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類基本的真理始終是相同的,變化的隻是對它們的表達以及那些次要的真理。


    4


    我確信人性和人生基本境況是不變的,人類不分古今東西都麵臨著某些永恆的根本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構成了一切精神文化的核心。當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如何融匯貫通卻是要他獨立完成的事情,並且必定顯出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的差別。


    5


    常常聽人嘆息:“中國為什麽出不了大思想家?什麽時候我們才有自己的世界級大思想家?”我答道:難道這很重要嗎?凡是大思想家,例如康德、海德格爾等等,既然是世界級的,就是屬於全世界的,也是屬於你的。思想無國別。按照國別選擇思想家的人,真正看重的不是思想,而是民族的虛榮。


    6


    作為英國人,毛姆生下來便是基督徒,而基督徒是把天主教視為異教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完全可能生在德國南方,成為一個天主教徒,那樣他就要因為並非自己的過錯而作為異教徒受懲罰了。這未免太荒謬。這樣一想,他從此不信教了。


    我認為,在這個最簡單的思路中,包含了國際主義的最深刻的理由。


    7


    中國要真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改變文化的實用品格。


    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在這樣的民族中最有希望產生出世界級的文化偉人。


    8


    儒家未知生,焉知死,道家齊生死,都不肯正視死。儒家入世,道家出世,都躲開了世界的可怕邊緣。


    儒教其實是處世術,道教其實是養身術,儒道釋合流其實是統治術。


    9


    一家小飯店,兩個外國人坐著吃麵條。鄰桌上,一個醉漢破口大罵洋人和洋奴。外國人吃完了,回過頭向醉漢借打火機,醉漢立刻住口,送上打火機。外國人走了,走到門口,醉漢衝著他們的背影啐了一口唾沫,接著又開始罵。剛才是罵洋人有錢,現在是罵:


    “他媽的,兩角錢吃一碗麵條,還不如我!”


    小市民式的愛國主義的縮影。 


    10


    從事人文研究的三種方式:一,學者的方式:嚴格地做學問,講究規範和方法,注重材料的發現、整理和解釋;二,才子的方式:瀟灑地玩學問,講究趣味和技巧,易賣弄機智和才情;三,思想者的方式:通過學問求真理或信仰,注重精神上的關切。


    11


    當我們圍繞某一個主題讀書和寫作時,我們便稱之為學術。我們的主題越是固定不變,以至於不再讀與這個主題無關的書和不再寫與這個主題無關的文章,我們就越是純粹的學者。


    12


    這是我多年前寫下的一則感想——


    留在國內的人開始鼓吹純學術了,似乎一切都可以被剝奪,唯有學術剝奪不了,於是學術就變得純而又純了。據說跑到國外的人已經在鼓吹流亡文化,似乎一切都帶不走,惟獨帶走了文化,於是文化便和他們一起踏上了流亡之途。守著學術堅持,或者擔著文化流浪,大約都能使人體會到一種使命感。可惜的是,我的學術永遠純不了,你的文化永遠有個家,誰本來有什麽就仍舊有什麽。臥薪嚐膽的純學術和義憤填膺的流亡文化好像都很有悲劇色彩,但我擔心有一天我們將不得不觀看兩者吵架的鬧劇。


    13


    我發現,許多時候,我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腦子裏隻是在做著文字的排列組合。


    這肯定是以文字為生的人的通病。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論道德


    1


    道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精神性的,旨在追求個人完善,此種追求若賦予神聖的名義,便進入宗教的領域。一是實用性的,旨在維護社會秩序,此種維護若輔以暴力的手段,便進入法律的領域。


    實際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混淆必生惡果。試圖靠建立某種社會秩序來強製實現個人完善,必導致zhuanzhi主義。把社會秩序的取捨完全交付個人良心來決定,必導致無政府主義。


    2


    人生與道德、做人與處世、精神追求與社會關切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如果要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倫理學無疑最具備此種資格。倫理學的內容應該拓寬,把人生哲學的基本原理也包括進去,不能隻局限於道德學說。


    3


    在這世界上,誰真正嚴肅地生活著?難道是那些從不反省人生的淺薄之輩,哪怕他們像鍾錶一樣循規蹈矩,像石像一樣不苟言笑,哪怕他們是良民、忠臣、孝子、好丈夫、好父親?


    在我看來,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


    4


    群體性的懶惰是阻礙個性發展的最大阻力。在社會中,每個人個性的自由發展意味著競爭,於是,為了自己能偷懶,就嫉恨他人的優秀,寧願人人都保持在平庸的水平上。


    5


    怯懦是懶惰的副產品。首先有多數人的懶惰而不求個人的獨特,這多數的力量形成了一條防止個人求優異的警戒線,然後才有了人言可畏的怯懦心靈。


    6


    個人越是雷同,社會就越是缺少凝聚力。無個性的個體不能結合為整體。個人越是獨特,個性的差異越是鮮明,由這樣的個體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就越是生氣勃勃。


    7


    一個行為有兩個動機,一個光明,浮在表麵;一個晦暗,沉在底裏。當它們各居其位時,靈魂風平浪靜。有誰想把它們翻一個個兒,靈魂就會湧起驚濤駭浪。


    8


    在幸福時,人也會有良心的鬥爭,但那良心是在腦子裏,鬥來鬥去隻是頭痛。隻有在苦難中,回首往事,良心發現,這時的良心才在心靈中,人才真正感到心痛。


    9


    我們的心靈上都罩著各式濾色鏡,隻允許某些種類的光線透出,遮住了另一些種類的光線。於是,連自己也無法看清自己內心的複雜的豐富的色彩。一切都合理化了,也貧乏化了。然後,濾色鏡又對經過它過濾的即被它批準的心靈品質下判斷,用道德上的自豪感來平息我們的不安。


    10


    zhuanzhi國家把病人當罪人,民主國家把罪人當病人。後者的高明之處是不以法官自居,但它畢竟是以醫生自居,並且常常忘掉一個常識:醫生也會生病的。


    11


    同樣的缺陷,發生在一些人身上,我們把它看作疾病,發生在另一些人身上,我們把它看作罪惡。我們有時用醫生的眼光看人,有時用道德家的眼光看人。


    醫生把罪犯看作病人,道德家把病人看作罪犯。醫生治國,罪犯猖獗。道德家治國,病人遭殃。


    在醫生眼裏,人人都有病。在道德家眼裏,人人都有罪。醫生憐憫人類,道德家仇恨人類。憐憫人類的人自己有病,仇恨人類的人自己有罪。


    文化情懷:為何寫作


    1


    一塊塊字碑,鐫刻著千古文章。一座座豐碑,紀念著萬世功業。連荒塚中千篇一律的墓碑,也有一副不朽的麵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中的紙屑(短篇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風中的紙屑(短篇集)最新章節