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我竟是那麽地嫉妒那些幸福的狗*奼換罨佘蛩賴幕ā>」芩鈄諾氖焙潁也輝韞亢漣*也不曾對它萌發過一點點義務感或責任感,盡管我替它嫉妒替它憤憤不平於它已全沒了任何意義。一聽到別的狗吠,我耳邊就產生幻聽,似乎又聽到它死前哀哀呼救般的慘叫……
每天早晚我照例散步。如我所料,沒再碰見過冉的父親。我想,也許他再也不會到小月河這邊來了。花花的死,竟封鎖了他散步的天地,這難道意味著報應嗎?一天上午我家來了一位姑娘,就是冉。她一說出她父親的名字,我便猜到她因何而至了。那時已經春暖花開了,那時我看見別人們牽著的幸福的狗們,已不再替花花的身世感傷,不再替它嫉妒它們了……
冉說受她父親的委託,來向我進一步澄清關於花花那件事的。
我說這又何必呢,狗都死了幾個月了,也不是我養的狗。我並沒因了花花的死,對她父親心懷什麽難解的積怨。孩子們,包括我的兒子,已把那件事忘了。
冉說那件事在她父親,卻成了折磨心靈的一種老大的罪過。說她父親一直非常非常內疚,覺得對不住花花,對不住孩子們,也對不住他北影的朋友和我。
冉說她父親是個不善交往的人,從不主動和什麽人過從。除了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沒誰常到她家去。說她父親若非受到鄭重邀請,也不去別人家。說她母親原在某大學教馬列。教了一輩子馬列,退休前才評上副教授。現在終日在家養花兒,養魚,養貓,練氣功。還成了小月河那邊兒最熱心的老年迪斯科愛好者們的召集人。說她父親和她母親談不到一塊兒。一輩子都在相互尋找共同語言,卻沒尋找到過幾次。說她父親對養花兒沒興趣,對養魚也沒興趣,煩貓。一見她母親練氣功的樣子,就懷疑她母親走火入魔了。而她在一家外資公司當雇員,經常出國,比她父親出國的次數多得多……
"你別看我父親表麵上一副悟禪得道的樣子,"冉說,"其實他內心裏經常感到很孤獨很寂寞。但他從不向我母親流露。我母親會認為那完全是社會心理學把他搞的,會勸他讀點兒馬列的書,用馬列主義自我調理調理。他也從不向我流露,唯恐遭到我的取笑。那隻小狗叫什麽?叫花花是吧?我也挺喜歡它的,我幫我父親給它洗過澡。那一天我父親帶給它的排骨,還是我燉的呢!可憐的小狗,一口都沒吃上。它那雙眼睛,簡直就是一雙懂事的孩子的眼睛。凝視著人的時候,充滿了對人無比信任和默默乞憐的眼神兒。我覺得那小狗的眼睛會說話,好像總是在對人說--請千萬別傷害我,我是一隻好小狗兒。我父親說花花眼裏有憂鬱。我父親說這樣的狗不將它當人對待是不道德的。他還說這個世界上,動物萬千種,卻隻有馬、牛、象、猩猩和狗的眼睛,跟人的眼睛一樣,有時會流露出憂鬱來。我父親說人的年齡其實就是人的心靈的年齡。人年輕的時候不曾愛過,那個人的心靈就不曾真的有過年輕時代。而人年老時不曾憐憫過,那個人就等於是一個心靈方麵的殘疾人。
花花使他的憐憫有所給予。我父親他和別的老年人似乎很不同,他太習慣於研究和分析自己的心靈。越研究越分析,越覺得他自己的心靈不健全。這好比一個將侍弄自己的花園當成太重要的事情的人,總想把一切美好的花全都栽種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總覺得自己的花園太算不上是一個花園了。你說這不就有些荒唐有些偏執了嗎?我告訴你這些,其實主要是想告訴你,花花對於他是多麽的重要。重要性絕不亞於那些孩子們……
"我說:"這我不難理解,可我還是很糊塗。既然你父親委託你來的,那麽你能否告訴我個明白:為什麽將花花活活打死的,恰恰是你父親請的那些人?"冉說:"是我介紹我父親和那些人認識的。否則,我父親怎麽會認識那些人呢?我也不認識,是我的朋友介紹我認識的。我的朋友,帶著我和父親一塊兒去求他們的。他們痛痛快快地答應了,也痛痛快快地接受了父親送給他們的一條雲煙。花花被他們打死了,父親對我大發雷霆,質問我究竟是怎麽回事。他從沒那麽生氣過。我也不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我去登門找朋友,對朋友大發雷霆,當麵質問朋友究竟是怎麽回事。朋友同樣不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朋友當著我的麵給那些人打電話,大發雷霆的程度並不亞於我和我的父親。他們在電話裏回答說,他們原本是想給花花打預防針的,可是動身前,有一個人提議:幹脆把狗打死算了,還能白吃上一頓狗肉。這年頭一斤肉挺貴,狗肉又是壯陽的,何樂而不為?否則,打過這一次預防針,秋天還得打一針,明年開春時仍得打一針。總之一年至少得打兩次針。人情托人情的事,犯不著那麽認真。如果老傢夥興師問罪,擺出城市禁止養狗的條例,豈怕抵擋不過去?他們都贊成了那個人的話,結果那個人的提議就等於判了花花的死刑。經過就是這樣。並不存在什麽誤會不誤會的問題。他們很不高興,認為我的朋友小題大作。說我父親送給他們的煙,是冒牌的雲煙,質量劣得根本沒法吸。因為這件事父親一直到今天也不願主動理我。而我隻有遷怒於朋友,朋友又遷怒於那些人。父親不論在任何場合,一有機會就談這件事。講學談;做報告談;在區人大開會談。還以區人大代表和愛護小動物協會理事的名義,在晚報上發了篇文章,把那些人罵得夠嗆。罵他們是向孩子們示範惡的可恥透頂的反麵教員。怎麽,你沒看到這篇文章?……
"我說我沒看到。我沒訂晚報。
冉又說,那些人當然是看到文章的了。他們惱火到什麽程度是不難想像的。他們請某個記者撮了一頓,那記者就代筆替他們寫了篇文章,批駁她父親,用詞極為尖酸刻薄。她父親看了,火上澆油,再有涵養也沒有涵養了,便寫了第二篇回擊文章寄到晚報,被晚報壓下了,沒發,認為適可而止的好,沒必要開闢個欄目繼續"爭鳴"下去。結果她父親氣得大病了一場,還住了半個多月院。那些人還把氣撒在她朋友頭上。朋友覺得委屈,也責怪冉的父親的確未免太小題大作,不該把朋友之間的不愉快張揚到報上,弄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的。於是反過來向冉興問罪之師,大發雷霆。冉自然沒有什麽客氣話相還。結果兩個多年的好友絕交。而她的朋友也跟那些朋友絕了交……
冉說完這些滿臉苦笑。如同存摺被人偷去,多年的儲蓄被人冒領了。
我相陪苦笑而已。但是我看出,冉並不滿足於這一點。她分明的希望我有所表示。我覺得,不說句什麽,似乎意味著我心胸狹窄。
"那麽多人,吃一隻花花那麽小的小狗的肉,每個人也吃不到幾口哇!"於是我盡量用平淡的語氣說。說完,不免有些後悔。這樣的話,很容易使她誤認為我耿耿於懷。
冉嘆了一聲。冉說那些人沒吃花花的肉。說他們將花花打死了之後,也都覺得,花花實在是太小了。小得令他們感到索然。如果為了吃到幾口狗肉,就怪費事兒地剝它的皮剖它的膛剔它的骨,簡直怪沒勁的。路過一處垃圾站,他們將花花從車上拋到垃圾筒裏去了,連車也沒停一下……
每天早晚我照例散步。如我所料,沒再碰見過冉的父親。我想,也許他再也不會到小月河這邊來了。花花的死,竟封鎖了他散步的天地,這難道意味著報應嗎?一天上午我家來了一位姑娘,就是冉。她一說出她父親的名字,我便猜到她因何而至了。那時已經春暖花開了,那時我看見別人們牽著的幸福的狗們,已不再替花花的身世感傷,不再替它嫉妒它們了……
冉說受她父親的委託,來向我進一步澄清關於花花那件事的。
我說這又何必呢,狗都死了幾個月了,也不是我養的狗。我並沒因了花花的死,對她父親心懷什麽難解的積怨。孩子們,包括我的兒子,已把那件事忘了。
冉說那件事在她父親,卻成了折磨心靈的一種老大的罪過。說她父親一直非常非常內疚,覺得對不住花花,對不住孩子們,也對不住他北影的朋友和我。
冉說她父親是個不善交往的人,從不主動和什麽人過從。除了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沒誰常到她家去。說她父親若非受到鄭重邀請,也不去別人家。說她母親原在某大學教馬列。教了一輩子馬列,退休前才評上副教授。現在終日在家養花兒,養魚,養貓,練氣功。還成了小月河那邊兒最熱心的老年迪斯科愛好者們的召集人。說她父親和她母親談不到一塊兒。一輩子都在相互尋找共同語言,卻沒尋找到過幾次。說她父親對養花兒沒興趣,對養魚也沒興趣,煩貓。一見她母親練氣功的樣子,就懷疑她母親走火入魔了。而她在一家外資公司當雇員,經常出國,比她父親出國的次數多得多……
"你別看我父親表麵上一副悟禪得道的樣子,"冉說,"其實他內心裏經常感到很孤獨很寂寞。但他從不向我母親流露。我母親會認為那完全是社會心理學把他搞的,會勸他讀點兒馬列的書,用馬列主義自我調理調理。他也從不向我流露,唯恐遭到我的取笑。那隻小狗叫什麽?叫花花是吧?我也挺喜歡它的,我幫我父親給它洗過澡。那一天我父親帶給它的排骨,還是我燉的呢!可憐的小狗,一口都沒吃上。它那雙眼睛,簡直就是一雙懂事的孩子的眼睛。凝視著人的時候,充滿了對人無比信任和默默乞憐的眼神兒。我覺得那小狗的眼睛會說話,好像總是在對人說--請千萬別傷害我,我是一隻好小狗兒。我父親說花花眼裏有憂鬱。我父親說這樣的狗不將它當人對待是不道德的。他還說這個世界上,動物萬千種,卻隻有馬、牛、象、猩猩和狗的眼睛,跟人的眼睛一樣,有時會流露出憂鬱來。我父親說人的年齡其實就是人的心靈的年齡。人年輕的時候不曾愛過,那個人的心靈就不曾真的有過年輕時代。而人年老時不曾憐憫過,那個人就等於是一個心靈方麵的殘疾人。
花花使他的憐憫有所給予。我父親他和別的老年人似乎很不同,他太習慣於研究和分析自己的心靈。越研究越分析,越覺得他自己的心靈不健全。這好比一個將侍弄自己的花園當成太重要的事情的人,總想把一切美好的花全都栽種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總覺得自己的花園太算不上是一個花園了。你說這不就有些荒唐有些偏執了嗎?我告訴你這些,其實主要是想告訴你,花花對於他是多麽的重要。重要性絕不亞於那些孩子們……
"我說:"這我不難理解,可我還是很糊塗。既然你父親委託你來的,那麽你能否告訴我個明白:為什麽將花花活活打死的,恰恰是你父親請的那些人?"冉說:"是我介紹我父親和那些人認識的。否則,我父親怎麽會認識那些人呢?我也不認識,是我的朋友介紹我認識的。我的朋友,帶著我和父親一塊兒去求他們的。他們痛痛快快地答應了,也痛痛快快地接受了父親送給他們的一條雲煙。花花被他們打死了,父親對我大發雷霆,質問我究竟是怎麽回事。他從沒那麽生氣過。我也不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我去登門找朋友,對朋友大發雷霆,當麵質問朋友究竟是怎麽回事。朋友同樣不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朋友當著我的麵給那些人打電話,大發雷霆的程度並不亞於我和我的父親。他們在電話裏回答說,他們原本是想給花花打預防針的,可是動身前,有一個人提議:幹脆把狗打死算了,還能白吃上一頓狗肉。這年頭一斤肉挺貴,狗肉又是壯陽的,何樂而不為?否則,打過這一次預防針,秋天還得打一針,明年開春時仍得打一針。總之一年至少得打兩次針。人情托人情的事,犯不著那麽認真。如果老傢夥興師問罪,擺出城市禁止養狗的條例,豈怕抵擋不過去?他們都贊成了那個人的話,結果那個人的提議就等於判了花花的死刑。經過就是這樣。並不存在什麽誤會不誤會的問題。他們很不高興,認為我的朋友小題大作。說我父親送給他們的煙,是冒牌的雲煙,質量劣得根本沒法吸。因為這件事父親一直到今天也不願主動理我。而我隻有遷怒於朋友,朋友又遷怒於那些人。父親不論在任何場合,一有機會就談這件事。講學談;做報告談;在區人大開會談。還以區人大代表和愛護小動物協會理事的名義,在晚報上發了篇文章,把那些人罵得夠嗆。罵他們是向孩子們示範惡的可恥透頂的反麵教員。怎麽,你沒看到這篇文章?……
"我說我沒看到。我沒訂晚報。
冉又說,那些人當然是看到文章的了。他們惱火到什麽程度是不難想像的。他們請某個記者撮了一頓,那記者就代筆替他們寫了篇文章,批駁她父親,用詞極為尖酸刻薄。她父親看了,火上澆油,再有涵養也沒有涵養了,便寫了第二篇回擊文章寄到晚報,被晚報壓下了,沒發,認為適可而止的好,沒必要開闢個欄目繼續"爭鳴"下去。結果她父親氣得大病了一場,還住了半個多月院。那些人還把氣撒在她朋友頭上。朋友覺得委屈,也責怪冉的父親的確未免太小題大作,不該把朋友之間的不愉快張揚到報上,弄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的。於是反過來向冉興問罪之師,大發雷霆。冉自然沒有什麽客氣話相還。結果兩個多年的好友絕交。而她的朋友也跟那些朋友絕了交……
冉說完這些滿臉苦笑。如同存摺被人偷去,多年的儲蓄被人冒領了。
我相陪苦笑而已。但是我看出,冉並不滿足於這一點。她分明的希望我有所表示。我覺得,不說句什麽,似乎意味著我心胸狹窄。
"那麽多人,吃一隻花花那麽小的小狗的肉,每個人也吃不到幾口哇!"於是我盡量用平淡的語氣說。說完,不免有些後悔。這樣的話,很容易使她誤認為我耿耿於懷。
冉嘆了一聲。冉說那些人沒吃花花的肉。說他們將花花打死了之後,也都覺得,花花實在是太小了。小得令他們感到索然。如果為了吃到幾口狗肉,就怪費事兒地剝它的皮剖它的膛剔它的骨,簡直怪沒勁的。路過一處垃圾站,他們將花花從車上拋到垃圾筒裏去了,連車也沒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