上帝。


    起碼,是偉人。


    10. 當“交管”撞上“人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忐忑的中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曉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曉聲並收藏忐忑的中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