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點頭道:“兒媳也知洪賊是假傳王命,不過現在如果不將錯就錯,將來便會弄假成真,到那時就無辦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為沉吟一下說:“你的話雖有道理,可你這一去… ”
董小宛不等他說完便語氣堅決地說道:“兒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賤見棄,公子又異常恩愛,兒媳受如此厚恩,當感恩圖報,今日正是小宛報恩之機。請您放心,兒媳此去,一不變貞潔,二不玷汙冒氏,三不連累公子,生離時刻,兒媳也別無多語,望老爺勸慰公子,要善保玉體,孝待雙親,切勿以薄命人為念。老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辭不掉,兒媳此去叩別婆婆,還望您老善勸婆婆,不能悲傷,致損慈體。”
董小宛說罷淚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麵而泣道:“想不到亡國的大丈夫,竟不能庇護一兒媳。”垂淚揮手道:“吾兒去吧。”
馬老恭人正在一把鋪著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發生的變故。董小宛走到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兒媳奉召要往蘇州暫住幾天,不多日就會回來,方才已和公公說好。來人在廳上等待,兒媳稍去收拾,馬上就走。”
馬老恭人突然被驚醒,吃驚地問道:“怎麽?是什麽人招你,這麽匆忙?”
董小宛不敢和她多說,便說道:“皇太後有旨,命孩兒進宮教習針繡,此番一去,我們全家會有大恩遇的。”
“那麽吾兒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回來?你最好還是別去,反正我們家不受清朝的榮封,你就別去了。”
董小宛有些急了,便說道:“不去就是違命,那還了得!我不久便回來看望婆婆,您老人家就請放心吧。”說完又盈盈拜了四拜,站起身來,忍著悲痛道:“婆婆保重,孩兒去了。”
董小宛急匆匆走進自己房中,見蘇元芳倒在自己床上,正掩麵悲啼呢。劉嫂呆呆地坐在書桌之前,她一見董小宛來了,便站起身,急忙問道:“怎麽?方才聽冒夫人說了,你怎會如此糊塗?你不能答應呀!你這一去,辟疆他回來了怎麽得了。”
董小宛並不回答,隻是看著她,突然走到跟前,撲嗵一聲跪下,說:“姐姐,妹子這回又要你幫助我了。”
劉氏一把將她扶起。
“有什麽話好說,難道這回要我代你去麽?”
董小宛已經止不住的淚珠滾滾而流,說:“不是,要姐姐陪著我一同去。”
劉氏一聽,便慷慨道:“說實話,你孤身一人去,我也放心不下,陪著你去有個照應,這更好。”
“那就請姐姐趕快去拿幾件衣服,打個小包袱,速去速來。”
這時,蘇元芳在床上又大哭起來,自從她與董小宛相知以後,已親如姐妹,大小事都要和董小宛商量。
董小宛走過去,忍住眼淚勸道:“此去有劉大姐同行,我還有希望回來,到時我們還會一同繡花的,我這一走,夫君不在家中,你肩上的擔子不小啊!切不可損了身體。”
“可是,你這是自投虎口啊!”
“唉,姐姐,你就不要太擔心了,我不是自負聰明,過去發生的事,你是知道的。再說,這次有劉大姐一起去,不會出大問題,當真我就沒有防身之計嗎?我到那裏會見機行事的。”同時低頭和蘇元芳說:“把柄放公公那裏,有了把柄就能脫身。想想公公是什麽人?會同意我去嗎?”
蘇元芳將信將疑地說:“此話當真?”
“我騙你做甚?”
這時,劉嫂已拎了一個小包袱走了進來,董小宛拿塊手帕揩去臉上的淚痕,又替蘇元芳試去淚痕,叮囑道:“姐姐,婆婆年老心慈,你要好生照料,我去了。”
她和劉嫂往外走時,對劉嫂說:“姐姐,恐怕得委屈你一下。”
劉嫂瞪眼看著她,小宛對她附耳說:“我對他們說,你是我身邊的賈媽。”
“管它呢,合適的話,就這樣稱呼,本來我就像個大腳媽子。”劉嫂突然問道:“你的包袱呢?”
董小宛搖搖頭:“這就不用了,到那裏還愁沒有衣裳嗎?我們還是走吧,他們怕是等得不耐煩了。”
她轉身拉開抽屜拿了把利剪揣在懷裏,這是把有名的杭州剪刀。走出房間時,又朝蘇元芳說道:“姐姐,我走了。”
蘇元芳聽了董小宛一番謊話,信以為真,倒不那麽傷心了,便說:“我送你出去吧。”
董小宛走出前廳,辭了蘇元芳,便坐到轎裏去。殷應寅恐怕發生變故,趕忙吩咐起轎。劉嫂跟在後麵上了小轎。眾人簇擁著大轎小轎,徑奔如皋縣衙而去。
轎子一到縣衙,旗將阿司鎮就叫上船。殷應寅也怕夜長夢多,叫轎子直接抬到南門外上船。
一路行程,殷應寅對董小宛極盡諂媚之能事。船到江陰時,董小宛戲耍殷應寅說:“貴縣看我這一身寒素,會不會無禮於洪大人?”
殷應寅趕忙喏喏連聲:“董夫人言之有理,敝縣倒忘了此事。”
隨即命停船上岸。先去首飾店裏挑了上好的金銀首飾,又去綢莊上挑了上好的綾羅綢緞,足有四大皮箱,並在江陰喚了幾名上等裁縫,隨船幫董小宛趕製得體的衣裙,這總共花去了五六百兩銀子。不過,他自以為這等投資不會沒有回報,將來一定會百倍千倍地撈回來,即使他知道這是董小宛有意冤屈他。
洪承疇正在他的行轅裏等候佳音。自他從半塘回來後,就派阿司鎮拿了豫親王多鐸的大令,自己給如皋知縣寫了一封私函,叫他如此如此。他在行轅裏坐臥不安地等待了三天。他知道這三天最多夠個來回的裏程,但心裏還是不踏實。
正當他這天茶飯不思地從後花園回來時,突然聽下人報說,阿司鎮和如皋知縣前來求見,他一聽如皋知縣也來了,必然是好事,連忙叫他們進來。
洪承疇見果然把董小宛帶來了,心裏歡喜異常,隨即獎賞了二人,並對殷應寅許願不日必有升賞,殷應寅忙叩頭謝恩,連骨頭都酥了。
洪承疇立時吩咐用自己的金頂大轎將董小宛接進行轅,住到後花園的艷翠樓,派四名丫環服侍。他自以為對付愛慕虛榮的人有十分的把握,常言說,十個女人有九個貪圖榮華,何況董小宛這個風塵中人物?
董小宛到了艷翠樓,四個丫環立即前來叩見她,並獻上妝匣等物。董小宛連看也不看,叫賈媽收了去。董小宛心想,為了討得歡心,達官貴人們開始總是出手闊綽,這種手段我見多了。不過她對侍婢們卻溫言相待,叫賈媽開了皮箱,拿出四樣首飾賞了四人,丫環們千恩萬謝。
少時,樓下送上筵席,丫環們將桌椅杯箸安排停當。董小宛趁丫環們料理的時候,喚“賈媽”進房,低聲吩咐說:“劉嫂,我估計洪承疇馬上就會上來,要是叫你去,你下去後,千萬不要走遠,注意樓上的動靜。”
冒嵩公略為沉吟一下說:“你的話雖有道理,可你這一去… ”
董小宛不等他說完便語氣堅決地說道:“兒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賤見棄,公子又異常恩愛,兒媳受如此厚恩,當感恩圖報,今日正是小宛報恩之機。請您放心,兒媳此去,一不變貞潔,二不玷汙冒氏,三不連累公子,生離時刻,兒媳也別無多語,望老爺勸慰公子,要善保玉體,孝待雙親,切勿以薄命人為念。老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辭不掉,兒媳此去叩別婆婆,還望您老善勸婆婆,不能悲傷,致損慈體。”
董小宛說罷淚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麵而泣道:“想不到亡國的大丈夫,竟不能庇護一兒媳。”垂淚揮手道:“吾兒去吧。”
馬老恭人正在一把鋪著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發生的變故。董小宛走到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兒媳奉召要往蘇州暫住幾天,不多日就會回來,方才已和公公說好。來人在廳上等待,兒媳稍去收拾,馬上就走。”
馬老恭人突然被驚醒,吃驚地問道:“怎麽?是什麽人招你,這麽匆忙?”
董小宛不敢和她多說,便說道:“皇太後有旨,命孩兒進宮教習針繡,此番一去,我們全家會有大恩遇的。”
“那麽吾兒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回來?你最好還是別去,反正我們家不受清朝的榮封,你就別去了。”
董小宛有些急了,便說道:“不去就是違命,那還了得!我不久便回來看望婆婆,您老人家就請放心吧。”說完又盈盈拜了四拜,站起身來,忍著悲痛道:“婆婆保重,孩兒去了。”
董小宛急匆匆走進自己房中,見蘇元芳倒在自己床上,正掩麵悲啼呢。劉嫂呆呆地坐在書桌之前,她一見董小宛來了,便站起身,急忙問道:“怎麽?方才聽冒夫人說了,你怎會如此糊塗?你不能答應呀!你這一去,辟疆他回來了怎麽得了。”
董小宛並不回答,隻是看著她,突然走到跟前,撲嗵一聲跪下,說:“姐姐,妹子這回又要你幫助我了。”
劉氏一把將她扶起。
“有什麽話好說,難道這回要我代你去麽?”
董小宛已經止不住的淚珠滾滾而流,說:“不是,要姐姐陪著我一同去。”
劉氏一聽,便慷慨道:“說實話,你孤身一人去,我也放心不下,陪著你去有個照應,這更好。”
“那就請姐姐趕快去拿幾件衣服,打個小包袱,速去速來。”
這時,蘇元芳在床上又大哭起來,自從她與董小宛相知以後,已親如姐妹,大小事都要和董小宛商量。
董小宛走過去,忍住眼淚勸道:“此去有劉大姐同行,我還有希望回來,到時我們還會一同繡花的,我這一走,夫君不在家中,你肩上的擔子不小啊!切不可損了身體。”
“可是,你這是自投虎口啊!”
“唉,姐姐,你就不要太擔心了,我不是自負聰明,過去發生的事,你是知道的。再說,這次有劉大姐一起去,不會出大問題,當真我就沒有防身之計嗎?我到那裏會見機行事的。”同時低頭和蘇元芳說:“把柄放公公那裏,有了把柄就能脫身。想想公公是什麽人?會同意我去嗎?”
蘇元芳將信將疑地說:“此話當真?”
“我騙你做甚?”
這時,劉嫂已拎了一個小包袱走了進來,董小宛拿塊手帕揩去臉上的淚痕,又替蘇元芳試去淚痕,叮囑道:“姐姐,婆婆年老心慈,你要好生照料,我去了。”
她和劉嫂往外走時,對劉嫂說:“姐姐,恐怕得委屈你一下。”
劉嫂瞪眼看著她,小宛對她附耳說:“我對他們說,你是我身邊的賈媽。”
“管它呢,合適的話,就這樣稱呼,本來我就像個大腳媽子。”劉嫂突然問道:“你的包袱呢?”
董小宛搖搖頭:“這就不用了,到那裏還愁沒有衣裳嗎?我們還是走吧,他們怕是等得不耐煩了。”
她轉身拉開抽屜拿了把利剪揣在懷裏,這是把有名的杭州剪刀。走出房間時,又朝蘇元芳說道:“姐姐,我走了。”
蘇元芳聽了董小宛一番謊話,信以為真,倒不那麽傷心了,便說:“我送你出去吧。”
董小宛走出前廳,辭了蘇元芳,便坐到轎裏去。殷應寅恐怕發生變故,趕忙吩咐起轎。劉嫂跟在後麵上了小轎。眾人簇擁著大轎小轎,徑奔如皋縣衙而去。
轎子一到縣衙,旗將阿司鎮就叫上船。殷應寅也怕夜長夢多,叫轎子直接抬到南門外上船。
一路行程,殷應寅對董小宛極盡諂媚之能事。船到江陰時,董小宛戲耍殷應寅說:“貴縣看我這一身寒素,會不會無禮於洪大人?”
殷應寅趕忙喏喏連聲:“董夫人言之有理,敝縣倒忘了此事。”
隨即命停船上岸。先去首飾店裏挑了上好的金銀首飾,又去綢莊上挑了上好的綾羅綢緞,足有四大皮箱,並在江陰喚了幾名上等裁縫,隨船幫董小宛趕製得體的衣裙,這總共花去了五六百兩銀子。不過,他自以為這等投資不會沒有回報,將來一定會百倍千倍地撈回來,即使他知道這是董小宛有意冤屈他。
洪承疇正在他的行轅裏等候佳音。自他從半塘回來後,就派阿司鎮拿了豫親王多鐸的大令,自己給如皋知縣寫了一封私函,叫他如此如此。他在行轅裏坐臥不安地等待了三天。他知道這三天最多夠個來回的裏程,但心裏還是不踏實。
正當他這天茶飯不思地從後花園回來時,突然聽下人報說,阿司鎮和如皋知縣前來求見,他一聽如皋知縣也來了,必然是好事,連忙叫他們進來。
洪承疇見果然把董小宛帶來了,心裏歡喜異常,隨即獎賞了二人,並對殷應寅許願不日必有升賞,殷應寅忙叩頭謝恩,連骨頭都酥了。
洪承疇立時吩咐用自己的金頂大轎將董小宛接進行轅,住到後花園的艷翠樓,派四名丫環服侍。他自以為對付愛慕虛榮的人有十分的把握,常言說,十個女人有九個貪圖榮華,何況董小宛這個風塵中人物?
董小宛到了艷翠樓,四個丫環立即前來叩見她,並獻上妝匣等物。董小宛連看也不看,叫賈媽收了去。董小宛心想,為了討得歡心,達官貴人們開始總是出手闊綽,這種手段我見多了。不過她對侍婢們卻溫言相待,叫賈媽開了皮箱,拿出四樣首飾賞了四人,丫環們千恩萬謝。
少時,樓下送上筵席,丫環們將桌椅杯箸安排停當。董小宛趁丫環們料理的時候,喚“賈媽”進房,低聲吩咐說:“劉嫂,我估計洪承疇馬上就會上來,要是叫你去,你下去後,千萬不要走遠,注意樓上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