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專製政治的第一條要求是統治者必須“咬緊肥肉”,大權獨攬,有效消滅任何反對勢力和權力覬覦者。


    要真正做到大權獨攬,談何容易。在中國歷史上,由於皇帝年齡過小或者過老、個人能力不足、身體狀況異常、對某些政治勢力過於信任,導致皇權被盜用、“太阿倒持”、天下大亂的狀況,豈止出現過千百次。


    為了做到大權獨攬,幹隆採取了所有能夠採取的措施。


    除了母親和外戚之外,皇族也是皇帝必須防範的重點。歷代以來,皇族都是最容易左右朝綱,也是最容易引發政治戰爭的敏感人物。這一弊端清代尤甚。清王朝的崛起過程中,最倚重的就是家族力量。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兒子在為皇帝打天下的過程中爭相賣命,也形成了親貴手握重權的政治傳統。愛新覺羅氏皇室宗族內部幾乎每一代都有激烈的鬥爭,嚴重影響政治穩定。在關外有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褚英的兄弟父子之間的火併,有皇太極與四大貝勒的衝突。進關後,則有順治與多爾袞之間的鬥爭,雍正與兄弟們的相互殘殺。


    剛剛登上皇位,幹隆就做出一個長遠的決定,徹底改變清王朝的貴族政治傳統,把任何皇族人物都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


    幹隆兄弟十人,登基之時,大部分已經早逝,隻剩下弘晝和弘曕兩個弟弟。


    前文已經提到,幹隆與弘晝年齡相同,二人從小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師讀書,手足之情甚篤。幹隆曾說:“(弘晝)與吾自孩提以至於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樂善堂全集定本》)弘晝也說:“同氣之歡,豈語言文字所能盡載乎?”(《樂善堂文鈔序》)在弘曆被康熙帶入宮中的那半年,兩兄弟彼此思念,“跡雖兩地,心則相通”,可見感情之深。


    但一旦幹隆登上了皇位,兄弟關係馬上發生了變化。君臣之分壓倒了兄弟之情,提防之意壓倒了親愛之心。和想做“孝子”的願望一樣強烈,幹隆希望他以一個仁愛的“皇帝哥哥”的形象被載入史冊,但是,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


    幹隆平日對兩個弟弟在金錢、爵位上絕不吝嗇,日常交往中也和藹有加,“上即位後,優待和、果二王(即弘晝、弘曕),每陪膳賜宴,賦詩飲酒,殆無虛日”,一副寬厚仁慈的兄長風度。但是政治權力,絲毫不讓他們染指,並且經常提醒他們不要幹政:“時加訓迪,不許幹預政事,保全名譽。”(《嘯亭雜錄》)


    在帝王家中,“兄弟怡怡”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天潢貴胄身上往往都有許多天生的毛病,容易觸犯森嚴的禮法。對於自己一起同吃同住同玩耍的哥哥一下子成了遙不可攀的“上位”,弘晝一時半會兒不太習慣。有一次,皇帝命他在宮中給八旗子弟監考,考試開始了,皇帝坐在那裏遲遲不退席。弘晝大大咧咧地請皇帝回宮吃飯,說這裏有我就行了。皇帝怕八旗子弟們頑劣膽大,有人敢打小抄,所以點了點頭,但還是坐在那裏想再觀察一會兒。弘晝見他的話不起作用,不高興了,對皇帝發脾氣說:“你難道連我也不相信,怕我被他們買通了嗎?”


    兄弟之間說這樣的話,在今天看來十分正常。但是在專製時代,對皇帝這樣說話卻已經是大逆不道。涵養極好的皇帝聽了這話,一言不發,退朝而去。


    皇帝走了,弘晝才明白過味兒來,知道自己犯了大錯。第二天,他前去向皇帝請罪。幹隆對他說:“昨天,如果我答覆一句,雙方頂撞起來,你就該粉身碎骨了。你的話雖然不好聽,但我知道你內心友愛,故而原諒了你,今後要謹慎,不要再說這種話了。”弘晝這才知道自己逃過了一劫,不免冷汗直流。(《幹隆帝及其時代》)


    作為前皇子現皇弟,弘晝性格驕亢,盛氣淩人。有一次,他和軍機大臣訥親鬧意見,竟然拔拳當眾毆打訥親。幹隆深知弘晝性格中的缺點,所以他不斷借事加以敲打,以防微杜漸,使他認清君臣名分,以免犯更大的錯誤。一次,弘晝與弘曕到宮中給太後請安,母子閑聊之際,一不小心,跪在了太後寶座旁邊的藤蓆上。這件小事卻犯了皇帝的大忌,因為這個藤蓆是幹隆平日跪坐的地方。幹隆責備他們“儀節僭妄”,“於皇太後前跪坐無狀”。因為這一點點小事,弘晝就被罰俸三年。(《清高宗實錄》)


    生為禦弟,在專製時代表麵上榮幸,實際上卻是天生不可觸摸政治權力的“政治賤民”。他們雖然精力充沛,不乏才幹,一生的任務卻隻有“混吃等死”。弘晝經此挫折,對政治畏如猛虎,以青春盛年,在王府中終日無所事事,醉生夢死,逐漸心理變態。他常玩一種特殊的遊戲,即演習自己的喪事。他高坐院中假扮死人,由王府的護衛侍從等陳設好各種冥器,供上祭品哭奠,而他自己則一邊吃著供品,一邊觀賞家人侍從的哭相,以此為娛,玩到六十多歲老死,算是落得個善終。


    另一個幼弟弘曕就不這麽幸運了。幹隆即位時,這個弟弟年僅兩歲。對於這個幼小的弟弟,幹隆很是關照。果親王允禮家產豐厚但沒有後人,皇帝特意令弘曕出繼,以繼承他的財產。但自幼嬌生慣養的弘曕性格缺陷很多,特別是他的任性貪財,屢為幹隆所不喜。因為那次給太後請安跪錯了地方,弘曕被皇帝諸過並罰,革去親王,降為貝勒,並解去了一切差事,永遠停俸。弘曕經過如此挫辱,心生抑鬱,居然因此身患重病,很快不治身亡,年僅三十二歲。(《清高宗實錄》)


    對兄弟都如此嚴峻,對其他皇族,皇帝當然更不假辭色。雍正剛剛去世時,幹隆遵奉遺命,以自己的叔父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及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為顧命大臣,組成禦前臨時機構“總理事務處”。結束居喪期後,幹隆撤掉了這一臨時機構,恢復軍機處,以鄂爾泰、張廷玉等人為軍機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卻被排除在外,從此形成了親王宗室不入軍機處的製度,自此歷經幹、嘉、道三朝一百二十多年,直到慈禧時期才被打破。


    皇室貴族對幹隆的印象本來極好,因為他為雍正政敵恢復名譽的做法輕易贏得了整個皇族的支持。但突然中斷親貴幹政的傳統,卻讓他們認為新皇帝比老皇帝更為薄情。從努爾哈赤時期起,親貴們已經習慣手握重權,如今突然讓他們無所事事,不免要說說怪話,發發牢騷。


    康熙時的廢太子之子弘皙及其平輩的幾個叔伯兄弟,經常來到賦閑家居的莊親王家,談論朝政,發泄不滿。耳目眾多的幹隆很快捕捉到了這一消息。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決定提前加以打擊,以防他們釀成大患。幹隆四年(1739年)十月,他宣布以“結黨營私,行動詭秘”為由革去莊親王的親王雙俸。前太子之子弘皙被革去親王,永遠軟禁,罪名之一是“胸中自以是舊日東宮嫡子,居心甚不可問,即如本月八日,遇皇帝誕辰,製一鵝黃肩輿進呈,似欲待皇上不要,自己留用”;罪名之二是他曾經找人算命,算當今皇帝能活到多大歲數。其他幾個叔伯兄弟,也分別受到圈革處罰。(《清高宗實錄》《幹隆朝起居注》)此舉徹底熄滅了皇族對皇帝的反抗之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飢餓的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宏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宏傑並收藏飢餓的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