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予內有矜氣,而語復浮,仍爾自是器小,可鄙。”


    ……


    經過不斷的失敗,曾國藩領悟到,這些性格深處的缺陷,並不像戒除一項單純的嗜好,或者割去一個良性腫瘤那麽簡單。吸菸有形有跡,戒菸隻需要做到一條,手不碰菸具即可。而更多的性格弱點是深植於人的本性之中的。它是多年形成的,與人的其他部分血肉交融成一個整體,遠比菸癮複雜、堅韌和隱蔽,並非可以用解剖刀單獨挑出來割掉的。


    因此,自我完善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一個人肯定會經受無數次的反覆、失敗、挫折甚至倒退。曾國藩體悟到,所有人都是在失敗挫折中不斷修正、不斷成長的,聖人也不例外:“從古聖賢未有不由勉強以幾自然,由閱歷悔悟以幾成熟者也。”


    領悟了這些道理,曾國藩不再急於求成,也漸漸修正了自己的聖人觀。他體悟到,天下沒有毫無瑕疵、絕不犯錯的超人。孔子自己都說:“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也可。”也就是說,大節不錯就很好了,小節誰也難免會有出入的。孔子高徒顏回也被尊為聖人,因為他是孔門子弟中唯一一個做到了“三個月不違仁”的人。也就是說,連續三個月,堅持了高度自製,不犯錯誤。他說:聖人和普通人一樣,也會有缺點。“‘忿’、‘欲’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可謂名言至論。”


    曾國藩知道了,“學做聖人”是終生的事業。許多根深葉茂的缺點毛病,通過一時半會兒的“猛火熬”,不會徹底改掉,隻有用一生的時間去“溫火煮”,才有可能慢慢化解。同樣,許多優點,也不是通過一句誓言,一段苦練,就能在自己身上紮根,隻有長時間的堅持,才能溶入自己的血肉之中。在修身起始階段,重要的是猛。在進行階段,更重要的是韌。


    曾國藩後來曾以培養“恕”德,來說明如何通過堅韌不屈的努力,將一項外在的美德變成自己內在的品性。他說,人的本性是爭強好勝,不願意寬恕體諒別人:“凡有血氣,必有爭心,人之好勝,誰不如我。”但是隻有善於恕人,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順遂的人際環境。所以即使不願意,也要耐著性子強迫自己這樣做。“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強恕之事也。”


    “一日強恕,日日強恕;一事強恕,事事強恕。久之,則漸近自然。以之修身,則順而安;以之涉世,則諸而詳。”一開始是勉強自己去做,天長日久,就變成了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如果一個人不能勉強自己,則一事無成。“若不能勉強而聽其自至,以頑鈍之質而希生安之效,見人之氣類與己不合,則隔膜棄置,甚或加之以不能堪,不復能勉強自抑,捨己從人,傲惰彰於身,乖戾著於外,鮮不及矣。”


    九


    普通人自我完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是停頓和倒退。我們往往努力一段時間,就精疲力竭,廢然放棄。過了許久,始能積起心理能量重新開始。如此反覆多次,進步始終不多。而曾國藩則終生堅持毫不退步。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質是就“有恆”。曾國藩一生不斷強調恆之重要性,他說:“有恆為作聖之基。”他在寫給幾位弟弟的信中說: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終生對“恆”最為用力。舉讀書一例,他推崇“讀書不二”:“一書未讀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他讀書有愚公精神,強調“耐”字訣,“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不弄明白絕不罷休,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可速求。“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隻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候。”


    其實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看,曾國藩的這種學習方式是很不科學的。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見異思遷。這是因為本我是受“快樂原則”支配的。逃避痛苦、緊張,不斷追求新的刺激,是人類最根深蒂固的本能。如果對這種本能因勢利導,則可以事倍功半。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說:“一個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具有不變的心情,即使在一天內,也不見得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因此,他讀書是隨自己的興趣,不一定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馬克思也是這樣。他鑽研哲學或政治經濟學久而疲勞時,便演算起數學題,或躺在沙發上讀小說、詩歌,而且間或兩三本小說同時打開,輪流閱讀。由於各種不同信息刺激的是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讀這一類書使這一部位的大腦皮層勞累了,而換讀另一本書時,這一部分大腦皮層就獲得了休息。這樣輪換使用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就減少了大腦的勞累。


    曾國藩卻不懂這個道理。正如同打仗以“結硬寨,打呆仗”聞名,他讀書行事,也以呆而硬聞名。翻開他的日記,經常會看到他數月隻讀一種書,而且每天讀的數量都一樣。他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譬若掘井。以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不僅讀書如此,做其他事,他也以“恆”字為最高準則。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堅持固定的日程,在家書中說: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兄往年極無恆,近年略好而猶未純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則無一日間斷,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亦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雖極忙,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誤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這樣求恆,當然是極為痛苦的。絕大多數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麽辦?


    曾國藩的辦法,一如他一生處理所有事物的辦法一樣簡單而高妙: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強悍的蠻勁打通此關。他以練習書法為喻,說明人在困難、倦怠、麻木麵前應該如何做:“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小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的通的,便是好漢。”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當極倦怠疲乏之時,曾國藩都要調動起“剛猛”精神與自己的本我“血戰”:“因作字,思用功所以無恆者,皆助長之念害之也。本日因聞竹如言,知此事萬非疲軟人所能勝,須是剛猛,用血戰功夫,斷不可弱。二者,不易之理也。時時謹記,《朱子語類》‘雞伏卵’及‘猛火煮’二條,刻刻莫忘。”


    這樣當然極苦。然而曾國藩說:“極耐得苦,方得為一代之偉人。”事實上,曾國藩一生就是這樣苦過來的。做事從無恆到有恆,他經歷了無數心靈磨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的正麵與側麵(公務員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宏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宏傑並收藏曾國藩的正麵與側麵(公務員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