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也知道,他的”脫渝主和”是”行險僥倖”或者 “不為一時一地之國人所諒”,不過他是這樣想:國際情勢演 變,已至千鈞一髮的局麵,此時不趕緊想辦法,將來”內外 夾攻”,更艱險,更不忍見的局勢發生,也許想要”自為之謀 而不可得”。所謂”內外夾攻”是指延安的共產黨將於戰爭中 擴大。在那個時候來說,也許高估了延安,但不能不說他也 是一種看法。
接下來,汪精衛說他近年來的主張是:”說老實話,負責 任。”他的”老實話”是”今日中國,由於寇入愈深,經濟瀕 破產,仍為 國父所雲次殖民地位。而戰事蔓延,生民痛熬 痛苦,亦瀕於無可忍受之一境。侈言自大自強,徒可勵民起 於一時,不能救戰事擴大未來慘痛之遭遇。如盡早能作結束, 我或能苟全於世界變局之外,多樹與國,暫謀小康,隻要國 人認識現狀,風氣改變,凡事實事求是,切忌虛驕,日本亦 不能便亡中國。三五十年,吾國仍有翻身之一日。”
所謂”負責任”,是說他從民國21年,就任行政院長,十 幾年來以”跳火坑”自誓;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瞻望前途, 今日中國之情形,固猶勝於戊戌瓜分之局,亦仍勝於袁氏二 十一條之厄。清末不亡,袁氏時亦不亡,今日亦必不亡。兆 銘即死,亦何所憾!”
這兩段話,說得少氣沒力,還不如不說。但以下有段話, 卻很動聽:”國父於民國六年歐戰之際,著中國存亡問題,以 為中國未來,當於中日美三國之聯盟求出路。蓋以日人品狹 而重意氣,然 國父革命,實有賴於當年日本之若幹誌士,苟 其秉國鈞者能有遠大眼光,知兩國輔車相依之利,對我國之 建設加以諒解,東亞前途,尚有可為。美國對中國夙無領土 野心,七十年來,中國人民對之向無積憤,可引以為經濟開 發,振興實業之大助。”
由於汪精衛對日本的戰事,所知的真相不多,所以雖認 為必敗於美國的”海空兩權”,但卻用了”搖瞻”的字樣;即 是”遙瞻”,還來得及補救,”如能早日覺悟及此,以中國為 日美謀和之橋樑,歸還中國東北四省之領土主權,則中國當 能為之勉籌化幹戈為玉帛之良圖。 國父之遠大主張,便能 一旦實現。”
提到國父的主張,正好順便表白,他說:”今兆銘六年以 來,僅能與日人談 國父之大亞洲主義,尚不能談民初國父 之主張,即因日本人軍人品焰高張,而不知亡國斷種之可於 俄頃者。”同時,他也憂慮日本軍人戰敗後的態度,”中國目 前因中美之聯合,固可站穩,然戰至最後,日本軍人橫決之 思想,必使我國土糜爛,廬舍盡墟,我仍陷甲辰乙巳日俄戰 爭之局麵,絲毫無補實際。日本則敗降之辱,勢不能忍,則 其極右勢力與極左勢力必相激盪,而傾於反美之一念,則三 十年後遠東局勢,仍有大可慮者也。”
至於他的”政府”突然”對外宣戰”,亦知”貽笑外邦”? 殊不知”強弱之國,萬無同盡可能,有之則強以我為餌”。汪 精衛說他是利用這種情勢,作為與日本爭主權、爭物資之一 種權宜手段,對英美實無一兵一矢之加。接著便談到”解除 不平等條約與收回租界等事宜,得以因勢利導”,終告實現, 這是他可以引為快慰之事。當然,這是他的僕人之談;因為 他不會不知道美國與中國談判重訂”平等新約”,日本便不能 不搶先有所表示的事實。
由此,汪精衛檢討了他的對日交涉,雖是”與虎謀皮”, 卻有兩方麵可談。
一是”’國府’目前所在之地區為淪陷區,其所代表者 為淪陷區之人民;其所交涉之對象,為淪陷區中鐵蹄蹂躪之 敵人”,因此,他如”交涉有得,無傷於渝之規復;交涉無成, 仍可延緩敵人之進攻。故民國三十年有句雲’不望為釜望為 薪’”。
二是民國21年淞滬協定簽訂時,他兩任行政院長,”深 知日方對華,並無整個政策;而我之對日,仍有全國立場。日 本自維新以後,號稱民主,而天皇製度之下,軍人有帷幄上 奏之權,自清末兩次得利。固已睥睨於一時;民初對我大肆 橫欺,至華府會議,始解剖厄,固已礙於英美之集體壓迫,早 欲乘釁而動矣。”
“人之將死,其言也哀”;汪精衛一生大言炎炎,隻以一 著錯,滿盤輸,到此亦不能不低聲下氣,作品取歷史矜憐的 哀鳴:他說:”銘蓋自毀僕人格,置四十年來為國事奮鬥之歷 史於不顧!亦以此為歷史所未有之非常時期,計非出此險局 危策,不足以延國脈於一線。幸而有一隙可乘,而國土重光, 輯撫流亡,難難餘生,有識者亦必以兆銘之腐心為可哀,尚 暇責銘自謀之不當乎?”
所謂”險局危策”,充其量隻是爭取”喘息之機”;他說: “銘之主張,其基本之見解:為日本必不能亡中國。日本本身 之矛盾重重,必不致放棄對’國府’之利用,及知豈不能利 用,我已得喘息之機。”這話跟他以前的言論是有矛盾的,以 前他說:”我看透了,並且斷定了中日兩國明明白白戰爭則兩 傷;和平則共存。”現在卻說:”日本必不能亡中國”。無論古 今中外,以傾國之師而不能亡鄰國,則必自亡而後已。這是 事實上承認抗戰政策,完全正確;但無法改口,隻好說是他 的求和,是為求得強鄰壓境的”喘息之機”。宛轉自辯的心情, 當然是可想而知的。
不過,汪精衛懺悔之餘,確有補過之心;而勝於”安福 餘孽”之隻求個人的利益,亦自有事實可以證明,他說他: “可為渝方同誌稍述一二,俾互知其甘苦者:一為恢復黨之組 織與 國父遺教之公開講授;一為’中央軍校’之校門,以 及銘屢次在’軍校’及’中央幹部學校’之演講;一為教科 書決不奴化,課內嶽武穆、文文山之文,照常誦讀。凡銘之 講詞以及口號文字皆曾再三斟酌。如近年言’復興中華、保 衛東亞’,如清末同盟會’驅除韃虜、復興中華’之餘音。”這 是很含蓄的話,意思是隻不過想將英美勢力逐出東亞而已。卻 又不便明說;因為一說明了,與他所服膺的國父所提出的中 日美三國聯盟的主張,便自相矛盾了。
他的補過之道,在求戰後使政府能順利完成整地接收光 復地區;首先著眼於華北五省,說”尚未受’中央’之直接 控製。然日既已放鬆,我當緊力準備,俾將來國土完整,無 意外變化發生。銘於十三年奉 國父命先入北京,其後擴大 會議偕公博入晉,前年赴東北,頗知北方形勢,應得一與 ‘政府’及’黨’的關係密切之人主持之。’政府’應推公博 以代主席名義,常駐華北,而以京滬地區交佛海負責,在一 年內實現重點駐軍計劃,俾渝方將來得作接防準備。”他這個 決定,將由陳璧君與陳公博商量以後,用他的名義向”中政 會”提出。 ”實現重點駐軍”的目的,就在防止共產黨的接收失地。 汪精衛在最後一段中,竟發出了對延安的警告:”中國自乙未 革命失敗,迄今五十年;抗戰軍興,亦已七載,不論國家前 途演變如何,我同誌當知黨必統一,國不可分的主張,不可 逞私煽動分裂。其在軍人天職,抗戰為生存,求和尤應有國 家觀念,不得擁兵自重,騎牆觀變。對於日本,將來亦當使 其明了中國抵抗,出於被侵略自衛,並無征服者之心。” ”擁兵自重,騎牆觀變”即指延安而言。最後對於他認為 仍是”同誌”的”渝方”,”當使其了解和運發生,演化至今, 亦仍不失其自惜與自重。將來戰後兩國,能否自動提攜,互 利互賴,仍有賴於日本民族之徹底覺悟,及我對日本之寬大 政策。兆銘最後之主張及最後之心情,其與吾黨各同誌及全 國同胞,為共同之認證與共勉者也。”
接下來,汪精衛說他近年來的主張是:”說老實話,負責 任。”他的”老實話”是”今日中國,由於寇入愈深,經濟瀕 破產,仍為 國父所雲次殖民地位。而戰事蔓延,生民痛熬 痛苦,亦瀕於無可忍受之一境。侈言自大自強,徒可勵民起 於一時,不能救戰事擴大未來慘痛之遭遇。如盡早能作結束, 我或能苟全於世界變局之外,多樹與國,暫謀小康,隻要國 人認識現狀,風氣改變,凡事實事求是,切忌虛驕,日本亦 不能便亡中國。三五十年,吾國仍有翻身之一日。”
所謂”負責任”,是說他從民國21年,就任行政院長,十 幾年來以”跳火坑”自誓;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瞻望前途, 今日中國之情形,固猶勝於戊戌瓜分之局,亦仍勝於袁氏二 十一條之厄。清末不亡,袁氏時亦不亡,今日亦必不亡。兆 銘即死,亦何所憾!”
這兩段話,說得少氣沒力,還不如不說。但以下有段話, 卻很動聽:”國父於民國六年歐戰之際,著中國存亡問題,以 為中國未來,當於中日美三國之聯盟求出路。蓋以日人品狹 而重意氣,然 國父革命,實有賴於當年日本之若幹誌士,苟 其秉國鈞者能有遠大眼光,知兩國輔車相依之利,對我國之 建設加以諒解,東亞前途,尚有可為。美國對中國夙無領土 野心,七十年來,中國人民對之向無積憤,可引以為經濟開 發,振興實業之大助。”
由於汪精衛對日本的戰事,所知的真相不多,所以雖認 為必敗於美國的”海空兩權”,但卻用了”搖瞻”的字樣;即 是”遙瞻”,還來得及補救,”如能早日覺悟及此,以中國為 日美謀和之橋樑,歸還中國東北四省之領土主權,則中國當 能為之勉籌化幹戈為玉帛之良圖。 國父之遠大主張,便能 一旦實現。”
提到國父的主張,正好順便表白,他說:”今兆銘六年以 來,僅能與日人談 國父之大亞洲主義,尚不能談民初國父 之主張,即因日本人軍人品焰高張,而不知亡國斷種之可於 俄頃者。”同時,他也憂慮日本軍人戰敗後的態度,”中國目 前因中美之聯合,固可站穩,然戰至最後,日本軍人橫決之 思想,必使我國土糜爛,廬舍盡墟,我仍陷甲辰乙巳日俄戰 爭之局麵,絲毫無補實際。日本則敗降之辱,勢不能忍,則 其極右勢力與極左勢力必相激盪,而傾於反美之一念,則三 十年後遠東局勢,仍有大可慮者也。”
至於他的”政府”突然”對外宣戰”,亦知”貽笑外邦”? 殊不知”強弱之國,萬無同盡可能,有之則強以我為餌”。汪 精衛說他是利用這種情勢,作為與日本爭主權、爭物資之一 種權宜手段,對英美實無一兵一矢之加。接著便談到”解除 不平等條約與收回租界等事宜,得以因勢利導”,終告實現, 這是他可以引為快慰之事。當然,這是他的僕人之談;因為 他不會不知道美國與中國談判重訂”平等新約”,日本便不能 不搶先有所表示的事實。
由此,汪精衛檢討了他的對日交涉,雖是”與虎謀皮”, 卻有兩方麵可談。
一是”’國府’目前所在之地區為淪陷區,其所代表者 為淪陷區之人民;其所交涉之對象,為淪陷區中鐵蹄蹂躪之 敵人”,因此,他如”交涉有得,無傷於渝之規復;交涉無成, 仍可延緩敵人之進攻。故民國三十年有句雲’不望為釜望為 薪’”。
二是民國21年淞滬協定簽訂時,他兩任行政院長,”深 知日方對華,並無整個政策;而我之對日,仍有全國立場。日 本自維新以後,號稱民主,而天皇製度之下,軍人有帷幄上 奏之權,自清末兩次得利。固已睥睨於一時;民初對我大肆 橫欺,至華府會議,始解剖厄,固已礙於英美之集體壓迫,早 欲乘釁而動矣。”
“人之將死,其言也哀”;汪精衛一生大言炎炎,隻以一 著錯,滿盤輸,到此亦不能不低聲下氣,作品取歷史矜憐的 哀鳴:他說:”銘蓋自毀僕人格,置四十年來為國事奮鬥之歷 史於不顧!亦以此為歷史所未有之非常時期,計非出此險局 危策,不足以延國脈於一線。幸而有一隙可乘,而國土重光, 輯撫流亡,難難餘生,有識者亦必以兆銘之腐心為可哀,尚 暇責銘自謀之不當乎?”
所謂”險局危策”,充其量隻是爭取”喘息之機”;他說: “銘之主張,其基本之見解:為日本必不能亡中國。日本本身 之矛盾重重,必不致放棄對’國府’之利用,及知豈不能利 用,我已得喘息之機。”這話跟他以前的言論是有矛盾的,以 前他說:”我看透了,並且斷定了中日兩國明明白白戰爭則兩 傷;和平則共存。”現在卻說:”日本必不能亡中國”。無論古 今中外,以傾國之師而不能亡鄰國,則必自亡而後已。這是 事實上承認抗戰政策,完全正確;但無法改口,隻好說是他 的求和,是為求得強鄰壓境的”喘息之機”。宛轉自辯的心情, 當然是可想而知的。
不過,汪精衛懺悔之餘,確有補過之心;而勝於”安福 餘孽”之隻求個人的利益,亦自有事實可以證明,他說他: “可為渝方同誌稍述一二,俾互知其甘苦者:一為恢復黨之組 織與 國父遺教之公開講授;一為’中央軍校’之校門,以 及銘屢次在’軍校’及’中央幹部學校’之演講;一為教科 書決不奴化,課內嶽武穆、文文山之文,照常誦讀。凡銘之 講詞以及口號文字皆曾再三斟酌。如近年言’復興中華、保 衛東亞’,如清末同盟會’驅除韃虜、復興中華’之餘音。”這 是很含蓄的話,意思是隻不過想將英美勢力逐出東亞而已。卻 又不便明說;因為一說明了,與他所服膺的國父所提出的中 日美三國聯盟的主張,便自相矛盾了。
他的補過之道,在求戰後使政府能順利完成整地接收光 復地區;首先著眼於華北五省,說”尚未受’中央’之直接 控製。然日既已放鬆,我當緊力準備,俾將來國土完整,無 意外變化發生。銘於十三年奉 國父命先入北京,其後擴大 會議偕公博入晉,前年赴東北,頗知北方形勢,應得一與 ‘政府’及’黨’的關係密切之人主持之。’政府’應推公博 以代主席名義,常駐華北,而以京滬地區交佛海負責,在一 年內實現重點駐軍計劃,俾渝方將來得作接防準備。”他這個 決定,將由陳璧君與陳公博商量以後,用他的名義向”中政 會”提出。 ”實現重點駐軍”的目的,就在防止共產黨的接收失地。 汪精衛在最後一段中,竟發出了對延安的警告:”中國自乙未 革命失敗,迄今五十年;抗戰軍興,亦已七載,不論國家前 途演變如何,我同誌當知黨必統一,國不可分的主張,不可 逞私煽動分裂。其在軍人天職,抗戰為生存,求和尤應有國 家觀念,不得擁兵自重,騎牆觀變。對於日本,將來亦當使 其明了中國抵抗,出於被侵略自衛,並無征服者之心。” ”擁兵自重,騎牆觀變”即指延安而言。最後對於他認為 仍是”同誌”的”渝方”,”當使其了解和運發生,演化至今, 亦仍不失其自惜與自重。將來戰後兩國,能否自動提攜,互 利互賴,仍有賴於日本民族之徹底覺悟,及我對日本之寬大 政策。兆銘最後之主張及最後之心情,其與吾黨各同誌及全 國同胞,為共同之認證與共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