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來賀喜見禮;否則便很少有請女客的。上海雖比較開通,但吃醋畢竟 是婦人天性,而嫡庶之分,又看得極重;如果是與七姑奶奶交好的,一定會
作抵製。古應春覺得自己同意請女客,確是有欠思量。
“再說,我行動不便,沒法子作主人;更不便勞動四姐代我應酬。”七姑 奶奶又說:“如果有幾位堂客覺得無所謂的,盡管請過來;我們亦就象平常
來往一樣不拘禮數,主客雙方都心安,這跟特為下帖子是不同的。你說是不 是呢?”“完全不錯。”古應春從善如流地答說:“不請堂客。”“至於堂會熱
鬧熱鬧;順便也算請四姐玩一天,我贊成。不過,東鄉調可以免了。”
原來東鄉調是“花鼓戲”的一種,發源於浦東,所以稱為“東鄉調”, 又名“本灘”是“本地灘簧”的簡稱。曲詞卑俚,但連唱帶做,淫治異常,
所以頗具號召力,浦東鄉下,點起火油燈唱東鄉調的夜台戲,真有傾村來觀 之盛。但卻難登大雅之堂。
“‘兩隻奶奶抖勒抖’,”七姑奶奶學唱了一句東鄉調說,“這種戲,怎麽 好請四姐來看?”
看她學唱東鄉調的樣子,不但古應春忍俊不禁,連下人都掩著嘴笑了。
“不唱東鄉調,唱啥呢?”
“杭州灘簧,文文氣氣,又彈又唱,說是宋朝傳下來,當時連宮裏都準 去唱的。為了請四姐,杭州灘簧最好;明天倒去打聽打聽,如果上海有,叫 一班來聽聽。”
“好!”古應春想了下說:“堂客雖不請,不過你行動不便,四姐可是作 客總要請一兩個來幫忙吧!
“請王師母好了。” 王師母的丈夫王仲文是古應春的學生,在教堂裏當司事,也收學生教
英文,所以稱的他的妻子為“師母”,七姑奶奶也是這樣叫她。但七姑奶奶 卻不折不扣地是王師母的“師母,”
因此,初次聽她們彼此的稱呼,往往大惑不解。 螺師太太即是如此,那天王師母來了,七姑奶奶為她引見,又聽王師
母恭恭敬敬地說:“師母這兩天的氣色,比前一晌又好得多了。”便忍不住要 問。
“你們兩位到底哪個是哪個的師母?”
“自然是師母是我的師母;我請師母不要叫我小王師母,師母不聽,有 一回我特為不理師母,師母生氣了,隻好仍舊聽師母叫我小王師母。”
一片嘰嘰喳喳的師母聲,倒象在說繞口令;螺螄太太看她二十五六歲 年紀,生就一張圓圓臉,覺得親切可喜,自然而然地便熟悉得不象初見了。
尤其是看到小王師母與瑞香相處融洽的情形,更覺欣慰。原來瑞香雖 喜終身有托,但在好日子的這一天,跟一般新嫁娘一樣,總不免有悽惶恐懼
之感,更因是螺螄太太與七姑奶奶雖都待她不壞,但一個是從前的主母,一 個是現在的大婦,平時本就拘謹,這一天更不敢吐露內心的感覺,怕她們在
心裏會罵她“輕狂不識抬舉”。幸而有熱心而相熟的小王師母殷勤照料,不
時噓寒問暖,竟如同親姊妹一般;瑞香一直懸著的一顆心才能踏實,臉上也 開始有笑容了。
在螺螄太太,心情非常複雜,對瑞香,多少有著嫁婦兒的那種心情; 但更重要的是古家的交情。因此,她雖了解瑞香心裏的感覺;卻苦於沒有適
當的話來寬慰她;如今有了小王師母能鼓舞起瑞香的一團喜氣,等於自己分 身有術,可以不必顧慮瑞香,而全力去周旋行動不便的七姑奶奶,將這場喜
事辦得十分圓滿。
當然,這場喜事能辦得圓滿,另一個“功臣”是宓本常。對於他的盡 心盡力,殷勤周到,不但螺螄太太大為嘉許,連古應春夫婦都另眼相看了。
果如七姑奶奶的估計,堂客到得極少,連一桌都湊不滿,但男客卻非
常踴躍。當堂會開始時,估計已經可以坐滿五桌了。 由於是納妾,鋪陳比較簡單,雖也張燈結彩,但客堂正中卻隻掛了一
帽大紅緞子彩繡的南極壽星圖,不明就裏的,隻當古家做壽。這是七姑奶奶 與螺螄太太商量定規的,因為納妾向來沒有什麽儀節,隻是一乘小轎到門,
向主人主母磕了頭,便算成禮。如今對瑞香是格外優遇,張燈結彩,已非尋 常,如果再掛一幅和合二仙圖,便象正式結裏,禮數稍嫌過分,所以改用一 幅壽星圖。
瑞香的服飾,也是七姑奶有與螺螄太太商量過的。婦人最看重的是一 條紅裙,以瑞香的身份,是沒有資格著的;為了彌補起見,許她著紫紅夾襖,
時日迫促,找裁縫連夜做亦來不及;仍舊是宓本常有辦法,到跟阜康錢莊有 往來的當鋪中去借了一件全新的來,略微顯得小了些,但卻更襯托出她的身 材苗條。
到得五點鍾吉時,一檔“白蛇傳”的小書結束,賓客紛紛從席棚下進 入堂屋觀禮。七姑奶奶由僕婦背下樓來,納入一張太師椅中,抬到堂前;她
的左首,另有一張同樣的椅子,是古應春的座位。
於是便有人起鬧地喊道:“新郎倌呢?新郎倌!”“新郎倌”古應春為人 從人叢中推了出來,寶藍貢緞夾袍,玄色西洋華絲葛馬褂,腳踏粉底皂靴,
頭上一頂硬胎緞帽,帽簷正中鑲一塊碧玉,新剃的頭;他是洋派不留鬍子, 翕顯得年輕了。
等他一坐下來,視線集中,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七姑奶奶,下身百褶紅 裙,上身墨綠夾襖,頭上戴著珠花,麵如滿月,臉有喜氣,真正福相。
再看到旁邊,扶著七姑奶奶的椅背的一個中年婦人,一張瓜子臉,脂 粉不施,天然豐韻,一雙眼睛,既黑且亮,恍如陽光直射寒潭,隻覺得深不
可測,令人不敢逼視。她穿的是玄色緞襖,下麵也是紅裙;頭上沒有什麽首 飾,但扶著椅背的那隻手上戴著一枚鑽戒,不時閃出耀眼的光芒,可以想見
戒指上鑲的鑽,至少也有蠶豆瓣那麽大。
“那是誰?”有人悄悄在問。
“聽說是胡大先生的妾。”
“是妾,怎麽著紅裙?”
“又不是在她自己家裏,哪個來管她?”
“不!”另有一個人說:“她就是胡家的螺螄太太,著紅裙是胡老太太特 許的。”
那兩個人還想談下去,但視線為瑞香所吸引了。隻見她低著頭,但見 滿頭珠翠,卻看不清臉,不過長身玉立,皮膚雪白,已可想見是個美人。
她是由小王師母扶著出來的,嬝嬝婷婷地走到紅氈條前立定;古家的 老王媽贊禮:“新姑娘見老爺、太太磕頭: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興!”
小王師母便將瑞香扶了起來;七姑奶奶抬抬手喊一聲:“你過來!”
老王媽便又高唱:“太太賞新姑娘見麵禮。” 這時螺螄太太便將一個小絲絨匣子悄悄遞了給七姑奶奶,她打開匣了
作抵製。古應春覺得自己同意請女客,確是有欠思量。
“再說,我行動不便,沒法子作主人;更不便勞動四姐代我應酬。”七姑 奶奶又說:“如果有幾位堂客覺得無所謂的,盡管請過來;我們亦就象平常
來往一樣不拘禮數,主客雙方都心安,這跟特為下帖子是不同的。你說是不 是呢?”“完全不錯。”古應春從善如流地答說:“不請堂客。”“至於堂會熱
鬧熱鬧;順便也算請四姐玩一天,我贊成。不過,東鄉調可以免了。”
原來東鄉調是“花鼓戲”的一種,發源於浦東,所以稱為“東鄉調”, 又名“本灘”是“本地灘簧”的簡稱。曲詞卑俚,但連唱帶做,淫治異常,
所以頗具號召力,浦東鄉下,點起火油燈唱東鄉調的夜台戲,真有傾村來觀 之盛。但卻難登大雅之堂。
“‘兩隻奶奶抖勒抖’,”七姑奶奶學唱了一句東鄉調說,“這種戲,怎麽 好請四姐來看?”
看她學唱東鄉調的樣子,不但古應春忍俊不禁,連下人都掩著嘴笑了。
“不唱東鄉調,唱啥呢?”
“杭州灘簧,文文氣氣,又彈又唱,說是宋朝傳下來,當時連宮裏都準 去唱的。為了請四姐,杭州灘簧最好;明天倒去打聽打聽,如果上海有,叫 一班來聽聽。”
“好!”古應春想了下說:“堂客雖不請,不過你行動不便,四姐可是作 客總要請一兩個來幫忙吧!
“請王師母好了。” 王師母的丈夫王仲文是古應春的學生,在教堂裏當司事,也收學生教
英文,所以稱的他的妻子為“師母”,七姑奶奶也是這樣叫她。但七姑奶奶 卻不折不扣地是王師母的“師母,”
因此,初次聽她們彼此的稱呼,往往大惑不解。 螺師太太即是如此,那天王師母來了,七姑奶奶為她引見,又聽王師
母恭恭敬敬地說:“師母這兩天的氣色,比前一晌又好得多了。”便忍不住要 問。
“你們兩位到底哪個是哪個的師母?”
“自然是師母是我的師母;我請師母不要叫我小王師母,師母不聽,有 一回我特為不理師母,師母生氣了,隻好仍舊聽師母叫我小王師母。”
一片嘰嘰喳喳的師母聲,倒象在說繞口令;螺螄太太看她二十五六歲 年紀,生就一張圓圓臉,覺得親切可喜,自然而然地便熟悉得不象初見了。
尤其是看到小王師母與瑞香相處融洽的情形,更覺欣慰。原來瑞香雖 喜終身有托,但在好日子的這一天,跟一般新嫁娘一樣,總不免有悽惶恐懼
之感,更因是螺螄太太與七姑奶奶雖都待她不壞,但一個是從前的主母,一 個是現在的大婦,平時本就拘謹,這一天更不敢吐露內心的感覺,怕她們在
心裏會罵她“輕狂不識抬舉”。幸而有熱心而相熟的小王師母殷勤照料,不
時噓寒問暖,竟如同親姊妹一般;瑞香一直懸著的一顆心才能踏實,臉上也 開始有笑容了。
在螺螄太太,心情非常複雜,對瑞香,多少有著嫁婦兒的那種心情; 但更重要的是古家的交情。因此,她雖了解瑞香心裏的感覺;卻苦於沒有適
當的話來寬慰她;如今有了小王師母能鼓舞起瑞香的一團喜氣,等於自己分 身有術,可以不必顧慮瑞香,而全力去周旋行動不便的七姑奶奶,將這場喜
事辦得十分圓滿。
當然,這場喜事能辦得圓滿,另一個“功臣”是宓本常。對於他的盡 心盡力,殷勤周到,不但螺螄太太大為嘉許,連古應春夫婦都另眼相看了。
果如七姑奶奶的估計,堂客到得極少,連一桌都湊不滿,但男客卻非
常踴躍。當堂會開始時,估計已經可以坐滿五桌了。 由於是納妾,鋪陳比較簡單,雖也張燈結彩,但客堂正中卻隻掛了一
帽大紅緞子彩繡的南極壽星圖,不明就裏的,隻當古家做壽。這是七姑奶奶 與螺螄太太商量定規的,因為納妾向來沒有什麽儀節,隻是一乘小轎到門,
向主人主母磕了頭,便算成禮。如今對瑞香是格外優遇,張燈結彩,已非尋 常,如果再掛一幅和合二仙圖,便象正式結裏,禮數稍嫌過分,所以改用一 幅壽星圖。
瑞香的服飾,也是七姑奶有與螺螄太太商量過的。婦人最看重的是一 條紅裙,以瑞香的身份,是沒有資格著的;為了彌補起見,許她著紫紅夾襖,
時日迫促,找裁縫連夜做亦來不及;仍舊是宓本常有辦法,到跟阜康錢莊有 往來的當鋪中去借了一件全新的來,略微顯得小了些,但卻更襯托出她的身 材苗條。
到得五點鍾吉時,一檔“白蛇傳”的小書結束,賓客紛紛從席棚下進 入堂屋觀禮。七姑奶奶由僕婦背下樓來,納入一張太師椅中,抬到堂前;她
的左首,另有一張同樣的椅子,是古應春的座位。
於是便有人起鬧地喊道:“新郎倌呢?新郎倌!”“新郎倌”古應春為人 從人叢中推了出來,寶藍貢緞夾袍,玄色西洋華絲葛馬褂,腳踏粉底皂靴,
頭上一頂硬胎緞帽,帽簷正中鑲一塊碧玉,新剃的頭;他是洋派不留鬍子, 翕顯得年輕了。
等他一坐下來,視線集中,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七姑奶奶,下身百褶紅 裙,上身墨綠夾襖,頭上戴著珠花,麵如滿月,臉有喜氣,真正福相。
再看到旁邊,扶著七姑奶奶的椅背的一個中年婦人,一張瓜子臉,脂 粉不施,天然豐韻,一雙眼睛,既黑且亮,恍如陽光直射寒潭,隻覺得深不
可測,令人不敢逼視。她穿的是玄色緞襖,下麵也是紅裙;頭上沒有什麽首 飾,但扶著椅背的那隻手上戴著一枚鑽戒,不時閃出耀眼的光芒,可以想見
戒指上鑲的鑽,至少也有蠶豆瓣那麽大。
“那是誰?”有人悄悄在問。
“聽說是胡大先生的妾。”
“是妾,怎麽著紅裙?”
“又不是在她自己家裏,哪個來管她?”
“不!”另有一個人說:“她就是胡家的螺螄太太,著紅裙是胡老太太特 許的。”
那兩個人還想談下去,但視線為瑞香所吸引了。隻見她低著頭,但見 滿頭珠翠,卻看不清臉,不過長身玉立,皮膚雪白,已可想見是個美人。
她是由小王師母扶著出來的,嬝嬝婷婷地走到紅氈條前立定;古家的 老王媽贊禮:“新姑娘見老爺、太太磕頭: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興!”
小王師母便將瑞香扶了起來;七姑奶奶抬抬手喊一聲:“你過來!”
老王媽便又高唱:“太太賞新姑娘見麵禮。” 這時螺螄太太便將一個小絲絨匣子悄悄遞了給七姑奶奶,她打開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